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禹為什麼要造九鼎?九鼎為什麼會象徵著國家政權?

2020-12-12 騰訊網

原標題:在古代大禹為什麼要造九鼎?九鼎為什麼會象徵著國家政權?

在古代中國,爭霸天下也被稱作問鼎中原。九鼎為什麼會與國家最高權力掛鈎?大禹最初又為什麼要造九鼎呢?

「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宣公三年》。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發兵攻打居住在陸渾之地的戎人。陸渾在河南嵩縣北部,距離東周首都洛陽不遠。

陸渾戎當然不是對手,楚軍大獲勝利。不過,楚莊王並沒有就此停手,而是大手一揮,指揮大軍一路向北,進入了周天子的領地,來到了洛水邊。

周定王非常恐慌,便讓王孫滿以勞軍的名義去探探虛實。天子使者來到楚營後,楚莊王劈頭便問王孫滿: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楚莊王出徵雕像

王孫滿這樣回應道:

「鼎的大小輕重在於德而不在於鼎本身。從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時候,把遠方的鬼神畫成圖像,讓九州的長官進貢銅器,鑄造九鼎並且把圖像鑄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備在上面了,讓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

所以百姓進入川澤山林,就不會碰上不利於自己的東西。魑魅魍魎這些鬼怪都不會遇上,因而能夠使上下和諧,以承受上天的福佑。

夏桀昏亂,把鼎遷到了商朝,前後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雖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亂,鼎雖然大,也是輕的。

上天賜福給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郟鄏,佔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所命令的。周朝的德行雖然衰微,天命並沒有改變。鼎的輕重,是不能詢問的。」

楚莊王聽完,無言以對,也沒有再強求,不久便離開了東周境內。以上便是問鼎中原的出處。

▲春秋形勢圖

楚莊王當然不是一個單純的好奇寶寶,只是想了解下九鼎的大小輕重。從王孫滿的回答中,我們不難看出,九鼎乃是國家的象徵,它的遷移代表著政權的轉移。由此,楚莊王的問鼎,透露的是他欲取周而代之的野心。

進入戰國以後,諸侯國向周天子謀求九鼎的次數越加頻繁。不僅秦國多次興師臨周而求九鼎,齊國、魏國、楚國等也都對九鼎朝思暮想,恨不能自己獨佔。周天子則在各國中週遊,利用他們彼此的矛盾艱難地保住這國之重器。

不過,九鼎為什麼成了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呢?

▲大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

在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即祭祀,戎是軍事。也就是說,國家一共兩件大事,一件是祭祀,一件是軍事。

祭祀是溝通人和神的方式,代表著民眾的宗教信仰,它是凝聚一個國家民眾的精神力量,進一步構成國家合法性的基石。

因此,祭祀權和祭祀器皿,自然成了國家最高權力之象徵。誰掌握了這些東西,誰便擁有了王權。這就是九鼎為政權象徵的由來。

以上是較為流行的說法,為很多人所接受。然而,真的如此嗎?

古代的鼎,用途分兩種,一種是被用來做區分貴族身份的禮器,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另一種則是祭祀用器,盛放宰殺的牲畜(這類東西有個專門稱呼——犧牲),以供神靈享用。

的確,鼎的一大功用便是祭祀,但祭祀並不都是用鼎。實際上,上古時期許多重要的祭祀並不用鼎。

殷人祭祀方帝的主要方式是燎,即將木柴捆成一團,在上面放上牛、羊、豬、狗等犧牲,然後點火。周人祭天的方式是柴,方法和商人的燎差不多。兩者都沒有用到鼎。

此外,殷周其他的祭祀活動中,作為盛放犧牲的器皿眾多,列於廟堂之上的有包括「寶尊彝」等等,並不是只有鼎一種。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那種認為,九鼎因為用於祭祀而被視為政權象徵的說法,恐怕並不符合事實。那麼,九鼎的神秘力量從何而來呢?

