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騰訊電競與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AESF)聯合主辦的粵港澳電競公開課在香港數碼港開講。公開課以「青年與電競共成長」 為主題,中國澳門電子競技協會主席、V5俱樂部老闆何猷君也現場作出了分享。
「我的電競夢想,從13歲就開始了」
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為什麼你何猷君會要選擇電競行業去生存,我母親每天也都會問我同一個問題,我很多電競的歷程故事沒和大家講過,其實我的電競夢想從我13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也是今天第一次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講的角度就是叛逆的23歲的經歷,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在英國很古老的學校讀書,有六百多年歷史,在那裡最讓人喜歡和欣賞的是傳統體育,特別是足球傳統。當時,我是十分熱愛體育,我從四歲開始就是曼聯粉了,到了英國,我去踢足球,進了校隊,我是校隊第一個華人隊長,當地很多英國人就特別特別喜歡我。
那這個和電競有什麼關聯呢?當時電競和傳統體育無法比較,當時最火的一款遊戲是英雄聯盟,當時英雄聯盟是一個特別宅的活動,人群也特別少,玩家大多是那些體能玩不了體育,就去打英雄聯盟,大家都是這麼想的,大家都取笑他們,從團隊中剝離他們,當時我也想融入體育團體,畢竟13歲一個人在英國,很艱難。
直到有一天,我最好的朋友邀請我去看一場英雄聯盟比賽,說特別好玩,而我則說我周六要去伊頓公學踢比賽,沒空理你,他就說沒事,你來看一下,了解了解。於是我學這個遊戲,我看他們怎麼訓練,每個禮拜花多少小時去研究裡面每個英雄的用法,甚至是分析到每一秒怎麼出招,怎麼出裝備,我特別特別欣賞他們,我在校隊踢足球時,每天都要踢比賽,訓練。我也在他們身上體會到他們在做電競比賽時,他們的訓練精神、團隊精神、組織能力,和我在校隊踢足球並沒有很大區別,所以當時他們讓我來做比賽,我就開始了解這個行業,開始熱愛。
見證電競的市場地位改變——「電競和傳統體育、傳統娛樂已經很難有分割線了」
當時,我設立了學校第一個電競協會,很希望去組織比賽,和別的學校打比賽,當時已經有了世界賽,可是,當時的行業環境相比現在差太多了,沒有很多人願意去投錢做這個事情,也沒有學校願意把經費給到電競做比賽,都是給到數學、體育等等,所以當時我和我朋友只能靠研發APP,做一個電競諮詢APP,賣一些廣告,賺一些錢去組織和其他學校打比賽,大家都比較艱難。英國的傳統文化覺得這是不好的,這個事情讓我受傷很大,我投入了很多,然後發現推不動這個項目。這是2013年。
然後到2016年,我在美國最大的對衝基金公司實習,感覺很不錯,在暑假的時候看NBA總決賽,勇士VS騎士,看完之後,我看到一項數據使我很驚訝,就是NBA總決賽的觀看率還沒有英雄聯盟世界賽高,當時辦公室的氛圍又是取笑、無視,「這怎麼可能」,「是假的吧」,我當時說了一句話:「我們是做投資的,當我們看到市場有這麼迅速的增長時,我們不是應該去研究他們的群體嗎,去研究市場的機會嗎?」可他們覺得我還是個實習生,去看你的傳統市場吧。
到2018年,電競現在和傳統體育,和傳統的娛樂已經很難有分割線了。我在內地看體育比賽時,都要用兩個手機,因為有時候LPL的比賽會和英超的比賽撞在一起,我兩個都想看,我在看曼聯的比賽時,裡面的彈幕全是RNG和IG怎麼怎麼樣,都沒有人在討論足球比賽,這就意味著電競比賽的觀看量就特別大了。
為什麼說電競和傳統體育很難有分割線了?大家都知道,七八月份是英超的轉會期,各大傳統新聞頭條,熱點都會關注討論,可現在在討論轉會新聞時,我們也會討論電競俱樂部。這就十分明顯了,電競行業涉獵很廣泛了。
如何在快速增長的電競市場中找到更多機會與定位?
