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亮相國博 175件秦簡講述秦朝小城往事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昨天下午,「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在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175件(組)裡耶秦簡,攜手以陽陵虎符、始皇廿六年銅詔版等為代表的35件(套)國博館藏秦代文物,共同講述裡耶古城、裡耶秦簡中的秦朝往事,此次展覽展期一個月。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奠定了此後兩千年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然而,短短十幾年的歷史存在,語焉不詳的文字記錄,無處不在的深刻影響,使我們對秦朝的政治經濟制度以及官制運作既清晰又模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意味誘人的歷史之謎。2002年,地處湖南武陵山腹地的湘西龍山縣裡耶鎮出土38000多枚秦簡,全景式地展現了秦代縣政運行及社會生活,勾勒出鮮活龐大的帝國一統圖景,使我們對秦朝政制和社會生活有了更加全面準確的認知。裡耶秦簡的發現填補了秦朝史料佚缺,最大限度地復活還原了秦朝縣政情況,是21世紀以來全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學界由此提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之說,有學者甚至認為其學術價值堪與殷墟甲骨和敦煌文書媲美。

裡耶出土秦簡的數量是此前全國發現秦代竹簡總和的十倍,總計20餘萬字。已清洗的秦簡紀年從秦王政廿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紀年完整,資料翔實,實屬國內外所罕見。裡耶秦時屬遷陵縣,裡耶秦簡多為遷陵縣署日常行政管理文書,包括戶籍變化、田租賦稅、勞役徭役、倉儲錢糧、兵甲物資、道路裡程、郵驛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農以及教育、醫藥等政令文書,全方位地展示了秦時縣級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是秦朝行政體制和社會風貌的縮影和代表。

此次展覽精選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裡耶秦簡博物館收藏的175件(組)裡耶秦簡,結合國家博物館館藏35件(套)秦代文物,通過「秦城遷陵」、「秦人生活」、「秦朝縣政」、「一統之制」四個部分,展現了秦朝時期的小城風貌、秦人生活和縣政狀況,從而以小見大,反映出秦朝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在全國有效實施的真實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有40餘枚簡牘是首次對外公開。其中「遷陵洞庭郡」木牘,顛覆了歷來學界關於秦朝行政區劃的結論,證實秦朝即設有「洞庭郡」;「九九表」木牘則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數表實物;「遷陵以郵行洞庭」郵書封檢木牌,被稱為中國最早的信封;官吏出勤考核木牘,則表明秦朝當時對官吏已有嚴格的考勤、考績制度。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祺瑤 程功 攝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裡耶秦簡走進國博 展示最早乘法表和秦人「工作日誌」
    日前在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上,這枚「九九表」木牘揭示了秦代使用的九九乘法口訣。 日前在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上,這枚「九九表」木牘揭示了秦代使用的九九乘法口訣。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實物,比古埃及還早600多年。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所推行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等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 首博龍山分館在湖南裡耶秦簡博物館掛牌
    持續鞏固扶貧攻堅國家戰略,致力於提升中國文博發展水平,11月7日,首都博物館龍山分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秦簡博物館揭牌成立。
  • 最早「九九乘法表」亮相國博夜場 秦朝人的乘法口訣什麼樣?
    再也不用人擠人、掐時間觀展,國博從7月底開始,每周日「延時開放」至晚上9點。國博「夜場」效果如何?封面新聞探訪發現,「夜場」普遍受到歡迎,尤其是「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和「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等展覽,參觀人數眾多。不少觀眾表示「夜場」觀展體驗更好。
  • 裡耶秦簡現我國最早書信實物 秦朝已有九九乘法表
    九九乘法表在秦朝時就有了,比古埃及早600多年。  中華第一井:出土37000多枚秦簡  昨日,「破譯秦朝:裡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展覽在秦陵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由省文物局、湖南省龍山縣政府主辦,展出的百餘件秦簡均來自湖南裡耶。
  • 世界最早九九乘數表實物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新社北京8月6日電 (記者 應妮)2002年裡耶秦簡的發現,讓湖南裡耶頓時聞名中國。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精選了175件(組)裡耶秦簡,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九九表」木牘。
  • 世界最早九九乘法表亮相,你見過嗎
    8月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精選了175件(組)裡耶秦簡,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九九表」木牘。早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成果發布會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介紹到,2500枚清華簡中有21支形制非常特殊,竹簡上端鑿有圓孔,孔內有絲帶殘留。
  • 從裡耶秦簡看秦始皇的帝國縣政
    裡耶古井出土的公文簡牘中頻繁出現「洞庭郡」,證實了早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就設有「洞庭郡」,洞庭郡下轄遷陵、酉陽、沅陵三縣,有學者認為這是秦朝將楚國的「黔中郡」改設為「洞庭郡」。裡耶秦簡的記載,顛覆了歷來關於秦朝行政區劃的結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最早乘法口訣表實物亮相西安 秦簡填補史料空白
