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寶寶學「坐」經常倒,怎麼幫孩子練習坐?小心影響腿型

2020-12-22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總有粉絲問我:

福林媽,我家寶寶6個月了還不會翻身,怎麼辦;

我家寶寶12個月了站不穩晚不晚;

我家寶寶7個月了,還不會自己坐,用不用專門幫他練習啊?

……

之前的文章中我分享過很多關於寶寶大動作發育規律的知識,不過寶寶學坐這個好像沒有仔細說過,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寶寶「學坐」的問題。

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從抬頭,翻身,坐立,站立,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不斷發展。

寶寶多大會坐?

嬰兒運動發育道路上有三個裡程碑,一個是「頭控穩」,一個是「能獨坐」,一個是「會獨走」,第一個能夠控制自己的頭部,是第二步能獨坐的基礎,而一般來說,5個月左右完成後,獨坐就提上了日程。

不過,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坐立,寶寶還需要經過一個階段,藉助外力來進行坐立,比如讓寶寶坐在沙發上,讓寶寶靠一個枕頭被子等。

獨坐發展的幾個階段:

第一步:靠坐

月齡:約5~6 個月。

身體有些搖晃,但是頭部已經不搖晃。

這個階段寶寶開始有想要坐起來的欲望,當我們發現孩子這個傾向的時候,可以用靠墊等方式幫寶寶嘗試靠坐,如果寶寶靠在靠墊上能夠比較穩當,我們可以適當讓寶寶這樣待一會兒,但不要待的時間太長。

但是,如果寶寶靠上去之後很快就倒下去,說明寶寶還不具備這樣的控制力,就要及時停止了。

第二步:扶坐

月齡:約6~7個月。

寶寶可以在無需靠背支撐的情況下,用雙手撐著自己的身體,這就進入了扶坐階段。

此時寶寶的坐姿呈現拱背狀態,這是嬰兒獨坐的早期階段。

不過,此時寶寶的能力不夠穩定,不足以支撐他長時間的扶坐,而且一旦倒下去之後,寶寶很難再保持坐姿。

所以這個階段,獨坐訓練時間也不能過長,而且家長要在一旁做好保護工作。

第三步:獨坐

月齡:約7~8個月。

寶寶自己可以從俯臥狀態變成坐位狀態,而且發展出坐位側方保護伸展,也就是當要身體要往前或者往側邊倒下的時候,寶寶可以通過雙手靈活的進行支撐。

其次,這個階段寶寶坐姿情況下,脊柱不再彎曲,而是可以和床面呈現直角狀態,也叫「直腰坐」,進入坐位的穩定階段。

接著,寶寶可以發展出「扭身坐」,他可以自己去拿身體後方的玩具,同時保證自己坐姿不會倒。

第四步:自由坐

月齡:10個月

到10個月左右,寶寶就可以更加隨心所欲的坐立了,不管是從什麼姿勢都能變成坐位,也可以從坐位變成其他姿勢,前後左右平衡反應完全建立,還可以雙手向後支撐來保持坐姿,而且寶寶坐的時間長也完全沒問題了。

如何訓練寶寶的坐姿?

那在5個月左右寶寶坐立運動開始發育階段,如何給他做訓練呢?

1. 拉坐練習

拉坐練習有點像低配版的被動「仰臥起坐」,讓寶寶躺在床上,媽媽坐在寶寶對面,然後握住寶寶的雙手,讓寶寶手掌朝向自己,輕輕把他拉起來,讓寶寶體會這個起坐的過程,感受腰部力量。

每次練習時間不宜太長,最多不要超過5分鐘,寶寶疲憊的時候就停止,然後撫摸一下寶寶的胳膊和腰部,幫寶寶放鬆肌肉。

2. 靠坐練習

當寶寶進入第一個靠坐階段的時候,我們可以拿靠墊來讓寶寶進行練習,讓寶寶靠著坐一會兒,時間不用太長,2、3分鐘即可,每天可以這樣聯繫1、2次,如果寶寶不喜歡不配合,就不必強求。

因為強行讓寶寶練習,對孩子來說可能造成傷害。

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坐立,對寶寶來說,需要跟腱、內轉肌等部位配合進行,寶寶身體在承受壓力和風險,所以坐立訓練不要強求,不要過度。

另外,在寶寶坐立運動發展階段,有些坐立姿勢是不正確的,比如痙攣型跪坐位。

也就是我們說的W型坐位,因為寶寶在伸腿坐位的時候受到下肢外展影響不能充分分開,容易傾倒,所以他會讓自己蟬蛹弓背坐位,不容易坐直腰。

長期練習的話會影響到孩子的腿型,甚至影響孩子的平衡能力,天長日久,嚴重的會形成「脊柱前凸」,這會對整體的平衡和協調能力造成不良影響。寶媽看到後要及時調整。

適合寶寶坐立的姿勢有哪些?

