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者而言,如何防盜版與如何進行抄襲鑑定是最大的困惑,特別是對於抄襲的鑑定,希望能有統一的標準。」這是網絡文學創作者北傾的困惑。
「我們在建站一兩年後就建立起抄襲管理制度,但網站的規則並不能有效解決盜版、抄襲問題。」這是晉江文學城總裁劉旭東的苦惱。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以來受理的網絡版權案件約5.6萬件,其中有18.8%為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文字作品案件。這類案件存在權利鏈條、授權性質不清晰等諸多問題。」這是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綜合審判二庭副庭長張連勇的感觸。
近日,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京舉行,會上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網絡文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1.7億元,版權營收持續提升,推動市場規模平穩增長。但同時,網絡文學面臨的版權保護難題也再次被提起。在大會期間舉行的網絡文學版權論壇上,業界各方觀點進行碰撞,以期尋找到版權保護新路徑。
難題難解
伴隨產業快速發展,版權保護新問題不斷出現。艾瑞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網絡文學因盜版導致的損失規模為56.4億元,同比下降3.3%,但移動端盜版損失達39.3億元,同比上升10.4%。
創作者對行業問題有最直觀的感受。「如今,大家的版權意識逐漸增強,用調色盤一一比對的方式來判斷是否為抄襲,但這種方式主觀性較強,對小說中的因果或邏輯鏈缺乏客觀的比對。」北傾表示。抄襲鑑定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北傾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是發起訴訟,但這種方式周期長。北傾期待建立專門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權威鑑定,這樣,既能讓抄襲者無處遁形,也能維護那些沒有抄襲者的聲譽。
期待權威的抄襲鑑定,同樣是網絡文學平臺的呼聲。成立於2003年的晉江文學,早期就重視抄襲鑑定問題。劉旭東表示,網站早期有一個標準:連續25個字相同即為抄襲。隨著行業的發展,這個行業內的標準不斷調整,但平臺依據這一標準並不能對抄襲進行明確的判定,特別是近幾年對於一些知名度高的作品,抄襲爭議不斷。
即便平臺確定了作品被抄襲、盜版,在維權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法律難題。掌閱副總裁兼法律總顧問吳迪介紹,目前,網絡文學侵權盜版已形成體系化的利益鏈條,侵權盜版能獲得極大的收益,且侵權成本低,因此導致新的盜版站點和APP不斷出現,侵權盜版難根除。同時,搜尋引擎為數以億計的網民提供網絡搜索信息服務的同時,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來傳播侵權盜版作品,而各搜尋引擎服務商規定的侵權投訴機制普遍存在流程複雜、處理模式單一、處理周期過長等問題,導致侵權盜版斷鏈難。
正因如此,網絡文學版權訴訟頻發。張連勇介紹,涉及網絡文學的版權案件,普遍存在權利鏈條不完整,或授權性質、範圍不清晰,從而導致一系列法律問題。而涉及「高級抄襲」的案子,對比難度較大,審理周期較長。此外,中小網站盜鏈問題也較嚴重,存在經營者難以查找等問題。
各方共治
網絡小說作者與平臺的疑惑需要得到權威的解答。此次論壇上,北京周泰律師事務所等和法律部落網共同組建了包括北京大學教授劉銀良、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姚歡慶、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陶乾等在內的法律保護專家團隊,設立了法律服務專線,進行現場解疑答惑。北京周泰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兆峰表示,今後將探索將這一服務機制常態化、專業化,採取專家團隊、法律服務團隊走進平臺、創作者群體等多種方式,為創作者和產業平臺服務。
「對於網絡小說的抄襲界定,可用接觸加實質性相似規則來進行判斷。」陶乾表示,這就需要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保留好底稿,或者通過時間戳、區塊鏈技術對完成的章節進行及時存證。對於實質性相似的判斷,可用抽象分離法與整體觀察法,前者是把作品中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思想、慣常表達、通用的場景等分離出來,比對剩下的表達是否一致;後者則看一般網絡用戶對於作品的閱讀體驗,由其判斷兩個作品是否相似,「作家在寫作過程中儘量多採用原創性的表達。」她建議,作家在主張權利時,比對的情節要儘可能多,概括作品情節要準確。同時,原創作者也要避免自己不小心侵犯了別人的權利,要進行合理借鑑。
對於進入訴訟程序的糾紛,張連勇建議,權利方一定要梳理好權利鏈條,避免重複授權,並能夠充分舉證自己作品的影響。他同時表示,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將進一步加強對於網絡文學的司法保護力度,探索建立差異化損害賠償標準和機制,加強對優質IP的重點保護。「對於重複侵權,侵權時間長、範圍廣、情節嚴重的行為,會依法加重賠償。」他表示。
平臺也在積極尋找解決之道。吳迪介紹,2012年年底,掌閱就建立起版權管理系統,設有3重預警機制,具備17項版權風險識別功能,還構建了維權工作流程,取得一定的成效。2019年度,掌閱成功阻斷侵權盜版連結300餘萬條,共起訴近200起民事案件。「加強版權保護,需要政府、行業和企業各層面做好工作。」他建議,在企業層面,應加強版權保護技術研發,通過斷鏈、投訴、起訴等手段持續打擊侵權盜版。
業界也在積極行動,探索規範行業秩序。論壇上,法律部落網、北京周泰律師事務所、掌閱科技、晉江文學城等各方聯合發布《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倡議》,呼籲業界保護網絡文學版權,切實加強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研究,不斷形成打擊侵權、依法維權強大合力,推動形成行業自律、社會各界參與的共治局面。
網絡文學版權保護需因時而變,因需而動。產業發展新趨勢下,網絡文學正版化還需各方集思廣益,攜手共治。(竇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