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鑄九鼎,九鼎之上真有詮釋奇書《山海經》的《山海圖》嗎?

2020-12-13 北派說書人

一般來說,大禹不算夏朝的第一位皇帝,畢竟在大禹治國時期,理論上還屬於禪讓制,傳賢不傳子的,為了方便管理天下,大禹一改前幾任王對天下的規劃,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直到其子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禹鑄九鼎

自己的老父親那麼厲害,自然要歌頌一番,所以夏啟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然而上古時期的傳說和故事太多,甚至於禹劃九州也是傳說,更是有傳,這九鼎之上所劃的九州,則是《山海經》的原型《山海圖》,很多人都是對《山海經》這部奇書多有猜測,到底是講的哪裡,是山東、四川、古代華夏還是古埃及,甚至是另外一個異世界,都是好奇的厲害,但是九鼎最終還是沒有留下來,不過據傳當年秦始皇九鼎只收在了手中七枚,其餘兩鼎在楚國神秘消失。

大禹所鑄九鼎象徵九州,起初或許是大禹為了展現自己的一番功德,但是後來在夏啟的手中的時候,變了味道,感覺像是反映了當時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那時候的夏啟已成為天下之共主,為了鞏固當時自己名不正言不順的統治,借當時人們對鬼神及天的敬畏,說是順應「天命」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定鼎」,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禹伐三苗

