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其中,將美育納入中考的信息,引起眾多家長的廣泛關注: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依據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客觀公正評價。
10月16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關於美育,跟體育一樣,除了前面的綜合性評價以外,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儘快推廣。」「下一步我們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的更加紮實,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中考體育」的情況,我們之前已經和大家介紹過(詳情:最新!教育部中考重大改革,體育將和語數外同分值!),今天我們來聊聊「中考美育」:
美育到底學什麼?
10月中旬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
可以看出,即將納入中考的「美育」,主要針對藝術美,其目標定位為「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
中考美育到底考什麼?
上述文件對美育納入中考的定位是: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依據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
也就是可能考評上述義務教育階段的「3+3」藝術課程: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影視。結合課程目標定位,學生主要掌握適合自己的1-2項就可以了。學習和考試應該都是採取自選方式,不可能全學全考。
哪些地區已啟動中考美育?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目前全國已經有江蘇、湖南、雲南和河南省4個省全面啟動美育中考,同時還有山東、四川、山西、內蒙古和吉林5個省、12個地市已經開始中考美育的計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間,雲南省從今年開始要增加到40分。
「中考美育」消息一出,就在家長群裡引起熱烈討論,上海的家長們紛紛炸鍋,絕大部分父母都持反對態度。
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音樂、美術等美育課程,原本是作為一種興趣培養,幫助學生提高其綜合素質。但是,將這些科目納入中考後,等於使用了應試教育的手段,去期望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完全是緣木求魚、本末倒置。
我們期望學生可以有欣賞藝術的素養和健全的靈魂,但是如果用考試來倒逼體育美育,那就失去用藝術欣賞陶冶情操的目的,甚至讓學生厭惡藝術,在學生不情我不願的情況下,固然可以通關過卡,卻不一定培養得出真正的興趣和愛好,甚至會誘發逆反心理和厭學症。
過去是高考一考定終身,而現在中考大有一考定終身的態勢。
在上海,中考的競爭更加激烈與殘酷,每年只有不到70%的孩子可以進入各級高中(市/區重點、普高、民辦高中),剩下的30%只能去三校(中專、職校、技校)。即使是那70%讀高中的學生,其中只有26%多點能進市重點,剩下的大半在區重點和普高。
中考對考生進行分流,很大比例的學生進入職業高中和技術學校,這些學生基本無緣高考和大學夢。將美育考試納入中考,就相當於在家長和學生的頭上,套牢應考緊箍咒,會使基礎教育問題進一步凸顯。
學生壓力越來越大!
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每增加一門課程進入考試,孩子的負擔就會增加一層,體育、美育都進入中、高考,孩子的壓力無疑會增加兩層。
孩子的壓力已經夠大了,再增加考試,之前的學習任務並不會減少,同時還要增加體育、美育的學習和鍛鍊,這無疑又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當體育、美育用來鍛鍊身體,修身養性時,那是美好的、健康的、愉快的,但當變成一種考試時,就變味了,變成了一種身心的摧殘、一種壓力、一種負擔,失去了本身的意義。
所以不言而喻,考試科目越多,孩子壓力越大,因為每個科目都得準備,都得學習,都得重視。因為不會有家長放棄或者減少語數外學習時間,而只能犧牲本來就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
政策的制定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全面發展,但實際的效果可能只是讓孩子增加了壓力,素質教育沒有搞上來,綜合發展也不能全面。
家長經濟負擔更重!
美育進中考的消息傳來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得"燒錢"了。我們以音樂為例,樂器和培訓費用的投入,可能讓很多家庭都承受不起。
樂器費用
先說說大件樂器鋼琴,大件的好處是不需要總換,鋼琴起步的話兩三萬左右的足夠你從入門練到進階了,三腳架鋼琴的起步價格會比較高。
民族樂器相對來說投資親民一些,比如二胡,千百元入門,六七千中高檔,如果想民族樂器專業一點的一兩萬左右相當夠用了,基本不會超過五萬。
現代器樂也差不多,拿吉他來說,民謠吉他起步2000左右的面單,電吉他起步琴加效果器在5000左右,其中3000電吉他、1000效果器(合成)、1000音箱,但從樂器本身來說萬元以上的設備走專業是沒什麼問題的。
西洋樂器的價格比較「無底洞」,小提琴、電子琴、架子鼓,入門級別的基本都在2000元左右,專業版的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都有。
學習費用
音樂、美術等才藝類學習,不同於其它常規學科培訓,可以大班授課。這類課程基本都是一對一,少數是小班教學,所以相對於參加其它語數外學科輔導,培訓費用更貴。
另外,對於才藝類的學習來說,基本功非常重要,所以需求不同,價格也幅度也會差異很大。
按照一周一次,對老師要求也不是很高的話,一年的培訓費用大概在52*500=26000元。
考級費用
這個就更坑,以架子鼓為例,一共十級,費用從200元-510元不止,總的費用加在一起3500元左右。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才,那麼請做好多次重考的準備,具體考試需要花費多少錢,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但金額總數一定不會太少。
培訓機構成為最大贏家!
比起痛苦的家長們,產生鮮明對比的,應該就是體美老師和課外機構了吧!
比如體美老師,江湖地位馬上支稜起來,各種團課也可以組織起來。同樣都是師範學校畢業的同學,憑什麼總是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佔據了工作時間?
另外,才藝培訓機構可以賺一大筆了,目測一大批「陶冶情操」的培訓班正在開班的路上。本來體育和美術都是當興趣培養的,這一下子和中考搭上了鉤,還怕沒人報班?
很明顯,美育加入中考、體育中高考提高分值,雙雙改革之下,以往在英語數學等學科培訓的映襯下,略顯小眾的體育和美育,將被推到了培訓行業的舞臺中央。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素質教育一直是教育行業投融資最熱的賽道。2019年,藝術培訓賽道共融資26起,緊跟在STEAM之後,佔全行業融資總額的27%,包括2起單筆億元及以上的融資。美術、音樂、舞蹈教育預計市場總額將達到2500億元。
寒門再無貴子!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教育決定了一個人的視野,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但是,教育往往是需要投資的。
把美育納入中考,目前尚未確定具體分值,但是,哪怕是只有一分,都會因為貧富的差異,而無法保證學習的公平性,這就跟要求普及遊泳課一樣,不食肉糜。
美育納入中考後,音樂、美術等才藝課程的輔導班肯定會興起,家長的錢包在經受七科課外班(還可能再加一個體育)的洗禮之後,能否還有餘力支付美育的輔導費用呢?
對於富人家庭來說,增加一個輔導班的費用,生活質量完全不受影響。但是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這將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網上有一篇特別火的帖子叫《寒門再難出貴子》,一位有著十年銀行工作經驗的資深HR描述了寒門子弟的絕望與無奈,用他的親身經歷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如今這個社會,寒門子弟很難再通過個人努力出人頭地。而種種社會現實似乎也印證著他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