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下半句少有人知,生意人不妨多看看

2022-01-01 品讀詩詞歌賦

文 | 網絡 ·  圖 | 網絡 · 編輯 | 向小園

生活中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在農村老人的思想觀念當中,有一個行業卻一定要「慎之又慎」,那就是「當官」。因為在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下半句少有人知,生意人不妨多看看!

- 01 -

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字面意思其實有兩種解讀方式:
在封建社會,進入朝廷當官,其實就是幫助封建帝王維護統治。因此,農村老人也常說「朝中無人莫做官」,意思是說如果上面沒有帝王維護你,那麼最好不要去當官,因為你一旦觸怒了帝王的逆鱗,很有可能會被誅滅九族。祝枝山所編的《野記》當中記載,方孝孺在靖難之役之後,明成祖朱棣要求他草擬詔書,但是卻被方孝孺拒絕,並且說:「死即死,詔不可草。」明成祖朱棣威脅說:「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怒聲道:「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大怒,處死方孝孺親朋好友八百七十三人,進而有了「朱棣滅十族」的傳說。由此可見,一旦惹怒封建最高統治者,俗語所說的「一代做官九代絕」所描述的悲劇很有可能變為現實。封建社會的官吏制度其實充滿了弊端,因為官員缺乏有效監管,於是很容易滋生腐敗;有些官吏為了錢財,不斷壓榨百姓。比如《讓子彈飛》當中葛優飾演的師爺說道:「我去!有沒有這麼誇張,前幾任縣長把鵝城的稅,都收到九十年以後了?鵝城前幾任縣長也太狠了,都把稅收到2010年了嗎?整整九十年啊!」由此可見,舊社會一個貪官汙吏就能夠讓許多貧苦百姓九代都無法翻身,因此老祖宗才會用「一代做官九代絕」這樣的俗語告誡後輩不要欺壓百姓。

完整的一句俗語是「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下半句「一家發財九家貧」少有人知,但是卻值得大家的反思!
在舊社會,地主是封建統治者的幫兇,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地主與農民長期接觸,地主通過剝削農民發了財,從而導致貧苦的農民更加貧苦;地主靠壓迫壓榨得來的不義之財,其實他們就是封建王朝的掘墓人!因此這句俗語「一家發財九家貧」,乃是老祖宗告誡後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不當的手段得來的不義之財,也會被更厲害的不義之徒所截獲。畢竟「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綜上所述,這句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表面上講述的乃是封建迷信思想的因果輪迴,其實歸根結底乃是告誡後人:當官一定要心繫百姓,做生意要講究誠信!更何況「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畢竟,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對於這句俗語,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 後臺回復 「早安」 ,每天收穫新驚喜 —


