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表達,從「講故事」開始

2021-02-12 老張彈語文

個性,從「故事」開始

——中考作文的個性化表達(之一)

單調的敘述千篇一律,有趣的故事萬裡挑一。

義務教育階段的作文有自己的目標與要求,它既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它致力於培養初中生基本的寫作能力,而非文學創作(避免一些局外人拿競賽作文和文學創作類比作文教學)。梁啓超說:「文章做得好不好,屬於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來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這是規矩範圍內事。規矩是可以教可以學的。」所以,寫作的教學理應培養學生「結構成一篇妥當文章的規矩」。(梁啓超語)

提起考場作文的「個性化」表達,很多人自然會從語言的角度思考,誤以為辭藻華麗,句式多變等是主要標誌和關鍵,但從考場作文的實際來看,學生的語言及技法方面大多能過關,有的甚至高中大學也夠用了,反而是文章的內容卻總給人似曾相識之感,缺乏必要的辨識度,或者可以說,大家的語言都優美,也就意味著沒有優美可言。其實,語言只是作文好看的皮囊,各具特色的「故事」才是作文有趣的靈魂。言語表達的差異和變化,才是中考作文個性言說的重要前提。能結構一篇妥當記敘文的關鍵是故事的「講述」方式和策略,把故事講出其應有的意趣和意義,自然能帶起敘述、選材、言語、技巧等的個性與發展。

因此,作為考場作文應注重故事化的敘述,它應該成為個性表達的前提和基礎。

中考作文多以記敘文為主,記敘的實質是敘述或講述。即「要把『事』與『物』化為語言文字說出來寫出來,使人家聞而可知,見而可曉,說話作文的人先得下『化』的功夫」。(葉聖陶語)

「化的功夫」,絕不是單純的寫作技巧,還應該是敘事的方式和方法。記敘文寫作,其實質就是「講故事」。善於敘述者,能把事故變成「故事」;不善於敘述者,總把故事變成「事故」。所以,在記敘文教學中引入講故事的理念和策略,是規避俗套,走向個性表達的關鍵。謹以一些作文的片斷來加以說明。

【例文一】

印象中,校長嘛,總是穿著一身灰色的西裝或夾克,皮鞋一塵不染,雙手背在身後,踱著不緊不慢的步子,或是站在校門口迎來送往,或是在各班級門前探頭查看,也可能在小花壇中把亂扔的包裝袋丟進垃圾箱。你喊「校長好」,他也總會禮貌、微笑地回應。

但無論怎樣,「校長」總像是高處盛開的梅花「不勝寒」。

作為文章的開頭,作者沒有沿襲描寫師長的套路,而是以聊天的方式來講述,兩個短句再加上很自然的語氣詞,有一種面對面的談話風,也帶動了後續的內容與情節。一個很頑皮的「不勝寒」,把文章的趣味和讀者的胃口都拔高了。它引出了一個「暖男」校長的故事,別有一番風味。

【例文二】

市北路上的報亭被拆了。

我像往常一樣,從那裡走過,原本兀立著橙色小鐵皮屋的地方已經空空蕩蕩,只有地上灰紅色長磚依舊整齊地排列著,只剩下中間一片灰白的水泥板,顯得格格不入。(無錫一考生)


本文以很有故事感的敘述方式交代了講述的主體——報亭。然後直接切入個人的所見所感,將報亭很突兀地推到讀者眼前,以懸念的方式直接帶動讀者和故事向更深處探究。

「當人們開始寫作,他們就會被一種能量鼓動,覺得自己有一些獨一無二的東西要訴說,並且訴說的人非他莫屬。」(《短篇小說寫作指南》)「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開頭的一個顯著標誌,就是入題快捷。兩個開頭部分的選段,都避開了一般考生作文中交代繁瑣,鋪墊過多的俗套與累贅,在有限的時間內產生了積極的效果。相對而言,兩篇作文並沒有獨到的創舉,只是敘述與別人有了差異和變化,正因如此,才使得它們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得到賞識。

講自己的故事,不僅離不了自己的記憶和積累,更離不開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當一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立場、口吻、興趣、領悟來講述時,個性的言說就不是問題。

   相對於「記敘文」這個概念和說法,「講故事」可能使學生更具體可感,貼近學生的認知與體驗,它類似於一場記憶和言語的頭腦風暴,能激活學生的表現欲。以「故事」為載體,自然也能盤活作文的其他要素。

