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風採|李燕:最美新農人,頭雁「李媽媽」

2020-09-10 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

【頭雁風採】

專注於優秀學員的個人故事

聽聽他們的心路歷程

從他們的故事中學習經驗

共同成長


本期導讀

明星學員:李燕

提起雲南省紅河州鄉村振興孵化基地的負責人李燕老師,聲音可是五花八門,說什麼的都有,一時半會兒還真說不清楚這位有著多面孔的老師到底是怎樣的!

以下內容整理自學員投稿:


同事眼中的「燕姐姐」


出生於1963年的李燕,如今已經57歲。她是雲南省紅河州人,現在紅河州農廣校工作。但是歲月給她留下的更多的是歷練的沉澱和樂觀上進的姿態。


她從1987年投身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已為農民教育培訓默默耕耘33年。如今的她,算得上紅河州農廣校的「老革命」,本該是隱退休閒的年紀,然而她從來沒有降低過對自己的要求,始終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當做自己的人生追求,無怨無悔。「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雛飛」,看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農廣隊伍,李燕老師把對工作的熱愛化作了肩頭的責任,主動承擔起「傳幫帶」的義務工作,對新來乍到的年輕人毫無保留、傾其所學、傳其所知,還有更多的是鼓勵和督促。


——「這個系統對你們年輕人來說並不難,但是需要耐心和細心,一定要用心,否則就是無用功!」


——「教學計劃我這裡有參照,你可以借鑑,中間需要對接的環節很多,我相信你能一樣一樣做好!」


——「資金的把控很重要,一切按要求辦事,有疑問的可以多問問財務人員,可不能瞎弄!」


……每次交代事情,李燕老師總是不忘多叮囑幾句。


「好的!燕姐姐!」、「明白了,燕姐姐,有你真好!」「放心吧!燕姐姐!」……李燕也成為了單位的年輕人珍惜的「燕姐姐」。


通過三年的共同努力,她逐漸放心、逐漸放手,紅河州農廣校的年輕人陸續走入了工作的「正軌」,從什麼也不懂的「小姑娘、小夥子」歷練成了有模有樣的「老師」。看著這一切,李燕有掩不住的自豪和高興,她說:「我生命中最好的年華獻給了農廣事業,見證了紅河州農廣校的風風雨雨,也享受著付諸努力而換來的碩碩果實,我希望後繼有人,即使後人把我拍在沙灘上,我也覺得是幸福的!」


學員嘴裡的「李莫愁」


李燕老師工作至今,一直主動承擔班主任、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等工作,累計參與共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1580人,中專學歷教育13391人,大專以上學歷教育7793人,全國鄉村振興領頭雁二期122人,三期報名人數已有160左右了,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30500人。完成綠色證書培訓為主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82991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140000人次。


帶學員外出遊學


正因為熟悉培訓工作,她更深知農民學員參加培訓的重要意義,每次看到有的學員不珍惜培訓機會,胡亂混日子,她就特別生氣,總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氣性。所以只要她擔任班主任,第一時間就是強調紀律問題,可謂苦口婆心、煞費苦心。有的學員比較偷懶在宿舍睡覺,李燕老師點名發現該學員沒有到課堂上課,立馬打電話催促,要是還不來,李老師就直接到宿舍「拎人」,結果還逃不過一頓教訓!


帶學員到專業合作社現場教學


「報到第一天,說實話我就想著混混日子,感覺去聽課也學不到什麼,不如睡覺,後來李老師嚴厲地說了我一通,還親自帶我去教室,那天的課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李老師很惡(兇)的,當然我也知道她是為了我們好!」「一定要聽李老師的話,她生氣可是會罵人的!」……這是參訓學員的「大實話」,但就是這樣一個「李莫愁」,讓他們聽到了全州甚至全省優秀教師的課,在種植養殖基地遇到了真正的農業專家,看到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世界。最後留下的,都是感謝!


