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薪百元左右 客戶多為80後90後 收費至少上千元
「最近幾天請務必休息好,吃得清淡些,保持體力和好心情。」整理師王雲姝在預採時說。即便做好了「大動幹戈」的心理準備,屋主吳先生聽到如此提醒,對即將到來的「整理周末」仍充滿忐忑和期待。
臨近春節,原本就是傳統家政業的旺季,今年「整理」這種新興的服務走進了杭州人的家庭。不同於常規的保潔、收納,整理師要提前採訪屋主、制訂方案,正式整理時會清空待整理區的全部物品,帶領屋主篩選、重新定位、完成收納,最後形成整理報告,並繪製物品地圖。
據了解,整理費用並不便宜,整理到底是項怎樣的服務?什麼樣的消費者在請整理師?動輒上千的整理費值得嗎?
不洗衣、不拖地、不只是收納 整理師,更是空間優化師
上周末,記者跟隨王雲姝和她的團隊全程參與了吳先生家的整理。而準備工作半個月前就開始了,接單後,整理師提前上門採訪屋主,了解物品數量、種類,以便制訂個性化的整理方案。
上午9點,整理正式開始,6名整理師分為3組進入到主臥、次臥、書房。一小時後,三個房間呈現出「令人抓狂」的景象:主臥的床擺滿了女主人的衣物、次臥的床則滿是被褥和四件套、各類書籍和雜物鋪滿了書房的地板。
「我們家就兩口人,怎麼東西這麼多?」吳先生發出「哀號」。王雲姝說,整理師「掏空」待整理區域的所有物品,一是讓屋主全面感受物品總量,二是為篩選做準備。
後面的幾個小時裡,屋主進行的是密集的腦力勞動,在整理師的引導下進行物品取捨。「我們不強求客戶斷舍離,只是帶領屋主進行一次審視,哪些物品是真正需要的。」王雲姝介紹,「我們會提供三種塑膠袋來裝客戶不需要的物品,白袋裝可回收或適合送人的,灰袋裝猶豫不決的,黑袋裝確認丟棄的。」
面對「斷舍離」,有的顧客很果斷,也有顧客糾結到崩潰。整理師會建議屋主暫時保留,隔一周再確認一次,以免一時衝動。
「家裡居然有24雙冬季男襪、9支護手霜,我都找不到要重新去買了。」吳先生說。當所有的物品完成篩選、分類後,整理師根據屋主的生活習慣重新定位物品,進行快速收納。留出來的空間不僅收容了原本堆放在外的大件物品,甚至還有空餘。
杭州整理服務剛剛起步 整理師時薪百元左右
事實上,杭州的整理服務市場才剛起步,大部分人並不清楚整理師和保潔員的區別。舉個例子,現在58同城、美團、大眾點評上都沒這個細分項,整理還歸在家政保潔,實際上整理師並不打掃衛生。
2019年年初,王雲姝的學姐李芸在杭州成立了整理工作室,是杭州這個領域的先行者,2年來已經完成了100多個案例。
李芸透露,整理師在北京、上海起步更早,大眾的接受度更好,「前幾年央視報導上海整理師的日入千元,其實杭州很少有整理師月薪過萬,我們團隊積累了2年,現在月均接單3-4個。」
包括王雲姝、李芸在內的多名整理師都表示,目前訂單並不穩定,這部分收入無法完全支持開銷。除了類似「好慷在家」大品牌的整理收納師,大部分在杭整理師獨立運營工作室,或只是兼職。
整理師怎麼收費呢?根據調查,杭州的整理師主要按時長計費。「好慷在家」的收納服務統一報價100元每人每小時,獨立工作室報價100-200元不等。
例如,李芸的3人團隊報價每小時400元,單項衣櫥整理平均要4個小時,整理費用在1500元上下。而95後整理師陳園園的報價更低些,「工作室剛開半年,體驗價113元,不希望太高的價格讓大家望而卻步。」
如果是全屋整理,價格的差別就會很大。「89平方米的三口之家,如果物品量正常,三人組馬不停蹄12個小時完成,就需要5000元左右。我們也有過300多平方米的別墅案例,三層樓,加上車庫、地下室,6位整理師做了整整4天,打包收費1.6萬元。」李芸說。
據了解,入戶整理只是整理師收入來源之一,他們在上下遊業務也有延伸。陳園園的客戶張女士,在體驗完整理服務後,甚至邀請整理師參與到裝修設計中。「整理師從物品收納、空間優化角度給我很多建議。我馬上要改造櫥櫃,是和園園討論出來的結果。我還要裝修地下室,也打算請她們參與設計。」張女士說。
陳園園也表示,有的屋主還會把採購收納工具也交給整理師,這部分也成了他們的補充收入。
動輒上千元整理費花得值嗎? 消費主力軍80後90後這麼說
請一次整理師花費上千元,這樣的高收費究竟值不值呢?
