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到底該誰批?沒想到這會成為困擾很多家長與老師的問題。
作業原則上應該是老師批,孩子寫作業老師批作業,絕不可以把批作業的事情推給家長。是不是所有的作業,所有的練習都要由老師來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低年級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看似知識簡單,其實需要關注的細節非常多,語文書寫的筆畫、是否出頭、佔格位置等等,家長完全不了解,有時候家長覺得差不多,其實是不規範,推給家長無法達到作業訓練的目的。
2.孩子年齡小,學習習慣千差萬別,有時候上課坐的端正的孩子未必聽講認真,那些不停動來動去的小朋友也不是啥都沒有聽到,老師通過批作業可以了解孩子聽講情況,上課才能有的放矢的關注。
3.低年級的作業很簡單,課堂上擠出時間很多可以完成,老師馬上面批發現集中出現的問題馬上解決,對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在老師組織下的對答案批作業,不是為了推卸老師批作業的責任,而是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1.老師引導下的作文互評,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時學習站在批改者的角度上來看,讓孩子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數學的口算計算,完全可以放給孩子自己批改,在改的過程中,找到問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的老師工作量更大,這個年齡的孩子學習能力也更強,很多練習真的不用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幫孩子去看去改。孩子完成作業自己對照答案完全可以自己解決,但是因為有的孩子不夠自覺,可能會照著答案寫作業,所以必要時需要家長的監督。
作業這事,是孩子的事,是老師的事,不是家長的事。但是大多數的負責的家長還是會參與進來,督促孩子完成,看孩子的書寫,關注孩子的正確率,尤其是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家長越關注孩子作業習慣的培養,孩子未來的學習相對也會越輕鬆,成績一般也相對於優秀。但是,這不是強迫家長必須參與的理由。
當然老師也有老師的苦衷,最現實的就是老師除了備課、上課、批作業還要處理孩子的各種突發問題,應對上級的各種檢查、上交各種材料、參與各種培訓,尤其是年輕教師經常分身乏術。而且隨著教材改革的逐步推進,難度也在加大,所以有的老師會建議家長在課餘為孩子增加更大的練習量,這部分由家長負責,熊媽雖然不認同,但完全理解。老師是除了孩子父母外最關注孩子學習的人,由於我們絕大多數都是從學校後畢業然後直接進入學校,將學習看成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事情,所以才會如此拼命到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