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石窟教堂,是信仰的支撐,是歷史的見證

2020-12-14 獨往者

如果到土耳其卡帕多西亞旅遊只能去一個景點的話,那一定就是格雷梅的露天博物館了。卡帕多西亞位於土耳其的中部地區,這裡地貌荒涼,地形怪異,山巒造型奇特且色彩十分豐富,這種匪夷所思的場景仿佛給人以來到外星球的錯覺。如果說,是大自然賦予了卡帕多西亞獨特的自然景觀的話,那麼真正使這裡成為一個謎一樣的地方的緣由,則是那些人工開鑿出來的洞穴。這是在自然地貌的基礎上修建的建築群,包括石窟民居、石窟教堂、禮拜堂和修道院等。露天博物館位于格雷梅的陡峭山谷之中,它濃縮了卡帕多西亞的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觀,匯集了三十多個大大小小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

這裡是土耳其的世界文化遺產。兩千多年前,土耳其的先民在此鑿洞而居。公元 4世紀,基督教傳入土耳其後,為傳播宗教,在這裡建起了各種基督教建築。這些早期的基督教徒為躲避受害而遷移到卡帕多西亞地區。為掩人耳目,他們將山體鑿空修建教堂。石窟教堂的建設是宗教發展史中互相打壓的產物,是歷史的見證。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由30座基督教堂和一些附屬建築組成,其中還包括一些希臘式的教堂建築和建於11世紀的聖巴巴拉教堂以及建於12——13世紀的蘋果教堂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巖洞如蜂巢般穿插在巖石之間,為安全方便起見,這些巖洞內部又有機地連接在一起,成為相互貫通的建築群。

這是一個十分奇異的地方,早期基督教徒們為了自己的信仰,來到這裡,為了生存開鑿洞穴。為了信仰,膜拜基督耶穌而建立教堂。這些最初的教堂,由於環境和地理的限制,石窟教堂是原始和簡陋的,但不難想像當時為建這些教堂所付出的代價。這裡不像是歐洲的那些宏偉教堂讓人驚嘆,更談不上建築的美,但是這些看著有些原始和簡陋的石窟教堂,能感受到那淳樸的信仰,執著,虔誠,狂熱的莊嚴感。露天博物館內主要看點的教堂有:聖巴塞爾禮拜堂、蘋果教堂、聖芭芭拉禮拜堂、黑暗教堂和聖凱薩琳禮拜堂等。大部分教堂內是不能拍照的。

整個露天博物館幾乎都是宗教建築,有教堂、有住宿、有食堂、有墓穴、有學校及公共場所等,有不少的石刻和巖壁彩繪,十分齊全。

儘管內部的一些彩色壁畫已經斑駁,這些壁畫畫作並不完美,但從那些色彩依舊鮮豔的壁畫中不難想像當年這些教堂曾有的宗教氣氛,每個小教堂都有一段當年留下的美好傳說,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在格雷梅的山谷中總共有超過六百座石窟教堂,而格雷梅露天博物館正是濃縮了卡帕多奇亞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歷史,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

作為露天博物館後,這裡也得到了妥善的維護,不少重要的教堂門前都立有石碑,用土耳其語和英語簡要介紹教堂的歷史和布局。在售票處也只有英文講解器出租。格雷梅露天博物館儘管不大,但一個一個「洞穴」教堂逛下來,也需要2個多小時。有條件還請個導遊,如英語好可以租個英文講解器或者「蹭」導遊的講解,否則只能走馬觀花,挑戰自己的豐富想像力了。

