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隨州市以出土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編鐘而聞名,隨州除了編鐘,還有兩種特產,即香菇和蜜棗,隨州香菇多年獲湖北省農產品出口第一名,而隨州金絲蜜棗是過去皇家貢品,非常有名,隨州蜜棗的產地是國家重點鎮唐縣鎮。
唐縣鎮歷史悠久,以縣城命名,幾千年來一直有兩個名字
唐縣鎮在歷史上也很有名,是春秋時期唐國的所在地,與隨州曾國、襄陽郭帆相鄰,大名鼎鼎的楚國起於翼城、南漳,而唐國與曾國、楚國的距離不到百裡,唐縣鎮有一個地方,叫竹轉坡,唐朝君主唐成功在這裡放馬,朱秀馬也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國寶,與曾國的「隨侯珠」和楚國的「和氏璧」齊名。公元前506年,唐國與吳國、蔡國聯手出兵徵伐楚國,攻陷楚國郢都,可見唐國當時實力之強。
解放時,唐縣鎮沒有縣的名稱,當時曾稱唐鎮區,但1984年正式更名為「唐縣鎮」,我國的行政名稱一般都是獨一無二的,稱為某縣、某鎮等,所以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從名稱上判斷行政級別。
在唐縣鎮,一個鎮的名字前面是一個縣,這在中國很少見,由於唐縣鎮也比較尷尬,民間的稱呼基本上都是「唐鎮」,這個鎮也成為少數官方名稱和民間名稱同時有效的地方之一。
今天的唐縣鎮是隨州著名的「國家重點鎮」
唐縣鎮有4個社區,23個行政村,該鎮面積292平方公裡,總人口10萬,是隨州的名鎮,唐縣鎮東與隨州市接壤,西與棗陽市接壤,兩地相距不到40公裡,襄陽和隨州不是湖北傳統的發達縣,唐縣交通便利,漢丹鐵路和316國道穿鎮而過,與縣城同為經濟強鎮。
從衛星圖像來看,唐縣的鄉鎮面積也比較大,三橫三縱六大街,全鄉轄四個社區,平均人口5000人,該鎮總人口超過2萬,是隨州著名的大鎮,水河,靠近鄉鎮,是隨州重要水系淶水河的支流。
過去有貢品蜜棗,現在我們用實力發展旅遊業
唐縣鎮花堡村是隨州蜜棗的產地,清代成為皇家貢品,現為湖北五大名優產品之一,榮獲「中國優質食品」稱號。
但由於隨州蜜棗的原因,花寶山特有的羅漢棗只能用糖煮,蜜棗雖然營養價值高,但含糖量太高,不適合現代人的口味,如今,蜜棗的銷量逐年下降。
華堡村的大棗樹唐鎮,是留給當地的寶貴財富,如何利用它們,唐鎮人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通過旅遊在保護中發展,唐縣鎮華堡村是唐縣與美麗鄉村共建的「優秀示範村」之一,隨著縣城的巨額投資,華寶山和千年古棗樹將會整體開發,建成了華寶山主峰登山、千年古棗小區攝影等多個旅遊單元。
唐縣鎮這個名字雖然比較拗口,但名字中的唐卻是春秋以來就一直沿用的。隋唐時,設置唐城縣。所以「唐縣鎮」和「唐鎮」在這片土地上已經使用了幾千年。
有了農村振興的東風,有了唐縣鎮優越的交通環境和良好的旅遊資源,相信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