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義務出黑板報,老黨員李升恆為居民送去精神食糧

2020-12-16 直播南陽

12年義務出黑板報,老黨員李升恆為居民送去精神食糧——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情懷

李升恆和他辦的黑板報

記者 李萍

12月8日上午,見到李升恆的時候,他正坐在市區文正街的家裡看《南陽日報》和《南陽晚報》,邊看邊琢磨著元旦黑板報要更新的內容,「上次我寫的內容跟愛國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關,馬上到元旦了,該出一些跟民俗文化相關的內容了。」

黑板報是宛城區新華街道文正社區宣傳欄,就在李升恆家西側十來米處的一堵牆上,這是他的「責任田」,他已經在這塊「田地」上義務「耕種」了12個春夏秋冬,宣傳黨的政策、地方中心工作,傳播健康知識、弘揚傳統文化……內容不斷在變,不變的是正能量的傳遞。時間不斷流逝,今年79歲的他已經是滿頭華發,但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他熾熱的愛國愛黨愛家鄉情懷。

李升恆積極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資料圖片)

「承包」黑板報,12年不曾中斷

李升恆在黑板報上寫的字工整漂亮,版式美觀大方——辦黑板報,對跟文字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升恆來說不算難事,難得的是他12年如一日義務辦黑板報。

2008年,李升恆發現社區牆上有了一塊宣傳欄,但閒置了一個月,黑板上仍無人書寫。李升恆覺得既然是宣傳欄,就該讓它發揮宣傳作用,於是跑到社區主動請纓,把辦黑板報的活兒「承包」了下來。他可不是貿然行事,敢攬「瓷器活」,是因為自己有「金剛鑽」:不管是搞書法還是搞宣傳,他都是行家裡手。

李升恆上小學時還沒有鋼筆、原子筆,老師讓練大字,他練得認認真真,毛筆字寫得相當不錯。初中時有了鋼筆,語文老師的鋼筆字特別漂亮,李升恆很羨慕,比照著學,遂練得一手好鋼筆字。老師看他字寫得好,就讓他在學校出了兩年黑板報。參軍到部隊,他負責宣傳也寫牆報,又練就了一手美術字。退伍後,他先後在多個單位上班,但始終未離開文字工作,2002年從臥龍廣播電臺退休。

「承包」宣傳欄後,李升恆買來各色粉筆便開始「耕種」了。黑板面積雖不算太大,但內容卻十分豐富,上至國家大事、方針政策,下到人生箴言、科普知識,應有盡有。李升恆還緊扣形勢出板報,也結合五一、七一、八一、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製作特刊。黑板報辦得好,得益於他多年來的看電視新聞和讀報習慣,《南陽日報》《南陽晚報》一到,他便一篇篇認真閱讀,有時從上面摘選一些內容認真抄寫到黑板上。

手寫板報並不容易,黑板報緊鄰綠化帶,夏天蚊蟲多,李升恆冒著酷暑,點著蚊香書寫;冬天天氣寒冷,不一會兒手就凍僵了,他寫一會兒就得搓搓手,然後再一筆一畫地認真寫。粉筆字容易因颳風下雨變模糊,他又改買廣告畫顏料寫,雖然字跡不會變模糊了,但擦洗起來很麻煩,每次更換新內容前都得擦洗好多遍。不過,看看自己的黑板報受到居民歡迎、不時有人駐足閱讀,他覺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一心為家國,老黨員初心不改

為辦好黑板報,李升恆自費買粉筆、買顏料,為避免黑板報受損還自費搭起了雨搭。雨搭先是用木板做,但時間長了木板漏雨,他又掏錢請人用鐵板做了雨搭。文正社區負責人過意不去,提出要給他報銷費用,但被李升恆拒絕了,「我閒著也是閒著,出黑板報費不了啥力,就是花一點錢也不值得提。」在他看來,自己有今天的幸福晚年生活,「全得感謝黨。」