此外,「李莫愁」老師還有自己的品牌課程《農民素養與現代生活》,該課程曾獲2017年獲得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教師輔助課件優秀二等作品。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二期101名學員喜獲結業證書


「頭雁」心裡的「李媽媽」


「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是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清華大學共同開展的一項社會培訓活動。2019年,為了爭取到這個「高大上」的項目,李燕老師積極匯報,多方協調對接,紅河州農廣校終於得到民革紅河州委、州農業農村局的支持,在全省率先籌劃參加全國「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


李燕老師主動請纓擔任該項目具體負責人,精心組織全州122名來自農業農村領域的青年農場主、產業帶頭人、致富帶頭人、村組幹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參訓。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線下交流活動


可是最大的問題來了,該項目分線上線下兩塊培訓,線上培訓要求較高,有15個板塊、80多門課程,學習時間長達5個月,需要學員每周完成規定量的學習任務和選題作業,對學員堅持學習的毅力和耐力有很大的考驗。


李燕老師深入了解課程安排後,為做好示範帶動,以學員的身份報名參訓,既當領頭雁計劃的指導員和聯絡員,也當普通學員。每周的學習課程和作業,她幾乎都是第一個完成。然後盡心盡力指導和監督學員們學習。李老師每周都會在系統平臺逐一查看每位學員學習進度,每周課程和作業是否按時完成,在名冊上做好標記,通過學員微信群,不斷地提醒和督促大家完成規定學習任務,並交流學習心得。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線下研協會


有些學員白天忙於農業生產經營等工作,只有晚上有一點時間。為此,李老師經常下班回家後,還利用手機、家用電腦加班辦公,有時工作至凌晨。對於微信群中沒有回應的學員,她逐一通過電話聯繫指導。


李老師率先垂範、高度耐心負責和不知疲倦的敬業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響著學員們,大家都叫她頭雁「李媽媽」。學員楊永說:「這個培訓學習要求太高,有時忙於工作瑣事,經常忘了學習,還好有頭雁「李媽媽」的提醒鼓勵,使我堅持學完全程」。學員馮水芳說:「李媽媽57歲的年紀,依然對工作充滿激情,堅持與我們一起學習,連續10多次進入全國優秀學員光榮榜,給我們年輕人樹立了榜樣,激勵我們學習成長」。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線下學習大棚冰糖棗種植技術


在「李媽媽」親力親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下,經過近5個月的線上學習,共有101名學員完成全部學習課程和作業,獲得中國慈善聯合會培訓結業證書,獲證率達82.8%,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獲證率居全國前茅。其中,有28名學員進入了全國優秀群,佔全省入選總人數的96.6%,佔全國優秀總人數的8%。由於培訓組織較好,成績優異,紅河州該項工作引起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的關注,該組織同意成立「鄉村振興領頭雁紅河州孵化中心,」以更好發揮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孵化基地授牌儀式


看著101本結業證書,李燕老師更多的是欣慰和驕傲,那些辛苦和勞累寫滿了——「值得」!


嚴肅的「李莫愁」與貼心的「李媽媽」,天使與魔鬼的化身,也許可以概括李燕老師的多面性,又或許概括不了她背後的艱辛與付出,她的身後,必將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寫滿了勤奮、嚴謹、奉獻、收穫……

