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

2020-12-13 中國軍網

摘 要:新時代,軍事新聞傳播肩負著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有力思想輿論支持的歷史重任,既需要抓問題,也需要講故事。抓問題與講故事是軍事新聞傳播的時代需要;抓問題與講故事相輔相成;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也要把握好時度效。

關鍵詞:抓問題;講故事;軍事新聞傳播

抓問題歷來是以《解放軍報》為代表的軍隊媒體的一個傳統。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抓不住問題或抓不好問題,軍事新聞傳播就沒有針對性,也談不上指導性。

講故事是時代的潮流。故事帶給人們的是圖像化、形象化、情節化的記憶。好故事能夠跨越語言障礙、超越文化紛爭、穿越心靈隔閡。不會講故事或講不出好故事,軍事新聞傳播就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就吸引不了受眾,傳播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實踐不斷證明,在資訊時代,誰的故事能打動人,誰就能擁有更多受眾、實現更好傳播。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挑戰,在抓問題的同時學會講故事,或者說,掌握好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是當前軍事媒體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升軍事新聞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軍事新聞傳播的時代需要

新時代,在強國強軍的偉大進程中,軍事新聞傳播肩負著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有力思想輿論支持的歷史重任,既需要抓問題,也需要講故事,二者缺一不可。

傳播黨的主張的需要。軍事媒體說到底是黨的媒體,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自覺愛黨、護黨、為黨,為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竭盡全力,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一要抓問題、抓重大問題,要濃墨重彩地宣傳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牢固樹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鼓勁添力。要宣傳好黨和國家、軍隊事業發展新成就新氣象,宣傳好中央軍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同時,要堅決回擊「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觀點,有力批駁歪曲歷史事實、抹黑革命領袖、詆毀英雄人物等錯誤思潮和奇談怪論,正本清源,扶正祛邪。二要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新中國故事和中國軍隊故事,通過生動鮮活的故事讓黨的主張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應該說,中國軍隊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軍隊和中國軍人的故事元素千千萬萬,題材源源不斷,內容豐富多彩,軍事媒體應立足軍營,放眼全國、放眼世界,融合中外,貫通東西,通過更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故事,真實、立體、全面地展示中國軍隊和平之師、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助推強軍實踐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建設發展改革步伐加快,軍事理論和實踐創新步伐加快,軍事媒體需要在把握這個大勢、適應這個大勢中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關鍵要以強軍目標為引領,宣傳強軍思想,激發強軍精神,匯聚強軍力量,助推強軍實踐,推動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各項決策部署在官兵頭腦中紮根、在部隊工作中落地。廣大官兵是強軍的主體,軍事新聞傳播要堅持以廣大官兵為中心,面向部隊、面向基層、面向官兵講好強軍故事,發揮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

實現創新發展的需要。「不日新者必日退」。新聞傳播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落後於社會發展,落後於讀者期盼,讀者就不愛聽、不愛看,就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當前,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順應網際網路發展大勢,勇於創新、勇於變革,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已是大勢所趨。對軍事新聞傳播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很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文章以華採為末,而以體用為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內容創新,核心就是抓問題和講故事。就軍事新聞傳播而言,抓問題就是要抓涉及強軍興軍的戰略問題、制約部隊發展的瓶頸問題、官兵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做好正面引導、解疑釋惑工作。講故事,則要著眼分析、解決問題的需要,講好中國軍隊故事、強軍故事和官兵身邊鮮活具體的人和事。

二、抓問題與講故事相輔相成

抓問題和講故事,是一篇優秀新聞作品的必要條件。問題抓得準、抓得及時,新聞作品的針對性強、衝擊力大;故事講得精彩,新聞作品就能吸引讀者眼睛,激發讀者興趣,讓人讀下去、讀進去。

對於新聞傳播來說,抓問題與講故事最忌諱「兩張皮」:抓問題不考慮故事化表達,講故事不研究問題。從新聞傳播歷史來看,抓問題與講故事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越是重大問題,越需要普通人去了解,越需要用形象直觀、易於接受的方式去報導,而講好故事,則能把問題形象化、直觀化,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1974年10月曾刊發過一篇報導《五億人在慢慢死去》。這篇新聞反映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飢餓威脅人類。

