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三國,怎知英雄
小時候看過的《三國演義》,讓當時年少的我們,多少人幻想、嚮往著英雄縱橫,逐鹿天下的三國時代。
於是我開始給孩子讀四大名著,結果卻一發不可收拾。
從此兒子竟然變成了一個小「三國迷」,迷到什麼地步呢?他上幼兒園要帶著三國故事的連環畫,放學回來吃過晚飯就開始看兩集三國動漫,出去買玩具只買刀槍棍棒,在家與大人遊戲只玩三國故事裡的人物角色扮演。
當我發現孩子已然對一部古典名著有了深深的興趣,他如此投入,如此痴迷!
這是一個臨界點,抓不住,他就會墮落為一個崇拜詭計與暴力的小說迷;抓住它,那就是絕好的學習機會,上佳的教育牌面!
他喜歡三國人物,好,我把他熟悉的人物一個一個做好功課,從原著上扒下人物相關知識與人物描寫片段,讓他一條一條背!
當然,背誦之前你絕對不能暴露自己的目的,絕不能說出「學習」「背誦」之類小孩子害怕的字眼,需用輕鬆調侃的語氣跟他講:
「嗨,你不是喜歡關羽嗎?知道他長什麼樣子麼?要不要媽媽告訴你?」他通常是雙腳跳:「願意!」
男孩看三國,可添英雄氣,女孩讀三國,積澱女兒柔情。再加上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以及升學考試的重視,讓孩子讀讀三國,是最佳的選擇。
讀三國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用「三國」教孩子認字讀詩學詞組
以前教孩子背詩,總是這一類的唐詩居多,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孩子說背也能背一些,但是背過總忘,歸根結底還是理解不夠,沒有興趣的原因。
如今背三國裡的詩就不一樣了!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七步詩》,還有描寫趙雲單騎救主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真是背得不要太熟哦!
用「三國」引導孩子思考榜樣的力量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好在人物刻畫極其臉譜化的生動!關羽忠義但自負,曹操奸詐但有度量,劉備仁義但也執拗,周瑜聰明卻善妒,等等等等。這些人物,每一個人都可以當好榜樣,也可以當壞榜樣,一定要反覆給孩子講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讓他知道三國裡的每一個人,好,好在哪裡?壞,又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