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法治熱點:最高法建全國法院案件信息查詢系統•廖永遠案一審...

2021-01-07 中國法院網
 

■核心提示:

•江西永修民警被害案嫌犯落網嫌疑人曾有多次案底

•上海"好人法"實施:緊急救助造成患者損害不承擔責任

•兩部門推進網絡查詢被執行人不動產信息

•公安部通報「12歲女孩做產檢」案:為19歲越南公民

•浙江:「9•23」特大電信詐騙案95名嫌犯被批捕

•中石油原總經理廖永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一審開庭

•最高法:建立全國法院統一的案件信息查詢系統

•最高檢:加強立案監督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

每周法治熱點(專題)本期(10月31日-11月6日)內容如下(按新聞發布時間先後為序):

江西永修民警被害案嫌犯落網嫌疑人曾有多次案底

    江西永修「看守所民警下班途中被殺害」一案案發一天後告破,10月30日晚6時許,涉案嫌疑人熊運世在南昌被抓獲。

一大批新規11月1日起實施

   11月1日起,包括《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修改後的《巡遊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等一大批新規正式實施。

   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正式實施,根據國標,口罩佩戴後能將吸入的PM2.5濃度降低至7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使過濾後吸入體內的空氣品質達到良及以上水平,才是合格的口罩。


上海"好人法"實施:緊急救助造成患者損害不承擔責任

   據《勞動報》報導,11月1日,《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正式實施。被稱為「好人法」的這部法律明確規定,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法律責任。有識之士指出,緊急救助免責有望推動公共場所AED普及應用,從而提高猝死救治率。

廣東警方破獲「恆星幣」非法傳銷案涉金2億餘元

    花100萬元買200臺礦機生產「恆星幣」,一年後能獲得365萬美元的收益!今年以來,關於「恆星幣」的造富神話在微信群裡大肆傳播,短短兩三個月就吸引了16萬個註冊會員。近日,廣東警方經過縝密偵查,破獲了這起以虛擬貨幣「恆星幣」進行非法傳銷的案件,涉案金額達2億餘元,其中的頭號人物,竟然是一個被限制乘坐飛機的「老賴」。這是全國首次成功實現全鏈條、整規模打擊的網絡虛擬貨幣傳銷案。

兩部門推進網絡查詢被執行人不動產信息

    記者11月2日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土資源部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信息共享和網絡執行查詢機制建設的意見》,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與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推進信息共享和網絡執行查詢機制建設,依法查詢被執行人的不動產登記信息。

公安部通報「12歲女孩做產檢」案:為19歲越南公民

    據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官方微博消息,公安部刑偵局今日通報網傳「徐州一名12歲女孩在醫院做產檢,疑似被拐賣」的調查情況,稱女子身份已經查實,其為越南公民,現年19歲。

浙江:「9•23」特大電信詐騙案95名嫌犯被批捕

    記者11月3日從浙江省金華市人民檢察院獲悉,該市檢察機關近日整合所轄浦江、婺城、金東、義烏、蘭溪等基層檢察院力量,以涉嫌詐騙罪對「9•23」特大電信詐騙案涉案的95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

"掃黃打非"專項行動取締關閉2172個淫穢網站

    自2016年2月起,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開展「護苗2016」專項行動。各地通過淨化網上文化環境、整治校園周邊出版物市場等,掃除侵害少年兒童身心的文化垃圾,取得一定成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負責人3日發布,截至目前,全國共收繳非法少兒類出版物116.22萬件,清理淫穢色情有害信息81.34萬條,取締關閉淫穢色情類網站2172個;查辦涉少兒類非法出版和網絡案件400餘起,其中刑事案件80餘起。

江西泰和廢棄大橋坍塌重大責任事故案8人被刑拘

    記者從江西省泰和縣公安局了解到,泰和廢棄大橋坍塌重大責任事故案日前偵查完畢,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今年9月11日,施工方在對319國道泰和大橋老橋橋面進行拆除過程中,違反安全操作管理規定,冒險作業導致橋面坍塌,造成多名施工人員掉入江中,有5人不同程度受傷,3人死亡,多臺挖掘機及車輛掉入江中。

中石油原總經理廖永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一審開庭

    山東省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11月3日公開開庭審理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廖永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德州市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廖永遠及其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

