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林平 實習生 曾雅青
2016-11-11 09:53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法院將徹底告別延續近70年的人工統計司法信息的方式。
11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全國32個高級人民法院已基本已完成對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的技術改造,司法統計報表全面進入核對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各地法院都能實現司法統計並軌。
人工司法統計將成為歷史據最高法構建的「天平司法」大數據平臺的信息顯示,目前,全國3519個法院共計生成478584張報表、超過1000萬統計數字、1億個案件信息項……而過去近70年間,上述司法信息的統計工作均需由人工完成。
「這一狀況即將成為歷史。」最高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介紹,上述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已累計匯聚9000餘萬案件信息。除審判執行信息外,還匯集了司法人事、司法政務等數據資源,為深化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踐行司法為民提供了重要保障。
案件關聯信息可全面查詢為充分發揮司法大數據資源對審判執行業務的支持,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還涵蓋了以案件為中心的多維度審判信息關聯服務,可以將案件的前審後續、當事人涉訴情況、法條適用情況、類案量刑情況等信息進行關聯整合,為案件審理提供一體化支持。
「這項服務通過與案件系統進行無縫集成,以案號關聯案件的前審後續信息。」許建峰以一件再審案件為例表示,從平臺中可以回溯該案件的一、二審案件辦理詳情、文書情況、電子卷宗情況等,解決了過去二審、再審案件紙質卷宗調卷時間過長的問題。
「此項服務對於法官掌握審理案件當事人的涉訴情況,評估虛假訴訟、關聯訴訟以及當事人信用等具有重要作用,為法官提供更為豐富、全面的審判信息支持。」許建峰說,此項服務即將打通各級法院案件信息管理系統接口,將免費為全國法院幹警提供服務,支持案件信息無縫共享。「全國法院案件數據實時匯聚,聯通了各地和各級法院之間的『數據孤島』。」許建峰說。
提供全方位專題實證分析澎湃新聞觀察到,為更好地實現對司法大數據資源的深度應用,這一大數據平臺還開發了專題通用分析輔助工具,已形成了40餘份專題研究成果。
許建峰說,以前,開展一項專題實證研究,需要收集不同地區的案件數據,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現在,基於自動匯聚的司法大數據資源,一個月就可以完成4-5份專題研究,「預計到今年年底,平臺專題分析成果可達70餘份。」
「智慧法院」是未來的目標,最高法將進一步豐富完善司法大數據資源,全面提升數據服務智能化水平。許建峰表示,要在已經建成全世界最大案件庫和文書庫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案件電子卷宗、庭審音視頻、司法人事、司法政務、信息化管理等數據資源的匯聚力度,不斷提升數據的全面性、及時性、準確性。
「加強司法大數據研究應用,是推進人民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需要,是加速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必然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司法大數據研究應用的重要性,運用大數據蘊藏的巨大潛能,實現透明便民的公眾服務、公正高效的審判執行、全面科學的司法管理,促進提升人民法院工作現代化水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大數據 最高法 虛假訴訟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