相關焦點

  • 中考指南 | 張原:個性表達,從「講故事」開始
    單調的敘述千篇一律,有趣的故事萬裡挑一。義務教育階段的作文有自己的目標與要求,它既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它致力於培養初中生基本的寫作能力,而非文學創作(避免一些局外人拿競賽作文和文學創作類比作文教學)。梁啓超說:「文章做得好不好,屬於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來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這是規矩範圍內事。規矩是可以教可以學的。」
  • 想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那就從教孩子講故事開始吧!
    那就教孩子講故事吧!首先,我們準備一本對應孩子年齡的故事書,孩子這時候大多是不識字的,那麼就讓媽媽或者爸爸來讀故事,讀完一句,我們讓孩子複述一次,開始的時候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孩子說對一半,都要給予鼓勵,等孩子能完整的說對了,那就可以加兩句話、三句話,看孩子的進步去加,不能逼孩子,如果孩子跟不上節奏,那就停下腳步,等等孩子,然後循序漸進,等到孩子可以複述一個小故事了,那你就成功一半了,接下來,家長只需要堅持這樣引導孩子複述故事
  • 如何鍛鍊表達能力?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每天就抽出15分鐘的時間,一天講一個故事,就能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意想像力和對閱讀的熱情。但是如果換作讓孩子自己講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可以進行交流互動,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和含義,而孩子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注意力也會更加的集中,也會展開更為寬泛的思考,他們會在腦海裡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去組織故事劇情,怎麼樣才可以讓一個故事在講述出來的時候更加的生動形象。
  • 開放習作 個性表達
    開放習作 個性表達 孫 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之一《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教育應保持一個人的首創精神和創造力量。也就是說,教育要發揚學生的個性。可是,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一直被限制在「師授作文」的狹小天地中:題目由教師指定,「寫什麼」不能逾過教師劃定的範圍,「怎麼寫」必須遵循教師指定的幾種模式,講評作文也要按照教師確定的調子講優評劣……其結果是,兒童的習作失去了童真、童趣,個性表達受到了扼殺。因此,我認為小學習作教學應走開放之路。
  • 孩子表達能力堪憂?利用「講故事」方法,輕鬆提高孩子表達能力
    二、講故事,遠比讀故事更能鍛鍊表達能力想要從生活中就把孩子教的「會說話」,那麼寶媽寶爸們不妨把別人的話用自己的話來講。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非常直觀的讓孩子感受到其中的差異和真實性。在這樣的氛圍裡,孩子對於語言和表達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三、家長如何利用講故事,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1、 給孩子說「畫」我們經常會給孩子看一些繪本又或者是圖畫書,因為我們都知道小朋友對於圖畫的興趣程度要高於文字,更何況孩子話都不會說,認字成了空談。
  • 品牌故事,怎麼講?
    圖片來源:知乎@Kris李婷正如在生活中,我們更容易被個性鮮明的人吸引。面對品牌,相較中庸者,人們也會更喜歡有鮮明特質的品牌。也就是說,品牌應結合自身定位和原型理論講一則個性鮮明的故事——明確你是誰、你想表達什麼?讓人們去了解你、選擇你。
  • 試試從「講故事」開始,培養思維邏輯能力
    在我家孩子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他很喜歡說話,但是說起話來我們都聽不懂。我們想盡各種辦法要幫助孩子,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讓孩子更清晰完整的表達出一句話。在我們查了很多資料之後,終於發現孩子說不清前因後果,沒有辦法更有邏輯的表達,其實是和家長後天培養有關係的。
  • 睡覺之前,給孩子聊天好還是講故事好?英國專家是這樣建議的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白天在外面拼是奮鬥到了晚上才有時間和孩子聯絡感情,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睡覺之前會選擇給孩子講故事,或者和孩子聊天。那麼孩子睡覺之前和父母聊天好還是講聽故事好呢?英國專家這樣建議。
  • 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從「講故事」開始
    最近朋友小林說到東東現在講話總是沒有邏輯,讓人聽不明白究竟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很是發愁。小林說到:"前幾天,親戚家帶著幾個小孩子過來串門,好幾個小孩子年紀都差不多,所以就玩得很開心,但是過沒多久,孩子就開始出現衝突了。兩個表兄弟在打鬧,侄子一不小心力氣太大就把侄女給推倒了,小女孩就在地上哭了起來。
  • 網絡熱詞講個性更應講文明