在公元前2000前,在堯、舜、禹統治時代,華夏部落聯盟與苗蠻部落聯盟為了爭奪中原地區而發生的戰爭。在這裡我們可以認為是,黃帝蚩尤大戰後,取得中原地區控制權的堯、舜、禹對蚩尤殘部的相關戰爭,這場戰爭持續數十年,與戰爭相伴的是文化的碰撞。戰爭後,華夏部落聯盟在中原取得優勢,華夏部落聯盟與苗蠻部落聯盟在血統、文化上進一步融合。伐三苗之戰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順便我們說一下,在最近網絡上興起的另類說法,就是黃帝和大禹的來來,曾經孔子說過,大禹是有著羌人血統的,而據傳羌人是有著閃米特人血統,而且他還是黃帝的後代,而且據傳曾經的黃帝實則是遊牧民族出身,而炎帝及手下,也就是三苗的的代表蚩尤,才是中原地區的真正原住民,後來黃帝依仗遊牧民族對農耕部落的優勢,佔領了黃河中上遊的肥沃土地,幾場中原爭奪戰之後,部落開始融才成了後來真正意義上的話華夏民族。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與《山海圖》,與禹鑄九鼎關係匪淺?
    像今天為大家所熟悉的《山海經》,其實是《山海圖》的文字說明書。只可惜魏晉以後,《山海圖》就丟失了,只有「書」的部分流傳至今。簡而言之,是本地圖說明書。有學者認為,《山海圖》中包含有大禹鑄「九鼎」,而《山海經》中包含有夏代鑄在青銅器上的有關山川神靈的圖像。
  • 傳藏有上古仙境《山海圖》在大禹九鼎之中?九鼎為何又神秘消失?
    《山海經》這部奇書,至今都是個迷,有人說它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志怪小說,有的人說它是一部記載先秦時期的地理人文的書籍,更有一些搞怪的人說,它是一部美食養生的菜譜,還有人說,其實這是普通人讀不懂的一部巫書。國人對這本書的了解多少,小編也懶得去贅述,只知道,西方的學者卻很是重視,因為這本書上的闡述的一些地理位置和世界的地理位置有著一半以上的相似度,也就是說這部典籍是記載全世界的地理位置的奇書,但是這裡有一個疑問了,若這是真,那就有意思了
  • 大禹根本沒鑄過九鼎,3個證據顯示大禹九鼎是虛構的,別再被騙了
    「大禹」一直是華夏兒女心中最崇拜的祖先,他的故事廣為流傳。流傳下來的有大禹治水和大禹鑄九鼎的傳說。尤其是「大禹九鼎」,後世多人帝王想到得到,以證明自己得天下的合法性,可是無論他們多麼的絞盡腦汁還是費盡心機,始終找不到。「大禹九鼎」至今成謎。
  • 相傳「大禹九鼎」工藝複雜,當時還未掌握青銅術是怎麼鑄的九鼎
    九鼎鑄造工藝極為複雜,根據出土文物顯示,大禹生活時期,青銅製作技術極為粗糙,還不能製作精細的青銅器。歷史上真的存在大禹九鼎麼?那當時是怎麼鑄造的呢?那九鼎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大禹在治水成功之後,讓人鑄造了象徵王權的九鼎,當時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用於鑄造九鼎,鑄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的名山大川、奇珍異獸鑄於九鼎之上。由此可見九鼎外觀也十分精美,但是按照當時的製作工藝來看,好像並不能完成,在商朝中期青銅器刻繪圖案的工藝才逐步成熟,而當時還相差著幾百年。
  • 「禹鑄九鼎 」傳奇
    其圖極豐古今學者都認為,「九鼎」上的圖紋與古典《禹貢》和《山海經》有極密切的對應關係。《禹貢》記述了九州山川物產,「九鼎圖」則是依次對九州山川物產的刻畫;《山海經》記述了大禹巡行天下的所見所聞,「九鼎圖」則是這些見聞的圖說。
  • 《山海經》作者是誰?上帝視角的記載,讓人懷疑他並非凡人
    《山海經》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一部志怪奇書,本來的我們一眼看去,並沒有什麼的,但是如果仔細品味一下的話,你會發現,其實這《山海經
  • 大禹所鑄的九鼎去哪兒了呢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獲得了勝利。之後大禹鑄九鼎,象徵天下九州,也象徵國家統一,王權的高度集中。此後在九鼎世代相傳,但是在兩千多年前,九鼎突然消失,此後九鼎就成了一個謎。
  • 在古代大禹為什麼要造九鼎?九鼎為什麼會象徵著國家政權?
    此外,殷周其他的祭祀活動中,作為盛放犧牲的器皿眾多,列於廟堂之上的有包括「寶尊彝」等等,並不是只有鼎一種。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那種認為,九鼎因為用於祭祀而被視為政權象徵的說法,恐怕並不符合事實。那麼,九鼎的神秘力量從何而來呢?
  • 中華「大禹九鼎」之謎
    關於「大禹九鼎」的故事已經流傳了數千年,這個國之重器真的存在嗎?,大禹就用這些銅鑄了九個大鼎,大禹在大鼎上鑄了九個州的山川地貌,還鑄了一些奇草異木,珍奇怪獸。大鼎鑄好後大禹就把大鼎成列在宮門之外供民眾們觀賞,百姓通過觀賞大禹九鼎就可以了解九州的山川地貌可以獲得很多自然知識。從此大禹九鼎九成為了整個天下的象徵,所以歷代君主都特別想得到大禹九鼎,以證實自己權利的權威性以及合法性。比如成湯推翻夏桀之後就把大禹九鼎遷到了自己最初的首都亳城。
  • 揭秘大禹九鼎是否真的存在?又代表了那幾州?
    「九鼎」是我國夏、商、周三個朝代的王權象徵和傳國之寶,就其工藝水平和價值而言,無疑要大大超過今天已經出土的任何青銅器。關於九鼎的內容,《山海經補註·序》中有相關描述:「收九牧之金,以鑄鼎。鼎象物,則取遠方之圖,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獸之奇,說其形,別其性,分其類,其神其殊匯,駭視警聽者,或見或聞,或恆有,或時有,或不必有,皆一一畫焉。」《山海經新校正·序》中則記載了九鼎上面的文字:「按其文,有國名,有山川,有神靈奇怪之所際,是鼎所圖也。」由此可見,九鼎之上不僅有山川河嶽、草木鳥獸的圖,還有關於各種物象的文字介紹。
