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村看崇仁

2020-12-23 騰訊網

點擊箭頭處「光澤在線」,關注我們哦!!

一望平整開闊的原野,虎頭山、牛頭山、馬鞍山、鷹仙山等低山丘陵環立,旁邊北溪水歡快地穿行而過。

河對面是著名商周文化遺址的馬嶺遺址,這邊一條明清古街完整地立在前面,格外引人注目。

這裡就是閩北光澤縣崇仁鄉的崇仁村,是縣最早的古村落之一,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崇仁村位於縣城北部,離城7千米處,為崇仁鄉所在地。從東到西與池湖、洋塘、金陵和仙華洲等村場交界,面積246平方千米,下轄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有人口1500餘人。據清版《光澤縣誌》等記載,宋年間就有「崇仁裡」,明清有稱「崇仁市」,都是指現在的崇仁村。村口的千年老樟樹,就是自古光澤開村栽風水樹之舉的活化石,標誌著村悠久的歷史。當地《邱氏家譜》中記載,邱姓在宋年間從河南遷到北路司前,後於元代遷到崇仁,元末修建邱氏宗祠。此之前這裡就有周姓、遊姓人家,後來還有龔姓、王姓、黃姓、裘姓、吳姓等。這裡歷史悠久,山清水秀,地勢開闊。光澤於公元979年建縣,此前這裡為邵武的洋寧鎮,推測可能就是在離這不到10裡的洋寧村所在地。民間一直有傳說,當年「稱土定縣城」,是說光澤建縣時縣城選址是在杭川還是在崇仁村所在地,一直爭執不下。於是採取相等容積的土罐來裝土稱重,卜求福地。杭川人精明,將土中摻入鹽水,增加質重,所以後來縣城定在杭川。還有說是用鬥量土稱重,官府被杭川人買通,用鬥稱杭川土,在鬥中加板稱崇仁土,所以崇仁人輸給了杭川人。更有說是神仙挑山定縣城趕到這裡聞雞叫,以為天亮了,所以心一慌,身一抖,將扁擔抖斷了,兩座山扔錯一杭川,就是今天縣城的九龍峰和九墩山。然而這些僅僅是傳說,但這裡曾定縣城也不毫無根據。當年的崇仁村建有城牆,團團環繞崇仁村。村頭立有張公廟,紀念唐時「守城之神」張巡。臨河城牆東面開有水門,立有關羽塑像的關聖廟,也是城池守護神。村尾有福善王廟,紀念隋朝忠臣歐陽佑。

今天,來到崇仁村,你會發現,一條古街從北到南橫貫村中央,一條街也記錄了整個村的歷史。崇仁村以明清古街的歷史文化價值而著稱,享譽遠近,為此榮獲全縣唯一一個「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據光澤有關史料記載,該村建於宋年間,歷史有一千多年。而古街完整形成始於明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古街至今保留明清時代的風貌,其建築工藝上的造詣,深厚的文化內涵,古樸的民風氛圍,一直為考古學家所推重,倍受人們的青睞。古街在20世紀90年代就列入縣文物保護單位,古街以及裘氏宗祠和福字樓民居,2009年都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街說是明朝年間山東省渤海龔姓人在朝做官,得罪權貴而被治罪,家中三個兒子分頭逃難。一兒子跑到光澤與江西交界的增坊村定居躲避。幾十年後家族中一人考舉做官,於是開始發達,移居到這有山有水地處平坦交通方便的崇仁來買地蓋房居住,繁衍子孫,家業興旺起來。與當地的邱姓、王姓、黃姓、吳姓、裘姓等房子對接,建房居住,從而慢慢形成一條街。據年過半百的村民邱端恆介紹,他小時就看到古街完好,村子以南為村頭,北為村尾,街也是呈南北走向進出。在古街四周有城牆為長圓形,長約近萬米,高約3米,寬約2米,團團包裹著整個古街,分東西南北四個門,後在「文革」中被毀。現在東西兩端還有數十米和10來米的老城牆遺址屹立在那裡。而且古街以城牆劃分,以北城門為界,以南算城內,有邱、王、黃、吳等姓居住;以北為城外,主要是龔姓和裘姓等居住,但街是一個整體。

