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節
在廣東過端午,有著獨特的節味
今天我們就從飯桌開始
帶大家了解這個傳統節日
「最會吃」的廣東人除了粽子,
還準備了哪些應節美食?
1.龍舟飯
每年端午期間扒完龍舟,村民們都會組織在一起吃龍船飯,對於村民來說,吃過龍船飯,一年都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除了比賽的人以外,村中上下老少都可以到祠堂領取龍船飯。常見的配料有水鄉的魚丸、蝦米幹、雞蛋絲、香菇、豆角等,不同地區配方會有細微調整,一口下去,軟糯鹹香,層次豐富,非常開胃。
2.龍船餅
龍船餅主要是由杏仁核桃酥、雞蛋糕、白凌酥餅、紅凌酥餅等傳統的廣式糕點組成。過去則多是炒米餅。
3.鹹肉粽
在粽子的製作上,南方人非常大方,葷食海味都能入粽。廣東地區來說,常見的食材有五花肉、鹹蛋黃、蝦仁、瑤柱、鵪鶉蛋等。
廣東各地對鹹肉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形成當地的特色,比如潮汕地區雙烹粽在當地極富盛名,餡料由三分之一的甜餡和三分之二的鹹餡組成,完成甜鹹黨世紀大和諧的使命。
4.梔粽
端午佳節,潮汕人除了鹹肉粽,還有一種製作複雜的特色粽子——梔粽。潮汕人說端午不一定要吃粽子,卻一定要吃梔粽,這種點心呈棕色或茶色,沾上白砂糖,口感鬆軟彈牙。
5.黃鱔
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有吃「五黃」可利用端午節的節氣力量,祛除寒溼、祛除五毒、抑制黴運的說法。黃鱔是「五黃」中的一種,俗諺說「端午黃鱔賽人參」,雖然廣東地區四季都能吃到黃鱔,但是端午前後的黃鱔最為肥美。
不同地區做法各異,如廣東的臺山人將其做成瓦煲黃鱔飯,口感鬆軟,香氣四溢。
6.綠豆糕
端午節當天除了粽子便是綠豆糕。其原料有綠豆粉、豌豆粉、黃砂糖、桂花等,作為粽子後的消食甜點,可以很好地清熱解毒,保肝益腎。
綠豆糕中的「糕」字和「高」是同音,高字一般都是好的、積極的、向上的一種象徵,綠豆糕理所當然也成為不少人端午節的伴手禮。
端午節除了吃,
廣東人還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呢?
這些習俗不妨做起來
廣東人過端午節,
有龍舟月、龍點睛、掛黃葛藤、
吃艾餈、打午時水等習俗和活動,
在傳承文化的同時,
也讓端午更有節味兒。
1.掛黃葛藤
端午節掛黃葛藤是客家地區的傳統習俗。端午節當天,廣東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門前掛起黃葛藤,在客家人眼中黃葛藤是驅邪之物。
2.龍頭祭
龍眼點睛習俗又稱「龍頭祭」,是嶺南地區龍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上每年農曆五月初三,順德、南海、中山等地的龍舟,匯聚在順德勒流鎮龍眼村進行點睛,寓意龍舟點睛後具有靈性,不再是盲龍。龍眼點睛習俗有著自成系統的整套儀式,包括祭拜、迎龍、撫龍、接龍、參拜、點睛、贈物、回龍、龍宴、遊龍、慶龍等環節。
3.淇澳端午祈福巡遊
淇澳端午祈福巡遊是珠海市唐家灣淇澳村民端午期間遊神、祭祀、祈福的傳統民俗活動,源於「洗菩薩」的風俗,清道光十三年(1833)淇澳人民抗英勝利後,於翌年開始端午期間舉行祈福巡遊,後漸成慣例,流傳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
4.打午時水
端午節在惠州還有本地特色,如「打午時水」、「洗龍舟水」等。打午時水」就是在端午節當天中午12時到井裡打水
在惠州老百姓心中,這個時候的水最能闢邪,小孩用「午時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帶來健康身體,成年人用這樣的水洗澡會帶來好運。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