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網絡 · 圖 | 網絡 · 編輯 | 向小園
生活中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在農村老人的思想觀念當中,有一個行業卻一定要「慎之又慎」,那就是「當官」。因為在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
「一代做官九代絕」,下半句少有人知,生意人不妨多看看!
- 01 -
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字面意思其實有兩種解讀方式:
在封建社會,進入朝廷當官,其實就是幫助封建帝王維護統治。因此,農村老人也常說「朝中無人莫做官」,意思是說如果上面沒有帝王維護你,那麼最好不要去當官,因為你一旦觸怒了帝王的逆鱗,很有可能會被誅滅九族。祝枝山所編的《野記》當中記載,方孝孺在靖難之役之後,明成祖朱棣要求他草擬詔書,但是卻被方孝孺拒絕,並且說:「死即死,詔不可草。」明成祖朱棣威脅說:「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怒聲道:「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大怒,處死方孝孺親朋好友八百七十三人,進而有了「朱棣滅十族」的傳說。由此可見,一旦惹怒封建最高統治者,俗語所說的「一代做官九代絕」所描述的悲劇很有可能變為現實。封建社會的官吏制度其實充滿了弊端,因為官員缺乏有效監管,於是很容易滋生腐敗;有些官吏為了錢財,不斷壓榨百姓。比如《讓子彈飛》當中葛優飾演的師爺說道:「我去!有沒有這麼誇張,前幾任縣長把鵝城的稅,都收到九十年以後了?鵝城前幾任縣長也太狠了,都把稅收到2010年了嗎?整整九十年啊!」由此可見,舊社會一個貪官汙吏就能夠讓許多貧苦百姓九代都無法翻身,因此老祖宗才會用「一代做官九代絕」這樣的俗語告誡後輩不要欺壓百姓。
完整的一句俗語是「
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下半句「一家發財九家貧」少有人知,但是卻值得大家的反思!
在舊社會,地主是封建統治者的幫兇,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地主與農民長期接觸,地主通過剝削農民發了財,從而導致貧苦的農民更加貧苦;地主靠壓迫壓榨得來的不義之財,其實他們就是封建王朝的掘墓人!因此這句俗語「一家發財九家貧」,乃是老祖宗告誡後人: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不當的手段得來的不義之財,也會被更厲害的不義之徒所截獲。畢竟「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綜上所述,這句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表面上講述的乃是封建迷信思想的因果輪迴,其實歸根結底乃是告誡後人:
當官一定要心繫百姓,做生意要講究誠信!更何況「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畢竟,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對於這句俗語,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 後臺回復 「早安」 ,每天收穫新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