▲夏代地圖

答案還得從王孫滿的回答中去尋找。

王孫滿的回答分為兩部分,其一,敘述九鼎的來歷,以及它的功效。其二,告訴楚王,天命都是有時間限度的,過了期限,天命才會轉移。周的天命是七百年,現在還沒到時間,所以鼎的輕重還不該你問。

九鼎神奇之謎就藏在答案的第一部分:

「從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時候,把遠方的東西畫成圖像,讓九州的長官進貢銅器,鑄造九鼎並且把圖像鑄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備在上面了,讓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

所以百姓進入川澤山林,就不會碰上不利於自己的東西。魑魅魍魎這些鬼怪都不會遇上,因而能夠使上下和諧,以承受上天的福佑。」

依據王孫滿的這番話,夏王鑄造九鼎(通常認為是大禹鑄造九鼎),並把九州的神鬼刻畫在鼎上,首先是為了讓民眾辨別什麼是神靈,什麼是怪物。不過,這不是最終目的。

▲紹興大禹陵

其最終目的,是保證民眾在出入川澤山林時,不會遇到有害的東西。即便魑魅魍魎這些鬼怪存在於川澤山林之中,它們也不敢來害人。因為大禹做了這樣利於萬民的功德,上天自然非常高興,便放心地把天下交付給他們,這就是夏朝天命的由來。

由此可知,九鼎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身上刻有那些奇異的神怪圖像。因為有這些圖像,鬼怪才不敢危害百姓,人們也自此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所以,大禹為了保證百姓不受鬼怪侵擾,而鑄造了九鼎。自從九鼎鑄成,因為可以保護民眾不受鬼怪侵害,使得人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上帝於是降下天命,夏自此獲得天命而治理天下。

可以說,夏朝天命便源於九鼎,而九鼎也因此被視為國家政權的象徵。

▲古代鼎類複製品

不過,有人可能會質疑,所謂大禹鑄九鼎闢鬼神(也稱為鑄鼎象物,在這裡,物即鬼神之意),怎麼看怎麼像神話,與歷史根本搭不上關係。而從神話角度來分析九鼎與國家權力之間關聯,這種做法不是胡鬧嗎?

其實,這是個誤會。大禹鑄鼎象物應當是一種原始巫術,並非神話。

巫術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現象,每個民族在它早期的文化發展中,都有一段時間是巫術佔統治地位的階段。大禹的鑄鼎象物,大體就是夏民族巫術文化的一種反映。

巫術發揮作用的原理,根據弗雷澤的分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相似律為基礎的模仿巫術或順勢巫術。在這種巫術中,巫師只要通過模仿便能達到他的目的。

▲夏朝百姓捕魚

另一種是以接觸律為基礎的接觸巫術。在這種巫術中,巫師需要獲取某人身體的一部分或者他身體曾經接觸過的物品,通過對此媒介施加影響以達到相應的目的。

大禹的鑄鼎象物屬於模仿巫術,運用的是第一種原理。依據模仿巫術的原理,九州魑魅魍魎的形象既然已經全部被刻畫在九鼎之上,那麼,只要對這些圖像實施法術,就能夠傷害到他們的實體。

如此一來,鬼怪便全在夏王的掌控之中,人民自然可以放心安全地出入山林川澤,而不用擔心受到傷害。

這種通過圖像實施詛咒和攻擊敵人的做法,又被稱為偶像祝詛術。這一做法曾在世界各民族中廣泛流行,在古代中國也不乏案例。

▲大禹治水雕塑

《六韜》和《太公金匱》中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周武王推翻商朝後,丁侯不服,因而不來朝見。姜太公於是命人畫了一幅丁侯像,他朝畫像接連射箭三十天,使得丁侯大病一場。

