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清皇帝乾隆6次南巡,遊歷江南。除了給後人留下了極多可以用來寫劇本的題材之外,還給各地餐飲小吃店,留下了品牌故事。你一定吃過一些街坊小店,牆上掛著本店主打的美食,是乾隆帝下江南時迷路,飢腸轆轆吃到,連連稱讚,從此揚名。雖然對這些故事的真實性心存懷疑,但總得來說口味還不錯。那麼到底哪些地方小吃硬要讓乾隆帝代言呢?
鍋蓋面是江蘇鎮江的特色美食,又叫鎮江小刀面。這種面軟硬適中,柔韌性較好,由於使用的麵條有毛孔,滷汁更容易滲透進去,也就更入味。傳言是說乾隆下江南,專程到到鎮江張嫂子麵店,老闆娘因為慌張把小鍋蓋放到了煮麵的大鍋裡,因此得名。這是一個皇上親自探訪網紅店的故事。
江西的傳統瓦罐煨湯,是用瓦罐裝了礦泉水,將食材燉煮7個小時以上。據傳乾隆南巡時,面對山珍海味索然無味,外出時聞到香氣,跟著去找,原來來自一間民間的瓦罐,立刻品嘗,連聲叫絕,還把廚子帶回了宮裡。這是一個皇上出走自說自話吃人家東西的故事。
江蘇崑山的奧灶面,又是一樣傳說中乾隆帝遊覽時突然餓了,吃到的民間麵食,問為何如此鮮美時,隨從的聽不懂當地方言,生智說到是灶頭的奧妙,乾隆帝便賜名奧灶面。其實奧灶面紅湯用青魚魚鱗、魚鰓、魚肉等煎煮提出,自然很鮮了。這是一個皇上因為語言障礙強行起品牌名的故事。
石鍋魚是湘菜中名菜,其中鍋具頗為獨特,是用大塊的花崗巖石鑿有雙耳的石鍋,魚在石鍋內烹煎後,加上以辣椒和滋補藥材。而這次的由來故事,有的版本說是康熙微服,有的說是乾隆下江南。這是一個父子皇帝都愛吃的故事。
這個傳說就更誇張。說乾隆訪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己做的叫花雞分給他吃,困餓難當的皇上,自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而叫花雞則是江蘇常熟地方的美食,將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裹,然後放到火裡面煨烤熟。這是一個懷疑是朱元璋皇帝人設的故事。
京東肉餅就是地道的北方風味了,主要以牛羊肉為餡料,用薄薄的皮包裹厚實的肉末,令人產生滿足感。不用說,就是乾隆帝私訪到京城近郊,吃到這個肉餅龍顏大悅,因為牴觸京城東面,賜名京東肉餅。和某電商平臺真的沒有關係。
還有一道芝麻醬和多種佐料的涼拌白菜,被叫做「乾隆白菜」,也號稱是乾隆帝的最愛。不難發現,這些故事差不多都是一個套路。但實際上,乾隆帝的日常飲食都有專人負責記錄,在這些檔案,並沒有皇上下館子的痕跡,再說下官也不敢讓皇上亂吃,出點事情那可了不得。店家為做宣傳,講了些故事,也無傷大雅。而普通人,在旅行的路上,比皇上吃得可自由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