光陰荏苒,這裡早已看不到昔日膜拜的場景,只能從那些洞穴的布局和雖已斑駁但色彩依舊鮮豔的壁畫中去想像教堂曾有的光景和氛圍,感受那跨越時空的虔誠與莊嚴。

相關焦點

  • 聖誕教堂是基督教信仰中最神聖的地方,也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地!
    令人驚嘆的修剪整齊的花園不僅是巴哈伊宗教社區的中心,同時也是行政中心,它擁有巴哈教信仰奠基人的墳墓,米爾扎·阿里·穆罕默德。Bahai神殿和花園是海法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受到巴哈教信仰以及世界各地不同信仰的啟發。海法的黃金圓頂體現了這一觀點,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米爾扎·阿里·穆罕默德在十九世紀因為宣稱他是通往上帝的門戶而從波斯流亡; 他被稱為巴布。
  • 重慶低調的石窟,卻見證著中國石窟末期的輝煌,知道的遊客不多
    從涼州天梯山石窟的開始修建,就代表著中國開啟了石窟建造的序幕,到後來的雲崗和龍門石窟,似乎每一個石窟都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文明,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彩繪壁畫、雲崗龍門石窟中的石刻造像都成為後人欣賞石窟文化的必打卡之地。
  • 阿旃陀石窟:印度佛教歷史變遷的縮影-光明日報-光明網
    它集古代建築、雕刻、繪畫之大成,融佛教信仰、文化變遷、社會生活於一體,既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又飽含深厚的歷史底蘊。 阿旃陀石窟見證了印度佛教寺院建築模式的重大突破     從印度佛教寺院淵源來看,最早的佛教修行方式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沒有固定的修行場所。
  • 古堡,作為歐洲歷史的一個符號,和教堂差不多一樣的堅固與古老
    古堡,作為歐洲歷史的一個符號,和教堂差不多一樣的堅固與古老,沉寂在現代喧囂之中。也許,它沒有教堂那樣的華麗,卻比教堂更神秘。總會有一些異乎尋常的故事。城堡最原始的用途並不是享受,而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的防禦工事,因此,歐洲的城堡大都建在山崖或是河邊。
  • 大慶磐石大教堂發表信仰見證「聖靈的火醫治了我」
    7月19日,通過微信平臺,大慶磐石大教堂發表了邵玉芳姐妹生命得到醫治的見證,邵玉芳姐妹告白今年5月20日的醫治大會中,上帝醫治了她長達七、八年的後背疼的疾病。接著我感覺後背發涼,大概也就一分鐘左右,開始感覺後背發熱、像火燒的一樣,有點難受,但是又過了一會,就感覺特別的輕鬆了!」邵玉芳姐妹說。邵玉芳姐妹說,醫治大會之後回家一直到現在,她的後背都不像以前那麼疼了,偶爾累了有點酸,禱告一會也就好了。
  • 千古謎窟,龍遊石窟
    千古謎窟,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的龍遊,春秋時期是「姑蔑」古國的都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置縣,至今已有2240年的建縣歷史。1992年在縣城北3公裡的鳳凰山麓有了驚世發現,那就是龍遊石窟群。鳳凰山其實只是個海拔69米的丘陵,一直荒無人煙。
  • 絲路行丨大唐風華榆林石窟,愛與付出大地之子
    DAY07 :榆林石窟 - 大型戶外雕塑《大地之子》到敦煌一般人大多是只會去莫高窟,然而在距離敦煌市區大約2~3小時左右車程的瓜州縣,也有一個和莫高窟並稱姐妹窟的榆林石窟,其歷史文物價值,一點也不比莫高窟差。
  • 是誰最早開鑿了須彌山石窟?盤點須彌山六大未解之謎
    這是須彌山的第一個未解之謎。   須彌山漢代稱逢義山,北魏、隋、唐稱石門山。從須彌山石窟1號窟中一則西夏時的題記「拱化三年七月十五日……須彌山巡」看,「須彌山」的稱謂,最晚應在宋、西夏時就有了。拱化三年,即公元1065年。   固原是古絲綢之路長安至河西走廊最便捷的幹道之一,實際上固原能控扼古絲綢之路,須彌山前的石門關功不可沒。
  • 聖安德魯教堂(Sant'Andrea della Velle) :信仰的撞擊
    聖安德魯教堂(Sant'Andrea della Velle) :信仰的撞擊 聖安德魯教堂(Sant'Andrea dellaVelle) :信仰的撞擊《託斯卡》第一幕:靜謐的教堂中,畫家卡瓦拉多西(Mario Cavaradossi)在安靜的一筆一划描繪耶穌信徒瑪利亞。
  • 無關信仰的旅行:去科隆膜拜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火車站沒走一段路,出來你就能看到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當你真正看到的時候,真的會有種很震撼的感覺,不止是建築物本身,還有歲月留下的痕跡。科隆大教堂其實這附近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教堂,我們大多都進去看了看。我總有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去一些大大小小的寺廟或是教堂走走停停。有時候會點上一炷香,我不信佛,但在這一刻我卻認真祈禱,不為自己,願家人和愛我的人安康。無關信仰。
  • 黃山腳下且行且觀賞——古城歙縣、棠樾牌坊、花山謎窟
    街面上的卵石及房前的石階和門當歷經千年滄桑磨勵泛著淡淡的鱗光,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獅子 橋始建於唐,原名「施氏橋」。由最早居住漁梁施姓家族所建,後諧音「 獅子 橋」,以示吉祥如意。花山謎窟之奇是因為它不是天然洞穴,而是古代人工開鑿的規模宏大形態奇特的地下宮殿群,據考古、地質方面的專家對石窟出土的西晉釉陶等文物進行考證斷定,它開鑿於西晉年間,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