相關焦點

  • 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向大家介紹兩則來自農村的俗語,希望大家可以從中體驗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了解勞動人民的真實想法。分別是「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朋友之妻不可欺,朋友之妹不可戲」。我們一一來解讀一下。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下半句少有人知
    導讀: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下半句少有人知不管是在以前,狗在農村最為常見,以前人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現在養狗更多是當作解悶的寵物來養;在我們那邊更是有」狗來富」的俗語,因此在農村對很多家庭狗真的很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有「添人不添夠」的俗語呢?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然而,在現實的社會中,總會有人想要掌控我們的生活,尤其是我們的生身父母……毋庸置疑,父母是真心實意愛我們的。也正是由於這種愛,讓他們總是在為我們擔心。擔心我們冷了、餓了,或者是出了差錯而受苦。於是便想要讓我們按照他們設計好的路走下去,什麼事情都要擅自為我們做決定。
  • 長知識|有哪些半句成名,另外半句卻鮮有人知的名言詩詞?
    相比之下,後半句可謂籍籍無名,知道的人並不多。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松)曹松的這句話是前半句無人知道,後半句鼎鼎有名。一將功成萬骨枯」,經過明清幾百年的話本小說渲染,到現在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下半句才是古人的忠告,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下半句才是古人的忠告,可惜十人九不知在傳統的觀念中,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比如談生意的時候,與人交流的時候,都會選擇喝茶,以此增減氛圍;甚至當生意談妥了之後,又會選擇去聚餐喝酒,而這些都是如今生意場上非常常見的事情。並且自古以來,我們就有所謂的「茶文化」與「酒文化」。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還有半句,卻少有人知
    收錄於話題 #俗語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還有半句,說得才過分,卻少有人知。
  • 古人說「人窮不碰三生意」,其實後半句才是精粹,生意人不妨看看
    關於做生意,老一輩的人也用自己的經驗給我們留下了一句俗語,實際上從古至今,民間已經有不少俗語流傳,但是很多時候人們的信息獲取都是有選擇性的,因此很多俗語都是只流行一半,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人窮不碰三生意"一樣,其實它的下半句也很有道理。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少有人知,卻非常經典,直指人
    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是確實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但是,老段也漸漸發現,不少的俗語,隨著流傳,往往人們只記住了前半句,反而把後半句漏了,其實後半句同樣是直擊人心的經典句子。比如很經典的俗語「笑貧不笑娼」,這句話應該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說人們只嘲笑那些窮困潦倒的人,而不會鄙夷通過做「娼女」這樣不正當的途徑享受富貴的人。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
    接下來這句沒被曲解,老牛吃嫩草,很多時候都被認為是在形容老夫少妻的意思,比如說武則天十餘歲入宮成為李世民的才人,但是當時的李世民已經人到中年,在古代都算是垂暮老人。雖然這個理解沒錯,但是其實這句話作為俗語,是起到勸誡作用,還可以有其他理解。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俗語「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語文化在我國可謂是歷史悠久,雖然與那些文人墨客喜愛的吟詩作對不同,但是在民間卻應用的極其廣泛。 很多人聽到俗語兩個字,第一印象就是風趣幽默,並且背後還蘊藏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我國的俗語文化數以萬計,大多數都是一句簡單甚至略顯粗糙的言語,讓人讀起來十分容易理解。
  • 古人云:「人窮不碰三生意」,下半句才是經典,生意人值得看一看
    古人云:「人窮不碰三生意」,下半句才是經典,生意人值得看一看總是在說俗語能夠給我們啟示,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腦袋裡記住的很多俗語都是只有半句話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俗語在傳播過程中,一些語句不好不通順的地方會慢慢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修正,而那些不好的語句也會被人們刻意忽略。由此可見,能夠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來的每一句俗語都是經典。這個世界上,也只有經典才能一直留傳下去。大家都聽說過「人窮不碰三生意」這句俗語吧?那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話的下半句呢?
  • 俗語:「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何意?下半句更是少有人知
    ‍作為一種流傳在田間地頭、破屋陋巷的口頭禪,俗語以其平易近人的字眼,通俗易懂的語氣,歷來成為民間百姓所推崇的一種特有文化。
  • 俗語「人無笑臉莫開店」,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生意人要多注意
    說起我國的俗語文化,可謂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俗語來源於民間,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俗語,對我們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有些俗語富含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的成為我們的口頭禪,還有的教給我們為人處世、趨利避害的方法,可以說俗語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民間俗語,有些俗語聽起來很貼切我們的生活,話語很簡單,聽起來也很容易理解。俗語一般都是有上下兩句組成,可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不是只有上半句,就是只有下半句,所以很多俗語我們知道的都不完整。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其中,俗語作為一種特別存在類型的文化,一直在民間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播,其朗朗上口的語氣加上富含哲理的語句一直養育著一代一代人,尤其是在農村,俗語散發出的生命力異常絢爛。 俗語包含俚語、順口溜、歇後語等等,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的詞語形式粗俗簡單,難登正統文學的大堂,但其內蘊含的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 皆知俗語「萬惡淫為首」,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精華,還少有人能做到
    作者:微微皆知俗語「萬惡淫為首」,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精華,還少有人能做到在中國的發展中,俗語對歷史進程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是古代人們生活和智慧的結晶,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不管這些俗語是否能夠運用到我們的生活裡,也不管這些俗語有沒有什麼智慧大道理,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總結的一些東西,就像我們的古代先人根據當時時代對女子的約束,從而衍生出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萬惡淫為首」。大家都知道,男女大防一直是古代人重視的問題,女子和男子之間交往都是有一定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對待魚子來說,這種約束和限制更加嚴格。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在現代人的印象中,烏龜一直是描述一個人不懂得擔當,遇事畏畏縮縮的詞。因為烏龜膽子特別小,被驚動的時候就會把頭縮進烏龜殼中。但是在古代社會中,在人們心中,烏龜是神靈。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傳承中,俗語因為它通俗易懂的藝術特點,被老祖宗們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一代一代的傳承並發揚下去。俗語的涵蓋面很廣,包含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是他們根據生活現象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
  • 古人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下半句卻少有人知,說中女性的弱點
    上半句說完了,再來說說鮮為人知的後半句。05「美人難過賣酸攤。」從表面來看,這句話可以解讀為:女人看到賣酸東西的攤位會走不動路。也就這樣,女人愛吃醋的說法就傳開了,這後半句也就出現了。08現如今,這一整句俗語還是非常適用,還有很多男人會特別迷戀美色,喪失自我,也有很多女人愛吃醋,看到另一半多看別的女人一眼就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