1. 環坐:兩條腿呈現向內彎曲的環狀,是寶寶常用坐姿,坐起來比較穩,難度較小,所以寶寶練習的時候經常採用。

2. 盤腿坐:寶寶兩條腿交叉,盤腿坐在床上,也比較穩,這個姿勢對W型坐姿有一定的矯正作用。

3. 長坐或V坐或箕坐:兩條腿自然伸展,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狀態,寶寶比較舒服,身體可以打開,對寶寶身體發育也很有利。

坐立這個階段,對寶寶來說還是有很大的裡程碑意義的,會坐之後,寶寶看世界的視野就開始變得正常了,不再是依靠爸爸媽媽豎抱才能實現,對於寶媽來說,寶寶會坐之後,就可以給他一些玩具,看著寶寶自己玩兒而不用一直抱了。

相關焦點

  • 警惕「W」坐,小心「X」型腿!
    警惕"W"坐,小心「X」型腿! 患者 女,5歲 程醫生,寶寶站著的時候膝蓋能併攏,但腳踝並不攏,這是怎麼回事?
  • 六個月寶寶一定能坐嗎?因人而異,須經歷三個階段,避開四大坑
    然後有聽過這句俗語的家長,就會自動往自家娃身上套,當然肯定會有不符合的寶寶啦,於是家長就開始焦慮:為啥我家六個月的寶寶還不會坐?好著急啊,整天好焦慮啊,養個孩子真難啊!6個月寶寶就一定會坐了嗎?因人而異!
  • 嬰兒到了6個月就可以坐?「先爬先坐」不一樣,可能影響發育
    偶爾想給寶寶拍一個正式的正面照,還需要找人抱起寶寶,讓他坐幾秒鐘,拍完照立刻放回床上。 池女士經常聽身邊人說寶寶「三翻六坐」,於是早早就預訂了女兒6個月的藝術照拍攝,滿心期待到了約定日期,池女士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 寶寶6月齡就可以坐了?那可不一定,先爬還是先坐發育情況大不同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新生兒幾個月可以坐起來」,似乎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有人說6個月就可以坐,但是也有人對此產生強烈的質疑。並且大家對新生兒「先爬」還是「先坐」存有異議,其實,「先爬先坐」可不一樣,會影響發育進程。
  • 預防O型腿從注意走姿做起 日常生活怎麼預防O型腿?
    原標題:預防O型腿從注意走姿做起 日常生活怎麼預防O型腿? 對於O型腿這種疾病,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過,這種疾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美觀,給患者的信心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同時也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對於O型腿應該高度重視,平時做好預防工作,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該怎麼預防O型腿的發生呢?
  • 穿紙尿褲,真的可以造成寶寶O型腿嗎?
    寶寶長到6個月時,可以適當進行撐站練習;8~9個月時,可以進行扶站練習;到了10個月,則可以進行獨立站;11月時可進行走步訓練;1歲左右訓練牽手走,1歲2個月時訓練獨立走。另外,常使用學步車會對寶寶的腿腳發育產生影響。因為學步車會壓迫幼兒的髖關節,還會導致幼兒的平衡功能失調,使孩子對學步車產生依賴性,甚至對生殖器造成壓迫。
  • 孩子喜歡 W 坐,會變成 O 型腿嗎?
    但長時間的 W 坐,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核心肌肉的發育,影響精細運動,不利於形成優勢手,導致肌肉緊張。健康孩子,在玩的時候,偶爾採用這個姿勢是沒有問題的,但不建議頻繁或長時間使用,可以使用交叉腿坐、直腿坐等。如果孩子以上坐姿不舒服,可以用小椅子或者小凳子,真香。
  • 寶寶學走路總是摔跟頭,7個月-2歲寶寶學走路這些誤區你要知道!
    最近十個多月的她痴迷上了扶站學走路,因為剛開始總是站不穩栽跟頭,前兩天後一天要摔兩三次,腦勺摔出一個大包。愛動的她自然樂此不疲繼續學。最近買了防摔枕頭真的幫了我大忙.一、寶寶學走路要經歷階段?一定要保護好頭寶寶剛開始學走路一定要買個手推車同時買個防摔枕頭。(防摔枕頭從孩子學坐就可以準備了,這時候容易後倒)很多人認為沒必要,但是有一天真的摔壞了,這個後果有多嚴重?
  • 準媽媽課堂|寶寶學走路困惑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專家解析:首先,寶寶學走路的階段大多是在10-12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對什麼都好奇,都想嘗試,但也正好處於自我意識的萌芽期,逐漸開始感覺到自己和媽媽並不是一個人,所以會變得開始黏人,這是生理上的一種自我保護。
  • 寶寶持續穿著尿不溼,會出現O型腿嗎?O型腿背後的三個真實原因
