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孩子念書沒用怎麼辦呢?兩招讓孩子自動念書

2020-08-09 福澤太太


強迫孩子念書帶來的負面影響,許多研究和各路專家都已經說過。許多父母因此自我告誡不要再強迫孩子念書,但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沒有任何改變,於是感到擔心,又開始要求孩子「快去念書!」父母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那麼,如果是這種不強迫、孩子就永遠不念書的情況,父母究竟該怎麼辦呢?


「父母每跟孩子說一次「快去念書」,孩子的偏差值就會下降1個百分點」日本育兒教育名師石田勝紀說,這當然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這麼說是為了讓做父母的實際體會強迫會對孩子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實際上有很多案例都顯示,一旦父母不再要求孩子,孩子就會開始主動念書。不過,另一方面也有案例發現,有些孩子即使父母不再要求,他也不會因此變得主動念書。

孩子完全沒改變的兩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孩子過去沒有養成「 自己的事自己做 」的習慣。

因此任何事都要父母代勞,吃飯是父母準備好、收拾好,衣服也是父母折好,房間也是父母打掃。這種孩子只要不念書,父母就會像警報器一樣告訴孩子「 快去念書 」。


不僅如此,有時候甚至父母都安排好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孩子卻是一直在玩。


如果從小就教育孩子「 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對於念書這種分內的事就比較有可能會主動去做。假使沒有從小養成孩子習慣,即便父母不再要求孩子「快去念書!」,孩子也不會馬上就有所改變。


第二個原因是,孩子所處的環境除了念書以外,還有很多有趣好玩的事物。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是特別自律的孩子,否則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因此這時候就必須讓有趣的事物從環境中消失,或是讓這些事物的取得變得很麻煩才行。


當然,如果孩子可以自律就沒這些問題了。但首先還是必須先「改變環境」。以上是造成孩子無法改變的二個原因。了解原因之後接下來才是重點,也就是該怎麼解決。


兩個解決對策的方法

要想解決以上的問題,基本上只要依照上述提到的原因「反向操作」就行了。


  1. 慢慢地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

不強迫孩子自己做,而是慢慢地讓孩子在不覺得被強迫的狀態下自己做。不過這其實也有一套話術。

「快點做 」、「動作快一點」,只會讓孩子產生「 被指使→去做 」的條件反射,必須儘量避免太常使用。


相反地,可以試著利用以下的說法,「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喔!」、「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這種訴諸道德倫理的說法,是個不錯的方法。因為道理正確,所以孩子無法反駁。


2 .隔絕會妨礙孩子念書的事物

就和父母不要對孩子說「快去念書」一樣,孩子「身處在可以念書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前提。


如果環境會妨礙孩子自律性地念書,例如隨手就能拿到漫畫,或有電玩可以玩的環境,只要父母不強迫孩子念書,孩子就愈不會念書。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 除非摒除會妨礙孩子切換成念書模式的【要因】,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

開著電視沒關,或是家裡有兄弟姐妹在一旁吵鬧,都會造成孩子無法切換成念書模式。因此首先請營造一個念書的環境。


假使家裡實在沒辦法營造念書的環境,到圖書館或學校、學童保育設施(日本針對白天家裡沒照顧的孩童給予課後照顧的設施)念書也是一種方法。總之,就是遠離會妨礙念書的環境。


