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2020-08-03 陪寶寶讀童書

一個在醫院兒科工作的同學和我們聊天的時候談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喜歡帶孩子到醫院裡檢查。和其他患者不一樣,這些孩子其實身體非常健康。我們問:那家長為什麼還要帶孩子到醫院呢?

同學說:每次當我問孩子有什麼症狀的時候,這些爸爸媽媽會說是因為孩子學習學的太慢,學習的速度和其他孩子相比總是落下一大截,所以想來醫院給孩子進行智力測試,看看是不是孩子智力上出了問題。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聽到同事這樣說,我們都在為這些孩子感到惋惜。那些孩子聰明可愛,但是卻被爸爸媽媽懷疑是智力有問題,他們心裡一定不好受吧!最後測試結果也表明,大多數孩子的智力都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和正常的孩子一樣。

生活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孩子確實學習東西都比同齡人慢。隔壁的明明就是這樣,剛剛上了幼兒園,老師教孩子背一首古詩,結果孩子背了一周才肯坑巴巴的勉強背下來。前段時間老師又教孩子背26個英文字母,結果背的是一塌糊塗,最後孩子的家長只能天天給孩子聽錄音,希望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那麼,孩子學東西學得慢,但又不是智力方面的原因,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01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由一個個敏感期組成的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指出,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敏感期,也就是說孩子在某個階段相對於其他階段來說學習某一項東西的速度更加快。更專業的話來講就是孩子在這一階段接受刺激的能力更強。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因為大臣的叛變,國王的一個兒子被關在了監獄裡,當時他只有2歲不到。等到他從監獄中出來的時候,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東西,但是聽力卻異常靈敏。

後來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解釋了這個現象,那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被關在暗無天日的地方,錯過了孩子視力發展的關鍵期。所以,他的視力非常差。但是,等到孩子聽力的關鍵期到來的時候,他還是在監獄中,並且監獄由於黑暗多半需要通過聽力來辨別事物和人。因此,在聽力關鍵期的時候他得到了很好地鍛鍊。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02 教育,其實是一種慢藝術

之後,蒙臺梭利又指出,孩子發展的敏感期雖然大同小異,但是考慮到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也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我們就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學東西學得快,有的孩子卻總是慢半拍了。這是因為孩子可能相對於其他同齡人來說敏感期來的比較晚。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孟子也曾經有類似的觀點,他強調教育要遵循盈科而進的原則。什麼叫做盈科而進呢?孟子把孩子的成長過程形象的比喻成澆水種地,給莊稼澆水的時候,只有水流滿了前一個坑,才能流到下一個坑中。孩子的學習也是這樣,要一步一步來,千萬不可揠苗助長。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每當孩子成績稍微落後一點就開始病急亂投醫,認為是孩子的智力出了問題,帶孩子到醫院中做各種各樣的智力檢測。結果只能是令他們又失望又鬆了一口氣。失望是因為沒有找到原因,鬆了一口氣是因為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下。更有甚者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課班,興趣班,希望勤能補拙,通過大量的學習時間的堆積讓孩子趕超他人。

其實,這些孩子並不是笨,而是他們有自己的學習節奏和成長節奏,爸爸媽媽不應該打亂。

就像是周國平先生所說:教育是一種慢藝術,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一些耐心,再給孩子一些耐心。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03 孩子學習總是慢半拍,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引導?

對於學習慢半拍的孩子,爸爸媽媽心理著急是人之常情,因為沒有哪個爸爸媽媽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落後。但是由於錯誤的教育方式,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非但沒有讓孩子趕上其他人,反而是越來越落後。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那麼,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引導這些慢半拍的孩子呢?

首先,爸爸媽媽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慢半拍」。

就像剛才我們提到的,孩子慢半拍其實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成長節奏,都有自己的個體特徵,爸爸媽媽首先應該認識到這一點,避免盲目的擔心和害怕。在觀念上糾偏之後才能更好地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其次,爸爸媽媽應該找到敏感期,對症下藥。

蒙臺梭利曾經列出了一份孩子敏感期發育的列表。比如:孩子在三個月的時候開始對光線敏感,味覺的敏感期是在第四個月到第七個月,觀察事物的敏感期在第七個月到第二十一個月,語言敏感期則在一歲半到三歲半等等。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蒙臺梭利之所以列出這個表,就是為了方便家長們更好的引導孩子,讓孩子的敏感期接受到更多地刺激。比如說在光的敏感期爸爸媽媽就要帶孩子看不同的色彩,到自然界中觀察彩虹;在孩子語言的敏感期中,爸爸媽媽就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和交流,多和孩子說話,讓孩子積累豐富的語言詞彙。

對於學習慢半拍的孩子,他們可能是敏感期還沒到,也可能是敏感期沒有接受到足夠的環境刺激。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找到孩子當前的敏感期,對症下藥,讓孩子更快的發展這個階段相應需要發展的能力。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其實,除了認知方面的原因,孩子慢半拍,也可能是習慣不好。