相關焦點

  • 頭雁風採|鄧保才:學習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頭雁風採】專注於優秀學員的個人故事聽聽他們的心路歷程從他們的故事中學習經驗各位親愛的領頭雁夥伴們,在我們「頭雁風採」欄目開闢以來,已經陸續為大家分享了許多學員們的創業發展歷程 ,希望大家同進步、共成長!
  • 頭雁風採 | 胡劍:我會努力做到雁過留聲
    【頭雁風採】專注於優秀學員的個人故事聽聽他們的心路歷程從他們的故事中學習經驗共同成長明星學員 胡劍我是新農人,我叫胡劍,來自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是一位返鄉農民工。當時公司要開發的新產品是跟上海復旦大學合作的,於是我跟原來實驗室的兩位同事便搭上了去復旦大學的順風車,一呆就是兩年。我是一個很外向的人,在復旦大學的高分子系不到半年時間就跟同學們與項目組的老師混熟了。於是便跟老師說起了家鄉農村的長短,老師姓陳,是副教授,江蘇省吳江市人,跟我當時的老闆是同鄉。
  • 展示頭雁風採,弘揚工匠精神 紫陽幼兒園舉辦2020學年師徒結對啟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孫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工匠精神高度重視,在2020年「926工匠日」即將來臨之際,紫陽幼兒園黨支部、工會和教研組聯合開展了「展示頭雁風採  活動由青年教師的TED演講開始,她們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了對最美教師的理解、感悟和讚美。做教師,就得像個手藝人一樣沉浸其中,心無旁騖,在激情飛揚和揮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幸福。
  • 頭雁風採|儲志鵬:茶葉帶我行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
    可是在大學期間就創業的我,並不喜歡過著讓人約束的生活。因此2013年我毅然決然地選擇辭職,回家鄉做一些事情。正是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始創造新的銷售方式:除了在包裝上來改變自己的產品風格,同時也開始著眼於客戶本身的維護,很多客戶奔著價格來,那我們就進行分類,針對不同客戶進行不同層次的營銷,從品質和價格兩個緯度來運營客戶,讓老客戶的忠誠度增加,也讓新客戶更好融入我們的朋友圈
  • 頭雁風採|周承偉:山窪窪裡的甜蜜事業
    03 拓寬業務 走向共同富裕有了基地就需要大的蜂群,雅安本地規模不算大,況且合作社後期吸納的蜂農都基於雅安,在蜜蜂蜂王方面很容易近親繁殖,那是他不願意看到的,這時,張師二十餘年的養蜂生涯優勢就凸顯出來了,聯繫他的老蜂友,健康的蜂群和優良的蜂王,最終一行人驅車前往眉山帶回了兩百群蜂群
  • 關於開展遼寧省學術頭雁(第二批)遴選工作的通知
    : 一、目標任務 面向我省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領域,特別是我省優勢學科、重點產業,遴選一批學術造詣深厚、學術水平精湛、道德水平高尚的高端科技人才,切實做好服務和成長助推工作,打造院士等國家級人才稱號的後備梯隊,為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 「頭雁」振翅 「群雁」齊飛
    傳統產業升級培育「頭雁企業」 實現龍頭帶動4月21日,陳秋桂應邀參加了中山市企業家代表座談會,「儘管受疫情影響,企業會遇到不同困難,但市委市政府發展經濟的決心也更加堅定了企業家們紮根中山、壯大企業的信心。」
  • 頭雁風採|張福健:團隊合作共促鄉村振興
    從他們的故事中學習經驗共同成長本周來到我們欄目的學員是來自廣西藤縣的張福健,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他逐漸加深了對於「鄉村振興」這一概念的認識,同時能夠對自己和身邊人的實踐產生積極影響鄉村振興首先需要的是把這種思想傳播開來,我每每和同事、朋友、村民談到相關鄉村振興知識,每個人都會津津樂道鄉村振興時代山欲來風滿樓
  • 【鄉村振興】王哥莊街道「頭雁」帶「雁群」,共創鄉村振興新樣板
    新時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近年來,王哥莊街道以嶗山區委「南提北進」戰略為引領,著力推進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1+7」體系和「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基層組織建設、產業發展等有機結合,統籌謀劃,精準施策,使5個貧弱社區全部脫貧,走上鄉村振興的道路。
  • 頭雁領飛,群雁齊隨
    原標題:頭雁領飛,群雁齊隨   昨日,筆者在採訪過程中心生感慨:為什麼在工作實踐中,大到一個地方、小到一個單位,雖然所處的大環境基本一樣,面臨的政策機遇也大致相同,但工作推進有快有慢、工作成效有好有壞、群眾評價褒貶不一?   在交流中,筆者發現,究其根本就是幹部作風。
  • 頭雁領飛強本領——中埠鎮2020年度「頭雁培優」集中培訓第六期暨「頭雁論壇」第八期開課了