  • 西安那座園林式的清真寺,見證了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歷史變遷
    西安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有「十三朝古都」之稱,這座古城也是我國穆斯林最早居住的地方。就是在唐王朝時期,那時候伊斯蘭教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長安(今西安),為了伊斯蘭教徒的傳教,於是在此興建寺廟、教堂,而西安的化覺巷清真寺就是其一。
  • 古涼州的一處千年石窟,號稱石窟鼻祖卻少有人知
    在魏晉時期,河西的胡人政權為了維護國家統治和個人信仰的需要,便大力提倡佛教,開鑿石窟、大造佛像,使佛教紮根河西,並以此支點更好的關中和中原地區傳播。涼州佛教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主要流傳著佛教的多個宗派。在中國乃至世界佛教史上,涼州是西域佛教中國化的中繼站,也因此中國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佛教文化,並湧現出了一大批通曉佛理的高僧。
  • 西藏的清真寺、教堂與神廟|佛國之外 信仰天堂
    在這片幾乎全民信仰的神秘熱土上,除了主流的藏傳佛教和古老的雍仲本教,也可以找到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的聖殿,即清真寺、教堂與神廟。但是藏族人離不開穆斯林人,一是因為拉薩市場需要穆斯林商人來支撐,二因為藏區城鎮需要宰殺牲畜的專業屠夫。而藏族人長期受藏傳佛教的薰陶和受宗教觀念的影響,經商意識淡泊,尤其忌諱殺生。現實社會的需求,使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最終在西藏地區生根發芽。拉薩有五座清真寺。
  • 以歷史之名去探尋,《歷史眼·河西走廊》發現不一樣的絲綢之路
    不一樣的講述方式將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紀錄片《歷史眼·河西走廊》以歷史為切入口,對河西走廊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進行了系統、詳細的梳理。節目組通過情景再現、動畫重現、實景展示等多種方式為觀眾提供更加直觀、全面的了解河西走廊歷史的渠道。《歷史眼·河西走廊》以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為講述起點,跨越千年的時光,為觀眾重現歷史記載中的河西走廊。2014年初,創作組啟動了《歷史眼·河西走廊》的情景再現拍攝。
  • 村民抽水捕魚發現「世界第九大奇蹟」,與金字塔一樣成未解之謎
    世界八大奇蹟除了獲得國際聲譽之外,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困擾著各種學者。在這些世界八大奇蹟中,有些發現完全是巧合。例如,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1974年3月在臨潼縣廬山鎮西洋村的村民們在主動1.5公裡處挖井時意外發現。國內也有一個被稱為「世界九大奇蹟」的龍遊石窟,像秦始皇兵馬俑一樣,在事故中再次見到天空,但被稱為「世界九大奇蹟」的似乎沒有得到遊客的信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神秘的地下石窟,全球最大的古代地下建築,太壯觀了
    中國的石窟藝術在歷史上擁有很高的地位,四大石窟更是中外聞名,名揚天下。但是中國還有一個地方的石窟,不同於建造在地面上四大石窟的是,這座石窟是建造在地下的,在1992年被當地幾個農民發現的,在地底下沉睡了上千年的浩大建築物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 凝聚澳大利亞歷史的聖詹姆斯教堂與聖瑪麗大教堂
    雪梨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地標性建築,但在雪梨近300年的歷史中,先人藝術家留下了許許多多星羅棋布的大教堂。這些教堂或宏偉,或高挑,每一座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特點,是一道不能忽略的風景,而且它們才是凝聚濃縮了澳大利亞歷史的所在。
  • 漳州曾做過八天「國都」 老教堂見證「閩變」
    探訪:繁華市區裡的古老教堂  11月的天氣,秋高氣爽,穿過中山公園,新華西路上,夾雜在林立高樓間的西式老教堂,尤為醒目。它叫東坂後禮拜堂,建於清同治十三年,歷經百年風雨,也見證了漳州城的發展。   教堂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坐北朝南,建有地下室,面積1000多平方米,氣勢恢宏。
  • 他們那比敦煌莫高窟歷史還悠久的石窟壁畫來青浦了!
    昨天,《絲路遺韻·五彩龜茲——龜茲石窟壁畫藝術展》上,青浦博物館負責人透露,龜茲藝術之所以選擇在青浦展出,是因為青浦是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地——青龍鎮的所在。青浦與龜茲,一東一西,構成了歷史上的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兩個重要支點,「在唐朝,青浦屬蘇州管轄,時任太守白居易,白居易的祖先就是龜茲人,白居易任蘇州當太守後,寫下了『能不憶江南』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