心理學:鯰魚效應,無法改變自己,達不成目標,三個方法改變處境

2020-12-12 黃式幽默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5篇:鯰魚效應

字數|4063字 閱讀4分鐘

分類|心理學

關鍵詞|半途而廢、達不成目標、實現目標、感到緊張、憂患意識、實用心理學

越緊張的東西,越在乎;越在乎的東西,越值得去做;越值得去做的東西,越容易做好。

在剛過去的「618」活動上,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宣傳下,我們知道了在這天購物會有很多驚喜。

瘋狂的打折、減免和折現,好像在告訴你錯過了今天,你又得等上一年。

於是在減免金額的誘惑下,在活動截止時間的施壓下,我們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早早把購物車填滿,為了湊單,還把現在用不到,但將來可能用得著的東西也一併加了進去。

結果活動下來,一天能收到好幾個快件,一連持續了好幾天,好像天上掉餡餅買東西不要錢一樣,之後又開始為還帳單而發愁。

甚至半個月過去了,很多快遞還沒拆開,或是拆開了放任它在一邊躺灰。

當然我也不例外,一下子買了十幾本書,雖然以前買的很多書還沒看完。

我的一個小師妹為了追求她的男同事,花了近兩年的時間絲毫沒有一點進展。

知道我對心理學有所研究後,便前來詢問我該怎麼辦。

按理說女追男隔層紗,更何況她不僅長得好看,而且身材很好,身邊也不乏很多追求者。

屬於可愛風的她,恰好也是男同事喜歡的類型,兩年都沒拿下有點不可思議。

原來小師妹對男同事百依百順,言聽計從,想方設法的討好他,給他一種似乎非他不可,認定了他的感覺。

而男同事卻在其他女同事面前頻繁獻殷勤,卻接連處處碰壁。

很顯然在男同事心裡,非常確定已經吃定了她,還覺得小師妹不會離開他,給人一種「騎驢找馬」的感覺。

即使找不到「好馬」,至少還有一頭「小毛驢」在原地等候著他。

我勸小師妹還是早早放棄為好,免得受傷害。她不想放棄,畢竟已經投入了兩年時間,何況她很喜歡男同事。

我告訴她得找個人進來趟趟渾水、攪攪局,讓他產生一種危機感,並感受到可能會失去她的緊張感,這樣他才會幡然醒悟,懂得珍惜。

於是小師妹就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由我來扮演她的追求者。

在我第三次去公司接她下班時,他的男同事再也繃不住了,詢問她是不是交了男朋友。

她表示我只是個追求者還不是男朋友後,男同事輕舒了一口氣,這是放下心中大石頭的表現,之後主動提出與她共進晚餐。

小師妹「勉為其難」的答應了,回去的路上發信息給我說,男同事向她表白了。

我囑咐她先不要答應,先晾他一段時間,要看他的表現才能決定誰才能成為她的男朋友,也讓他體味下這兩年來她的付出和辛酸。

我的上家公司,工作很安逸,也沒有太大的壓力,老闆覺得這樣的工作狀態很有問題,於是作出了一些調整。

公司的幹部向來只從內部員工提拔,從來不空降,這次老闆卻打破了常規,從外面聘請了一位領導。

老闆在開會時也表示很看重這位外來兵,還說會從內部砍掉一部分不積極的領導。

我們瞬間緊張了起來,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生怕自己會是被砍掉的那一位。

以前很少加班的我們,現在竟然主動提出來帶著員工加班,在那一月,公司業績提升了35%。

我的一位老領導賣掉了合肥的房子,今天就回東北老家工作了。

在前兩天,我和另一位同事約好一起為他送行。

他喜歡打桌球,於是我們就找了一個桌球館切磋手藝。

剛開始時,我們打得都比較隨性、散漫,隨意的切球、拉球、扣球,打得很不好。

但當聽到要打比賽,誰輸誰下時,才感覺到了一絲的緊張,處理球時都比較謹慎,再也沒有了之前的隨意,球打得也越來越好。

當出現一定的緊張感時,我們對于越緊張的東西,表現出越在乎;

越在乎的東西,越值得去做;越值得去做的東西,越容易做好。

這種現象,其實是受到鯰魚效應的影響。

什麼是鯰魚效應?