古街長100多米,寬約5米,古時「號稱5裡長街「。街坊建築面積

約2萬平方米,由民宅、祠堂、廟宇、書院、牌坊、戲樓、道路等組成,現居有200多戶人家。主街地面為鵝卵石路面鋪設,一溜平整過去。還有20多條巷道,當年也是鵝卵石地面。民宅是街北保留較好,兩排一色老式民宅厝房,除幾幢坍塌外,完好的有20多幢。部分完好的也有20多幢,大部分還住有人家。房子古色古香,都保留明清時代古建築的風格,由此可見當年街的繁華景象。過去街上相比都是看誰家房子的氣派,有幾進房幾個天井,顯貴人家天井多,一般人家二至三個天井。民宅都為古式的幾進幾出,磚木結構,由門牆、影壁、天井、耳房、廳堂、廚房等組成。有的過去還有假山、花園,池塘、石橋、戲臺等。通風、防火、美觀,集中原建築文化和閩越建築文化為一體。街中的「福字樓」古宅是明末清初建,建築面積為830平方米,造型獨特,由門廳、正廳、後廳、廂房、後屋組成。內部廳堂迴轉,後廳圍繞天井分東西南北四廳,被稱為「十字廳」,建築風格今人罕見。柱基屋簷門窗花雕精美,紋飾考究,顯現明清工匠高超的技藝,所以會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街北頭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裘式祠堂最有氣派,高過全街的房子,為清雍正年間興建。正門上方有三層牌樓,上面雕磚花牆,磚花上花蟲鳥魚、龍鳳騰翔,八仙人物,花園院落,山水美景等,形態逼真,栩栩如生。這高水平的建築造型和匠人的精湛的技藝,在當時手工建築時代可謂難能可貴。大門兩旁有倚樓,下方為影壁,中間大門呈八字形,當時官宦人家才能這樣建造。兩旁石階石墩石柱,進門為五進五個天井,一個天井一個臺階一個正廳堂兩廂耳房,屋頂建築都是雕梁畫棟,勾簷鬥角,下面是嵌格花窗,盤腳圓柱,互相對稱,造作非常精巧。過去每個正堂上方還有先人手跡和名人字畫的牌匾,惜於「文革」時期損毀,可見當時這些人家顯貴的氣派。

古街最突出的建築是祠堂,走到這裡一眼可看到三四個龔姓人家的祠堂團團包圍裘氏祠堂。說是當年裘姓後來這裡,家族中不斷有人出仕做官,龔姓人認為是佔去了原先這裡龔姓人家的地氣風水,因此馬上起了這些祠堂形成合圍之勢,以此壓住裘姓的風水,而不使高過龔姓。可是風水並沒有奏效,裘姓在清末民國時家業發達,人才輩出,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還有邱氏祠堂、王氏柯堂等,時間都是元明清年代的建築。現在雖然破敗,但可以看出當年建得都很有氣派。沿街還有一座有賜的性門樓式孝牌坊,也為縣最後一座門樓式的節孝牌坊,具有較高的建築文化保留價值。正門上方是牌樓建築,中間石匾雕塑有金龍,以示皇恩,下題「恩榮」二字,再下有一石匾上書「乾隆二十五年禮部題:奉旨旌表儒士龔文宗、妻李氏『節孝』。」龔姓家譜中記為當年黃文宗讀書出後早逝,遺下年邁雙親和年輕妻子及兒子。妻李氏嫻慧溫良,守節立志,含辛菇苦,奉養公婆,撫養兒子後來都長大讀書,考取功名。當地人人稱頌,推薦朝廷而受此旌表,在她家立此牌坊。李氏的墓今天還在古街附近的山上.後人時時不態條把古街的廟字也是一大特色全街頭尾中有三座古廟,前面的張公廟,立在村頭,建於宋代後期,清中葉時重修。廟字佔地面積300多平方米,門宇寬大高挺,是紀念唐朝安史之亂中的河南雎陽太守張巡而建。他堅守睢陽城而拒叛軍,死後被稱為「守城之神」。廟後有棵千年的風水古樟樹,樹冠宏偉,部如傘,幾平蓋整個廟字,街中臨河水門上的關帝廟建於清代,供奉的關公也是忠義之神。街尾也是村尾立有福善王廟,建於明清年間,是紀念隋末泉州太守忠臣歐陽佑。旁有一棵風水老樟樹依廟而立,與街頭的風水樹相呼應。