這類重大問題該怎樣報導?有的列舉大量數據,有的材料羅列一大堆,記者則以六歲的薩庫·巴門和四歲的哈米達的掙扎、死亡為線索,描述了印度東部和非洲中部饑荒嚴重的現狀,運用散文化、故事化的筆法再現新聞,以人情味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請看報導的開頭:

「每天,在印度東部一個叫辛吉瑪利·帕奇尼帕的小村莊上空,以及非洲中部尼日一個叫考的小村莊上空,升起的都是同一個太陽。」

「黎明的曙光首先降臨到辛吉瑪利村的農民難民營。就在這兒,六歲的薩庫·巴門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一拐一拐地走出了無頂的小屋,開始了又一天飢腸轆轆的生活。」

「六小時後,曙光也來到考村撒哈拉遊牧民難民營。在這裡,一個叫哈米達、年僅四歲的瘦長小女孩無精打採地從地上爬了起來,也開始了同樣的一天……」

兩個不幸孩子的悲慘故事,讓饑荒嚴重的現狀歷歷在目,讓人如身臨其境。報導既有故事、有意境,又講究深度,可以說是一篇重大問題故事化的範例。

對新聞傳播來說,一方面,故事化表達是重大問題報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捷徑;另一方面,貫穿了問題意識的故事,更有內涵,更值得讀者回味,同時也能加深讀者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改革開放之初,美聯社曾經播發過一篇報導《錢糧胡同》。開頭這樣寫道:「北京錢糧胡同52號的張淑珍(譯音)太太將三臺縫紉機搬進了她那狹窄的臥室裡,開辦了一家私營西式裁縫鋪。她靠這個鋪子賺了不少錢,也為中國的經濟史留下了新的一頁。」

記者通過北京新開設的一家個體企業的故事,同時筆觸稍加延伸,為讀者介紹了整個北京乃至全中國個體企業的開設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給社會經濟生活所帶來的新變化。生動的故事、有趣的細節,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新聞作為社會生活的晴雨表,往往要通過報導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況、新變化,反映整個社會生活的變遷。從這個意義上講,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也是新聞傳播的應有之義。

軍事新聞傳播是新聞傳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要遵循新聞傳播一般規律,以講故事增強重大問題報導的形象化、可讀性,以抓問題增加新聞故事的價值、意義。

三、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也要把握好時度效

新聞有新聞規律,必須按照規律辦事。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同樣也是檢驗軍事新聞傳播水平的標尺。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也一樣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

掌握時機節奏。精準把握時機、節奏,對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至關重要。只有在合適時機抓住合適的問題,講述合適的故事,才能充分利用新聞資源,有效回應公眾關切,實現報導價值的最大化。對軍事新聞傳播而言,要在真實準確的前提下,力爭第一時間抓住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重大問題、官兵關注熱點問題,同時,生動具體地講述能反映問題的軍營故事,最大限度贏得公信力、引導力。

把握力度分寸。度就是力度、分寸。理直不一定非要氣壯,理直也可以心平氣和。軍事新聞傳播貴在因事制宜、因時制宜,精準研判輿情,恰如其分掌握輿論引導的密度和尺度,既不能把大事說小,也不能把小事說大。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也貴在把握好力度、分寸,什麼樣的問題要講什麼樣的故事,故事講到什麼程度,既不能人為誇大,也不能該說的不說。新聞傳播的故事要生動、可感,但新聞報導不是文學創作,不能脫離事實編撰,或刻意加工、拔高、渲染。新聞傳播所講的故事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要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副詞。

講求效果實效。抓問題的故事化表達的基礎是問題要抓得準,要抓涉及強軍興軍的戰略問題、制約部隊發展的瓶頸問題、官兵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找準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係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在此基礎上,挖掘出鮮活生動、接地氣、有活力的故事,使報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官兵愛看、愛讀、愛傳,取得最佳效果。

