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氣就大吼大叫 你身邊「咆哮媽媽」也挺多的?

2020-12-20 新華教育

漫畫:郝延鵬

  曾風靡一時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描述了一隻小企鵝面對媽媽發火時被嚇得魂飛魄散,最後,即使媽媽找到了小企鵝,小企鵝受傷的心靈也早已無法彌補。平日裡媽媽們歇斯底裡的批評和大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顯然非常嚴重,那是什麼造就了 「咆哮媽媽」?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人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64.2%的受訪者反映自己身邊普遍存在「咆哮媽媽」。如何讓媽媽不再咆哮,60.6%的受訪者建議爸爸主動分擔育兒工作和家務活兒。

  僅14.5%受訪者小時候不曾受媽媽「咆哮式」的教育

  「小時候媽媽衝我們吼是家常便飯。」上海某大學一年級學生孫雨,小時候爸爸在外地工作,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媽媽獨自照顧姐妹倆,「我們一淘氣,她就會大吼『簡直是無法無天了』,還經常拿著鞋滿院子地攆我們」。

  在北京讀研究生一年級的張丹的媽媽,對她的學習非常重視,管教也很嚴厲,「小時候一放學,我就只想出去玩,作業也不認真完成。但凡被我媽媽抓到,她那火氣都像是一次狂風暴雨,聲音隔著屋子能傳出好遠」。

  「一忙起來,就沒時間耐心地哄孩子,大喊大叫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張蕾的兒子3歲了,她說自己經常對他咆哮。「我兒子會把我剛剛收拾好的屋子弄亂,家裡哪兒都是他的玩具,氣不過只好通過吼他來宣洩情緒」。

  調查顯示,64.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咆哮媽媽」挺普遍的,其中13.0%的受訪者認為「非常普遍」,表示「一般」和「不多」的受訪者分別為25.6%和10.1%。

  本次調查中,有28.8%的受訪者小時候經常受到媽媽「咆哮式」的教育,56.7%的受訪者偶爾遇到,僅14.5%的受訪者「幾乎沒有」。對於媽媽咆哮時的樣子,24.8%的受訪者直言仍「清晰記得」。

  63.1%受訪者認為孩子常犯錯誤使母親耐心耗盡造就了「咆哮媽媽」

  「我媽媽脾氣不好,遇到一點小事情就能急起來。而且她一個人照顧我們姐妹倆也很辛苦。」孫雨回憶,姐妹倆曾為一個發卡吵起來,「而媽媽當時一邊為我們做飯,還一邊洗衣服,看到我們吵架就突然煩躁起來,大聲吼叫」。

  孫雨說,後來她與媽媽再聊起這些事,媽媽笑著說很多次衝她們大聲吼叫,就是想把她們姐妹攆出去,好讓她能安心把家務做完。

  「其實我知道要控制情緒,但有時情緒來了,找不到其他的發洩途徑,只能衝孩子嚷了。」張蕾說,「我吼孩子時,他會哭鬧得非常厲害,弄得我也不知所措。孩子更喜歡情緒平和的媽媽,希望媽媽遇到問題時能跟他溝通,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劈頭訓斥一頓。」

  為什麼會出現「咆哮媽媽」?63.1%的受訪者認為是孩子常犯錯誤使母親耐心耗盡,54.7%的受訪者直言獨自育兒導致母親壓力太大。其他原因還有:父親甩手不管,母親太累(39.1%)、家庭主婦缺少與人溝通(35.2%)、女性性格通常比較急(31.5%)等。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咆哮」可能與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通常男性傾向於理性地解決問題,而女性則傾向情緒化地解決問題。「而且女性在職場或其他社會場合會受到較多約束。在家庭中,她們會更放鬆一些,孩子是相對弱勢的存在,媽媽們就會把這種情緒通過教育孩子發洩出來」。

  60.6%受訪者建議爸爸們主動分擔育兒工作和家務活兒

  「我覺得爸爸也得照顧孩子,不能將教育孩子的事情都讓媽媽來做。」張蕾直言自己老公替她分擔了不少育兒壓力,「下班後我老公會陪著孩子搭積木、玩樂高,周末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玩,減輕了我的負擔,讓我情緒上沒有那麼焦慮了」。

  「媽媽除了工作,還得全力照顧我們倆,事情太多。」孫雨也表示,如果爸爸能分擔一些家庭瑣事,媽媽有時間歇歇,或許就不那麼愛咆哮了。「媽媽們只圍繞著孩子轉,容易焦躁。她們最好有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張蕾建議,媽媽們還是得接受和學習更多科學合理的育兒理念,掌握更多有效的溝通技巧,「遇到問題不要靠吼去解決」。

  張丹說,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有時候越是被吼,反而越不聽話,甚至要跟大人對著幹。「我覺得媽媽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將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心平氣和的交流才不容易焦躁」。

  如何讓媽媽們不再咆哮?60.6%的受訪者建議爸爸主動分擔育兒工作和家務活,55.4%的受訪者希望媒體、社區宣傳正確育兒方法,55.2%的受訪者認為要給媽媽更多關愛和支持。其他建議包括:對父親育兒給予政策傾斜(37.7%)、社會倡導樹立「奶爸」形象(37.2%)、教師與母親雙方多做溝通(26.5%)等。