    相比過去的流行語,網絡流行語更「接地氣」、更講究個性,也更有創造性。這體現了時代的寬容,個體話語權的自由和創新精神。  比如「洪荒之力」的出現,不僅僅被認為是運動員的語言個性,更被一些媒體解讀成比金牌的含金量還高,是因為這一網絡流行語一掃中國運動員傳統的形象,讓人看到了「不以金牌論英雄」的自信。
  • 怎麼才能把中國故事講好?
    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中國的事情、講好中國的故事。既要「重邏輯」更要「有情感」,不斷提高中國故事的說服力。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對中國故事深層邏輯的準確凝練與清晰表達。中國故事要「讓人聽得懂」。最起碼的要求,外語要足夠好。
  • 試試從「講故事」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孩子在一歲半左右,他們開始漸漸具備了初步的語言能力,能夠簡單的說出一些字和詞語。之後他們會說出完整的句子,大概到兩歲左右便基本上能和大人進行簡單的交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當孩子無法準確流暢的表達出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自然會感到比較焦慮。
  • 貝克漢姆給小七講睡前故事,沒錯,爸爸講故事讓孩子更聰明
    主導研究的杜絲瑪博士指出,爸爸在孩子2歲前開始講故事,效果更好。杜絲瑪解釋說,因為爸爸媽媽講故事的方式不同,媽媽像老師一般,常問一些具體的問題,如「你看見多少個蘋果?」而爸爸則傾向問抽象的問題,啟發孩子的思考和想像力,令他們有更多機會運用腦袋,因此對其語言發展甚有幫助。
  • 莊浪縣南湖學區席河小學開展「小學生講故事」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鍛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2020年12月17日,莊浪縣南湖學區席河小學舉行了「讀書伴我成長·我是小小故事家」講故事活動。比賽前,各班班主任大力動員學生積極參與,並鼓勵家長與老師一起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動作表情作了精心的輔導。孩子們用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和適當的肢體動作,將故事情節、角色個性渲染的淋漓盡致。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著大家,讓在場的教師和小朋友都沉浸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景之中。
  • 「逐夢童心」,故事大王講故事系列從」中華門「開始
    揚子晚報網 4月6日訊 (通訊員 朱陳峰 記者 鄭幼明)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講故事也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本領。由江蘇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南京市文化館聯合推出的「逐夢童心」故事大王講故事系列活動,現已開始。
  • 那個我之前很擔心她語言表達的小女孩,會講故事了
    我家不乖說話不是一般的晚,3周歲才開始說話!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特別擔心她的語言表達,也帶她去看了好多次語言發展門診,每次都說沒什麼問題。我也知道沒什麼大問題,因為她理解能力沒有問題,能聽得懂我的話,也能正確地回應。但總是不說話,難免還是很著急。
  • 餐飲老闆應該怎樣講好品牌故事呢?
    品牌故事為您的產品創造了獨特的個性,吸引了我們的客戶和消費者。 他們購買或消費不僅是因為你的產品,也因為它給他們帶來的價值。 一個好的品牌故事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社會貨幣,幫助他們表達自己。
  • 「我是故事大王」——臨城實驗小學幼兒園舉行幼兒講故事比賽
    棗莊在線:為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增強自信心,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近日,薛城區臨城實驗小學幼兒園孩子們帶著他們的親密夥伴,為我們上演了一場別具一格的聆聽盛宴。小班的孩子靈動、可愛;中、大班的孩子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和適當的肢體動作,將故事情節、角色個性渲染的淋漓盡致。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著大家,讓在場的每一位教師和小朋友都沉浸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景之中。雖然本次講故事比賽結束了,但快樂卻是長久的。希望動聽美妙的故事能在孩子們心靈中播種下希望的種子,讓閱讀為他們美好的童年生活創造另一個美麗世界。(莊偉 秀雲)
  • 故事營銷時代:品牌如何講好故事?
    人天生對故事感興趣,營銷作為與消費者心智的一場博弈,顯然,品牌故事有著天然的穿透力。那麼,品牌該如何進行故事營銷,又該如何講好一個品牌故事呢?品牌故事:品牌文化、價值觀的外化表達眾所周知,一個品牌最核心的永遠是品牌文化與價值觀的表達。
  • 睡覺之前給孩子聊天好還是講故事好?對此,英國專家這樣建議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白天在外面拼是奮鬥到了晚上才有時間和孩子聯絡感情,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睡覺之前會選擇給孩子講故事,或者和孩子聊天。那麼孩子睡覺之前和父母聊天好還是講聽故事好呢?英國專家這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