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王朝,各種槽點黑點不少,但一大亮點,幾乎後世公認:有錢!按照《開封城市史》中提供的數據,開封府人均GDP等於現在的2000美刀,而如果只算汴京城區,人均GDP在4000美刀以上。
宋真宗時的宰相王旦說:「京城資產,百萬(貫)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如今往街上扔一塊磚就能砸死一個大學生,在宋朝往汴京的大街上隨便扔一塊石頭,便能砸著一個腰纏十萬貫的富二代。
那宋代的土豪們是怎麼炫富的呢?
清明上河圖局部
玻璃——稀有的寶器
說起宋朝的器皿,那宋瓷絕對是首屈一指的。比如2014年拍賣的北宋定窯劃花八稜大碗,最終以1.4684億港元的天價成交。
雖然現代人把宋瓷當寶貝,可是宋朝人卻不把當朝瓷器看在眼裡,《東京夢華錄》中羅列北宋宮廷餐具,只提各種各樣的金銀器,最次的就是紅漆木盤,瓷器一個都沒有。
宋朝人也玩收藏,他們收藏字畫、收藏古玉、收藏鐘鼎、收藏青銅器,就是不收藏瓷器。在他們心目中,不管哪個朝代的瓷器都只是一種生活用品,而且是相當廉價的生活用品。
想知道瓷器在宋朝有多麼廉價,看看出土的宋瓷就知道了。福建出土過宋朝的褐釉瓷瓜楞蓋碗,蓋底刻著售價「
三拾
文
」。三十文只能在京城開封買一鬥小麥!
北宋定窯劃花八稜大碗
那宋朝人喜歡什麼呢?沒錯,就是玻璃!
在宋朝著作《寶貨辨疑》中,將玻璃與金銀、玉器、瑪瑙、水晶、琥珀、珊瑚、珍珠、貓眼、玳瑁、犀角、象牙、龍涎香等貴重物品相提並論,還說當時已有國產玻璃餐具,但品質不如進口貨,所謂「南番酒色紫玻璃,碗碟杯盤入眼稀」,意思是輸入到中國的玻璃餐具品質優良且非常罕見。
有人曾送宋朝詩人李光一隻玻璃碗,他興奮極了,把玩了半天,還是覺得這個禮物過於貴重,又還給人家,還在信裡說:「何用是寶器哉!」柴米油鹽過日子,怎麼能用這麼寶貴的器具呢?
《東京夢華錄》的作者孟元老曾不無自豪地說:「吾輩入店,則用一等玻璃淺碗,謂之碧碗」。即使不慎失手打碎了它,也還賠得起,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炫富啊。
所以假如你有機會穿越到宋朝,一定要記得多帶上幾個玻璃杯子玻璃瓶什麼的,如果有能力,學會玻璃的製作那就更好了,宋朝首富指日可待!
腰帶——身份的象徵
宋朝時期,為了顯示尊貴的身份,很多人會系兩條腰帶,下面的帶具是束帶,約束腰身之用。
而上面的
帶具
稱之為「看帶」,意思就是專門炫耀給別人看的
。
宋朝著名詩人王鞏所著的《甲申雜記·補闕》中就有關於「金帶」的記載:
'宋太宗嘗欲自宰臣至侍從官,等第賜帶。且批旨曰:'犀近角,玉近石,惟金百鍊不變,真寶也。遂作笏頭帶以賜輔臣。'
可見,宋太宗最喜歡的是金帶,唯有真金百鍊不變。
獅蠻帶
宋代貴族大多喜歡金帶,於是就造成了很少見到玉帶出土物,但玉帶等級極高。在宋朝,只有皇帝上朝時候才能佩戴玉帶,功勳卓著的臣子或者受封的皇親才能有佩戴玉帶的資格。
其中最為傳奇的是宋神宗賜王安石的玉帶,當時正值王安石任宰相,推行變法,在朝中受到很大的阻力,宋神宗在紫宸殿朝會上解下所服玉帶賜給王安石,以示支持,很有「衣帶詔」的意思。
面對皇帝從腰上解下來的玉帶,王安石自然是力辭不受,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載:「(安石)久之不從,上待服而後進班。」大意是宋神宗要王安石一定圍上他的腰帶,不然不入朝堂。「(安石)不得已受召,次日即釋之。」實際上王安石就服此玉帶一日而已。
官員或者貴族的玉帶塊
宋朝貴族除了喜愛金帶、玉帶之外,還特別追求通犀帶,犀角一般是褐色,犀角上有一道貫穿上下的紋路,宋朝人稱之為「通犀」。宋人喜歡用這種犀角製作犀角帶,這種帶具很昂貴。因為這種通犀角上的紋路幾乎是天然的。
《宋史·王旦傳》中有個小故事,王旦在腰身佩戴了「看帶」和「束帶」,他弟弟看到後,就問王旦:「你系這兩種玉帶,自己看得見嗎?」
王旦回答說:
「自己看不看得到是無所謂的,主要是讓別人看得見!」
女兒——高昂的嫁妝
在宋朝之前,新人之間的嫁娶。一般都遵循著聘禮多於嫁妝的原則。娘家給女兒的嫁妝,一般也就是意思意思,充個門面。
但到了宋朝時期,由於經濟的繁榮,導致中上層階級極度富有,這樣一來,大家都想盡辦法炫富,證明自己的財力,嫁妝也就正好提供了機會。
十裡紅妝
據史料記載,範仲淹在初定《義莊規矩》時就規定:「嫁女支錢三十貫,再嫁二十貫,娶婦支錢二十貫,再娶不支。」
宋徽宗年間,蘇轍的女兒要出嫁了,為了籌備女兒的嫁妝,蘇轍把他在河南新鄉買的一塊好地賣了,湊起9400貫錢裝進女兒的箱篋中。後來蘇轍在日記中說,他嫁女幾乎「破家」,就是為了準備女兒的嫁妝,幾乎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
我們先來看看北宋9400貫錢是多少。按購買力計算,當時一貫錢大約相當於現在人民幣530元,9400貫則高達500萬人民幣!這還只是一個女兒,可別忘了,蘇轍18歲結婚,32歲已有3個兒子和七個女兒……
對於宋朝這種天價的嫁妝,作為一個男人,我只能厚顏無恥的說,能給我來一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