  「當孩子犯錯誤時,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去搞清楚這個錯誤或問題的前因後果,儘量不要情緒化地表達。」儲朝暉建議媽媽們先讓自己冷靜一下再去解決問題。「另外,媽媽遇到問題時可以試著和爸爸溝通一下,有時候爸爸理性教育孩子的方式,能彌補媽媽教育方法的不足」。

  受訪者中,在北上廣深的佔35.7%,在其他一線城市的佔17.5%,在二線城市的佔28.5%,在三四線城市的佔17.1%。

相關焦點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你身邊「咆哮媽媽」也挺多的?
    漫畫:郝延鵬曾風靡一時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描述了一隻小企鵝面對媽媽發火時被嚇得魂飛魄散,最後,即使媽媽找到了小企鵝,小企鵝受傷的心靈也早已無法彌補。平日裡媽媽們歇斯底裡的批評和大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顯然非常嚴重,那是什麼造就了 「咆哮媽媽」?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傷害的不僅是孩子的自尊,還有這個
    我沒有直接給出解決方案,而是問她:「你有沒有問過孩子為什麼不想去上學?」她一愣:「還真沒有問過。」一遇到問題,很多爸爸媽媽選擇的就是大吼大叫的去責罵孩子,總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可是,爸爸媽媽們是否知道你的舉動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 最佳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看完心都融化了!
    繪本情緒管理《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Jutta Bauer的《發脾氣大叫的媽媽》獲得過德國每年一評的最高榮譽:文學獎,兒童繪本類金獎。作者是德國當代幾個風格鮮明的繪本名家之一。這本書常被幼兒園、小學做為親子互動主題,或被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拿來舉例。
  • 推薦優秀童書 | 德國最火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
    只見孩子在書包上寫作業,突然,旁邊的媽媽用手猛擊這位小學生寫字的胳膊,接著大吼:「怎麼又做錯了,你還有沒有腦子?」孩子趕緊用橡皮擦掉,接著做題,寫完答案時,媽媽怒不可遏,把作業本摔到地上,用手指著孩子大罵:「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是豬啊!」
  • 【轉載】最佳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看完心都融化了!
    作者:寶寶知道 小不典媽咪嬌嬌媽說: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對著孩子發脾氣,甚至打孩子,事後又非常煩人後悔,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眾位媽媽們怎麼破解這種情況?繪本情緒管理《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Jutta Bauer的《發脾氣大叫的媽媽》獲得過德國每年一評的最高榮譽:文學獎,兒童繪本類金獎。作者是德國當代幾個風格鮮明的繪本名家之一。這本書常被幼兒園、小學做為親子互動主題,或被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拿來舉例。◆ ◆ ◆繪本內文今天早上,我媽媽突然發脾氣了,她衝著我生氣地大叫!
  • 親子繪本閱讀: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
    《一生氣就大喊大叫的媽媽》獲得過德國每年一評的最高榮譽:文學獎,兒童繪本類金獎。,衝著我生氣地大叫! 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這時一個大影子罩住了我。 (孩子就像小企鵝一樣,看到壞脾氣、大喊大叫的媽媽就想逃走,可是,一個小小的小孩,他(她)能逃到哪裡去呢?!想表達心聲和需要,沒有人聽;想找到自己的方向,可是還不夠有經驗和智慧;想展翅高飛,可是被媽媽爸爸擋住了去路......)
  • 「媽媽,我以後什麼都聽你的」,咆哮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孩子大概是太喜歡那個玩具了,沒有聽到媽媽的話,而後媽媽又催了幾遍,孩子還是不想走,反覆幾次之後,媽媽怒了,於是沒好氣的大聲吼出孩子的名字並對孩子說你不走我走了啊,孩子唯恐被丟下,小聲地說,媽媽別生氣,我走,我走就是了……
  • 大吼大叫」使親子關係更僵化
    有的家長經常對犯了錯的孩子大吼大叫,脾氣倔的孩子當時就會和家長頂嘴,以示自己對這種教育方式的不滿,而性格內向的孩子當時不敢說什麼,但心裡卻想,「媽媽(爸爸)真討厭!&34;的一聲響。聞聲而來的爸爸媽媽衝進廚房,看到女兒雲朵呆呆地愣在原地,緊張地看著地上的碎碗片。
  • 對孩子大吼大叫,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背後有千萬個媽媽陪著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著吼叫的問題,其實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不應該大吼大叫,可做起來真的很難很難。因為我做不到,我身邊很多朋友、孩子同學家長都做不到,有的甚至動手打孩子。我曾經寫過不吼不叫的文章,很多人留言表示做不到。因為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吼,孩子真的會「察言觀色」耗到你忍無可忍,因為吼完孩子後,那一瞬間甚至幾個小時之內還是管用的。 但問題是,事後,你是還是消氣呢?還是會更生氣呢?或者懊悔、自責、難過?