相關焦點

  • 使孩子喜歡念書的家庭布局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念書自古以來就是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想通過念書來改變命運,就要有個念書的好環境,而影響孩子最大的因素就是環境,環境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給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力量,環境是立體化的、從頭到尾的「三維教材」。就像青蛙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改變不同的體色,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會長成不同的個性。
  • 《念書的孩子》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可以激發出來的
    在看電影《念書的孩子》的時候,情緒總是沉浸於留守兒童,弱勢群體的感慨中。而前段時間輔導妹妹功課的那段日子裡,再次觀看了這部電影,卻發現這居然還是一部教育經。在幫妹妹輔導功課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讓筆者覺得很不解的問題:妹妹現在剛上一年級,成績卻不是很可觀,這讓我們一家人都很著急。
  • 念書給孩子聽要掌握5個訣竅
    歡迎免費訂閱【泰維峰家政公司】官方微信從朋友圈進來的新朋友:點擊圖片上方【泰維峰家政公司】選擇"關注"同樣是念書給孩子聽,有些父母做到親子盡歡,有些卻是父母與孩子都很不愉快,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親子共讀時是否能掌握其要訣。
  • 電影《念書的孩子》喚醒愛心 撫慰留守兒童心靈
    電影《念書的孩子》正是通過一個9歲農村留守兒童和一條流浪狗相依為命這樣一個故事,電影通過真實的描述,引導人們深刻解讀中國留守兒童內心的情感和心理世界,引起了家長和社會強烈的情感共鳴。電影《念書的孩子》是一部反映留守兒童生活的影片。該片由劇作家孟憲明執筆,青年導演原雅軒執導,講述了9歲的留守兒童開開和爺爺在鄉村念書的故事。
  • 豆瓣8.8分《念書的孩子》:淺析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念書的孩子》是導演原雅軒於2012年上映的,該片獲得最佳兒童電影獎。如今的家庭作業更多的是強調父母和家長一起協作,孩子學習好,父母就能省心很多。但如果遇到不愛學習的孩子,那家長多半就要抱頭痛哭了。其實,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孩子學習好不好是天生的,或者基因決定的,殊不知這只是在為自己的懶惰和不負責任找藉口而已。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可以培養的,父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影中孩子的父母迫於經濟壓力雙雙外出打工,留下年邁有病的爺爺和讀小學三年級的開開。
  • 「念書給孩子聽吧」:日本著名教育家推薦的親子閱讀方法
    這也是日本著名教育學家齋藤孝認為的「家長應該念書給孩子聽」。另外,把書念給孩子聽同樣非常重要。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念書給自己聽的時間是最幸福的。推薦父母念孩子聽的應當是輕鬆易懂的故事書,例如繪本。繪本不同於動畫片,上面的圖畫是靜止的。要讓這些圖畫動起來,孩子需要通過父母念書的聲音加以想像。
  • 《念書的孩子2》勾起童年回憶
    電影《念書的孩子2》講述的是八十年代一個山區小學生路開跟隨外出打工父母進城上學的故事。路開原本是和爺爺一塊生活的,他還養了一隻流浪狗名叫小膽兒,因為爺爺的去世,他要跟隨父母去城裡上學和小膽分開了。請放慢你遠離的步伐,轉身看看你的父母和孩子吧!再給陪伴多一些時間吧!
  • 《念書的孩子》,一部讓你看了就哭的電影,你一定要看!
    為什麼好的電影總是被忽略呢?近日星星看到一部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念書的孩子》,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8分,但是卻只有2000多人給出了評價,一部好電影無人問津,「爛片」卻站在高處,星星想如果不是某音,恐怕這部電影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吧!
  • 被忽視的電影《念書的孩子》看完只剩一聲嘆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很多電影都真實反映了留守兒童的問題,其中有一部《念書的孩子》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看這部電影都是從頭哭到尾。《念書的孩子》系列影片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主要以開開這個兒童為線索,講述了九歲的他在老家時和爺爺、一隻小狗相依為命的一系列故事,這次著重描述第一部的內容。
  • 念書與讀書