有的孩子總喜歡拖拖拉拉,作業留到最後一刻才動,每天放學收拾書包都要花好久,最後一個才從教室裡出來。其實,孩子學得慢,也有可能是沒有養成好的習慣。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經常督促孩子,讓孩子今天的事今天做。除此之外,也可以給孩子制定計劃,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就能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改掉拖拉的壞習慣了。

聰明孩子養成記:孩子學得慢是智力問題?請尊重孩子的慢節奏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能一蹴而就,孩子慢半拍就多給孩子一些耐心。灌苗助長的故事雖然我們都聽過,但是卻在很多家庭中無時不刻的上演。各位爸爸媽媽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對於學什麼都慢的孩子,是否真的用對了教育方法呢?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聰明孩子養成記之拋磚引玉
    聰明孩子是怎麼養成的?你有哪些科學實用的育兒心得呢?今天就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彼此討論和學習。母乳能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增強寶寶免疫力。另外母乳餵養不單是一種餵養行為,更是一種很好的親子行為。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時間, 也是大腦高速發育期,合理均衡的營養對他們來說尤其重要。所以兒童一定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還和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性格情緒的培養密切相關。2)用愛回應孩子。
  • 聰明孩子養成記:培養孩子好好說話的能力!
    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孩子說起話來大呼小叫,一句話出來,熗得你半天喘不過氣,你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會說話呢?給人感覺他智商有問題?其實不是,而是他長時間養成的不會好好說話的習慣,他習慣了這樣和別人說話,你讓他好好和別人說話,他已經不習慣了。
  • 聰明孩子養成記: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進行階段性培養!
    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呢?從孩子出生時起,家長們就開始籌劃怎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甚至掏出僅有的家底,給孩子報費用高昂的早教班,其實,家長們也不要太緊張,只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自己就可以給孩子做早教。哈佛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一生發育只有3次黃金期,也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要利用好這3個階段,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規律的訓練和刺激。
  • 「孩子聰明就是不愛學?」家長請你別再這樣說
    學習不僅是靠智力因素,還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的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智商、「聰明」。而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了智力以外的其他影響學習的因素,其包含的內容非常的廣。有專家給孩子做過智力測試,得到的結果是孩子的智力都是相差不大的。
  • 聰明孩子養成記
    不斷進步,怎麼能培養一名聰明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是我們身為父母由於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培育方法,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我的孩子其實是一名非常懂事的孩子,相對於別的孩子有點內向,但現在的我,知道孩子這種性格的養成和我的教育有關,孩子太懂事,甚至懂事的讓人心疼,這個性格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我缺乏耐心養成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對孩子特別沒有耐心,甚至孩子一犯錯誤我就把孩子大聲呵斥孩子,這樣孩子的天性就沒有開發出來,所以孩子就特別懂事
  • 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是孩子的智力問題嗎?
    來諮詢的是一位母親,由於孩子行為動作慢,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不願與父母溝通,在交流時經常答非所問,對於父母的問題默不作聲。加上學校老師跟她說,她的孩子課上有點痴呆。認為孩子記憶力差,表達能力差。以上種種情況,便使她擔心孩子是否有智力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的問題,甚至擔心孩子有自閉症,因此前來諮詢。
  • 所有告訴你只要一招就能提高孩子成績的人,除了騙子,就是門外漢
    有的孩子因為學習粗心大意,有的孩子因為愛玩手機,有的孩子因為智力問題,有的孩子數學差,有的孩子語文差……同樣是語文成績差的孩子,也存在許多原因:有的孩子因為積累少,詞彙量不足,閱讀理解更是跟不上;有的孩子識字多,閱讀理解也沒問題,但存在書寫障礙,認識字詞,也理解字義,但記不住字形;有的孩子基礎知識掌握較好,
  • 聰明孩子養成記:內心在前,學習在後
    要想把孩子養成聰明,就得了解孩子的「天生之才」。在科學普及的時代,相信大家都知道人腦是由左右腦組成的。一般人的腦袋差別不大,但是都有各自的特性。就和葉子一樣,大部分是一樣的,只有「一點點」的細微差別。這「一點點」的細微差別,就是個人的特性,個人成功的細節。
  • 瑞文標準智力測試,什麼樣的孩子聰明?
    說起孩子是否聰明,許多家長就會想到智力測驗。有不少家長還帶孩子到過不同的機構做過智力測驗和諮詢。
  • 聰明孩子養成記—家庭教育