是指採用一種手段或措施,讓缺乏憂患意識的人產生緊張和緊迫感,並促使他們參與積極競爭,從而激活內在的潛能。

鯰魚效應有個很有意思的由來: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而沙丁魚生性安靜,追求平穩,漁民將他們從漁港運送到市場上賣時,絕大多數的魚都因中途缺氧窒息而亡。

生魚的價格很高,死魚卻賣不上價格,為此漁民們想了各種辦法都以失敗告終。

有一天,一個漁民還是像往常一樣,把沙丁魚運到市場上去賣,驚奇地發現沙丁魚基本全都活蹦亂跳的,漁民因此大賺了一筆。

直到魚槽見底後才發現裡面有一條遊動的鯰魚,原來這一切都是鯰魚「搗的鬼」。

鯰魚生性活潑好動,在陌生的環境裡,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此狀,開始緊張,慌亂的躲避。

在此危機四伏的掙扎中,沙丁魚解決了缺氧的問題。

引起鯰魚效應發揮作用的兩個原因

鯰魚效應之所以能激發一個人或一個動物的動能,主要有兩個原因:

產生緊張和緊迫感,使其在意,吸引注意力;產生憂患意識,不改變將要被淘汰或滅亡。1.緊張和緊迫感

我們只要緊張,就會在意;

只要在意,就會產生緊張心理。

越緊張,反而越在乎;

越在乎,反而越值得去做;

越值得去做,反而越能做好。

一定的緊張和緊迫感,是可以激起我們的求生欲和求勝欲的。

當然過度緊張,也會感到壓力過大,而產生反效果。

2.產生憂患意識

孟子說: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沒有憂患意識的人,慢慢會落後於別人,最終被社會和市場淘汰。

只有具備一定的憂患意識,才不會讓自己太過於安逸。

很多有競爭力的企業正是具備了憂患意識,不斷地研發新的產品,用自己的新產品主動地替代舊產品,而不是被動地被市場所淘汰。

例如手機、電腦、軟體等等。

如果當初騰訊沒有憂患意識,不主動用微信替代原本已經穩定市場的QQ,用不了幾年時間將是其他公司的產品取代QQ。

同樣,人也是一樣。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我們要具備憂患意識,以更好的自己取代昨日的自己,才能不落後於別人,更具有競爭力。

怎樣讓鯰魚效應發揮作用為我們所用?

1.讓自己融入積極向上、有競爭的環境中

我們都知道環境改變人,人是環境的產物。

積極向上、有競爭的環境,常常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不足,以及和他人的差距。

從而激發我們的憂患意識,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努力向前。

如果沒有較強的自制力,一個人待久了或是長期處在消極、負面的環境中,就會使人墮落,喪失鬥志。

想要改變,就得重新融入一個新環境。

你想學習,可是一個人又看不下去書,這時不妨和喜歡學習的人待在一起,或是去圖書館,那裡學習的人最多。

很多優秀的人,都在拼命的學習,更何況能力還遠遠不如他們的你,難道不應該比他們更用心嗎?

你想減肥健身,一個人又堅持不了,不妨和喜歡健身的人待在一起,或是去健身房,那裡健身的人最多。

很多身材好的人都在堅持健身,更何況身材不如他們的你,難道不應該比他們更努力嗎?

不要不相信和什麼樣的人待在一起,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也不要覺得你的自制力多麼好,自控能力多麼強,不會被別人帶偏、帶壞或被幹擾到。

要明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

認清自己,尊重和順應人性,才是智慧之道。

2.找到一個目標,讓對方成為自己的鯰魚

尋找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要太大,也不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差甚遠,否則你會因為看不到希望而自動放棄。

找到一個比你能力強,且你們之間差距不是太大的人,讓他成為你的鯰魚,兩人互相競爭,贏了獎勵,輸了懲罰。

我記得我剛到一家銷售公司工作時,裡面有很多的銷售精英,當時我的領導是一個剛升職的小白,根本不懂得如何管理。

除了不給我培訓,讓我自己去看項目資料外,每當問他問題時,他總是以讓我自己去悟的態度來打發我。

為此我失落到了極點,甚至有了想離職的衝動,不過在離職之前要把業績做好,這樣才不會讓別人覺得我是一個逃兵,因為做不好業績而倉皇出逃。

每月月初都會開啟動大會,會有員工之間相互PK的環節,最少賭注100元。

當時,有一個女孩她的業績非常的穩定且名列前茅,很少有人敢跟她PK。

跟她PK的人無疑是砸錢,只有我鼓起勇氣向她挑戰。

很多人認為我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

可是我並不這樣想,畢竟以前的業績並不差,這樣反而能激發自己的動力。

雖然只有100元PK的金額不大,可這是尊嚴的問題,我還不想輸。

她非常的努力,下班後別的同事都下班了,只有她一個人留下來加班到很晚。

於是我向她請教了很多問題,並聽了她的錄音,那時候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一心想超過她。