(作者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時政部文字採編室主任)

相關焦點

  • 2020年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淺談行測古典概率問題
    2020年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淺談行測古典概率問題 甘肅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
  • 龍華口才培訓:語言表達能力差,說話抓不到重點怎麼辦
    很多人把生活中常用的「口語化」說話當成了「書面化」說話。這類人常常會出現這種行為:說話抓不住重點,甚至說起話來就像亂碼一樣,一句話都理不清,像是整句話都沒說一樣。此外,這類人習慣用疊詞、省略、有點「晦澀」等詞彙,導致表達上變得很詞窮。
  • 個性表達,從「講故事」開始
    個性,從「故事」開始——中考作文的個性化表達(之一)單調的敘述千篇一律,有趣的故事萬裡挑一
  • 淺談時間的說法,表示「幾點鐘」,可是有5種表達方式的
    的問題時,總是可以從不同人嘴裡聽到不同的回答,當然,不是時間的不同,而是表達上往往有那麼幾點不同:為什麼他說了個to?為什麼他說了個past?為什麼他用了個quarter?淺談時間表達5小點,下次你就會甄別了。
  • 中考指南 | 張原:個性表達,從「講故事」開始
    單調的敘述千篇一律,有趣的故事萬裡挑一。義務教育階段的作文有自己的目標與要求,它既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它致力於培養初中生基本的寫作能力,而非文學創作(避免一些局外人拿競賽作文和文學創作類比作文教學)。梁啓超說:「文章做得好不好,屬於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來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這是規矩範圍內事。規矩是可以教可以學的。」
  • 淺談繪本故事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通過繪本故事的內容來提問,讓他們來熟悉故事,等他們熟悉了故事,可以讓他們試著把這個故事搶著說出來,這樣又可以鍛鍊到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兒童的想像力是無拘束的,是成人多不能解讀的。所以繪本裡的變幻會刺激幼兒的大腦,他們會揮灑自己的想像力,讓故事更豐富多元化,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也會發現一個現象:同一個故事,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感觸。
  • 2021國考結構化面試技巧:淺談綜合分析題目的答題技巧
    2021國考結構化面試技巧:淺談綜合分析題目的答題技巧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經結束,意味著面試準備已經開始。國家公務員面試形式主要為結構化和無領導。
  • 淺談語言文化差異對醫學論文寫作的影響
    個性迥異的語言使不同民族的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色。醫學論文是科技論文的一個分支,它具有獨創性、準確性、客觀性、公平性、證實性等特性。下面,達晉編譯結合這些特性從構詞、句法及篇章等三個方面淺談語言文化差異對醫學論文寫作的影響。一、構詞方面。英漢文化差異必然會帶來表達習慣的不同。因此,英語醫學論文寫作中比較困難的問題之一是詞的正確使用。
  • 劉哲即席表達課 | 第一講:口語化的優越性
    我準備臨時開一個短課程,就是即席表達課。即席表達能力對司法工作特別重要,是庭審實質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同時,在講課、開會、溝通交流中都有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很強的通用性,到哪都用得上,所以還一項蠻實用的技能,但其實它遠不止於一項技能。
  • 市審計局化用「成語」抓審計
    市審計局化用「成語」抓審計黨的十九大以來,市審計局創新工作理念,改進工作方式,化用
  • 2020高考語文作文——淺談高考作文素材分為哪幾類?