古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在明清時古街上建有崇仁書院,至今舊址尚在。這裡歷史上出過不少傑出的人物,過去中科舉出仕做官的大有人在,讓古街人為之驕傲。古街至今還保留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街兩旁都有石板石凳,每天工餘飯後大家都在這裡坐,談天說地,拉扯家常,夏日趁涼,冬曬太陽。晚上人在街頭的老樟樹下聚集,聽老人「講古」,有聲有色,吸引許多外人來聽。平時人家喝擂茶、打餈粑、烤花餅和紅白喜事等古樸的風俗非常引人注目。廟會文化也引人注目,每年三座廟中都有舉辦廟會,幾乎每月都有活動。本村和各地信眾在這裡聚會,香菸繚繞,湧經聲聲。加上表演當地茶燈舞、三角戲、馬仔燈等地方藝術,過去龍燈龍舟年節都見表演,這些等等,從而奠定了古街的歷史文化地位,吸引無數人前來觀賞。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這裡也是紅色蘇區,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曾遷過這裡。也建過崇仁區蘇維埃政權,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紅色遊擊隊也經常活動在村裡,為古村注入一抹鮮豔的紅色,使崇仁村後來成了革命老區村。

哦,古老的崇仁村,是歲月留下的一部古村落歷史文化發展史。從中可以透視光澤古村演變過程的輪廓,從而觸摸到我們的前人生產生活的真實印跡。

走在閩北光澤縣的崇仁村中,讓人感到如走進了一部厚重的古村落文化歷史。這裡保留下來的古建築、人文歷史、民俗風情處處會讓你感到古村的魅力所在,讓你品嘗不盡,流連忘返。

