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孩子養成記,不妨從大腦裡的思維軟體入手

2020-11-03 認知框架

大家養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又明。

耳朵聽得見為聰。

眼睛看得見為明。

每個孩子要做到聰明,好象很容易,但又是很不容易的。

聽得見、看得見,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實真得如此嗎。

我們可以眼睛,看作是一個視覺設備,要使用好這個視覺設備,還需要大腦裡看、觀察的思維軟體 ,視覺設備,大家都差不多,都能看。至於有沒有看見、看了多少,看到哪個層次,其實不是由眼睛這個視覺設備所決定的。而是由使用眼睛這個視覺設備的大腦裡的思維軟體所決定的。

看了,卻看不見,這是很經常出現的事情。

有些父母會大聲音訓斥孩子,啥那麼粗心,題目都沒看清楚,就猴急猴急的動手做題,這不是眼睛這個視覺設備的問題,而是大腦裡看與觀察的思維軟體出了問題。

如何看、如何觀察,這是思維軟體層面的問題。

看得見為明,這個明首先【眼睛要沒有問題】,其實呢【大腦裡看與觀察的思維軟體】要能運轉正常,這樣子才能做得到【看得見】。

看得見,原來是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說還有點難度。

想養成一個聰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看得聽、聽得明白。寫到這裡,大家應該不會以為看得見,聽得明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看得見聽得明白也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在這裡就要大腦裡的思維軟體入手,如果大腦裡沒有安裝一些【看與觀察】的軟體,有時要做到【看得見】其實還是蠻困難的,但一旦大腦裡安裝上了【看與觀察】的一些思維軟體,要做到看得見,也是可以做到的。

不妨稍微展開一下

我們如何才能更好的看呢,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注點

看總是需要一個範圍,看還需要把注意力分配在這個範圍,把注意力分配在一個範圍,這個就是關注點了,這樣子我們就能夠看了。

關注點就是一個大腦裡看的思維軟體

很簡單,把注意力分配在一個範圍,就可以實現有意識的看了。

但這樣看,還有點籠統,還有點泛

在這個範圍內,我們還需要那種更加仔細的看,就是觀察了

把這個範圍,可以拆解成多個部分,每個部分,每個部分,每個部分,仔細地看就是觀察了。

觀察有一個拆解的過程,把看的範圍有意識的」按照一點的維度「拆解成許多」更小的部分「,然後針對每一個拆解部分仔細的看,這個就是觀察了。

注意到沒有,觀察之時,大腦裡會運行【一個叫做還原法的思維軟體】,就是把整體拆解成各個部分,然後分別觀察,最後再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觀察。