    何妨把念書和讀書來一個新意義劃分,就像區別旅遊和旅行那樣。時人流行旅遊,淡泊旅行。教育這回事,當今興的也是念書,不是讀書。這種心態,書,真是用來念書的,念過便算數,不必消化,更不必用心。依此類推,書念得多,不一定成仙得佛,要例證滿街都是。會考結束那天,小女孩那幫人歡呼:可以把書丟掉啦!是典型的念書力證。把這種現象歸於念書旗下,可撿來「小和尚念經,有口沒心」一句撐腰,解釋比較圓滿。依此類推,書念得多,不一定成仙得佛,要例證滿街都是。會考結束那天,小女孩那幫人歡呼:可以把書丟掉啦!是典型的念書力證。
  • 培養孩子上大學:跪著的老師教不出優秀的學生,孩子念書也是掙錢
    大家好,我是飄在上海的老兵,關注家庭孩子教育和職場信息;今天繼續分享孩子教育話題;這是我們過去18年來培養孩子的親身經歷;路過的朋友請幫我點個關注,我們共同探討孩子教育話題。我們正常的管教他,很少責備他,至今對他常說的一句話: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作品!我們和老師沒有任何交易;周日經常帶他去市區轉轉,乘坐同一個班車裡有很多孩子,有的是去找老師補課的,有的是學興趣班的……,我們帶孩子就是逛逛超市和書店(離站臺不遠那個書店,裡面有休息的地方,環境孩子很喜歡)。
  • 上學念書做作業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走到現在最應該感謝的就是讀書啦,也回憶到了幾句那時候寫在教室牆上的幾個醒目大字「知識改變命運」,剛剛讀書時可能不認識這幾個大字
  • 為什麼我們送孩子出國念書?
    ,思想的變化過程,對未來和現在的一些思索,希望和大家分享最近加了一個微信群,大學同學的,擴別20年了哦!拿給我學校的同事看,全部被嚇到了,人家這年級一年作業加起來都沒這一科多!關鍵是,這還不是那個小丫頭全部的作業,還有數學,語文,科學等等數不過來的作業!20天的假期,除了大年三十初一孩子還能活麼?我當時很不人道的慶幸早早帶女兒出來了。
  • 大家都要念書,但你會念書嗎?
    大學師生可以說都是「念書人」,教師要念書,否則他就教不好學生、搞不好科研,各個層次的學生更要念書,因為你本來就是到學校來念書的。不過因為平時忙於雜務,各人念書的時間有多有少。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逼我們全都宅家,倒是有了一個認真念書的好機會。
  • 讓孩子幫父母做家務,比要孩子坐下來念書,更有助於孩的頭腦發展
    有的孩子也有給父母攝鋪忙的時讀,但是,孩子自發地想幫忙費備成&34;,作為父母果取這樣的態度難道不是太急躁了嗎?不能不說,這麼做等於父母親手剝奪了孩子發展頭腦的機會,實在可惜。讓孩子幫父母做家務,比要孩子坐下來念書更有助於孩的頭腦發展。一位有一個讀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的年輕母親對我談起過她的體驗。有一次,她去孩子的小學參觀教學,碰到了使她很尷尬的事情。
  • 「在西樵高級中學念書是什麼體驗?」
    (監控越來越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聽說下一學期學校會把桌椅這些全部換新的呢@18屆高三美術畢業生:我剛開始進去樵高的時候jio學校好大好空曠,後來熟悉了才發現其實不大剛剛好,校服看起來也還好,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緣故,三年了校!服!都!沒!有!黴!點!
  • 如何讓孩子專心聽故事?簡單7步讓孩子由坐不住,到吵著要念書
    怎麼引導3歲多的孩子專心聽大人講故事呢?我作為一位3歲雙胞胎孩子的媽媽,不管曾經職場生涯時,還是現在全職媽媽階段,都是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並讓孩子愛上了看書,吵著要念書,分享我的一點經驗。第一,觀察孩子喜愛的圖書類型,投其所好購買或借閱找孩子最喜歡物品,買些孩子喜歡動畫片的繪本故事,比如《超級飛俠》、《汪汪隊立大功》都有繪本買。
  • 上學要檢查護照、過海關 孩子每天「走路出國念書」哀嘆:好累!
    孩子每天上學都要勘驗護照。墨西哥境內一個名為Puerto Palomas的小鎮,近年出現了一個相當特別的景象。孩子每天「走路出國念書」哀嘆:好累!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新墨西哥州州政府近年因為同意了墨西哥Puerto Palomas小鎮的婦女能到美國境內的Deming(戴明)市最近的醫院生產,因此當寶寶一出生,就算父母是墨西哥人,他們也是美國公民。
  • 【政音教育類電影】《念書的孩子2》在線觀看+MP4原件下載
    「政音有你大家庭」系列公益資源、教研群;政音有你統編教材交流群;政音有你VIP視頻群;政音有你電子教材群2.加QQ、微信教師群「政音有你」:1-9群已滿,加10群先添加個人微信13470389884,備註「教師加群」,審核後會酌情邀請入群。3.微信學生群「政青年,志四方」:方式同上,備註「學生加群」,審核後會酌情邀請入群。
  • 《念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這句話我有兩種理解,一種是錢德勒在勸誡父母,給孩子一個溫暖幸福的童年,可以讓他們一生受益;另一種理解是我們經歷了什麼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而我們是如何看待我們的經歷卻可以。也就是我們經歷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我想《念書的孩子》這部影片的主題也更加傾向於第二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