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義務出黑板報,老黨員李升恆為居民送去精神食糧——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情懷
李升恆和他辦的黑板報
記者 李萍
12月8日上午,見到李升恆的時候,他正坐在市區文正街的家裡看《南陽日報》和《南陽晚報》,邊看邊琢磨著元旦黑板報要更新的內容,「上次我寫的內容跟愛國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關,馬上到元旦了,該出一些跟民俗文化相關的內容了。」
黑板報是宛城區新華街道文正社區宣傳欄,就在李升恆家西側十來米處的一堵牆上,這是他的「責任田」,他已經在這塊「田地」上義務「耕種」了12個春夏秋冬,宣傳黨的政策、地方中心工作,傳播健康知識、弘揚傳統文化……內容不斷在變,不變的是正能量的傳遞。時間不斷流逝,今年79歲的他已經是滿頭華發,但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他熾熱的愛國愛黨愛家鄉情懷。
李升恆積極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資料圖片)
「承包」黑板報,12年不曾中斷
李升恆在黑板報上寫的字工整漂亮,版式美觀大方——辦黑板報,對跟文字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升恆來說不算難事,難得的是他12年如一日義務辦黑板報。
2008年,李升恆發現社區牆上有了一塊宣傳欄,但閒置了一個月,黑板上仍無人書寫。李升恆覺得既然是宣傳欄,就該讓它發揮宣傳作用,於是跑到社區主動請纓,把辦黑板報的活兒「承包」了下來。他可不是貿然行事,敢攬「瓷器活」,是因為自己有「金剛鑽」:不管是搞書法還是搞宣傳,他都是行家裡手。
李升恆上小學時還沒有鋼筆、原子筆,老師讓練大字,他練得認認真真,毛筆字寫得相當不錯。初中時有了鋼筆,語文老師的鋼筆字特別漂亮,李升恆很羨慕,比照著學,遂練得一手好鋼筆字。老師看他字寫得好,就讓他在學校出了兩年黑板報。參軍到部隊,他負責宣傳也寫牆報,又練就了一手美術字。退伍後,他先後在多個單位上班,但始終未離開文字工作,2002年從臥龍廣播電臺退休。
「承包」宣傳欄後,李升恆買來各色粉筆便開始「耕種」了。黑板面積雖不算太大,但內容卻十分豐富,上至國家大事、方針政策,下到人生箴言、科普知識,應有盡有。李升恆還緊扣形勢出板報,也結合五一、七一、八一、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製作特刊。黑板報辦得好,得益於他多年來的看電視新聞和讀報習慣,《南陽日報》《南陽晚報》一到,他便一篇篇認真閱讀,有時從上面摘選一些內容認真抄寫到黑板上。
手寫板報並不容易,黑板報緊鄰綠化帶,夏天蚊蟲多,李升恆冒著酷暑,點著蚊香書寫;冬天天氣寒冷,不一會兒手就凍僵了,他寫一會兒就得搓搓手,然後再一筆一畫地認真寫。粉筆字容易因颳風下雨變模糊,他又改買廣告畫顏料寫,雖然字跡不會變模糊了,但擦洗起來很麻煩,每次更換新內容前都得擦洗好多遍。不過,看看自己的黑板報受到居民歡迎、不時有人駐足閱讀,他覺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一心為家國,老黨員初心不改
為辦好黑板報,李升恆自費買粉筆、買顏料,為避免黑板報受損還自費搭起了雨搭。雨搭先是用木板做,但時間長了木板漏雨,他又掏錢請人用鐵板做了雨搭。文正社區負責人過意不去,提出要給他報銷費用,但被李升恆拒絕了,「我閒著也是閒著,出黑板報費不了啥力,就是花一點錢也不值得提。」在他看來,自己有今天的幸福晚年生活,「全得感謝黨。」
李升恆是個有著54年黨齡的老黨員,多次被新華街道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即使退休多年,也初心不改,總是想著要為社區做些什麼。他常年在早上清掃文正街,把馬路掃得乾乾淨淨,讓人們住得更舒坦、走得更得勁,「社區是我家,潔淨靠大家嘛。」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他和老伴不僅在自家門口懸掛國旗,還動員街坊鄰居懸掛,甚至自掏腰包為家庭困難的人家買國旗;家裡人手不足的,他就搬梯子爬高上低幫忙掛,全然忘了自己當時也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於是國慶那天,文正街幾乎家家都飄著鮮豔的五星紅旗。此後每逢國慶節,掛紅旗成了這裡居民的傳統。他曾看到報紙上刊登「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便在春節也自費印刷了「講文明、樹新風」噴繪公益廣告畫以及「中國夢中國喜」、「勤儉善良福壽多」、「珍惜糧食」等中國版畫或剪紙掛在街道邊……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李升恆第一時間到社區黨支部報到,其後天天戴著黨員志願者的紅袖章到防控卡點認真值守。看社區人手不夠多,他又主動接過了流動宣傳的任務。騎上自行車,車簍裡放著喇叭,每天上午和下午在和平街、民主街、解放路、聯合街等街道上向居民反覆宣傳:「非常時期,我們要加強防護,信科學、不傳謠、不恐慌,出門帶口罩,不扎堆,不聚會……」為了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他還捐了1000元的特殊黨費,「有力出力,有錢出錢,雖然我年紀大了,但作為老黨員,也得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編輯:馮長順
審核: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