結果事與願違,我一連輸了三個月,等到第四個月時,我開始爆發,和她的業績不相上下。

在月底最後一天,我倆都有客戶到訪,我知道她的客戶是個小單,可是全款的可能性比較大。

而我的客戶如果成單也只能交個訂金,這樣我將再一次輸給了她,白白錯過了趕超她的機會。

她的客戶前期鋪墊得很充分,到公司沒兩個小時就刷了全款,而我的客戶一直到晚上六點下班了還不能成單。

最後談判總監都要放棄了,跑出來和我商量說最多只能讓他們交個幾千塊的訂金。

我當即否定了這種建議,交訂金這個單還不如不做。

總監安慰我說這個月業績很高了,沒必要把客戶給逼死,交個訂金下個月尾款就回來了。

話雖這樣說,可是我會輸給我PK的人,總監也被我搞得很無奈。

一直到晚上九點鐘,最終在我們再三的堅持下,客戶終於同意不交訂金而付全款。

事實上客戶故意和我們磨洋工,目的就是想多要些產品和服務,當然如果能交訂金更好。

如果當初沒有我和那個女孩的PK,她不是我的「鯰魚」,我可能就戰勝不了她成為銷售冠軍。

鯰魚的威力很大,它會在背後一直激勵和鞭策著你不斷前行。

3.給自己和他人營造緊張的氛圍

文章開篇說的促銷活動,成功追求上喜歡的人,職場中不想被淘汰而加倍努力,打比賽時的好表現,其實都營靠了一種緊張的氛圍。

讓當事人感覺到一定的壓力和緊迫感,讓他們體會到如果沒有好的表現,不懂得珍惜就會失去更多的危機感。

如果你嘗試了很多的方法,始終達不到自己的目標,試著給自己或他人製造點緊張的氛圍吧,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綜上所述,緊張有時是個好東西,越緊張的東西,我們反而越在乎;越在乎的東西,越值得我們去做;越值得去做的東西,往往越容易做好。當你總是中途放棄,總為自己達不到目標,追不到心上人而發愁時,試著給自己或他人製造點緊張和壓力,讓「鯰魚」攪攪渾水,也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效應:鯰魚效應
    鯰魚,一種生性好動的魚類,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十分特別的地方。然而自從有漁夫將它用作保證長途運輸沙丁魚成活的工具後,鯰魚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視。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鯰魚效應,那麼鯰魚效應是什麼意思呢!
  • 不一樣的心理學:毛毛蟲效應,墨守成規、不敢改變,牢記四個方法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2篇:毛毛蟲效應字數|3800字 閱讀4分鐘分類|心理學關鍵詞|墨守成規、止步不前、固步自封、盲目跟從、不敢突破、不敢改變、想的多做的少、實用心理學晚上想的,規劃的是熱血沸騰,第二天還是按部就班的打卡上班,重複之前苦苦想改變的動作。上班玩手機的還是玩手機,偷懶的依然偷懶,要改變工作方法的還是按照原來一成不變的方法和節奏去做事。
  • 身邊的心理學丨教育中的「鯰魚效應」
    每天學習一個心理學小技巧,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與他人更好的相處。如果學習一些心理學規律,可以更有效,更和諧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在教育管理中,也可以利用鯰魚效應,讓學生在適度的緊張中更好的發揮潛力和學習的積極性。
  • 心理學:越長大越自卑怎麼辦?改變自卑的兩個方法
    1.越長大越自卑的人,主要受三個心理學效應影響①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一扇窗戶被打破,如果沒有及時修復,不久後別的窗戶就會相繼被打破;一面牆被貼上小廣告,如果沒有及時清除,整面牆全是小廣告。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文章有點長,大家慢慢閱讀,結合自己的產品,挖掘更深層次的應用場景。如何將剩下80%的普通用戶轉化成高價值用戶?7. 搭便車效應定義:搭便車效應指的是某個成員為集體所做出的努力使得全體成員都可能獲利,但成本卻由這個成員自己承擔。產品中的應用: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的淘寶雙11合夥組戰隊集能量的玩法,聲勢浩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心理學效應有多少個?
    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類」後,也會因緊張而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延長了壽命。這就是「鯰魚效應」。 運用鯰魚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目前,一些機關單位實行的公開招考和競爭上崗,就是很好的典型。這種方法能夠使人產生危機感從而更好地工作。
  • 想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需要引用「鯰魚效應」
    餘額寶之所以能創新,提升自己,是因為善於引用鯰魚效應,活躍了競爭市場。而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是缺乏像餘額寶這樣的鯰魚,因為就現在我國的985大學中沒有一所這樣的大學,就目前的情況可能短期之內難以出現。這樣的狀況導致了我國的大學太過於依賴國家和體制的支撐,沒有辦法獨立形成活躍的競爭市場。當然,如果我國能夠吸取經驗,做出更大的改變,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北大清華也可以在各種指標上趕超美國,提升排名,讓我國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
  • 鯰魚效應,完夢時光
    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這種現象稱為社會刻板效應。(二)暈輪效應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作相似判斷,這就是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三)首因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最初效應。
