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修改民事訴訟證據規定 當事人故意作虛假陳述或負刑責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央視網消息:昨天(26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通報《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對原《民事證據規定》的內容進行修改、完善和補充。《修改決定》對於當事人、證人故意作虛假陳述以及鑑定人故意作虛假鑑定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故意作虛假陳述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以促進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落實。

當事人故意作虛假陳述或負刑責

規定提出,當事人應就案件事實作真實、完整的陳述。當事人的陳述與此前陳述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並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能力、證據和案件具體情況進行審查認定。當事人故意作虛假陳述妨礙人民法院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情節,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視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民事訴訟舉證 人民法院不能放任不管

在民事訴訟中,強化當事人舉證責任、弱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職權,是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識。但強化當事人的主體地位,並不等於人民法院無所作為。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對於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事實,有關身份關係的事實以及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投入合法權益的事實,即使當事人對事實無爭議,人民法院也不能受當事人自認的限制,而應當充分發揮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的功能與作用。

電子數據作為證據應提供原件

隨著信息化的推進,人們的行為方式逐步從「線下」向「線上」轉變,訴訟中的證據越來越多地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呈現。《修改決定》對電子數據範圍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提出當事人以微博、網頁、圖片、音視頻、電子郵件等電子數據作為證據的,應當提供原件。

《修改決定》指出,電子數據的製作者製作的與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來源於電子數據的列印件或其他可以顯示、識別的輸出介質,視為電子數據的原件。

同時,規定明確,電子數據包括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絡平臺發布的消息;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絡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用戶註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電腦程式等電子文件;其他以數位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最高法修改民事訴訟證據規定 微博簡訊等可作打官司證據
    本報訊(記者高健)最高法院昨日出臺《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這是對原規定時隔18年的首次修改,將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納入「書證提出命令」適用範圍。對於訴訟代理人的自認,不再考慮訴訟代理人是否經過特別授權,除授權委託書明確排除的事項外,訴訟代理人的自認視為當事人本人的自認;另外,其適當放寬當事人撤銷自認的條件,對於當事人因脅迫或者重大誤解作出的自認,不再要求當事人證明自認的內容與事實不符。 《修改決定》還完善了對虛假鑑定等制裁措施,以促進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落實。
  • 最高法修改民事證據規定
    明確電子數據範圍和審查認定規則新華社電最高人民法院26日公布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完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促進民事審判證據調查、審核、採信乃至民事訴訟程序操作的規範化,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
  •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發布
    江必新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的有關情況。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事訴訟法》作出全面修改,證據制度是修改的重要內容。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民事訴訟法解釋》,對《民事訴訟法》中有關證據的內容在審判實踐中如何適用作了原則性解釋。《修改決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民事訴訟法解釋》的基礎上,根據審判實踐需要,對原《民事證據規定》的內容進行修改、完善和補充。
  •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今後當事人出庭需籤署並宣讀保證書!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今後當事人出庭需籤署並宣讀保證書!2020年5月1日,修改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正式施行,該解釋第六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詢問前責令當事人籤署保證書並宣讀保證書的內容。保證書應當載明保證據實陳述,絕不隱瞞、歪曲、增減,如有虛假陳述應當接受處罰等內容。當事人應當在保證書上簽名、捺印。
  • 中世法言|新《民事證據規定》生效後對「虛假陳述」處理的法律分析及對策思考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19修訂版)(以下簡稱新《民事證據規定》)第六十三條之規定、《民事訴訟法》(2017修訂版,以下簡稱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對被告作出罰款10萬元的處罰決定。關於本案的詳細情況,可到最高人民法院公眾號查閱。
  • 時隔近18年 最高法公布新《民事證據規定》明年5月1日起施行
    老百姓常說一句話「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足見證據在訴訟中的重要地位。12月26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根據該《修改決定》,重新公布的《民事證據規定》共100條,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 最高法修改民事證據規定 明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鄭學林出席發布會並介紹相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布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自2002年4月1日實施,迄今已近十八年。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77次會議通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77次會議決定,對《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作如下修改:
  • 以案說法: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提供虛假陳述將受到制裁
    當事人在訴訟中提供虛假陳述屬於偽造證據,影響了法院對案件事實的正確判斷,其行為構成妨害民事訴訟,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予以制裁。訴訟欺詐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作虛假陳述、提供虛假證據或串通證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偽證,使法院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物或財產上不法利益的行為。對於訴訟欺詐,很多學者主張應納入刑法調整範疇予以規制。 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不但妨害民事訴訟秩序,侵犯對方當事人的利益,還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影響案件質量。
  • 法庭上作虛假陳述還故意改變本人筆跡特徵當事人被罰款一萬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8日,記者從成都市郫都法院獲悉,近日,該院對一起民事案件中作虛假陳述,提供筆跡鑑定比對材料過程中故意改變本人筆跡特徵的當事人發出罰款決定書。因其不誠信的訴訟行為,對其罰款1萬元。這是修改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施行後,成都法院首例適用該規定對虛假陳述當事人作出處罰的案件。貨款未付被訴至法院他在法庭上虛假陳述 百般抵賴被告錢某向原告某布行購買布料。2018年10月20日,經雙方結算,錢某還欠郫都區某布行貨款2萬元,並出具《欠條》一張。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已於2019年10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7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 修改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關於證人出庭作證的變化...
    最高法發布《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改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下稱「新《證據規定》」)將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該規定始於2002年4月1日,由於《民事訴訟法》修訂,在2008年作出相應調整,但內容沒有實質性變化。
  • 虛假陳述?罰!
    不論是原告還是被告,在在訴訟過程中爭取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始終有一條底線,那就是誠實信用原則。簡言之,在我國訴訟活動中,當事人對案件有爭議的事實有真實陳述的義務,不能做歪曲事實的虛假陳述,不準偽造證據,否則將負相應法律責任。2020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開始實施,嚴格規定了訴訟中的虛假陳述行為。
  • 以案釋法 | 膽敢在法庭上作虛假陳述?罰!
    以案釋法 | 膽敢在法庭上作虛假陳述?罰!法官說法LAW根據2020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就案件事實作真實、完整的陳述。
  • 最高法院:最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十二大變化
    12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對實施超過18年並對民商事實務影響巨大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作了全面、系統的修改,亮點頗多。
  • 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逐條解讀·下篇)
    當事人的陳述與此前陳述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並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能力、證據和案件具體情況進行審查認定。當事人故意作虛假陳述妨礙人民法院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下的民事訴訟證據操作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77次會議於2019年10月14日通過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新證據規定),新證據規定以法釋〔2019〕19號形式於2019年12月25日發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新證據規定公布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 虛假陳述?永定區法院這份「誠信罰單」請收下
    10月9日,永定區人民法院依法對李某某開出了一份3000元的「誠信罰單」,讓他為自己在法庭上的虛假陳述付出了代價。永定區人民法院在審理原告趙某某與被告李某某、楊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中,查明李某某在法庭陳述中就2019年10月13日通過微信發給原告趙某某銀行卡的事實故意作虛假陳述, 其行為已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
  • 虛假陳述責任自負
    本報訊近日,新密市法院針對當事人虛假陳述行為開出「罰單」,這是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實施後,該院首次針對這種行為開出「罰單」。    在原告劉某訴被告趙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中,被告趙某的代理人當庭辯稱,趙某本人明確表示借條中並未約定利息,其已經將全部借款償還完畢。
  • 新民事證據規定:江必新副院長解讀+解釋全文+答記者問
    下面,我向大家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的有關情況。一、修改《民事證據規定》的背景和意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自2002年4月1日實施,迄今已近十八年,審判實踐中有關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適用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