我們面臨如此快速增長的電競市場,都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文化,融入了我們的日常,那我們如何找到在電競市場的定位,我自己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接下來我分享一下。
我在2017年舉辦了一個DOTA的比賽,我當時以為舉辦電競比賽很簡單,就幾臺電腦,然後通過我認真地投入到這個市場,我才發現電競市場的龐大,以及這個市場給到我們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和其他機會。就拿這次比賽來說,我舉辦這個比賽,我才發現導播的技巧那麼難,因為每時每刻電競比賽的轉變是很快的,當我們不想錯過精彩的鏡頭時,導播的操作都是很有技巧的。我在賽後和導播交流,導播說他以前是在TVB的,原來傳統行業已經在電競市場找到定位了。
除了導播,還有舞臺,電競舞臺和其他的舞臺有很大的區別,選手座位,燈光怎麼打,特別有講究和科學的,真的只有行業最領先,最有才華能力的人才能做到;一個活動少不了策劃,電競的比賽策劃要弄好久,以及很仔細,可以比肩婚禮策劃。無論是策劃、舞臺、導播,都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在一場比賽背後的是上百人的分工合作。
通過做比賽,我還了解到直播市場,看球賽在美國是ESPN,在中國,除了CCTV外,我們看到更多可能是鬥魚、企鵝電競等直播平臺,我才發現在直播平臺有多大的技術支撐,幾百萬同時在線是什麼樣的概念!還有評述員,比如足球的比賽,球動的比較慢,可能只有在進球時才會激動的講述,會尖叫,會歡呼;可電競比賽不一樣,電競的變數太多了,再到直播,控場能力很重要,當有幾百萬人看你直播時,就需要強大的控場能力,這是沒有經過訓練,沒天賦的人做不到的。
通過做比賽,並且在三月份成立自己的俱樂部,我不斷地發掘這個市場更多的崗位,更多的機會。做俱樂部時,我了解了選手,了解了青訓,也了解了教練、助教,還有分析師,竟然還有商務來談贊助,都是世界知名品牌的商務。一個俱樂部裡各種人才都特別多。
投入電競行業,不一定要通過打遊戲
我講這些就是想告訴一些家長與長輩,電競並不僅僅是他們所想的打遊戲,你並不需要自己打遊戲很厲害,或者打很多個小時,才能投入電競。我打英雄聯盟很菜,做不了選手,但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很多人之前從事的是其他行業,比如設計,轉移電競設計後,可以設計英雄,當你設計的英雄每天被上千萬玩家使用的時候,這個成就感是無比大的;以前做策劃,做一個幾千人的策劃覺得很厲害,但在電競,你做一場比賽策劃,有上千萬的人觀看,這個成就感是百倍的。
我只是想告訴年輕人,你們想轉移到電競從業,有很多很多的機會,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假如有一天電競能達到一千多億的市場後,我相信提供的就業機會是現在的十倍,一百倍。我希望家長了解後,可以支持你們的孩子去做電競。
「我的夢想,正在通過電競實現」
我自己做過比賽,了解直播,那我自己希望實現什麼?以及在未來能為粵港澳,甚至中國的年輕人做些什麼?
首先我自己是個體育粉絲,我從小夢想有個自己的俱樂部,那麼俱樂部是什麼呢?我認為俱樂部是在頂尖的賽區裡,有衝擊世界賽的機會,它可能要有一個自己的主場館,自己的城市去支撐龐大的當地粉絲,不時會有明星選手加入,也有自己培養出的人才;大的俱樂部在網絡上有上百萬粉絲,出的每一款新的產品或者球衣都有很多人買單。這是傳統俱樂部,比如曼聯、皇馬。
可是現在電競俱樂部也在走這個過程:英雄聯盟裡面的賽區,LPL是最大的,那這個賽區裡的勝出的隊伍就可以衝擊世界賽,比如IG最近贏得世界賽一模一樣;RNG的粉絲早在微博就破百萬了。知名的贊助商,比如曼聯,有車,有衣服等,電競俱樂部也有品牌贊助,比如多力多滋、歐萊雅、奔馳都已經是LPL的贊助商了,這已經不是年輕人去告訴家長認可電競,而是龐大商家認可商業機會去投身的領域了。由此看來,俱樂部的前景會特別好。
我們可以看到,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國際版、絕地求生本身就是業內賽,本來就是扶持很多的俱樂部去表現的舞臺。比如說主場館,RNG已經落地在北京,EDG準備在上海,相信我們很快在大街上也能看到有粉絲穿著戰隊的衣服。
作為一個商業來講,這個市場特別特別好,我們看贊助商的動作是很大的,觀看率不斷在超越。對於傳統體育俱樂部來說,比如足球,一降級它的價值就幾乎歸零,可在美國,NBA的30支隊永遠都在那裡,他的價值就像香港地產一樣,一直在升。這對電競的行業做了很大的幫助,我們很快就能在大城市看到有自己的電競大場館,每個俱樂部都會延續下去。
我自己的戰隊V5,我對自己的定位,對戰隊的定位是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做出場館,現在的電競市場在上海市最大的,中國南部沒有知名的場館,這是我特別希望做到的。因為我親身的感受到一個大的俱樂部是如何影響一個城市的,如何讓他們對體育有更大的熱愛,體育的熱情是不一樣的。我希望可以通過俱樂部給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一個可能性,比如打造成中國南部的勇士隊一樣,這是我的一個夢想。
做好定位並深耕,粵港澳電競將有屬於自己的未來
其實聊到粵港澳電競的發展,體育不可否認是有人口紅利的,你觀看量更高,你贊助的收益更多,更多的資金流入市場的時候,你的俱樂部就可以吸引到更好的選手,更多的人才,長期的商業化,地域化就會讓俱樂部處在上層,但中國香港和澳門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去看一看怎樣依靠內地強大的市場找到自己的空間和空位。
儘管我們中國香港人口不多,但我們成為資本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接軌,電競市場也需要這個接軌。電競市場的俱樂部,中國俱樂部和海外的俱樂部有很大的區別,關注的遊戲都不一樣,選手的狀態,訓練的時間等等也不一樣。我希望利用澳門、香港這種天生的旅遊城市吸引遊戲產商來我們這裡進行大型賽事,短短一年,大的遊戲已經來過澳門了,比如說王者榮耀、絕地求生、英雄聯盟等;還有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人才,不需要多麼大的聯賽,只要有中國澳門或者中國香港的選手在聯賽中奪冠,我們就可以證明,儘管我們人口不多,但我們也可以培養出自己的人才。
我希望通過俱樂部,給到香港和澳門的年輕人更多的機會,更大的舞臺區展示自己的能力。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年輕人工作做出付出和責任,不僅僅是我做俱樂部,做賽事,而是在電競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大家都會有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特別支持你們,也希望你們繼續支持我,因為我相信我們對電競的熱情是真的,以及會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