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呢?從原因分析上面我們會從五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個生理髮育原因
第二個是病理原因
第三個環境原因
第四個是家長的養育方式原因
第五個是孩子個人的心理原因
第一個生理髮育
1.孩子的年齡導致的孩子的腦發育不完整,會出現一些注意力失調的原因,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往下看,腦發育不成熟,比如說6歲以上的孩子尿床的發病率只有10%,孩子到了6歲之後,尿床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可是注意力失調的孩子,他的尿床的發病率是遠遠高於這個數字的,你要留意你家的孩子,如果到6歲以上還在尿床,你就要考慮一下是什麼原因?是生理原因還是其他的問題。
2.孩子理解能力落後,對大人說的話聽不明白,對老師講的知識不理解內容、不能夠知道老師講的和大人的指令是什麼,所以說孩子就顯得注意力不集中了,因為他不理解老師講的話是什麼,所以說他就要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也是他注意力不集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理解力落後。
3.孩子的視動統合能力落後,視動統合能力主要落實在學習上,就是指孩子的書寫能力,比如抄課文記筆記等等,就是你看到的和你拿筆視動這樣的一種綜合能力是比較落後的.
4.孩子的感覺動作功能落後,主要表現在他對身體的協調性運動性以及他的平衡性方面,會出現了一些偏差,有些孩子上了小學,不會跳繩、不能夠拋球、不能夠接球、也不會走平衡木。一些簡單的體育項目不能夠很好的去完成,這個都跟他們的身體發育肌肉的協調緊密相關的,很重要的。我們現在把它簡稱是感統,這裡是感覺動作功能落後這是第一大原因是孩子的生理方面的。
第二個病理原因
我們這個就不做解釋了,病理就是孩子的大腦在發育的時候出現了問題,他屬於醫生的治療範圍,是大腦有了器質性的病變等等造成的,我們在這裡就不做講解了。
第三個是環境的原因
孩子現在生活的環境是兩塊,一個是飲食環境、另外是一個所謂的家庭環境,在家庭環境當中,有些父母給孩子的房間裡布置的非常有幻想性,小花兒、照片,好玩的東西,給孩子布滿了整個房間,這樣子的環境對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是有害處的。幹擾太多這是一類,
第二類在孩子的房間裡當中儘量的從光線上要集中一些,我們會在第三節課和第四節課課當中講到環境的作用,最後一個就是對孩子的飲食安全,現在在孩子的飲食結構當中不是很合理,尤其是當下我們的吃的東西呢,安全性可能大家都有所懷疑,所以說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吃的時候,比如說現在的添加劑防腐劑的食物儘量的少吃,這些添加劑過多會讓孩子注意力分散,
第四個養育方式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養育方式是否一致,養育理念是否一致,有沒有衝突?對孩子是不是過於溺愛,對孩子的行為缺少一些要求和行為規範呢,你也可以想一想對孩子是不是給他太多的物質上的滿足,比如買了太多的玩具,或者是買了太多的書給孩子,也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個主要的原因,那在行為模式當中呢養育方式當中,我給大家列舉的是4個類型:
第1種類型是安逸型:也叫和事佬滿足於現狀
第2種是控制型的人:是我要對自己把握,我要把握別人,我要把握環境,這樣我才有安全感,這樣的家長對孩子是控制的。
第3種家長的養育方式是取悅型也叫討好型:只要你好你想要什麼,我都能滿足你無原則的。
第4種是力爭優秀型:這類家長就是我要讓你有競爭力,我要讓你更優秀,用這樣的家長給他一句評語,就是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的兒子我的孩子就是與眾不同的,我要把他培養成優秀的人,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一胎化,真正的取悅型的媽媽不是很多啊,大多現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型的控制型和力爭優秀型的父母是比較多的,每一種類型他都是有他的優點和缺點。
有四句話分別是對這四種類型的一個寫照:
第一個是我小別人大,因此我必須要讓別人來照顧我,這屬於安逸型的父母。
第二個是我小別人大,我必須控制自己和局面,這樣我才不會覺得受到了羞辱,我最害怕的是失去控制,這樣的屬於控制型。
第三個是我小別人大,我必須要討好別人,這樣別人才能對我好才會愛我,這是取悅型。
第四個是我小別人大,我必須努力的趕上,甚至要做的更好,這是力爭優秀型,其實家長對照自己的養育方式,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一種模式了,你也可以看看你的孩子是怎麼應對你的?
如果你是安逸型的父母,你的孩子是哪一個類型匹配呢?
如果你是力爭優秀型的父母,你的孩子教育成什麼樣子了呢
第五個心理原因
準確的說孩子的所有的問題的發生,都是和父母的養育養育的方式方法,緊密相關的是分不開的,來看一下孩子的心理原因,
第1類過度尋求關注,我就是讓你來幫我的忙,媽媽一會兒幫我這個吧,媽媽一會兒幫我那個吧,要麼就他以注意力不集中的形式,媽媽幫我削鉛筆,媽媽幫我收拾書包,他不斷的喊媽媽,媽媽基本上沒有自己的空間,為什麼呢?也許你可能就忽略了孩子的平常的需要,那這裡的孩子要求的是快關注我、快愛我、快給我關心、快溫暖我,那就要求的是過度關注,你要給這對孩子的特別服務
第2類尋求權利,每次都是媽媽送了算,怎麼媽媽那麼厲害啊,我不,我偏不,我要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孩子要幹什麼呢?一般是來尋求權力來了,說我也對自己有把控,我也要我說了算才好,這是孩子的第二類心理,他所有的行為問題他是表現出來的,就是說我要說了算、要給我權利,你不能把一切全控制的死死的,這主要針對的是控制型的父母,把孩子把握的太緊,包裹的太嚴、掌握的太死,這類孩子就沒有了自己的空間,有些孩子就會以尋求權利的方式來表達。
第三類是報復,那我們就很明白了啊,報復就是以牙還牙,我通過注意力不集中,我考個成績差,我給你看,你不是罵我嗎、你對我不好嗎,我就給你看,我叫你難看,這一類的孩子就是報復心理,其實這孩子非常的聰明靈光,家長給他一個什麼東西,他一定拿一個合適的東西反饋回來,那這一類的孩子是以報復這樣的形式出現的,他尋求的心理就是說你對我不好,我要以同樣的方式來回報你,就是以牙還牙。
第四類是自暴自棄性,就是你的爸爸媽媽力爭優秀或者你的媽媽控制欲很強,你的媽媽對你有用很高的期待和要求,那我不行,我怎麼做我都實現不了,我怎麼做都不能達到爸爸媽媽的滿意,所以說我沒有這能量、我消極、我沒有這樣的可能性,所以說我就自暴自棄了,這類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很讓人揪心的是不太好處理,那家長要從一點一滴的從孩子的自信心來做起,所有的孩子的問題都是從他心理層面的,尤其是我們在給孩子做注意力訓練、矯正的時候,大多是從他的心裡這這四個層面來做分析,尋求過度關注,是忽略他們了嗎?是沒有給孩子權利嗎?報復你的方法是否對孩子來說過於簡單粗暴?第四個是自暴自棄,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呢?這個請我們聽課的老師和家長自己好好的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