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電磁阻攔索世界領先研製時間僅為美軍1/5

2020-12-20 烽火大百科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前不久,在地中海執行反恐任務的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發生事故,一架蘇-33艦載機因航母攔阻系統故障,著艦失敗不幸墜海。

在航母的各大組成部分中,攔阻系統雖不起眼,卻是艦載機成功著艦的關鍵裝備,決定著艦載機能否安全「回家」。

與起飛相比,高速飛行的艦載機在搖擺不定的航母上降落難度更大,不僅要求飛行員有高超的技術和穩定的心理素養,還需要可靠的飛機攔阻裝置,以幫助艦載機在100多米的甲板上迅速降速至零。

圖:美軍阻攔索由6股鋼絲繩組成

目前液壓緩衝式攔阻裝置是各國現役航母的主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國海軍MK7型攔阻系統。它主要由攔阻機、攔阻機驅動、攔阻索支撐以及鋼索固定緩衝等系統組成。最新型的MK7-3型能夠回收時速130千米、重約23噸的艦載機,攔阻距離約為100米。

在攔阻系統中,與艦載機直接接觸的是攔阻索。美國海軍航母一般設有4道攔阻索,第一道設在距斜甲板尾端55米處,然後每隔14米設一道,由弓形彈簧張起,高出飛行甲板30-50釐米。艦載機著艦時,飛機尾鉤鉤上甲板上間隔布置的一根攔阻索,隨後在慣性作用下拖著攔阻索前行。這時甲板下的滑輪與液壓阻尼緩衝器的緩衝吸能使艦載機在2-3秒內減速為零。飛機停止後,攔阻索解脫下落,自動復位,準備迎接下一架著艦機的到來。

圖:殲15放下尾鉤裝備著艦

由於要承受艦載機的巨大衝擊力、甲板的摩擦力,以及各種化學物品和海水的腐蝕,攔阻索不僅要有很高的強度,還需保持很好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對索體材料和編織工藝要求極高。美軍航母的攔阻索直徑約35毫米,由6股鋼絲繩組成,每股由12根主鋼絲和12根輔鋼絲緊密纏繞,最大可承受約85萬牛頓的拉力。因此,攔阻索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產品,目前世界上能夠製造的只有美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改進,目前美國海軍的MK7系列攔阻系統已經非常成熟。不過,該系統依然存在很多短板,難以滿足美軍下一代航母和F-35艦載機的需求。

首先,這套系統結構複雜,體積比較大,日常維護保養困難,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這與美國新型航母削減人員編制、提升自動化水平和效費比的要求背道而馳;

其次,這套系統的攔阻力量比較生硬,不能精確控制,巨大的拉拽力導致艦載機的尾鉤以及與尾鉤相連的機體部件容易疲勞老化,縮短艦載機的服役壽命。最為關鍵的是,這套系統對著艦戰機的重量和速度的限制區間比較窄,導致艦載機必須放掉多餘的燃油,拋掉彈藥「瘦身」後才能安全降落,這顯然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目前美國最新一艘航母「福特」號使用的是通用原子公司的渦輪電力阻攔。它比MK7領先了一代,體積更加緊湊,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更高,具有明顯優勢。一方面,它通過採用更輕的合成電纜系統和電機,擴展了艦載機的著艦重量和著艦速度的範圍,可以滿足質量更大、速度更快的新一代艦載機著艦需求。另一方面,這個系統可以根據艦載機的不同,自動設定攔阻索的張力峰值,精確控制艦載機尾鉤負載及艦載機在甲板上的停留位置,實現了精確控制,有助於延長艦載機使用壽命,並可以回收無人機。

除此之外,渦輪電力攔阻系統還具備自我診斷和維護提醒功能,內置程序能自動跟蹤攔阻索磨損情況,幫助艦員及時發現和修復系統故障,顯著提升攔阻裝置的可靠性,並且僅需要4名操控員即可完成回收作業,減少了40多名操作和維護人員,有效降低了系統的全壽命費用。

正在建造的國產航母會採用什麼樣的阻攔方式呢?兩會期間,中國著名的艦船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馬偉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一段有意思的對話。記者問:美國「福特」級航母的經驗顯示,航母的電磁阻攔技術比彈射難度更高,馬偉明說:不能這樣下定論。我們用了1/5的時間就把阻攔做完了,你說哪個難度高?彈射和阻攔是一個正一個反,解決了正,解決反不就容易了嗎?」

馬院士的話透露出兩個信息:一個中國航母的電磁阻攔索已經做完了。二是只花了五分之一的時間。至於這個五分之一的時間是美國人的五分之一,還是中國自己研究電磁彈射時間的五分之一,各位就靠自己去理解了。(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焦點