    寶寶持續穿著尿不溼,會出現O型腿嗎?小柳的寶寶今年一歲多了,因為家裡老人說經常穿紙尿褲會導致O型腿,所以小柳始終堅持不給娃穿紙尿褲。小傢伙之前一直使用老款的尿不溼,就是用布做成的一塊墊屁股的墊子。現在已經開始穿開襠褲了,小傢伙每天穿著開襠褲坐在地上,看著都覺得有點髒。然而,這些犧牲並沒有換來想要的結果,前幾天,小柳發現寶寶的腿還是有一點O型腿的傾向,總是彎彎曲曲的,不願意伸直。
  • 孩子O型腿,竟然和這個小動作有關
    這可不,有位新手媽媽和局長分享了這麼一件事: 「我家寶寶才6個多月,婆婆就堅持要給它用學步車,說是這樣能長得更快一些,現在都能來回跑了。 聽完之後我都震驚了,總感覺寶寶太小,這麼快就會跑會走,肯定出問題!」
  • 這才是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時期
    10個月,最晚不能遲於18個月。 幫助寶寶學走路幾條建議 一、適當讓寶寶做仰臥起坐 要經常練習寶寶的肌肉力量,還可以讓寶寶做仰臥起坐運動
  • 寶寶七八個月就想站立,會影響腿部發育嗎?寶寶學站的要點請收好
    文|凝媽媽媽們對於孩子的大動作都非常關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歲走、二歲跑、三歲獨足跳。如果孩子的發展比這個規律早或者晚,都會讓媽媽們感到不安,發展太早擔心孩子的身體變形,發展太晚擔心孩子大腦有問題,只有剛剛達標,才會感到欣慰,可是哪有這麼多的好事,孩子們之間都有個體差異,怎麼可能千篇一律?
  • 可能每個寶寶都面臨x型腿,o型腿的問題!
    遺傳因素:還有少數寶寶的型腿有可能和家族遺傳的因素有關。如果寶爸寶媽自己本身的推行有些X型腿O型腿的現象,寶寶身上出現類似腿型,也是屬於正常的。寶寶的X型腿O型腿,一般會在多在2—3歲時表現出來。若輕度的為正常現象,到4—6歲後可以自然矯正。比較嚴重的可以在鞋跟內側放一個楔形鞋墊矯正,經矯正仍不見好,而且雙腳後跟內側(兩側內踝)距離大於10釐米,須考慮手術治療。
  • 寶寶學走路搖搖晃晃像「醉漢」,孩子走路不穩當,媽媽莫心急
    寶寶什麼時候能會走路我們經常看到身邊有些寶爸寶媽給孩子三段式的成長的培訓,「3--4個月訓練坐、5--6訓練爬、7--9訓練走」其實這樣的方式是不對的,孩子十個月以前身體的軟骨還沒有轉化為硬骨,所以在十個月以前學會走路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 寶貝應該幾個月學會抬頭、翻身、坐、爬?你的孩子達標麼?
    微信後臺也常常會接到類似的問題:◆「我的孩子已經4個月了,還不會翻身怎麼辦?」◆「我孩子7個多月了坐不住,有影響嗎?」6個月以內的寶寶,都不建議豎抱。此時同樣需要多讓寶寶趴在床上,通過抬頭動作鍛鍊寶寶頸背部肌肉。【怎麼翻】 選擇一塊寬敞平坦的空地,不要在床上練習,床上太軟不利於寶寶用力,可以在地上放上爬行墊。
  • O型腿的罪魁禍首是紙尿褲?開什麼玩笑
    經常有家長擔心:「我的孩子雙腿總是並不攏,是不是O型腿呢?」 診斷是否是O型腿,有一個標準:即寶寶2歲後兩條腿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腳能併攏,但膝關節不能併攏,即稱作O型腿。所以說,雖然紙尿褲並不會直接導致寶寶O型腿,但紙尿褲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它也有可能會對寶寶的坐、站、行走等姿勢造成影響。
  • 6個月-2歲寶寶學說話的實用方法
    寶寶學說話,看似成長過程中一個普通的階段,其實學問大著呢!說話是孩子開始與社會交流的第一課。來給各位寶爸寶媽分享一下寶寶學說話的實用方法吧。6個月-1歲寶寶學說話在寶寶0-5個月的時候,語言發育基本停留在「聽」的階段,他喜歡媽媽的聲音,父母需要多跟寶寶說話,在他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及時給予回應。
  • 有些寶寶6個月會坐,而有些8個月才會坐,背後的原因要知道
    前段時間,我跟閨蜜還聊起來這個話題,閨蜜說:「人家寶寶6個月都會坐了,可是我家寶寶8個月才會坐,不知道是不是發育遲緩啊?」其實不單我閨蜜,有很多寶媽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之前認識一個寶媽,她大兒子6個月會坐,9個月就會走了;而小兒子卻8個月才會坐,10個月了還站不穩。她還因此去醫院幫小兒子做了檢查,醫生說她小兒子很健康。
  • 寶寶學走路的2大誤區,90%的媽媽都做錯了
    經常會聽到有媽媽們在聊天的時候會問:你家寶寶幾歲會走路的啊?寶寶走路的早與晚,經常會成為媽媽間「攀比」的話題有的寶寶學走路早,有的寶寶學走路晚那麼到底寶寶多大開始學走路最合適呢?4-7個月——坐:當寶寶學會獨坐時,她正處於獲得移動性的第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