丁侯讓人佔卜病因,得知起因自周朝,他於是趕緊派使者去朝見武王,表示歸順之情。姜太公這才將丁侯畫像上的箭一一拔去,等到所有的箭都拔去時,丁侯的病不治而愈。

由此,四方諸侯莫不敬畏,都紛紛前來朝覲武王。《封禪演義》中,陸壓射殺趙公明的釘頭七箭書,大概便是出自於此。

相關焦點

  • 中華「大禹九鼎」之謎
    作為一個名族共同的祖先,大禹一直是華夏兒女們的驕傲,他的事跡在世間流傳了數千年,在諸多史料中,記載著這樣一個信息,說大禹生前鑄造了九個大鼎,這就是象徵著權利和榮耀的「大禹九鼎」。大鼎鑄好後大禹就把大鼎成列在宮門之外供民眾們觀賞,百姓通過觀賞大禹九鼎就可以了解九州的山川地貌可以獲得很多自然知識。從此大禹九鼎九成為了整個天下的象徵,所以歷代君主都特別想得到大禹九鼎,以證實自己權利的權威性以及合法性。比如成湯推翻夏桀之後就把大禹九鼎遷到了自己最初的首都亳城。
  • 大禹鑄九鼎,九鼎之上真有詮釋奇書《山海經》的《山海圖》嗎?
    一般來說,大禹不算夏朝的第一位皇帝,畢竟在大禹治國時期,理論上還屬於禪讓制,傳賢不傳子的,為了方便管理天下,大禹一改前幾任王對天下的規劃,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直到其子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 大禹根本沒鑄過九鼎,3個證據顯示大禹九鼎是虛構的,別再被騙了
    正因為大家都找不到,於是對「大禹九鼎」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那麼,「大禹九鼎」是不是虛構的呢?當然,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回答「大禹九鼎」是怎麼來的。事情是這樣的,上古時期,中華大地,洪水肆虐,民不聊生,這時有個叫大禹的人挺身而出。他帶領人民戰勝了洪水,重建了家園,人們對其崇拜無比。
  • 合九牧之金,造青銅之絕唱:王權化身的九鼎到底去了哪?
    正是由於青銅器與「神」的特殊關係,九鼎因此演變而來。傳說九鼎為大禹所造,大禹分劃九州,納九州青銅鑄鼎,史稱「九鼎」。九鼎鼎身刻有九州的萬千山水,奇珍異獸,被夏、周、商三代帝王們奉為象徵王權的傳國之寶。九鼎與傳國玉璽的地位相同,都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有趣的是,傳國玉璽自後唐末後下落不明,如今仍不見蹤影,其傳奇經歷與九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一言九鼎」指的是什麼?九鼎最後去了哪裡?
    這樣一鼎象徵一州,九鼎代表九州成為國家的標誌、王權的象徵。天子是世界的主宰,擁有天下即擁有九鼎。其他的君主、諸侯、士大夫根據等級擁有的鼎的數量也不同。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九鼎是代表王權的重器,而普通的鼎則是記功受獎、表彰功績的禮器。
  • 傳說中大禹製作的九鼎為何行蹤成謎
    玉璽、令牌,一直都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這些古代物品我們或多或少在影視劇作品中有所耳聞,但是並非一直如此。早在秦朝以前,皇帝掌管的物品並不是璽而是鼎,鼎的個頭不小,採用當時興起的青銅作為材料,攜帶起來十分本中。
  • 傳藏有上古仙境《山海圖》在大禹九鼎之中?九鼎為何又神秘消失?
    ,以一鼎象徵一州,把九鼎集中在夏朝都城。而這些雕刻,都是借《山海圖》雕刻其上,而後來《山海圖》的存在,也沒有多大意義,畢竟在當時,帝王下的唯一,才能展示皇權的威勢,所以《山海圖》也沒有必要存在了,九鼎象徵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九鼎就此成了國家權力的象徵。
  • 九鼎是權利的象徵?古代歷史九鼎到底指什麼?答案在這裡
    西周禮制: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這就是列鼎制度。鼎是祭祀所用的禮器。祭祀規格大小也決定了地位尊卑,所以被用於「辨等列,明尊卑。」傳說,在夏朝時期,大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青,兗,冀,徐,豫,雍,涼,荊,楊九州。
  • 大禹所鑄的九鼎去哪兒了呢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獲得了勝利。之後大禹鑄九鼎,象徵天下九州,也象徵國家統一,王權的高度集中。此後在九鼎世代相傳,但是在兩千多年前,九鼎突然消失,此後九鼎就成了一個謎。
  • 《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解析 九鼎缺一缺少的是哪個
    《大秦賦》中秦王稷秦王稷命令嬴異人運送九鼎入秦,「九鼎」意味著權威,誰能獲得「九鼎」就能成為天下的共主,但是最後「九鼎」只取回了8鼎。那麼《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九鼎缺一缺少的是哪個?  《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  九鼎分別是豫州鼎、冀州鼎、青州鼎、徐州鼎、兗州鼎、雍州鼎、荊州鼎、梁州鼎、并州鼎等九鼎,象徵著天下九州。