    12月18日上午,中埠鎮「頭雁培優」集中培訓繼續開講,鎮黨委組織委員王思思同志主持培訓,各村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兩委」成員、黨務工作者、黨小組組長、村級後備人才、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等共90餘人繼續打卡此次培訓。
  • 創新育人機制,燃旺鄉村振興「頭雁之火」
    近些年來,撫順市深入實施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堅持優化「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幹部」,通過三級階梯培養、全覆蓋培育、搭建發展平臺等舉措,開闢選好、育好、用好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的新路。
  • 「頭雁」引路奔小康
    回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領頭雁」李成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本報記者 潘紅攝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我市實施了農村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農村幹部學歷提升和優秀本土人才回歸「三大工程」,力促農村「領頭雁」發揮「頭雁」效應,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雲州區瓜園鄉瓜園村黨支部書記李成就是優秀本土人才回歸的一名代表。
  • 牡丹江充分激發頭雁人才效能 加快推動十大基地建設
    東北網12月14日訊 基因編輯系統與技術創新研究領域、大健康與營養等領域、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及旅發大會策劃領域……近日,黑龍江惠美佳製藥有限公司黃志偉「頭雁」團隊工作站、黑龍江恆元漢麻科技有限公司黃志偉「頭雁」團隊工作站、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葉強「頭雁」團隊工作站正圍繞相關領域開展合作,並取得積極進展。
  • 廣東實施了3年的「頭雁工程」,在鄉村振興中起到怎樣的效果?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視察時指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注重培養選拔有幹勁、會幹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人擔任支部書記,團結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近三年來,廣東始終堅持「選育管用儲」全鏈條推進,培養選拔有幹勁、會幹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人擔任黨支部書記,並通過一系列措施,讓「頭雁」全身心投入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戰場。
  • 江蘇崑山打造產業科創中心 億元重獎吸引「頭雁」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南京11月4日電(記者 劉巍巍)記者從江蘇崑山3日舉行的產業科創中心推進大會上獲悉,該市將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並出臺「頭雁人才」工程實施辦法及認定資助細則,首批兩個「頭雁人才」團隊分別獲1億元項目資助。
  • 頭雁領航帶動群雁出海
    我國高職教育「走出去」的實踐已初具規模,但由於理念、政策、辦學水平等限制,高職院校「走出去」的實踐還較為零散且步調不一,尚未形成「集聚效應」和「頭雁效應」。為此,高水平高職院校要率先垂範、積極穩妥地「走出去」,更要發揮旗幟引領作用,以點帶面、共同發展。一是以聯盟等形式抱團出海。
  • 群雁高飛頭雁領
    群雁高飛頭雁領。橫坎頭村黨委致力創建「小板凳機制」,發揮黨建在產業發展、村莊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引領作用,不管大事小情,黨員幹部都要到群眾家裡的小板凳上坐一坐,面對面聽取他們的意見,黨員和群眾的心由此貼得更近,鄉村振興局面由此變得更好。
  • 瀋陽工業大學張鳳閣教授當選第一批遼寧省學術頭雁
    瀋陽工業大學張鳳閣教授當選第一批遼寧省學術頭雁 作者: 2019-12-18 11:09   來源:東北新聞網     近日,第一批遼寧省學術頭雁名單公布,瀋陽工業大學張鳳閣教授成功當選。
  • 林口縣:「精準扶貧」的「頭雁效應」
    林口縣:「精準扶貧」的「頭雁效應」 發布時間:2016-08-15   林口縣委選派第一書記打好扶貧攻堅戰工作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