相關焦點

  • 崇仁縣機關幹部返原籍協同社會治理
    脫貧路上,我們都是主角,要自立自強,一個都不能掉隊……」5月9日,崇仁縣孫坊鎮返原籍機關幹部陳來昌在鄒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村民進行了一次特別的談話,並對3月份推薦到江西伊發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務工的貧困戶鄒明華進行了回訪。機關幹部返原籍協同社會治理,是近年來崇仁縣探索鄉村治理工作的新思路,陳來昌是該縣600多名參與鄉村治理的返原籍幹部中的一位。
  • 崇仁家長快看
    崇仁縣教育體育局關於民辦幼兒園民辦校外培訓機構2019年度檢查結果的通報各民辦幼兒園、各民辦校外培訓機構:根據《崇仁縣教育體育局關於對民辦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2019年度辦學情況進行年度檢查的通知》(崇教體字〔2020〕36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加強對民辦幼兒園、民辦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
  • 崇仁:合作社裡喜分紅--24小時滾動新聞-人民網
    原標題:崇仁:合作社裡喜分紅  本報崇仁訊(通訊員 崔偉群) 1月29日一大早,崇仁縣六家橋鄉響崗村的村劉學雲叫上鄰居黃有源,直奔位於洪家村的崇仁麻雞營銷合作社,領取自己一年來的入股分紅。   麻雞是崇仁的農業特色產業,這些年,崇仁縣引導農民抱團經營,成立麻雞飼養合作社和麻雞營銷合作社,養殖戶紛紛入股。到目前,合作社已有200戶養殖戶,入股股金達420多萬元,去年合作社純賺300萬元,除拿出百分之十當作風險金外,全部用於社員分紅。 (來源:江西日報)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婺源汪口村
    江灣鎮汪口村,全村共有464戶,人口1646人,下轄13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耕地3702畝,林地38657畝,面積11.02公頃,汪口現已建成集古文化、生態及休閒旅遊於一體的旅遊景點,使全村從單一的經濟結構走向集旅遊、加工、商貿等多產業共同發展的多元化模式先後被評為:「中國民俗文化村」
  • 「暖新聞·江西2020」精準扶貧暖人心 崇仁一貧困戶感恩幫扶贈錦旗
    近日,崇仁縣河上鎮石牛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龍四元將兩面錦旗交到崇仁縣委黨校「連心」小分隊隊長謝勝平同志手中,表達對崇仁縣委黨校以及謝勝平同志駐河上鎮石牛村幫扶以來一心為民真情幫扶的感激之情。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崇仁縣委黨校高度重視,於去年8月選派副校長謝勝平同志作為第五期「連心」小分隊隊長駐河上鎮石牛村開展幫扶工作,並撥付扶貧專項經費3萬餘元,保障駐村工作隊開展幫扶工作。要求駐村工作隊明確扶貧責任,堅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
  • 福安市廉村被稱為開閩進士第一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福安市廉村被稱為開閩進士第一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廉村:廉潔之風獨樹一幟在2011年「七一」黨的生日前,又一批來自福州市的黨員領導幹部來到廉村——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廉村古文化旅遊資源以「強廉文化之基、固廉文化之本、鑄廉文化之魂、塑廉文化之形」為目標得到保護開發,作為199年第一批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揮著新的功能。
  • 象山東溪村被列入第八批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
    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若干意見》 和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工作要求,2020年浙江啟動實施第八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一般村217個。根據《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30萬元到50萬元左右的補助。
  • 江西崇仁:農民冬閒養雞增收
    「秋收過後我選擇了在自家的荒山坡上養殖崇仁麻雞,如今雞都有一斤重了,趕過年出籠正好賣個好價。這多虧鄉裡的農商行給我2萬元貸款資金幫扶。」近日,江西崇仁縣六家橋鄉響崗村的鄒明華看著正在陽光下啄草的4000羽麻雞高興地說。「不出意外,我這批雞按訂單銷售可純賺2萬元,比冬閒在外面打工強!」
  • 高淳蔣山何氏:尚德崇仁、忠孝廉節
    原標題:高淳蔣山何氏:尚德崇仁、忠孝廉節【摘要】 蔣山何氏秉承「忠孝廉節」的家訓精神,耕讀傳家、克勤克儉,尚德崇仁、樂善好施。何耀南以樂善好施聞名,同鄉以及外地到南京參加鄉試的書生經常上門拜訪,何耀南不計貧賤富貴,均熱情接待,受其鼎力周濟者不計其數。 高淳蔣山村何氏家族是北宋名相何執中的後人。
  • 象山又添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名單,寧波市共計22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入選該名單。其中,我縣石浦鎮東門漁村、牆頭鎮牆頭村入選啦!寧波第六批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名單一、歷史文化名鎮(共1個)餘姚市泗門鎮二、歷史文化名村(共15個)鎮海區:澥浦鎮十七房村
  • 崇仁50多名借調教師未領到績效工資
    崇仁縣教育局承諾,本月中旬所有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到位。  2012年,黃明(化名)從一鄉鎮小學借調到崇仁縣實驗小學,以前每年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都是春節前,由學校財務發放到個人工資卡上。可是2014年度的績效工資,他卻沒有領到。而非借調的教師全部領到了獎勵性績效工資。詢問學校得到的答覆是:「借調教師2014年獎勵性績效工資已撥入縣教育局,但未撥入學校。」
  • 開學在即,武漢市礄口區崇仁漢濱小學,華生校區開門迎新
    昨天,崇仁漢濱小學華生校區新招的一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到校報到,這意味著該區長豐地區的居民就近入優質公辦學校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滿足。> 崇仁漢濱小學華生校區佔地面積 執行校長杜旭霞介紹 新校區將秉承崇仁漢濱小學
  • 山西7鎮64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對擬公布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的公示》全國共有60個鎮、211個村擬入選>其中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蔭城鎮等7個鎮擬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堡子灣鄉得勝堡村等64個村
  • 山西這個古桃園村,建村至今六百年歷史:遠看像一座小布達拉宮
    山西是我國文物第一大省,由此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歷史文化名村,在山西臨汾翼城50公裡以外的歷山腳下有一個600年歷史的村子,叫古桃園村,這個村歷史悠久,村裡至今保存著原始風貌,村裡眾多古建築都是明清建築,因為遠離鬧市,地理位置偏僻,所以沒有被商業化,也沒有被開發成景區。
  • 文山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如何保護?看這裡
    文山州嚴格遵循「科學規劃、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原則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管理,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優勢,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完善了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功能。
  • 快看!武漢十一崇仁初級中學電腦派位結果出爐
    武漢十一崇仁初級中學電腦派位結果公布,該校200個「電腦派位」名額,吸引了1742人報名。武漢十一崇仁初級中學派位結果如下
  • 河北批覆4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
    河北省政府批覆4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9月10日,河北省政府批覆原則同意邯鄲市大名縣金灘鎮、石家莊市井陘縣南障城鎮小梁江村等42個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批覆要求,市、縣(市、區)政府應完善監管機制,依據保護規劃,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歷史建築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進行整體保護,不得擅自拆除和遷並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 僑鄉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 (2013-2030年)的批覆   梅州市人民政府: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批准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3-2030年)的請示》(梅市府報〔2014〕27號)收悉。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古村落你知道有哪些?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 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通常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一起公布。 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2個村;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24個村;第三批2007年6月9日公布,共36個村,第四批。
  • 被神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汖村,人煙稀少,房屋十室九破
    2019年1月,大汖古村又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是一個建在一整塊山石上的村落。50多座小院建在一整塊凸出的山體上,依山就勢,由下而上,層層疊疊,密密麻麻,造型別致。遠遠望去,屋瓦相連,參差錯落,相依相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