  • 「當媽媽對我大吼大叫時,我嚇得全身都散開了」
    這個超長假期,更是讓無數父母已經忍不住身體裡的「洪荒之力」,然而,當我們大吼大叫的時候,孩子發生了什麼,你知道麼?為了讓這位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內心感受,節目組讓她到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聲音。
  • 讀了那麼多的育兒書籍,還是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原因在這裡
    早上在幼兒園的微信群裡看到一位媽媽發的照片,照片上是一隻腫脹的手指,那位媽媽自己配了說明,剛剛吼孩子拍桌子,將自己的手指都拍腫了。後面留言的無數,有勸那位媽媽不要生氣的,有抱怨現在的孩子真難帶的,一時間微信群裡熱鬧無比,最後那位媽媽苦惱的說,「看了那麼多的育兒書,還是改不了吼孩子。」真是又自責又苦惱。
  • 家裡有個淘氣寶寶,這次把我結婚照打碎了,我卻沒有大吼大叫
    的玻璃碎了一地,我心裡緊了一下……這個時候開口,我肯定是會咆哮的,但是還好我忍住了,我看到女兒愣在那裡,她這個時候也許很怕,或者不知道怎麼辦,我什麼也沒說,去拿了掃把開始掃起來,老公這時也來了,看到這一切包括地上的照片,心裡也是難受,幫忙拾起碎玻璃,但是這是我們最默契的一次,誰都沒有怪女兒……
  • 滾出去,我不要你了!| 深析大吼大叫,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我第一次做你的媽媽,你第一次做我的孩子,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隨著娃漸漸長大,與之成正比增長的是我的脾氣。原本溫柔恬靜的自己,面對兩歲多的女兒開始大吼大叫。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大吼大叫的媽媽?為人父母是最好的"職業",亦是最壞的"職業",當娃"不熊"的時候,甜到心都化了,可當他們"熊"起來的時候,似乎變成了小怪獸,這個時候的父母很容易就開始大吼大叫,但過後,看著孩子一臉驚恐的大哭,自己又開始滿心愧疚。
  • 大吼大叫的父母,毀的卻是孩子!3招教你如何控制情緒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看過德國的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主要講的是一隻可愛的小企鵝孩子和企鵝媽媽之間的一些非凡經歷。「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我就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我想叫,但沒有嘴。我想找,但沒有眼睛。我想飛,但沒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這時一個大影子罩住了我。是我發脾氣大叫的媽媽開著大船來了。她已經把那些丟掉的部分給找了回來,並把他們重新縫好連上。最後找到了我的腳,這下全縫好了。
  • 媽媽大吼大叫不是孩子惹得禍,是自己腦海裡的遺留問題沒有被解決
    01 不懂孩子成長的內在規律,大吼大叫是情緒發洩,不是教育方法爸爸正在專注地拖地,三歲的小果突然興奮地繞著水桶轉圈,怪笑。憑經驗,小果應該是偷偷地幹壞事兒了。媽媽發現桌子上的手機不見了。「看我不揍扁你!」媽媽大吼一聲,一把拽過小果,噼裡啪啦的掌聲落在小果的屁屁上,小果的喜悅瞬間變成了眼淚。
  • 拒絕大吼大叫,掌握這個小技巧,你也能輕鬆與孩子和平相處
    每天晚上哄睡,我幾乎都少不了對孩子一頓大吼大叫,雖然我也知道吼叫對孩子不好,可是面對熊孩子的各種調皮搗蛋,屢教不改,臣妾我真的做不到心平氣和地溝通啊!除了哄睡,在吃飯磨蹭,上學拖拉這些事情上,我都會生氣,大吼大叫。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個繪本讓你知道孩子內心的弱小和柔軟
    作者:寶寶知道 博堯媽媽 當孩子犯錯時,媽媽們難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火,看看這本繪本吧,也許你會發現,小孩會犯什麼大不了的錯呢,大人這樣的「暴力」,是以大欺小,以強欺弱。放下這本書,決心從此不再當「惡」媽媽了!
  • 「大吼大叫」,聰明的媽媽都會這麼做
    偶爾還會聽到大寶「別人家的媽媽就不會天天罵自己的孩子」的抱怨聲,就這樣,作業終於做完了,一天也結束了,我鬆了一口氣,孩子也如釋重負。晚上向老公抱怨,這樣的生活,真是一地雞毛,什麼時候大寶才能獨立完成作業?什麼時候小寶長大?這樣的生活真是煩死了……老公沒有立即回應,只是靜靜的聽著我的抱怨,最後問了我一句「你之前學的育兒知識都到哪去了?」
  • 不做大吼大叫的媽媽,我被一隻企鵝深深地教育了
    最近無意間看到一本書《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書裡面的這隻企鵝深深震撼了我,原來我一直都不懂孩子的心,對他發脾氣會讓他幼小的心靈遭受這麼大的傷害。從那天起我開始改變了,每每想對孩子發火時就會想起這隻企鵝,慢慢地我學會了去體諒孩子,即使他犯錯了,也先審視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才會讓他做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