  • 第3艘航母將用電磁彈射,美軍為何要放棄?理解了馬偉明7個字含義
    廣泛的媒體報導認為,第三艘航母將使用馬偉明院士團隊研發的電磁彈射系統,該系統是目前讓航母上部署的固定翼艦載機起飛最有效率的方案,比滑躍起飛提高數十倍,比蒸汽彈射提高一倍以上。但是電磁彈射的技術應用並不是簡單的事情,目前全球僅美軍福特級航母使用這項技術,但是因為美國在這項技術上的不成熟,導致福特號航母服役兩年也不能正式部署。
  • 中國曾被嘲造不好航母阻攔索 結果讓俄專家折服
    美國未來的航母將採用現代化的全電力推進系統,原本的液壓阻攔也將改造為電磁式阻攔裝置。美國在「福特」級航母上就使用了AAG電磁阻攔系統。在該系統中,滑輪阻尼器中增加了測量拉力的傳感器,能夠直接把不同的拉力信號傳送給中央集中控制器,然後由中央控制器根據拉力的不同大小,啟動相應的控制流程。液壓設備中的壓縮氣缸換成了鋼絲繩卷,通過控制電流大小實現均勻過載。
  • 中國二代「航母阻攔索」問世!30噸戰機3秒拉停,美國:不敢相信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環球迷彩虎,我是大虎,航母艦載機著艦一直是航母研製技術的難點之一,作為艦載機著陸的重要保障,目前全世界僅僅中美俄三國具有獨立研製現代化航母阻攔系統的能力在我國軍工專家和民營企業技術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航母阻攔索和配套阻攔系統研製成功,畢竟我國是一個工業基礎完備且科技水平較高的大國,還擁有大量尖端科研人才和雄厚的財力物力支撐。
  • 航母阻攔索能用多久?我國全靠這一企業研製,壽命高居世界第一
    所謂航母阻攔索,也就是指航母上安裝的攔截裝置系統,在戰機降落在甲板上的時候,阻攔索通過與尾鉤的咬合,以達到讓戰機停下來的目的,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攔截索就是一根繩子一樣的作用,研製水平並不高,其實並非如此,阻攔索的設計需要包含機械、液壓等高新技術,通過多項技術的融合才能建成一根合格的阻攔索。
  • 中國航母阻攔索系自主研發
    針對外媒稱俄羅斯拒絕對華出售阻攔索裝置,使中國艦載機試驗大大延後,也將推遲中國航母的列裝時間的提問,楊宇軍表示,我國航母平臺前期開展的海上試驗均已達到預期效果,目前正按計劃在海上開展後續科研試驗。需要強調的是,航母平臺的科研試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根據工作需要,航母平臺今後還將繼續出海開展相關試驗和訓練,希望大家能夠客觀、理性看待。
  • 法國新航母開始動工,作戰能力不輸003航母
    美軍的11艘核動力航母是絕對的優勢,而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卻處境並不佳,所以該國家對於研發新的核動力航母極為熱衷,並且已經開始實施研發計劃,但是最終實現此目標也並非易事。首先來看戴高樂號航母的性能,雖然這艘航母可以達到核動力的水平,但是由於入排水量僅可以達到4.25萬噸,所以只能稱得上是一艘中型航母,而其性能與美軍的核動力航母相比差距更是比較大。
  • 航母上的4根阻攔索勾住第1根要挨批,為何不拆掉?
    相信不少人會回答"當然是艦載戰鬥機,沒有它們,航母就是一塊漂泊在海上的萬噸廢鐵"。其實不然,最關鍵的恰恰是那些看上去並不酷,並不起眼的裝備,那就是阻攔索。畢竟,沒有阻攔索,縱使艦載戰鬥機成功飛出去執行任務,那麼也無法安全降落到航母上,航母依舊是廢鐵一坨。
  • 福特號航母再創新潮流 美軍男女艦員將共用「一個」廁所
    「福特」號航母服役儀式7月22日,美海軍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號正式服役,這艘建造時間長達8年,耗資130億美元的新航母,為美軍及世界開創了許多新潮流。除已廣為大家熟悉的新型高功率核反應堆、小型化艦島、電磁彈射、電磁阻攔等之外,在艦員的生活上,「福特」號也作出了新的嘗試。
  • 航母上的阻攔索到底有多貴?一根高達150萬美金,僅三個國家能造
    我們都知道,戰鬥機在陸地上降落需要2000米左右的跑道才能夠平穩降落,而航母的一條跑道在200多米,要想將艦載機要想成功降落在航母上,那麼這個阻攔索就發揮出巨大作用了,它可以讓戰機在一定時間內停下來,並且進行有效的緊急制動。阻攔索是利用飛機和拉彎攔阻索產生的力,來迫使戰機停下來,一般來說重量為20噸的戰機,只要勾上阻攔索都能讓它在3秒內停下。
  • 俄對華技術封鎖:造航母阻攔索的鋼材都不能給 中國硬靠自己搞定
    美國是世界上擁有航母數量最多、使用航母經驗最豐富的國家,因此在阻攔索技術上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美軍航母上的MK7阻攔索有兩種規格,分別是平鋼絞大麻纖維芯阻攔索和平鋼絞聚醋芯阻攔索,它們的直徑分別為34.9毫米和36.5毫米,破壞力分別為85噸和93噸。每根阻攔索是由6股鋼絲繩組成,每股鋼絲繩又是由12根主鋼絲、12根中間尺度鋼絲和6根呈三角狀布置的細鋼絲扭結而成。
  • 核動力疊加電磁彈射 法新航母或為歐盟國家立標杆