    2020高考語文作文——淺談高考作文素材分為哪幾類? 作為高考所有科目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題,高考作文從來都是所有考生和家長朋友關注的熱點。
  • 3D化直播禮物設計,讓情感表達突破次元
    編輯導讀:直播間禮物可以很好地渲染直播間氣氛,並精準的提升直播間的收入,而3D作為2020的主流設計趨勢之一,可以很好的表達設計氛圍。兩者結合,更可以讓產品更加深入人心,利於產品口碑的傳播。本文作者結合具體案例,分享了3D直播禮物的設計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
  • 怎麼抓到核心問題?
    搞新聞的人常說,新聞就得碰響生活中繃得最緊的那根弦,指的就是要抓一碰就響的問題。二是抓的問題指導性不強。工作中的問題,有具體業務問題,也有與業務工作相關的思想性、服務性問題。報紙上的新聞,不是相關的業務簡報和文件,而是人們工作生活的指南。如果抓的是一些工作動態、生產過程、會議消息、一般性的領導人的活動等,讀者自然就不感興趣。
  • 分集導演趙曦:《網際網路時代》是 「去故事化」的紀錄片
    在她看來,曾經推崇的紀錄片故事化、故事片紀錄片化的潮流漸漸勢弱,「去故事化」已經成為國際紀錄片的趨勢。       8月28日上午,澎湃新聞在北京專訪趙曦,她回顧了創作《網際網路時代》的「艱難」過程。       趙曦:就我個人的一些感悟,在電視藝術表達上,我個人有所提高。因為紀錄片在不同的創作歷史階段,有不同的理念,就像社會風尚時代的變遷。比如從政論性的紀錄片到文化類再到原生態講故事的紀錄片。       之前有一句紀錄片研究的名言是說,紀錄片要故事化,故事片要紀錄片化。
  • 淺談口語化新聞標題的製作方法
    具體而言,口語化的新聞標題主要有以下三點優勢。 (一)通俗易懂 讀者的文化水平不一樣,理解能力也不一樣。書面化的新聞標題往往過於專業和抽象,對許多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讀者來說,會造成閱讀和理解上的障礙。而口語化標題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儘量減少專業化詞彙和抽象化表達,用大眾熟悉的語言方式來概括新聞內容,使讀者可以迅速快捷地解讀標題、獲得信息。
  • 莫昌池:淺談當前公安網絡輿論引導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莫昌池:淺談當前公安網絡輿論引導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7年12月31日 15: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莫昌池 字號 內容摘要:公安交警、刑偵、派出所、治安等警種與群眾打交道最多
  • 口語化表達的秘訣全在這兒了!
    可問題是,許多人並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他們仍然推崇老一輩們在臺上作報告時的那種居高臨下的僵硬語態,仍然喜歡打著「嚴謹」的旗號照本宣科,仍然願意被看做是某個機構的傳聲筒,而不是一個有獨立思想、有人情味的「魅力人格體」。如果仍然維持現狀固步自封的話,那麼個人品牌的打造將無從談起,它只能永遠是個無法實現的夢。
  • 淺談義大利奶酪
    寫這篇推文還挺突然的,前面在閒聊米其林,後面想到食材持續積累和應用,藉此表達一個米其林廚師的不易。用類推各類食材的細分方式會讓那篇淵源(米其林淺談)推文變得異常繁瑣。且不如另開一篇作為可以獨立的附篇,呼應關於食材積累的內容。         奶酪進去普通消費者的餐桌也有十來年的時間,可真正了解奶酪的家庭還是屈指可數。
  • 【第1講】口語化的優越性|即席表達課(音頻和文字)
    越是庭審實質化,出庭的效果對案件的實際走向的影響就會越大,因此語言的說服力,就不僅是是否出彩的問題,而直接講關乎案件的質量。這就是語言表達的重要價值,不僅是庭審,面試、競聘、談判、融資、講課等等,語言也是非常關鍵性的要素。那麼口語化的表達為什麼如此重要,它所帶來的說服力來自何處?
  • 唐家三少淺談中國網絡文化走向世界:寫好故事才是重中之重
    唐家三少淺談中國網絡文化走向世界:寫好故事才是重中之重唐家三少針對中國網絡文學傳播到國外的時候有這樣幾個觀點,中國網絡文學發展了20年到現在中國已經有五億讀者這樣的一個數目,中間並不是說憑藉一些良莠不齊的東西來濫竽充數就可以達到的,而是中國網絡文學本身的確是有了很好的一個進步和基礎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