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養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又明。
耳朵聽得見為聰。
眼睛看得見為明。
每個孩子要做到聰明,好象很容易,但又是很不容易的。
聽得見、看得見,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實真得如此嗎。
我們可以眼睛,看作是一個視覺設備,要使用好這個視覺設備,還需要大腦裡看、觀察的思維軟體 ,視覺設備,大家都差不多,都能看。至於有沒有看見、看了多少,看到哪個層次,其實不是由眼睛這個視覺設備所決定的。而是由使用眼睛這個視覺設備的大腦裡的思維軟體所決定的。
看了,卻看不見,這是很經常出現的事情。
有些父母會大聲音訓斥孩子,啥那麼粗心,題目都沒看清楚,就猴急猴急的動手做題,這不是眼睛這個視覺設備的問題,而是大腦裡看與觀察的思維軟體出了問題。
如何看、如何觀察,這是思維軟體層面的問題。
看得見為明,這個明首先【眼睛要沒有問題】,其實呢【大腦裡看與觀察的思維軟體】要能運轉正常,這樣子才能做得到【看得見】。
看得見,原來是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說還有點難度。
想養成一個聰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看得聽、聽得明白。寫到這裡,大家應該不會以為看得見,聽得明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看得見聽得明白也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在這裡就要大腦裡的思維軟體入手,如果大腦裡沒有安裝一些【看與觀察】的軟體,有時要做到【看得見】其實還是蠻困難的,但一旦大腦裡安裝上了【看與觀察】的一些思維軟體,要做到看得見,也是可以做到的。
不妨稍微展開一下
我們如何才能更好的看呢,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注點
看總是需要一個範圍,看還需要把注意力分配在這個範圍,把注意力分配在一個範圍,這個就是關注點了,這樣子我們就能夠看了。
關注點就是一個大腦裡看的思維軟體
很簡單,把注意力分配在一個範圍,就可以實現有意識的看了。
但這樣看,還有點籠統,還有點泛
在這個範圍內,我們還需要那種更加仔細的看,就是觀察了
把這個範圍,可以拆解成多個部分,每個部分,每個部分,每個部分,仔細地看就是觀察了。
觀察有一個拆解的過程,把看的範圍有意識的」按照一點的維度「拆解成許多」更小的部分「,然後針對每一個拆解部分仔細的看,這個就是觀察了。
注意到沒有,觀察之時,大腦裡會運行【一個叫做還原法的思維軟體】,就是把整體拆解成各個部分,然後分別觀察,最後再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觀察。
很多孩子在審題之時,就是在【看與觀察】出了問題,確切的說,是看與觀察的思維軟體出了問題。很多家長只是簡單歸因於孩子的不認真、只是簡單的歸因於態度。
聰明孩子養成記,不妨從大腦裡的思維軟體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