    中國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九九表」亮相陝西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 見習記者 郎俊琴) 乘法口訣表是中國兒童啟蒙必背的數字運算基本工具,2002年在湖南湘西州龍山縣的一口古井裡    12月25日,包括「九九表」在內的80餘件秦簡,亮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破譯秦朝:裡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展。這些秦簡,內容涵蓋秦朝職官設置、公文籤署、社會管理等方面。「復活」了秦朝的歷史,填補了《史記》、《漢書》中有關秦朝歷史的空白,讓今人能夠清晰地看到秦帝國運轉的真是面貌,被學界認為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
  • 2019年國慶國博開放時間:國家博物館幾點開門閉館
    從10月12日起,國博每周六延時至晚9點閉館。  為滿足觀眾在國慶假期的觀展需求,國博將延長多個展覽的展期。「萬裡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延期至10月27日,「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延期至10月7日,「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延期至10月8日。節日期間,國博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和多個臨時展覽正常展出。
  • 道江湖 | 裡耶秦簡:九九乘法表
    因此,也被專家稱之為「裡耶秦簡」。在這3.7萬枚裡耶秦簡中,有枚保存十分完整清晰的「九九乘法表」,據考古專家稱,它是目前全世界發現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可以改寫世界數學歷史。出土的裡耶秦簡「九九乘法表」,現今珍藏在裡耶秦簡博物館,是為鎮館之寶。它長23釐米,寬5釐米,上面詳細記錄了「乘法口訣」,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半而一」結束。
  • 湖南龍山:裡耶古城迎客來 遊人「尋秦」探秘樂
    紅網時刻湘西10月8日訊(通訊員 彭傑)10月6日,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裡耶古城景區以存展秦簡為主的專題博物館——裡耶秦簡博物館裡,人頭攢動,遊客往來如織,來自廣東、福建、貴州、湖北、重慶以及常德、嶽陽、張家界等省內外和周邊縣市的遊客,紛紛慕名前來參觀裡耶秦簡
  • 湖南古墓出土的秦簡,記錄古代快遞員職業,發現最早的乘法口訣表
    湖南古墓出土的秦簡,記錄古代快遞員職業,發現最早的乘法口訣表秦始皇嬴政蕩平六合,結束了諸侯攻罰的混亂局面,真正開啟了封建專制王朝的序幕。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湖南墓出土的先秦竹簡,卻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大秦王朝的窗口。因為該墓的所屬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屬於裡耶戰國秦代古城遺址,故而又稱之為「裡耶秦簡」。
  • 資訊 | 裡耶秦簡:地方行政研究的新起點
    嚴耕望先生雲「地方行政實為一國政治重要之一環,即以國史而論,歷代治亂興亡,造因固多,而人民生活與社會治安恆居於首要之地位」。傳世史料對此所記更顯簡略,「前世史家之側重政治者,惟於中央為然;至於地方,則殊忽略,史志所記有關地方制度之材料,以視中央,十不當一」(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漢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頁)。
  • 湖南出土戰國秦簡,內容顛覆歷史,專家:我們祖先領先西方600年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儘管秦朝的壽命十分短暫,但是它所留下的遺產卻十分豐富。有句古話叫做「漢承秦制」,漢朝甚至漢朝以後的所有中國封建王朝其實都是秦朝這種文化的延續。在2002年,湖南省裡耶鎮曾經出土過一堆秦代竹簡,隨後木簡的內容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秦朝的歷史觀。這批秦簡一共有36000多枚,20餘萬字,詳細記載了從秦始皇統一天下至秦二世元年發生在秦朝的大小事件,記事甚至詳細到月、日。
  • 秦朝已有九九乘法表 官吏上班「朝七晚五」
    九九乘法表在秦朝時就有了,比古埃及早600多年。  中華第一井:出土37000多枚秦簡  昨日,「破譯秦朝:裡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展覽在秦陵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由省文物局、湖南省龍山縣政府主辦,展出的百餘件秦簡均來自湖南裡耶。  裡耶秦簡發現於龍山縣裡耶鎮裡耶古城1號井,共37000多枚,該井被譽為「中華第一井」。
  • 秦朝已有九九乘法表 官吏上班「朝七晚五」(圖)
    九九乘法表在秦朝時就有了,比古埃及早600多年。  中華第一井:出土37000多枚秦簡  昨日,「破譯秦朝:裡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展覽在秦陵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由省文物局、湖南省龍山縣政府主辦,展出的百餘件秦簡均來自湖南裡耶。  裡耶秦簡發現於龍山縣裡耶鎮裡耶古城1號井,共37000多枚,該井被譽為「中華第一井」。
  • 秦朝已有「身份證」和乘法口訣表 已有分數運算
    ■本報駐陝記者 韓宏  「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這是國內學術界的共識。《破譯秦朝:裡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展,今天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隆重揭展,同展的有秦兵馬俑、青銅兵器、石質鎧甲等15件秦陵珍貴文物。經過科學發掘後的裡耶秦代簡牘,在穿越千年時空之後與秦始皇兵馬俑首次「擁抱」。
  • 三聯生活周刊:從秦簡看秦律並沒有崇尚暴力
    這批秦簡總共3.6萬多枚,源源不斷地從湖南湘西古城裡耶的井下發掘出。簡上的文字達數十萬字,全部是秦代洞庭郡遷陵縣的官署檔案。裡耶秦簡基本是秦朝的檔案資料,涉及到法律的內容非常少,張春龍告訴記者,「有一些講到處理案件的結果,但沒有法律條文本身和犯罪的過程」。         但是為數不多的關於法律的記載,卻相當有趣味。
  • 從秦簡看秦人的真實生活
    秦簡。(新華社記者 柳王敏/圖) 新近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裡面內容說楚國很黑暗,百姓沒好日子過,紛紛逃跑到秦國去。 在秦國、秦朝,老百姓被嚴格按照比監獄還嚴酷的規矩連坐成什伍,為官府服更戍徭役還得自費,沒錢就借官府的,債務多了還不上就成為居貲,給官府勞役抵債,最後很容易淪為奴隸。裡耶秦簡7-304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一個總編戶人口才兩千人左右的小小遷陵縣,奴隸、居貲就死了一百八十九人,一百五十一個隸臣妾當年就死了二十八人。死亡率如此之高,可以想見其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