    「戴高樂」號於1989年4月開建,原定1996年服役,但因對技術難度估計不足以及經費等問題,工期一再延誤,最終只能在2001年5月18日才投入現役。在阿富汗,「戴高樂」號在美軍主導的攻擊行動中,執行了140次以上的偵察與轟炸任務。儘管「戴高樂」號被法國人寄予厚望,但畢竟先天不足,一些性能並不盡如人意。
  • 美軍12萬噸核航母服役後,能夠提升多大戰力?
    圖為美軍甘迺迪號航母 最近全球首艘12萬噸航母亮相,這艘航母就是美國海軍的甘迺迪號航母,美國更是自信滿滿的表示:這艘航母領先全球50年,俄羅斯也提醒東方:這次必須小心,那麼這艘美軍12萬噸航母服役後,能夠提升多大的戰鬥力呢
  • 26噸預警機降落航母,突然拉斷阻攔索,8名美軍雙腿被抽斷
    導語:26噸預警機降落航母,突然拉斷阻攔索,8名美軍雙腿被抽斷要用得起航母,那麼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強大的實力,要有好的經濟基礎才能支撐龐大的費用。因為航母本身價值就很高,每年也會需要花費一大筆錢維護。以美國為例,航母「尼米茲」號有50年的全周期壽命,在這期間的費用就有120億美元。在2018年,美國的軍事開支達到了7000億美元。這也是美國為何會供得起11艘核動力航母的原因。雖然美國在軍事投入費用上一直都很捨得花錢,但實際上美國航母每年也會發生意外事故,比如說像航母著火之類的情況。
  • 《兵工科技》雜誌:「山東」號航母百分之百中國造
    山東艦一直被稱為首艘國產航母,不僅因為它是我國獨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更因為山東艦的設計理念、重要系統、建造材料,如電磁兼容系統、動力系統、阻攔系統、航母特種鋼等,都是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完全沒有依賴進口,並且擁有完全自主產權,百分百實現了中國航母中國造。
  • 國防部:中國航母阻攔索等裝置為自主研發(圖)
    資料圖:中國航母試驗平臺第三次出海試航時間:2011年12月28日15:00——15:40地點:國防部外事辦公室發言人: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上校問:有報導說中國航母平臺20號出海進行第三次海試,請予以證實。有外媒稱俄羅斯拒絕對華出售阻攔索裝置,這將使中國艦載機試驗大大延後,也將推遲中國航母的列裝時間,請問如何評論?楊宇軍:大家對中國航母的發展建設問題非常關注,今天在這裡可以告訴大家,我航母平臺前期開展的海上試驗均已達到預期效果,目前正按計劃在海上開展後續科研試驗。
  • 國防部:中國航母阻攔索自主研發 未從俄購買
    環球網記者沈選報導:2011年12月28日,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上校就中國航母攔阻索、航母艦載機、殲-20試飛、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事宜回答了記者提問。問:有報導說中國航母平臺20號出海進行第三次海試,請予以證實。有外媒稱俄羅斯拒絕對華出售阻攔索裝置,這將使中國艦載機試驗大大延後,也將推遲中國航母的列裝時間,請問如何評論?
  • 美軍艦長在5種航母上起降,了解蒸汽彈射與電磁彈射的區別
    上個月,卡西迪·達德利·諾曼上校在美國海軍最新航母「傑拉爾德·R·福特」號上完成了航母資格認證,隨後將於下個月接任「約翰·C·斯坦尼斯」號航母艦長。這次著艦,是他的軍旅生涯中登上的第6種不同級別的美國航空母艦。
  • 中國電磁攔阻索橫空出世,解決殲20上航母最難天塹
    我國早在1991年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推出了轟油-6和殲-8戰機的合作,而艦載機的起降又有「刀尖上的舞蹈」的美稱,航空母艦相對於大洋來說的渺小,給艦載機在航母上的降落提供了更大難度,除外界因素外,在正確的跑道上用短短3秒實現動靜轉變,要做到這樣,除了需要熟練有經驗的空兵飛行員外,完善的阻攔索系統也是一大重點,而優秀的我國不僅完成了常規阻攔和電磁阻攔,達到與美國平齊的水平
  • 西方頂禮膜拜:以為中國造不出航母阻攔索,結果讓俄專家驚嘆
    航母是一個國家海軍最具有影響力的武器之一,上面搭載的艦載機 能夠對任何目標進行打擊,艦載機著陸航母的速度 大都在200公裡-300公裡每小時 之間,如果沒有攔截的裝備,艦載機必須滑行1千米以上才能停下來。
  • 遼寧號航母所用阻攔索是國產的嗎?這根鋼繩的作用都多大?
    殲-15降落以「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著艦飛行甲板為225.55米(國產航母長度短一些),設置有4道阻攔索,布置寬度約為18米,20多噸艦載機以15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進場,在艦載尾鉤鉤住阻攔索之後速度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