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南極考察隊直升機協助轉運澳大利亞南極考察隊員
據微信公眾號「雪龍探極」12月24日消息,來自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消息,澳大利亞南極戴維斯站一名隊員因健康原因,急需撤離回到國內治療,中國南極考察隊「雪鷹301」直升機完成國際協作救援第一站。2020年12月17日,澳大利亞戴維斯站一名隊員由於健康原因需要緊急撤離,澳大利亞南極局向正在南極執行任務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請求幫助。考察隊緊急制定了包括指揮、通信、導航、飛行、保障、防疫、應急等內容的專門援助方案,利用「雪龍2」號船載直升機「雪鷹301」成功協助澳大利亞戴維斯站完成該名隊員撤離。
-
中國南極考察隊「雪鷹301」直升機協作轉運澳大利亞考察隊員緊急撤離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阮煜琳)來自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消息,澳大利亞南極戴維斯站一名隊員因健康原因,急需撤離回到國內治療,中國南極考察隊「雪鷹301」直升機完成國際協作救援第一站。該名隊員已於北京時間24日搭乘澳大利亞飛機返回國內。
-
去中山站探索空間物理,第37次南極考察隊中有個南航老師
去中山站探索空間物理,第37次南極考察隊中有個南航老師 2020-11-11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張國立和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隊員們與南極中山站現場連線
張國立赴南極之前,就是一位優秀演員。因在話劇《朱麗小姐》中出色表演,獲得第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南極考察二等功榮立者。回國後,又獲得一系列影視大獎,並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12月21日,發現船艏被堅冰撞出一個直徑30釐米的洞,後來擴大到直徑約一米。好在船殼是雙層的,不會進水。不過,總指揮陳德鴻承認,船洞出現大大削弱了考察船抗冰能力。張繼民攝
-
特稿:從長城站到羅斯海新站——中國前35次南極考察回眸
新華社「雪龍2」號10月23日電 特稿:從長城站到羅斯海新站——中國前35次南極考察回眸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10月22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107名考察隊員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奔赴南極大陸。
-
——中國南極事業30餘年曆程的光榮與夢想
南極,對全球來說都是科學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焦點。從首支南極考察隊抵達南極至今,中國南極事業已走過30多個春秋。適逢第40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召開之際,中國首次發布白皮書性質的南極事業發展報告——《中國的南極事業》,從中人們可以一覽中國南極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光輝歷程。
-
第32次南極考察隊從滬出發:廚師年薪25萬要十年工作經驗
原標題: 「25萬年薪去南極當廚師」並不簡單 東方網11月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近日,國家海洋局的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題為《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越冬後勤保障崗位預選告示》,稱國家海洋局極地辦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南極考察站越冬後勤保障崗位預選隊員,職位包括廚師、醫生、電工和工程師等。
-
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太空人海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31日電(記者 劉詩平)12月29日至31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在南極太空人海海域開展地球物理作業,經過近50小時連續走航,成功探測約900公裡多波束測線和120公裡淺地層剖面。
-
六過魔鬼西風帶:第35次南極科考亮點與難點—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雪龍」號11月4日電 綜述: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亮點與難點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11月4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
-
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增長82% 探路者開啟新一輪穩健發展
2018年底第35次中國南極考察隊啟程奔赴南極大陸,探路者連續10年支持中國南(北)極考察隊,為科考工作者研發在極端惡劣環境下工作的全套戶外裝備。2018年9月探路者飛越隊在法國霞慕尼力拔頭籌,為中國爭得首個越野跑世界冠軍。
-
赴南極科考的熊博士回來了
