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會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出現不同的發展狀態,國人的生活狀態差別也不小。就拿最基礎的工作來說,每個國家的工作時長都不一樣,它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而且也與當地所處的人文環境有關。
非洲的上班時間和回報就不成正比,累死累活一天可能也就只能維持溫飽;而亞洲則處於中等狀態,既有像我國一樣的996,也經常出現日本加班猝死的事情,工作時間長但是有相應的回報;歐洲的生活節奏更加舒緩,工作時間也很短,但是收入卻很高。那麼你知道歐洲「最懶」的國家是誰嗎?每天工作5小時,農民年收入高達30萬。
歐洲國家的工作時間一向很短,這也是當地的大環境決定的,畢竟周邊國家都是每天上班六七個小時,在制定工作時間的時候就要考慮國人的想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狀況,就連歐洲國家的上班時間也不一樣,其中最為慵懶的國家就是荷蘭了,它的平均工作時長只有5個小時。
根據各方面的數據顯示,荷蘭人的平均工作時長也就是5個小時左右,當然了,平均時長和正式的工作時長有所差異,但是也不算大。想要經濟狀況更好就要更加努力的工作,為什麼荷蘭人能夠一直保持很短的工作時長呢?
工作時間短不意味著收入少,而且工作效率很重要。荷蘭的人口數量很低,所以就更加需要機械化的幫助,他們很多工作都與機械密不可分,無論是鋪路還是建造房屋,事先經過規劃之後,只需要開動機器就可以迅速解決,工作效率一點都不低。不過當地的人工確實很慢,在不依靠機器的時候能急死人。
農業和工業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而荷蘭在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大量採用機械之後,效率一點都不低,而且因為他們的人口少,也不會導致很多人失業。比如當地農民的收入超過30萬人民幣一年,這就是因為荷蘭的土地比較集中,採用機械化耕種的方式,讓當地農民能夠照料很寬廣的農場,收入自然就提升了起來。
除了農業和工業之外,旅遊也是荷蘭的經濟支柱之一。慢節奏的生活狀態和美麗的風景,每年都能吸引大批的遊客前來遊玩,這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因此,就算每天工作時間這麼短,荷蘭人的收入水平卻不低,它的人均GDP為52978美元。
在保證了足夠的經濟產出之後,當地政府自然會想方設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而工作時長就是其中之一。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整個荷蘭都顯得有些慵懶,加班自然是不會被提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