最高法院:建立全國法院統一的案件信息查詢系統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11月5日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深化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情況。他表示,要建立全國法院統一的案件信息查詢系統,實現讓案件當事人通過同一平臺查詢所有流程信息的目標。

最高檢:加強立案監督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11月5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作關於加強偵查監督維護司法公正情況報告時介紹,檢察機關持續加強對立案活動的監督,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及違法動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等問題。

相關焦點

  • 每周法治熱點:最高檢公安部通報鮑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陳國強受賄案一審宣判
    •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  •最高檢加強刑事案件辦理流程監控  •三部門聯合發文:學校新招錄教職員工需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  每周法治熱點(專題)本期(9月14日-9月20日)內容如下(按新聞發布時間先後為序):  ■參與殺害「改革先鋒」傑桑•索南達傑一嫌犯被抓獲
  • 建立全國法院統一案件信息查詢系統
    他表示,要建立全國法院統一的案件信息查詢系統,實現讓案件當事人通過同一平臺查詢所有流程信息的目標。會議聽取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作的《關於加強偵查監督、維護司法公正情況的報告》和《關於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情況的中期報告》。曹建明介紹稱,檢察機關持續加強對立案活動的監督,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及違法動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等問題。
  • 每周法治熱點:最高法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盧焱案宣判
    •四部委:今年處置7000餘款違法違規App•「紅通人員」程宣回國投案•兩辦印發意見: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最高法發布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全國法院掃黑除惡「案件清結」「黑財清底」成效顯著•盧焱受賄
  • 每周法治熱點:最高法等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核心提示:  •黃之鋒等3人涉包圍警總案出庭受審並認罪  •廣電總局加強網絡直播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戶打賞功能  •王書金案發回重審後一審宣判  •最高法、婦聯、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全國掃黑辦:全國涉黑涉惡目標逃犯目前已到案5727名
  • 每周法治熱點:最高檢公安部通報鮑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陳國強受賄案一審宣判
    •敦煌「陷阱公廁」事件5名嫌疑人被抓獲2人被刑拘•廣州通報親子鑑定造假涉事司法鑑定中心接受調查•內蒙古嚴查紙面服刑背後的違紀違法問題處理65名公職人員•科技部通報九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最高檢加強刑事案件辦理流程監控•三部門聯合發文:學校新招錄教職員工需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
  • 全國法院案件流程信息99%網上統一公開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坦言報告中深刻總結現在智慧法院建設面臨的「七重七輕」問題,雖然有些提法非常尖銳,但值得認真總結和反思,以進一步彌補短板。去年,法院系統在原來四大平臺公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審判流程的信息公開,從而實現了全國法院案件流程信息99%在網上統一公開。
  • 每周法治熱點:「兩高三部」完善刑案量刑程序·雲光中受賄案一審宣判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啟現場登記·天津南環鐵路橋坍塌事故遇難者升至8人·呼和浩特市委原書記雲光中受賄案一審宣判·黎智英等24人因涉嫌非法集結在香港法院出庭受審·國家網信辦部署整治網絡「有償刪帖」「軟色情」問題·「兩高三部」完善刑事案件量刑程序明確緩刑、從業禁止等問題·河南"瑪莎拉蒂追尾寶馬案"宣判主犯被判無期
  • 每周法治熱點:最高法修正並發布民間借貸案件司解·龔道安接受審查調查
    ·最高法修正並發布審理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  ·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浙江「滿分作文」事件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  ·全國檢察機關批捕涉黑惡犯罪48217件、起訴32371件  ·證監會就欺詐發行上市股票責令回購實施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每周法治熱點(專題)本期(8月17日-8月23日)內容如下(按新聞發布時間先後為序):
  • 每周法治熱點:「兩高」聯建全國執行與法律監督平臺秦光榮受賄案一審開庭
    •證監會擬對樂視網欺詐發行處以2.4億元罰款•五部門出臺新規強化值班律師法律援助•最高法發布2019年全國海事審判典型案例•中共雲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受賄案一審開庭•「兩高」聯手建立全國執行與法律監督工作平臺•公安部部署打擊整治非法製售警服專項工作•「9•28」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案追責問責45名公職人員