    聰明孩子養成從家庭教育開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成員的一舉一動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有樣學樣的。所以做家長的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作為家長要跟孩子互動起來,紙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就是跟孩子即是親情關係,又是朋友關係。和孩子一起讀書,增加孩子閱讀量,慢慢的讓孩子養成讀書習慣;和孩子一起遊戲,分析遊戲中的收穫,增加孩子動力能力;家長也不要總是工作,抽點時間出來,多帶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會讓孩子的世界觀更加的寬廣。
  • 聰明孩子養成記:別毀掉你原本聰明的孩子,把右腦還給孩子
    右腦好比一個大倉庫,需要儲存大量的能力並得以激發,左腦則像是一位管理員,它需要右腦前期的準備,才有後期提前信息解決問題,在倉庫裡找尋能力解決成年以後的諸多問題,在面對所有生活事務以及情感連接時可以合理解決,面對挫折不卑不亢,勇敢面對。是什麼摧毀了孩子本來聰明的大腦?
  • 聰明孩子養成記,不妨從大腦裡的思維軟體入手
    大家養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又明。耳朵聽得見為聰。眼睛看得見為明。每個孩子要做到聰明,好象很容易,但又是很不容易的。聽得見、看得見,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實真得如此嗎。我們可以眼睛,看作是一個視覺設備,要使用好這個視覺設備,還需要大腦裡看、觀察的思維軟體 ,視覺設備,大家都差不多,都能看。
  • 聰明孩子養成記——有心的父母,都能培育出聰明孩子
    養育一個聰明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願,那麼怎樣才能養育出聰明的好孩子呢?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在科學領域,猶太人共拿走了19%的化學獎、26%的物理獎、28%的生理與醫學獎、41%的經濟學獎。可以說, 教育和科學上最傑出的榜樣,大概就是猶太民族了。
  • 「棉花糖·自控力」孩子作業寫得慢?莫慌!莫慌
    雖說每個娃都有自己的學習節奏,有快也有慢。但是,如果你家孩子的寫作業速度,明顯比別的孩子慢個兩三倍,那就得引起重視了。低年級作業量少,尚可應付自如;到了高年級,作業量倍增,依然拖拖拉拉,這可咋整?學習基礎薄弱有的孩子做作業速度慢,沒別的原因,就是所學的知識點尚未掌握。或者對學習喪失興趣,一提到寫作業,內心就無比抗拒,作業當然完成的比較慢了。缺乏時間觀念這種類型的孩子,作業題都會做,只是不明白做作業的先後順序,時間觀念尚未形成。
  • 孩子學說話很慢?別著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比聰明還沒辦法「用分數說話」,大家一般都是用孩子的表現來自誇。其中,誰家孩子學說話快、誰家孩子學說話慢就成了寶媽們重點關心的話題,似乎學說話快的孩子就是聰明機靈,學得慢的就是比較笨。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太大相關性,孩子長大後聰明與否的影響因素太多了,「學說話快慢」只是其中一個,而且還是影響很小的一個。如果我們留心,那就不難發現,其實那些小時候學說話很快的孩子,長大後也未必有什麼過人之處。
  • 斯坦福教授說:停止誇孩子「聰明」,請用以下15種語境鼓勵孩子
    斯坦福教授說:停止誇孩子「聰明」,請用以下15種語境鼓勵孩子你知道的,有些人好像生來就是winner,做什麼事都很順利都很成功,而另外一些人則一直很無助,好像這輩子註定是個loser。史丹福大學Carol Dweck教授也發現了這一點,而且,她還下定決心要找到其中的原因。
  • 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孩子調皮,注意力不集中,我孩子是不是不聰明?
    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越來越多的人都很看重自己孩子是否比別人的孩子聰明,兒童的智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麼去培養兒童的智力,這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特別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有一些家長被老師留下談話,一般話題都是孩子調皮,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後家長就想我孩子這樣皮,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我家孩子不聰明了,家長這會兒才開始重視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 想培養聰明孩子?智力PASS模型理論:關鍵在培養孩子「認知力」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需要培養聰明的孩子,我們需要藉助智力PASS模型理論;簡單的說就是:想要培養聰明孩子的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認知力。一、什麼叫做智力PASS模型理論當談起"智力PASS模型理論"這個術語的時候,可能很多的家長都是不太理解什麼是"智力PASS模型理論",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會背的古詩詞越多,孩子就越聰明嗎?記憶力並不等於智力
    殊不知智力絕不僅僅只包括記憶力,還包括其他能力,如觀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記憶是第一步,但不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從小就從記東西開始學習。說話之前先記拼音「a、o、e」,寫字之前先記筆順筆畫,學語文不用多說,背課文、背古詩是常有的事,學數學也要記公式,學英語要記單詞,學音樂也要記五線譜等等。
  • 你的孩子聰明嗎?
    可他記不住數字,連自己的門牌號碼從來都記不住。你能說趙丹不聰明? 圍棋界沒有人不知道被稱之為「宇宙流」的武宮正樹,他也是一個記性不好的人。通常棋手記憶力都出奇地好,自己下的棋都能復盤。但武宮正樹下了就忘了。但他卻是圍棋界的大師。所以不要過分在意記憶力的問題。如果大人不去注意這個問題了,孩子的記憶反而會好起來。只要是孩子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他一定是記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