很多孩子在審題之時,就是在【看與觀察】出了問題,確切的說,是看與觀察的思維軟體出了問題。很多家長只是簡單歸因於孩子的不認真、只是簡單的歸因於態度。

聰明孩子養成記,不妨從大腦裡的思維軟體入手。

相關焦點

  • 聰明孩子養成記:別毀掉你原本聰明的孩子,把右腦還給孩子
    聰明也意味著孩子大腦本身是具備很多潛在能力的,比如:與生俱來的專注力、思考力、想像力、空間感知、語言表達、情感情商......等等能力實則是孩子右腦裡客觀存在的。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最重要特徵是人類的大腦細胞具備邏輯、表達、語言、溝通等能力,當一個孩子出生之時皆平等,萬象眾生亦同一起點,然而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期裡孩子沒有受到外界對其合理地激發以及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大腦思維便會萎縮退化,也會隨之身邊環境的變化而產生變化,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時期的養育,再回頭難上加男。
  • 聰明孩子養成記: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進行階段性培養!
    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呢?從孩子出生時起,家長們就開始籌劃怎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甚至掏出僅有的家底,給孩子報費用高昂的早教班,其實,家長們也不要太緊張,只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自己就可以給孩子做早教。哈佛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一生發育只有3次黃金期,也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要利用好這3個階段,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規律的訓練和刺激。
  • 聰明孩子獨有的兩個特質,都與思維有關,父母不妨這樣訓練
    說到孩子聰明與否,很多父母會想到智力測驗,還有所謂的智商指數如何如何。當然,還有不少的家長帶孩子到過不同的機構做過智力測驗和諮詢,通過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判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思維的靈活性可通過一定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培養的關鍵是使孩子養成積極思考和愛動腦的好習慣。2、思維具有發散性思維的發散性是指能從不同的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辦法。學生在解題時的「一題多解」就是一種典型的發散思維的訓練。
  • 聰明孩子養成記之拋磚引玉
    聰明孩子是怎麼養成的?你有哪些科學實用的育兒心得呢?今天就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彼此討論和學習。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時間, 也是大腦高速發育期,合理均衡的營養對他們來說尤其重要。所以兒童一定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還和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性格情緒的培養密切相關。2)用愛回應孩子。無論孩子處在哪個年齡段,家長都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愛。無論和孩子是眼神交流還是語言交流,都離不開家長的用心呵護。
  • 讓孩子變聰明的思維遊戲書,讓大腦動起來
    數學思維的最終目的是鍛鍊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具備這樣能力的孩子也就掌握了「學習力」,可以更快,更好,更輕鬆掌握其他科目的。比如說其他孩子背誦的是單詞,擁有抽象思維能力的孩子,是找到背單詞的規律和方法,這裡就是數學思維中的找規律了。 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一是提供環境,二是培養思維方式。
  • 聰明孩子養成記
    不斷進步,怎麼能培養一名聰明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是我們身為父母由於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培育方法,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我的孩子其實是一名非常懂事的孩子,相對於別的孩子有點內向,但現在的我,知道孩子這種性格的養成和我的教育有關,孩子太懂事,甚至懂事的讓人心疼,這個性格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我缺乏耐心養成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對孩子特別沒有耐心,甚至孩子一犯錯誤我就把孩子大聲呵斥孩子,這樣孩子的天性就沒有開發出來,所以孩子就特別懂事
  • 怎麼為孩子打造聰明大腦?7歲前大腦不同的發展主題,父母要知道
    美國知名腦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博士也明確指出,「智力是可改變的,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可以擁有更聰明的大腦。」大腦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主題,想要為孩子打造更聰明的大腦,那就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給予不同的訓練刺激大腦發育。
  • 聰明孩子養成記:內心在前,學習在後
    要想把孩子養成聰明,就得了解孩子的「天生之才」。在科學普及的時代,相信大家都知道人腦是由左右腦組成的。一般人的腦袋差別不大,但是都有各自的特性。就和葉子一樣,大部分是一樣的,只有「一點點」的細微差別。這「一點點」的細微差別,就是個人的特性,個人成功的細節。
  • 聰明孩子養成記—家庭教育