本報訊(記者陳 敏 通訊員嚴希希)歷時182天,赴南極科考的浙江萬裡學院熊尚凌博士終於回家了。昨日下午,萬裡學院隆重地為他舉辦了歡迎儀式。 此次科考之行,熊博士帶回了採集的好多寶貴樣品:18份30毫升的南極水樣、 7支1.7至1.8米的冰柱樣品、90支鳥糞樣品和12支血樣。
-
中國欲在南極建永久機場 距中山站28公裡
【環球網軍事綜合報導】據報導,我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將於11月2日搭乘「雪龍」號極地科考船赴南極科考,而此次考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南極冰蓋建設我國第一個永久性機場。中國將在南極冰蓋建首個永久機場」的文章在國內網際網路上刷屏,也引起境外媒體的轉載與關注。文章稱,我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將於11月2日搭乘「雪龍」號前往南極。本次考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距離南極中山站28公裡的冰蓋上,建設我國第一個南極永久機場。
-
全文《中國第8次北極科學考察》
,國家海洋局組織實施了中國第8次北極科學考察,開展北極航道和北冰洋環境科學考察,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十三五」極地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綜述 經批准,中國第8次北極科學考察隊由96名隊員組成,於2017年7月20日乘「雪龍」號船自上海出發,10月10日返回上海,歷時83天,總航程逾2萬海裡,首次穿越北極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實現了我國首次環北冰洋科學考察,開展了海洋基礎環境、海冰、生物多樣性、海洋脫氧酸化、人工核素和海洋塑料垃圾等要素調查
-
湘潭大學校旗將插上南極
南極充滿著神奇的色彩和科學之謎,越來越多的人渴望了解極地、認識極地、更好地支持極地考察。10月29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畢業生謝成蔭護送著湘潭大學校旗,隨中國第2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赴南極中山站進行考察,執行極地低空飛行機器人裝備應用等任務,屆時,湘潭大學的校旗將插上南極。
-
關注 | 中國南極科考站將進入「五朵金花」時代 網友們卻為這事炸了鍋
此刻,雪龍號科考船正載著中國陣容空前的南極科考團隊向目標區域進發。在接下來約5個半月時間裡,科考團隊將完成第34次南極科考諸項任務,其中為在恩克斯堡島新科考站建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重中之中。一旦新站建成,中國在南極就有了5個科考站,中國南極科考就進入了「五朵金花」時代。
-
「祖國在召喚,再苦也要去」——第36次南極科考隊員郝彤、喬剛細述...
「考察隊領導又在預定明年的海冰遙感探路了。」我校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學者、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喬剛告訴記者。這次「雪龍號」中山站第一次海冰卸貨近一千五百噸,卻只用了上次一半都不到的時間,我校測繪學院郝彤、喬剛兩位老師所在的遙感團隊提供的實時冰情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無人機影像和無人機載探冰雷達等測繪利器在南極多項考察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南極考察首架「固定翼飛機」交付
除了極地考察船「雪龍」外,中國南極考察隊即將迎來「雪」字輩新成員「雪鷹」。 我國南極考察首架「固定翼飛機」(fixed-wing aircraft)近日在美國工廠定製交付,計劃入列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 即將加入南極考察隊的「雪鷹601」(Snow Eagle 601)是一架「固定翼飛機」,即fixed-wing aircraft,其相對的概念是旋翼機(rotary-wing aircraft,如直升飛機)。
-
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波司登如何用44年成為「中國名片」
立冬以後,南極將迎來極晝期。11月10日,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踏上了第37次南極科考徵程。在多個國家重要場合中,中國品牌以專注深耕、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在一次次亮相中不斷成就其高光時刻。
-
時隔20年,中山大學重返南極科考國家「戰隊」
日前,中山大學與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隊互致元旦賀電,中大副教授韓博、博士後張功搭乘「雪龍2」極地科考破冰船,於近日到達南極中山站附近海域開展作業。這是自2000年以後,中山大學首次參加南極科考,標誌著中山大學重返南極科考國家「戰隊」。
-
波司登羽絨服攜手中國南極科考隊再戰南極 無懼寒風爭奪鰲頭
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再次踏上探尋南極之旅。這是中國南極科考隊第37次踏上徵程,此次出發將繼續探索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答案。南極是一塊神秘大陸,有著很多人們尚未踏足之地。此次,中國南極科考隊依舊擔負著歷史重任。波司登作為民族品牌,多年來始終伴隨著中國登山隊以及中國南極科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