  • 相傳「大禹九鼎」工藝複雜,當時還未掌握青銅術是怎麼鑄的九鼎
    九鼎鑄造工藝極為複雜,根據出土文物顯示,大禹生活時期,青銅製作技術極為粗糙,還不能製作精細的青銅器。歷史上真的存在大禹九鼎麼?那當時是怎麼鑄造的呢?那九鼎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大禹在治水成功之後,讓人鑄造了象徵王權的九鼎,當時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用於鑄造九鼎,鑄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的名山大川、奇珍異獸鑄於九鼎之上。由此可見九鼎外觀也十分精美,但是按照當時的製作工藝來看,好像並不能完成,在商朝中期青銅器刻繪圖案的工藝才逐步成熟,而當時還相差著幾百年。
  • 「禹鑄九鼎 」傳奇
    禹鑄的九鼎,就是這樣每隻重千斤,九鼎九千斤,把華夏大地的名山大河、人文歷史、珍禽異獸、特色物產繪集於鼎身,象徵著大禹威臨天下的權勢,象徵著其非凡的文治武功的一套「 三圓六方」 、「 五雄四雌」 共九隻的青銅大鼎。
  • 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是國寶,比不上黃帝時代這件上古神器
    傳國玉璽是古代封建王朝更替時,證明天子身份的重要信物。大禹九鼎是江山社稷的象徵,也是先秦時期神聖的祭祀禮器。這兩件下落不明的國寶,曾在華夏大地留下了許多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但是,中國畢竟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之前,是否存在與之類似的上古神器呢?
  • 九鼎到底是幾個?一個?九個?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象徵九州、王權、天命所歸、至高無上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是統一昌盛的象徵。作為中國文明時代入口處的一塊裡程碑,已經遺失了2000多年。古時就有楚王問鼎的故事,那麼大家對九鼎又了解多少那?九鼎是九個還是一個那?
  • 揭秘大禹九鼎是否真的存在?又代表了那幾州?
    「九鼎」是我國夏、商、周三個朝代的王權象徵和傳國之寶,就其工藝水平和價值而言,無疑要大大超過今天已經出土的任何青銅器。關於九鼎的內容,《山海經補註·序》中有相關描述:「收九牧之金,以鑄鼎。《山海經新校正·序》中則記載了九鼎上面的文字:「按其文,有國名,有山川,有神靈奇怪之所際,是鼎所圖也。」由此可見,九鼎之上不僅有山川河嶽、草木鳥獸的圖,還有關於各種物象的文字介紹。相傳大禹為了維護夏朝和諸侯國的統屬關係,決定舉辦一次諸侯大會,也就是塗山大會。
  • 夏朝真的鑄造了九鼎嗎?從技術、考古和文獻分析九鼎存在的可能性
    從夏代(公元前21世紀)到東周滅亡(公元前256年),在前後長達1800年的時間裡,九鼎一直是上古神器,國家權力的象徵。鼎到底來自何方?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器物嗎?鼎為何會成為國家社稷的象徵呢?一起來看看吧。 鼎有三名,鼐,鼎,鼒 深入了解鼎的來歷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歷史文獻是怎麼說鼎的。
  • 上古時期大猜想:大禹製造九鼎是為了升仙嗎?
    大禹製造九鼎,並且在九鼎上刻畫了九州的情況,自此之後,九鼎就成為了一件至尊寶物,往後的朝代不斷有人在尋找九鼎的下落,我們再看影視劇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講:「問鼎中原,得九鼎者得天下。」這也就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得九鼎者得天下呢?九鼎有著玉璽的作用嗎?顯然沒有,那麼為什麼呢?
  • 大禹鑄造、至尊神器「神州九鼎」,最終去向何處?
    大禹治水後,收集天下的青銅鑄造了九個鼎,以此象徵九州,從此,九鼎成為至尊禮器,得九鼎者得天下。那象徵天下的九鼎到底是什麼?它最終又歸於何地?1、九鼎由來、神鼎的盛行《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關於鑄鼎傳說:從前泰帝(伏羲氏)鑄了一隻神鼎,"一"的意思是統一天下,是天地萬物的象徵。黃帝鑄了三隻神鼎,象徵天、地、人。大禹收集九州的銅,鑄成了九鼎,這九鼎都曾烹煮過食物來祭祀天地和鬼神。
  • 為什麼人常說「一言九鼎」而不說其他數字呢?九鼎到是什麼意思?
    Hi,大家好,歡迎走進新一期的探索歷史風雲 人常說一言九鼎,可你要是進一步問他為何是一言九鼎而不是七鼎八鼎等,也定會一時半會答不上來。
  • 禹鑄九鼎的傳說
    大家對於大禹深深不滿。一個諸侯說道:"真是好笑,他薦皋陶於天,皋陶老病垂危,朝不保暮,哪個不知道?他要禪位於他,豈不是虛領人情嗎?"一個諸候接著說道:"我聽見說夏禹的兒子啟糾合了無數心腹之臣,想承襲王位。大禹哪裡肯傳賢人呢?"後來不太滿意的諸侯就都紛紛歸去。    且說大禹郊祭之後,看見諸侯不服而去者有三十三國之多,心中不免納悶。計算起來,不服之國以東南兩方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