  • 改變自己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
    再舉個例子,你覺得你不敢表白是因為你從小就是個害羞的人,而阿德勒的觀點是你不去表白是因為你壓根不想表白,和你害不害羞沒有關係,你害羞的目的是讓自己害怕失敗找到藉口,——也就是說你即使不害羞也不會去告白。按照阿德勒的理論,你要先改變你的目的,你要真想告白,你害不害羞你都會去告白。
  • 《你無法改變環境時改變自己》:屌絲逆襲不是夢
    屌絲一詞的流行更多的在於網友對自身處境和生活狀態的自嘲,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自稱屌絲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不甘和無奈,內心嚮往的仍是逆襲成功的未來。  當環境無法改變時,你該怎麼辦?這輩子,我們只能這樣嗎?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學推出的《你無法改變環境時改變自己》一書,在各大書店和網店開始熱銷,引發讀者紛紛熱議。
  • 【MBA百科】一個改變自己的21天效應。
    立即申請調劑 根據我國成功學專家易發久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 《拖延心理學》:痛恨拖延卻又無法改變自己的人,問題出在哪?
    但是我的衣服太多了,每次整理都需要花費2個小時。但我最近又特別忙,每天晚上到家都很晚。於是,我就想著,周末再整理吧。到了周末,我卻癱倒在沙發上追劇,眼看著時間又不夠用了,整理衣服的事就這樣又拖了2周。因為總是缺少時間,就在等適當的機會。但在等待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是在拖延。拖延讓人一邊自責,一邊又希望自己可以改變。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 什麼是鯰魚效應?鯰魚效應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對於管理人員來說,鯰魚效應就是要引進優秀的鯰魚型人才來推動企業員工的競爭,從而推動公司的發展。對員工而言,則意味著自己最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像被鯰魚追著跑的沙丁魚一樣,積極地在工作中尋找新的機會來提升自己。鯰魚效應是什麼?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因此,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有助於自處、與他人相處,更能運用它們分析社會現象及個人性情背後的原因。從而幫助自己在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時,能擁有智慧的判斷。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改變能夠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2、認可心理學的意義有勇氣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並設法正確應對他們,即使無法消除,仍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個人覺得自己從基因維度和生長壞境角度,都有心理問題,自己活成了假小子,表面強大內心脆弱而自卑,即使在事業風生水起的階段,依然能感受那隱藏在骨髓裡的自卑。而且畢業10年曆經近10起生死意外,那種無力感和恐懼感,讓自己常常深夜痛哭,噩夢相伴。
  • 啟動效應:或將徹底改變人類行為的心理學發現,如果它是真的話
    (文 / Tom Bartlett)在心理學的歷史上,如今是最輝煌的時刻,也是最沒落的時刻。現下,心理學中最絕妙的發現通常都是較為簡化的結果,而且還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進行了重新包裝。如果你想出一本沒有吸血鬼或綁縛情節的暢銷書,編輯肯定會建議你給其中幾篇心理學論文找些沾邊的趣聞軼事,或者取個能吸引眼球、擲地有聲的標題。不過,情況也不完全如此。
  • 班級管理支招|改變讓人頭疼的班級,三個原因+三個策略
    3、班級中有不少問題學生,沒有良好習慣、沒有紀律性,甚至產生了鯰魚效應。相應對策尋水要尋源,挖樹要刨根。要想改變讓人頭疼的班級,就必須要先找到形成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整改,才能受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策略一:約定規矩,制定框架。
  • 讀書筆記:《改變你一生的108個心理學法則》
    本書會告訴我們心理定律的無窮奧秘,還會教我們輕鬆運用知識幫助自己實現飛躍式的發展。它將深奧的心理學知識融會貫通於一個個妙趣橫生、飽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深淺出地提煉了心理學法則給我們的啟示,以指導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趨利避害。全書共解讀了108個經久不衰的心理學法則,娓娓道來工作與生活中的細節和元素。
  • 孩子吃飯不積極?不妨試試「鯰魚效應」,讓孩子愛上吃飯
    出於對孩子的疼愛,有很多家長都給自己的孩子購買了不少零食食用。但是如果孩子平常吃零食太多了就會導致他們在吃飯時間並不餓,所以他們就會對主食失去興趣,不願意吃飯。3.家庭飲食習慣其實不僅在孩子身上存在挑食的情況,有很多成年人也會挑食。比如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飯菜就不再吃了,或者由於下班比較晚所以只能經常在外面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