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醫院兒科工作的同學和我們聊天的時候談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喜歡帶孩子到醫院裡檢查。和其他患者不一樣,這些孩子其實身體非常健康。我們問:那家長為什麼還要帶孩子到醫院呢?
同學說:每次當我問孩子有什麼症狀的時候,這些爸爸媽媽會說是因為孩子學習學的太慢,學習的速度和其他孩子相比總是落下一大截,所以想來醫院給孩子進行智力測試,看看是不是孩子智力上出了問題。
聽到同事這樣說,我們都在為這些孩子感到惋惜。那些孩子聰明可愛,但是卻被爸爸媽媽懷疑是智力有問題,他們心裡一定不好受吧!最後測試結果也表明,大多數孩子的智力都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和正常的孩子一樣。
生活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孩子確實學習東西都比同齡人慢。隔壁的明明就是這樣,剛剛上了幼兒園,老師教孩子背一首古詩,結果孩子背了一周才肯坑巴巴的勉強背下來。前段時間老師又教孩子背26個英文字母,結果背的是一塌糊塗,最後孩子的家長只能天天給孩子聽錄音,希望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01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由一個個敏感期組成的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指出,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敏感期,也就是說孩子在某個階段相對於其他階段來說學習某一項東西的速度更加快。更專業的話來講就是孩子在這一階段接受刺激的能力更強。
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因為大臣的叛變,國王的一個兒子被關在了監獄裡,當時他只有2歲不到。等到他從監獄中出來的時候,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東西,但是聽力卻異常靈敏。
後來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解釋了這個現象,那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被關在暗無天日的地方,錯過了孩子視力發展的關鍵期。所以,他的視力非常差。但是,等到孩子聽力的關鍵期到來的時候,他還是在監獄中,並且監獄由於黑暗多半需要通過聽力來辨別事物和人。因此,在聽力關鍵期的時候他得到了很好地鍛鍊。
02 教育,其實是一種慢藝術
之後,蒙臺梭利又指出,孩子發展的敏感期雖然大同小異,但是考慮到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也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我們就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學東西學得快,有的孩子卻總是慢半拍了。這是因為孩子可能相對於其他同齡人來說敏感期來的比較晚。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孟子也曾經有類似的觀點,他強調教育要遵循盈科而進的原則。什麼叫做盈科而進呢?孟子把孩子的成長過程形象的比喻成澆水種地,給莊稼澆水的時候,只有水流滿了前一個坑,才能流到下一個坑中。孩子的學習也是這樣,要一步一步來,千萬不可揠苗助長。
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每當孩子成績稍微落後一點就開始病急亂投醫,認為是孩子的智力出了問題,帶孩子到醫院中做各種各樣的智力檢測。結果只能是令他們又失望又鬆了一口氣。失望是因為沒有找到原因,鬆了一口氣是因為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下。更有甚者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課班,興趣班,希望勤能補拙,通過大量的學習時間的堆積讓孩子趕超他人。
其實,這些孩子並不是笨,而是他們有自己的學習節奏和成長節奏,爸爸媽媽不應該打亂。
就像是周國平先生所說:教育是一種慢藝術,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一些耐心,再給孩子一些耐心。
03 孩子學習總是慢半拍,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引導?
對於學習慢半拍的孩子,爸爸媽媽心理著急是人之常情,因為沒有哪個爸爸媽媽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落後。但是由於錯誤的教育方式,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非但沒有讓孩子趕上其他人,反而是越來越落後。
首先,爸爸媽媽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慢半拍」。
就像剛才我們提到的,孩子慢半拍其實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成長節奏,都有自己的個體特徵,爸爸媽媽首先應該認識到這一點,避免盲目的擔心和害怕。在觀念上糾偏之後才能更好地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
其次,爸爸媽媽應該找到敏感期,對症下藥。
蒙臺梭利曾經列出了一份孩子敏感期發育的列表。比如:孩子在三個月的時候開始對光線敏感,味覺的敏感期是在第四個月到第七個月,觀察事物的敏感期在第七個月到第二十一個月,語言敏感期則在一歲半到三歲半等等。
蒙臺梭利之所以列出這個表,就是為了方便家長們更好的引導孩子,讓孩子的敏感期接受到更多地刺激。比如說在光的敏感期爸爸媽媽就要帶孩子看不同的色彩,到自然界中觀察彩虹;在孩子語言的敏感期中,爸爸媽媽就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和交流,多和孩子說話,讓孩子積累豐富的語言詞彙。
對於學習慢半拍的孩子,他們可能是敏感期還沒到,也可能是敏感期沒有接受到足夠的環境刺激。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找到孩子當前的敏感期,對症下藥,讓孩子更快的發展這個階段相應需要發展的能力。
其實,除了認知方面的原因,孩子慢半拍,也可能是習慣不好。
有的孩子總喜歡拖拖拉拉,作業留到最後一刻才動,每天放學收拾書包都要花好久,最後一個才從教室裡出來。其實,孩子學得慢,也有可能是沒有養成好的習慣。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經常督促孩子,讓孩子今天的事今天做。除此之外,也可以給孩子制定計劃,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就能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改掉拖拉的壞習慣了。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能一蹴而就,孩子慢半拍就多給孩子一些耐心。灌苗助長的故事雖然我們都聽過,但是卻在很多家庭中無時不刻的上演。各位爸爸媽媽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對於學什麼都慢的孩子,是否真的用對了教育方法呢?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