  • 每周法治熱點:第十五次上合組織最高法院院長會議召開·劉和生被決定逮捕
    ·第十五次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最高法院院長會議召開每周法治熱點(專題)本期(10月26日-11月1日)內容如下(按新聞發布時間先後為序):■8款手機瀏覽器被納入首批傳播秩序專項整治國家網信辦10月26日晚發布公告,為有效解決網民反映強烈的手機瀏覽器網絡傳播亂象,即日起開展專項集中整治,UC、QQ、華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8款影響力較大的手機瀏覽器被納入首批重點整治範圍
  • 最高法構建大數據平臺關聯全國案件信息,有助評估虛假訴訟
    11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全國32個高級人民法院已基本已完成對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的技術改造,司法統計報表全面進入核對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各地法院都能實現司法統計並軌。
  • 最高法:前5月地方各級法院受理案件同比增11.65%
    最高法:前5月地方各級法院受理案件同比增11.65% 2017-07-07 12:44: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每周法治熱點:湖州見死不救者被首判故意殺人罪
    每周法治熱點(專題)由中國法院網、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聯合推出。■浙江湖州法院首次以故意殺人罪判「見死不救者」    11月5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一審分別判處三名「見死不救者」有期徒刑三年九個月、三年三個月和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今年5月25日中午,年僅17歲的周某因偷自行車而被失主顏克於等人抓獲。
  • 最高法第三巡迴法庭:化解官民矛盾 精辦刑事小案
    最高法第三巡迴法庭:化解官民矛盾 精辦刑事小案 原標題:   編者按:最高人民法院設置的六個巡迴法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亮點,不僅成為人民法院未來模式、戰略部署的「試驗田」,更是深化司法改革的「排頭兵」、傳播法治理念的
  • 全國法院利用網絡查控系統共查詢案件975萬餘件
    法制網北京3月11日訊 見習記者王澤豔 「實踐證明,最高法院網絡查控系統功效十分顯著,相比傳統人工查控模式,效率成幾何倍增長。」11日,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在法制網舉辦的兩會系列訪談中介紹了法院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破解查人找物難題的相關情況。
  • 最高法:案件當事人婚姻登記等信息被納入查詢範圍
    央視網消息:據最高人民法院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與民政部正式籤署《關於開展部門間信息共享的合作備忘錄》,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案件當事人婚姻登記等信息被納入查詢範圍。最高人民法院與民政部通過網絡專線實現共享當事人的婚姻登記信息、低保信息(包括家庭收入信息)、社會組織登記信息、涉婚姻和涉社會救助對象收入財產的案件信息、失信被執行人(社會組織)名單信息等;同時民政部對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社會組織加強管理,實施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以上共享信息將納入法院「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
  • 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臺開通(附查詢指南)
    本報訊 (記者李靜睿)輕點滑鼠,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昨日上午點開了「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臺」(http://zhixing.court.gov.cn)。公眾可以通過此平臺查詢全國法院(不包括軍事法院)2007年1月1日以來新收及此前未結的執行案件的617萬個被執行人的信息,可查詢的內容包括被執行人的身份證號、執行法院、立案時間、執行案號、執行標的、案件狀態等信息。江必新表示,開通此平臺旨在改變目前法院執行面臨的種種困境,有助於加大被執行人的道德成本、信用成本和經濟成本,從而促其自動履行義務。
  • 遼寧錦州一行政案件引廣泛關注 一審判決被指違反最高法
    「七個月時間過去,經二審法院審理,作為有利害關係的浙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終於能夠以第三人身份參加下次庭審。」提到遼西小商品批發市場案件,浙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越資產」)代理人這樣說。「案涉《最高額抵押合同》合法有效,遼西批發應當在抵押財產範圍內對聯合大通公司的案涉債務承擔擔保責任。」最高法認為,首先,遼西批發在二審中對案涉抵押合同及抵押登記材料上加蓋的遼西批發印章的真實性並不否認,其主張該印章系被盜用所蓋,但並未提供合法有效的證據予以證明。
  • 最高法報告寫入張志超等案,張志超代理律師:體現最高司法機關高度...
    5月2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法工作報告中提到,有錯必糾,各級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刑事案件1774件,山東等法院依法糾正張志超等重大冤錯案件。
  • 最高法信息中心主任談中國裁判文書網:訪問量遠超最初預期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圖巨大訪問量超出網站建立之初的技術預期由最高法建設的中國裁判文書網,是中國司法公開工作的重要體現。該網站也是中國現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於2013年上線,網站與各高級人民法院裁判文書傳送平臺聯通,實現了全國四級法院判決文書統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