    聰明孩子養成從家庭教育開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成員的一舉一動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有樣學樣的。所以做家長的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作為家長要跟孩子互動起來,紙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就是跟孩子即是親情關係,又是朋友關係。和孩子一起讀書,增加孩子閱讀量,慢慢的讓孩子養成讀書習慣;和孩子一起遊戲,分析遊戲中的收穫,增加孩子動力能力;家長也不要總是工作,抽點時間出來,多帶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會讓孩子的世界觀更加的寬廣。
  • 孩子總是記了忘忘了記?不妨從這3方面下手
    這首《靜夜思》我教了她無數遍,她還是記不住。這樣的記性還沒有她奶奶好! 就這記憶力,叫她老太太差不多!原因在這裡: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沒有集中注意力,在背誦時,思維開小差,難以記住;另一方面是孩子沒有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 記憶其實是一種抽象的行為,是指一個人對過去運動、感想、經驗的影像累積。 大腦先將獲得的消息清算分類,之後將其復刻在腦中,此後遇到類似的事物便會記憶重現,進行二次記憶。
  • 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都有這種思維,家長必看!
    除了數理思維,還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空間思維能力、記憶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是對兒童智能的綜合開發,全世界聰明的孩子都在玩!如果你想讓孩子在數學方面有點建樹的話,不妨平時多做一些門薩的燒腦題,絕對對他們的解題思維有很大很大幫助的。▼戳這裡,火速入手▼
  • 孩子睡覺時有這幾個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以後更聰明
    而專家提醒,大腦的黃金髮育年齡是3到5歲,科學育兒,不妨多看看寶貝睡覺時的某些自然行為,很多有經驗的寶媽都說,吸手指頭是智力發育的開始。通過細節發現成長的秘密。由於小孩年紀尚小,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聰明的寶寶睡覺會調皮一些。
  • 聰明寶寶養成記,要從小培養哦。
    前幾天在小區樓下逛,遇到一個2歲多的孩子和他奶奶在一邊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奶奶背出前兩個詞,寶寶背出最後一個詞,我在旁邊感嘆到、現在的小朋友好聰明呀。後面得知奶奶每天都有給他練練古詩詞,寶寶聽多了,他也會了。
  • App今日免費:溫馨教程"喵星人養成記"
    想要馴服它們我們建議大家多讀一讀這本「喵星人養成記」,以動物的視角思考貓咪的行為,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 App今日免費:溫馨教程"喵星人養成記"    從貓咪飼養的細節入手,教會愛貓人士如何掌握貓咪的健康、行為、護養等方面的知識。
  • 競思教育丨大腦神經元可塑性差,2個方法幫助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如果大腦在無意識中默認了這種混亂、無序、分散的思維習慣,並且由這種思維去主導行為,讓孩子在學習、做事和生活中,也往往是雜亂無章的、沒有計劃的、容易半途而廢的......這種默認模式最容易在我們大腦放鬆,不做任何需要專注和努力的行為時啟動。
  • 孩子不會「舉一反三」?是他大腦的「程序化思維」沒有建立
    細心的家長還可能會發現,同類型的題目,孩子總是反覆出錯;稍微有些變化的題目,孩子就無從下手。「我的孩子就是不愛動腦筋!「於是許多家長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被貼上「不愛動腦筋」標籤的孩子,則繼續在自我懷疑和無效果的勤奮中痛苦、沉淪。
  • 為什麼孩子能專注遊戲,卻沒法專注學習?了解大腦思維模式,科學處理大腦前額葉與邊緣系統關係,孩子學習更專注
    比如,孩子在全神貫注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催孩子停止遊戲去寫作業,孩子要麼就是百般抵抗,要麼就是嘴上答應著「好,馬上」,可滿腦子都還沉浸在遊戲裡這時候,很多家長會誤認為孩子有很高的注意力水平。當我們發現孩子學習自控力差,易分心走神時,我們不妨仔細觀察孩子興趣特點、自身能力情況等等,採用科學的提升方法,幫助孩子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提升孩子學習專注力和積極性。我們可以選擇帶有多點位訓練模式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針對大腦各區域進行針對性訓練,強化大腦神經元聯繫,提升大腦前額葉抑制能力。根據每個孩子的自身情況,制定階段性訓練計劃。
  • 從記憶力和思維導圖入手,大腦派決心打造中國的「最強大腦」
    每個人在上學期間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習時我們坐在座位上大聲地背誦著課文,或在走廊裡來回踱步反覆的背誦,但是多數時候我們還是記不住,忘得快。而現在的孩子在課業負擔越來越重的情況下依然面臨著這些問題,記單詞、背課文記得慢,容易忘,有時候這種死記硬背的方法太過枯燥甚至導致孩子拒絕背誦。這自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 2張圖讓你看清聰明的大腦長啥樣!神經連結網絡越發達孩子越聰明
    「聰明」這個詞,我們常常在說,雖然每個人對聰明的定義和標準不同,但是歸結到孩子的學習上,大多是這幾點:學習成績好、做事利索、思維敏捷反應快、有上進心等等。很多人說,聰明的是天生的,新聞裡那些9歲就上大學,十幾歲就讀完博士的孩子,難道不是天生就智慧過人嗎?
  • 門薩權威出品,全世界聰明孩子都在玩的思維遊戲《挑戰你的大腦》
    這個暑假,博雅小學堂推薦一套給小學生的燒腦書,中文名叫《挑戰你的大腦》。這套書從英國Calton出版社引進,英文原書名為《Train Your Brain Puzzle Book》。據說,這是全世界聰明孩子都在玩的思維遊戲,被稱為「少兒門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