「今天我們至少賺了10萬啊!」吳先生在完成整理後感嘆。他算了一筆帳,整理出至少兩平方米的空間,對比杭州房價,上千元的整理費太值了。
完成整理後的第三天,吳先生又收到了王雲姝團隊的整理報告,整整27頁的文檔詳細記錄了各個空間的收納問題、解決方案、待辦事項、丟棄物品清單、整理前後對比圖。最後是一張物品地圖,詳盡地畫了每個柜子、抽屜分別擺放了什麼,與實景照片一一對應,一目了然。
吳先生說:「我嶽母經常來拾掇一下,但她一走我倆經常找不到東西。整理師來之前我也有顧慮,但整理過程我們全程參與,加上物品地圖,就很清楚東西在什麼位置。即便忘了,也能根據整理師教的分類定位思路知道大致位置。」
分類定位的整理思維正是最關鍵的點,掌握了整理思維,不僅能快速找到物品,更能幫助屋主保持住整理成果。
受訪的五位屋主都表示,日常生活必然會打破剛整理完的美好,但整理思維讓他們能有條理地歸位。但遇到大換季、搬家、二胎出生等重大變動,他們表示還會請整理師做局部調整。
受訪整理師們透露,他們的顧客中80後、90後佔80%以上,大部分屋主本身就有整理意識。
「很多顧客自己就看過收納整理相關的書籍,有想法卻苦於自己做不好。他們找到整理師,一方面是需要專業的指導,另一方面,整理是個很龐雜繁瑣的事情,很多屋主自己動手後又半途而廢,顧客希望整理師能陪伴、督促他們完成一次徹底地整理。」陳園園說。
當然,也有人提出了擔憂。例如,在隱私方面,雖然整理師會提前告知屋主把隱私物品收起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陌生人整理自己所有的物品,以及私密空間。85後許女士說:「幫我整理客廳、廚房都可以,但還是不能接受外人整理臥室這些最私人的地方。」
學習整理思維和小技巧 年前大整理 你也用得上
馬上要過年了,不少朋友也要自己動手整理,為大家總結了整理思維和實用的整理技巧,到時候都能用得上。
「2分露、8分藏。」在採訪中,整理師們幾乎都說過這句話,意思就展示收納和隱藏收納的比例大致在2:8。王雲姝說:「有的家庭其實東西並不多,但喜歡攤在面上,視覺上就容易感覺很混亂。」
當然,並不是說物品都收進柜子、抽屜就萬事大吉了,最好做「看得見」的收納。整理師們建議儘量把衣服都掛起來,實在沒有懸掛空間再摺疊,儘量放進透明的收納箱。因為,一旦把物品「壓箱底」,就很容易遺忘掉,也不會再使用。
整理絕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不斷調整。整理師建議隔一段時間,就審視一次自己的物品,挑出使用頻率低的,問一問自己真的需要它們嗎?
需要注意的是,「斷舍離」也不應該在衝動下完成,可以過個一兩周再下決定,送人、二手轉賣、捐獻都可以,讓物品到更需要它們的人手中。
讓物品回歸到它的使用場景下,整理的核心思路讓物品收納有了邏輯,不再是這裡放一點、那裡放一點,真正要找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
整理師在吳先生家找到的9支護手霜,原本散落在客廳茶几、衛生間、玄關處的雜物筐、梳妝檯、床頭櫃。護手霜屬於個護類產品,最高頻的場景是洗完手後,所以應該被定位在洗手池附近。這樣使用起來順手,其他時候要找也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受訪者都提到了整理對消費習慣的改變。「一旦梳理了全部物品,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之前買得好多東西都是多餘的。
最後,教大家一個折衣服、褲子、被褥的通用小技巧——口袋摺疊法。例如一件T恤,正常摺疊後,可以把領口這部分塞進衣服下擺的「口袋」裡。這樣疊出來的衣物整齊,又不易散架,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掃一掃二維碼,觀看口袋摺疊法的教學視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