  • 「禹鑄九鼎」是司馬遷故意曲解《左傳》記載?九鼎究竟何人鑄造?
    引子九鼎,相傳為大禹所鑄,在中國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象徵著王權和國家的統一昌盛。然而圍繞著九鼎的一切卻猶如霧裡看花一般,叫人總看不真切,以至於後世子孫弄不清九鼎究竟是一隻還是九隻,其上刻的是什麼圖案,下落如何。甚至連九鼎是否真實存在在史學界都一度存疑,這不得不說是件非常遺憾的事。
  • 禹鑄九鼎的傳說
    大禹建立夏朝後,在以前先王子孫諸侯國林立的基礎上,又分封了很多諸侯國,時間長了,有些諸侯不免離心離德。為了檢閱天下究竟有多少諸侯國,維護夏朝和諸侯國的統屬關係,大禹決定召開一次諸侯大會。因這時適值各方諸侯來朝,夏禹趁機舉行郊祀之禮,眾諸侯都留在陽城助祭。到祭祀的時候,大禹稽首伏地,深深祝禱。
  • 定海神針與九鼎九圖
    孫悟空手裡的如意金箍棒是太上老君煉成的嗎?如意金箍棒的第一位主人大禹鑄九鼎的時候請太上老君了嗎?如果鑄九鼎沒請太上老君,為什麼大禹鑄定海神針的時候反而請了?鑄好的那九口大鍋大禹扛得動嗎?最近網上流行這種腦筋急轉彎的新玩法,常見的都是考較《西遊記》簡史,其實就是在碼字湊數鑽營取巧。
  • 傳說中大禹製作的九鼎為何行蹤成謎
    在眾多物品中,就有秦國統治者的物品九鼎。傳說九鼎是為大禹打造的,大禹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於是納九州青銅鑄鼎,被稱為九鼎。九鼎身上刻有國家的千山萬水,奇珍異獸,秦朝之前被奉為王權一般的國家之寶,和玉璽一樣,九鼎的所有者是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為何這樣一個笨重的青銅製品能夠得到大家的追捧,還視為國寶。
  • 大禹鑄造、至尊神器「神州九鼎」,最終去向何處?
    1、九鼎由來、神鼎的盛行《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關於鑄鼎傳說:從前泰帝(伏羲氏)鑄了一隻神鼎,"一"的意思是統一天下,是天地萬物的象徵。黃帝鑄了三隻神鼎,象徵天、地、人。大禹收集九州的銅,鑄成了九鼎,這九鼎都曾烹煮過食物來祭祀天地和鬼神。
  • 合九牧之金,造青銅之絕唱:王權化身的九鼎到底去了哪?
    於是如今的大多說法中,九鼎就是九尊實實在在的大鼎,而據九鼎最早的出現時間來看,九鼎早在夏朝就已經現世。相傳,九鼎的「製造商」是夏侯氏大禹,這個大禹就是我們熟知治水的那位。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有幾分疑惑,這大禹不是傳說中的人物嗎?五帝的事跡大抵都是神話,而禹是否真實存在,這還真不好說。
  • 大禹效仿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乃鑄造九鼎,從此天下歸一
    大禹舉薦了比自己還年老的皋陶作為繼承人,結果,部落首領們對此都很有意見,認為大禹這只是做個樣子,其實是真正想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啟,根本沒有想將王位禪讓給賢德之人的打算。大禹為了讓天下部落真正臣服於他,於是,又在都城陽陳東南的塗山召開了一次「塗山大會」。
  • 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是國寶,比不上黃帝時代這件上古神器
    大禹九鼎是江山社稷的象徵,也是先秦時期神聖的祭祀禮器。這兩件下落不明的國寶,曾在華夏大地留下了許多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但是,中國畢竟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之前,是否存在與之類似的上古神器呢?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件上古神器,即使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是國寶,也比不上黃帝時代這件上古神器。首先說傳國玉璽。
  • 禹鑄九鼎與三代王權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和鄭州商城考古發現的早期銅鼎實物,使我們聯想到夏禹鑄九鼎來作為王權的象徵,以及圍繞著九鼎遷徙而演繹出來的許多有趣故事。夏禹「鑄九鼎」的故事,發生在夏代初年。這九尊大鼎的形制大小如何?今天,我們已很難確知。然而,我們可從夏商周時期的考古發現裡,窺見當時銅鼎形狀、大小的一般狀況。
  • 中國第一奇書《山海經》裡暗藏的歷史真相
    1對現實的某些不解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渴求,加之時代給予作者的想像力,成就了《山海經》燦爛的神話空間,也賦予了《山海經》千古奇書的美名。《山海經》又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有圖有文的經典,可惜的是,山海經的古圖,在歷史的煙塵中佚亡不存了。但曾經存在過的山海經古圖,以及與《山海經》同時代的出土文物上的圖畫,開中國有圖有文的敘事傳統的先河。《山海經》記述了近百個古國,它們分別處於母系氏族 社會、父系氏族社會,或採集、或漁獵、或畜牧、或農耕,而以農業、畜牧業或農業兼畜牧業的古國佔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