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風採】
專注於優秀學員的個人故事
聽聽他們的心路歷程
從他們的故事中學習經驗
共同成長
本期導讀
明星學員:李燕
提起雲南省紅河州鄉村振興孵化基地的負責人李燕老師,聲音可是五花八門,說什麼的都有,一時半會兒還真說不清楚這位有著多面孔的老師到底是怎樣的!
以下內容整理自學員投稿:
同事眼中的「燕姐姐」
出生於1963年的李燕,如今已經57歲。她是雲南省紅河州人,現在紅河州農廣校工作。但是歲月給她留下的更多的是歷練的沉澱和樂觀上進的姿態。
她從1987年投身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已為農民教育培訓默默耕耘33年。如今的她,算得上紅河州農廣校的「老革命」,本該是隱退休閒的年紀,然而她從來沒有降低過對自己的要求,始終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當做自己的人生追求,無怨無悔。「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雛飛」,看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農廣隊伍,李燕老師把對工作的熱愛化作了肩頭的責任,主動承擔起「傳幫帶」的義務工作,對新來乍到的年輕人毫無保留、傾其所學、傳其所知,還有更多的是鼓勵和督促。
——「這個系統對你們年輕人來說並不難,但是需要耐心和細心,一定要用心,否則就是無用功!」
——「教學計劃我這裡有參照,你可以借鑑,中間需要對接的環節很多,我相信你能一樣一樣做好!」
——「資金的把控很重要,一切按要求辦事,有疑問的可以多問問財務人員,可不能瞎弄!」
……每次交代事情,李燕老師總是不忘多叮囑幾句。
「好的!燕姐姐!」、「明白了,燕姐姐,有你真好!」「放心吧!燕姐姐!」……李燕也成為了單位的年輕人珍惜的「燕姐姐」。
通過三年的共同努力,她逐漸放心、逐漸放手,紅河州農廣校的年輕人陸續走入了工作的「正軌」,從什麼也不懂的「小姑娘、小夥子」歷練成了有模有樣的「老師」。看著這一切,李燕有掩不住的自豪和高興,她說:「我生命中最好的年華獻給了農廣事業,見證了紅河州農廣校的風風雨雨,也享受著付諸努力而換來的碩碩果實,我希望後繼有人,即使後人把我拍在沙灘上,我也覺得是幸福的!」
學員嘴裡的「李莫愁」
李燕老師工作至今,一直主動承擔班主任、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等工作,累計參與共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1580人,中專學歷教育13391人,大專以上學歷教育7793人,全國鄉村振興領頭雁二期122人,三期報名人數已有160左右了,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30500人。完成綠色證書培訓為主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82991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140000人次。
帶學員外出遊學
正因為熟悉培訓工作,她更深知農民學員參加培訓的重要意義,每次看到有的學員不珍惜培訓機會,胡亂混日子,她就特別生氣,總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氣性。所以只要她擔任班主任,第一時間就是強調紀律問題,可謂苦口婆心、煞費苦心。有的學員比較偷懶在宿舍睡覺,李燕老師點名發現該學員沒有到課堂上課,立馬打電話催促,要是還不來,李老師就直接到宿舍「拎人」,結果還逃不過一頓教訓!
帶學員到專業合作社現場教學
「報到第一天,說實話我就想著混混日子,感覺去聽課也學不到什麼,不如睡覺,後來李老師嚴厲地說了我一通,還親自帶我去教室,那天的課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李老師很惡(兇)的,當然我也知道她是為了我們好!」「一定要聽李老師的話,她生氣可是會罵人的!」……這是參訓學員的「大實話」,但就是這樣一個「李莫愁」,讓他們聽到了全州甚至全省優秀教師的課,在種植養殖基地遇到了真正的農業專家,看到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世界。最後留下的,都是感謝!
此外,「李莫愁」老師還有自己的品牌課程《農民素養與現代生活》,該課程曾獲2017年獲得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教師輔助課件優秀二等作品。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二期101名學員喜獲結業證書
「頭雁」心裡的「李媽媽」
「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是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清華大學共同開展的一項社會培訓活動。2019年,為了爭取到這個「高大上」的項目,李燕老師積極匯報,多方協調對接,紅河州農廣校終於得到民革紅河州委、州農業農村局的支持,在全省率先籌劃參加全國「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
李燕老師主動請纓擔任該項目具體負責人,精心組織全州122名來自農業農村領域的青年農場主、產業帶頭人、致富帶頭人、村組幹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參訓。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線下交流活動
可是最大的問題來了,該項目分線上線下兩塊培訓,線上培訓要求較高,有15個板塊、80多門課程,學習時間長達5個月,需要學員每周完成規定量的學習任務和選題作業,對學員堅持學習的毅力和耐力有很大的考驗。
李燕老師深入了解課程安排後,為做好示範帶動,以學員的身份報名參訓,既當領頭雁計劃的指導員和聯絡員,也當普通學員。每周的學習課程和作業,她幾乎都是第一個完成。然後盡心盡力指導和監督學員們學習。李老師每周都會在系統平臺逐一查看每位學員學習進度,每周課程和作業是否按時完成,在名冊上做好標記,通過學員微信群,不斷地提醒和督促大家完成規定學習任務,並交流學習心得。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線下研協會
有些學員白天忙於農業生產經營等工作,只有晚上有一點時間。為此,李老師經常下班回家後,還利用手機、家用電腦加班辦公,有時工作至凌晨。對於微信群中沒有回應的學員,她逐一通過電話聯繫指導。
李老師率先垂範、高度耐心負責和不知疲倦的敬業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響著學員們,大家都叫她頭雁「李媽媽」。學員楊永說:「這個培訓學習要求太高,有時忙於工作瑣事,經常忘了學習,還好有頭雁「李媽媽」的提醒鼓勵,使我堅持學完全程」。學員馮水芳說:「李媽媽57歲的年紀,依然對工作充滿激情,堅持與我們一起學習,連續10多次進入全國優秀學員光榮榜,給我們年輕人樹立了榜樣,激勵我們學習成長」。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線下學習大棚冰糖棗種植技術
在「李媽媽」親力親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下,經過近5個月的線上學習,共有101名學員完成全部學習課程和作業,獲得中國慈善聯合會培訓結業證書,獲證率達82.8%,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獲證率居全國前茅。其中,有28名學員進入了全國優秀群,佔全省入選總人數的96.6%,佔全國優秀總人數的8%。由於培訓組織較好,成績優異,紅河州該項工作引起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的關注,該組織同意成立「鄉村振興領頭雁紅河州孵化中心,」以更好發揮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
紅河州鄉村振興領頭雁孵化基地授牌儀式
看著101本結業證書,李燕老師更多的是欣慰和驕傲,那些辛苦和勞累寫滿了——「值得」!
嚴肅的「李莫愁」與貼心的「李媽媽」,天使與魔鬼的化身,也許可以概括李燕老師的多面性,又或許概括不了她背後的艱辛與付出,她的身後,必將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寫滿了勤奮、嚴謹、奉獻、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