李升恆是個有著54年黨齡的老黨員,多次被新華街道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即使退休多年,也初心不改,總是想著要為社區做些什麼。他常年在早上清掃文正街,把馬路掃得乾乾淨淨,讓人們住得更舒坦、走得更得勁,「社區是我家,潔淨靠大家嘛。」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他和老伴不僅在自家門口懸掛國旗,還動員街坊鄰居懸掛,甚至自掏腰包為家庭困難的人家買國旗;家裡人手不足的,他就搬梯子爬高上低幫忙掛,全然忘了自己當時也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於是國慶那天,文正街幾乎家家都飄著鮮豔的五星紅旗。此後每逢國慶節,掛紅旗成了這裡居民的傳統。他曾看到報紙上刊登「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便在春節也自費印刷了「講文明、樹新風」噴繪公益廣告畫以及「中國夢中國喜」、「勤儉善良福壽多」、「珍惜糧食」等中國版畫或剪紙掛在街道邊……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李升恆第一時間到社區黨支部報到,其後天天戴著黨員志願者的紅袖章到防控卡點認真值守。看社區人手不夠多,他又主動接過了流動宣傳的任務。騎上自行車,車簍裡放著喇叭,每天上午和下午在和平街、民主街、解放路、聯合街等街道上向居民反覆宣傳:「非常時期,我們要加強防護,信科學、不傳謠、不恐慌,出門帶口罩,不扎堆,不聚會……」為了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他還捐了1000元的特殊黨費,「有力出力,有錢出錢,雖然我年紀大了,但作為老黨員,也得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編輯:馮長順

審核: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

相關焦點

  • 馮志欽:忙得不識閒兒的老黨員(最美洛陽人)
    認識的人都說,馮志欽是個天天忙得不識閒兒的老黨員。退休老同志能有多忙?  近日,記者來到瀍河區五股路辦事處龍泉社區兩代人活動站時,馮志欽正趴在桌子上奮筆疾書,抄寫、整理社區最新一期的黑板報資料。還沒聊兩句,社區居民黃女士的熱線電話打了過來。
  • 86歲老伯為社區出黑板報17年 他說:「要出到90歲!」
    走到這裡,無論是社區居民,還是過往路人都會情不自禁放慢腳步欣賞一番,這塊黑板報成為了該社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這些精緻的黑板報都出自社區「五老宣講團」成員傅南凱之手,居民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傅」,傅南凱今年86歲高齡,為社區義務出黑板報已經是第17個年頭。
  • 七旬老黨員為值守人員送飯,父親拒絕女兒拜年扔出愛的紅包,開化...
    為遏制疫情傳播擴散蔓延勢頭,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縣各基層黨員幹部更是積極主動地參與防控工作中,通過守望、互助、關愛等舉措,默默無聞地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長虹鄉七旬老黨員為值守人員送飯「天這麼冷,路又陡又遠,老人家還給我們送飯,真的太感動了。」
  • 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一方幕布為農民送去精神食糧
    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一方幕布為農民送去精神食糧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勝昔 崔志堅  2020-12-11 「小時候看電影純屬娛樂
  • 於錫祿與黑板報結緣30載
    於錫祿正在進行插圖今年77歲高齡的老黨員於錫祿與粉筆、黑板作伴了30載。再敘老伴,鄭海青雖年已70歲,精神矍鑠,滿身的藝術細胞,唱歌跳舞是每每參加,還是濱河社區的婦女活動副主任,聊起義務辦好黑板報,說到盡興時神採飛揚。「我是他是校對員,生怕出現錯字和漏字」。筆者插語道:起到了「啄米鳥」作用,也是黑板報的第一個讀者。的確,老伴鄭海青的文化不高,素質高,支持和配合老於盡力將黑板報辦好,起到了夫唱婦和的作用。
  • 三尺黑板三寸筆、義務辦報二十一載,團結湖有位「黑板報老爺爺」
    他義務辦報21年,為社區老人傳播黨的政策、養生知識、生活妙招,甚至是防詐騙秘籍。為了傳遞這份無私的精神,同時也減輕老人的負擔,如今,社區黨支部的30位退休老人共同組成了戎春林板報社。7塊黑板,每月更新一次,宣傳著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也為鄰裡生活增添了滋味。
  • 安慶老漢十年義務出百期黑板報 自編自寫一月至少一期
    原標題:老漢十年義務出上百期黑板報自己編自己寫,一月至少一期「四十年眾志成城,四十年砥礪奮進……」七一前夕,最新的熱點新聞已在大觀區四方城社區的手寫宣傳欄展示出來。
  • 徐州一老黨員堅持義務理髮56載
    今年77歲的欒幼華,家住徐州市鼓樓區沈場警苑小區,1963年參軍,成為部隊醫院的一名衛生員,在部隊時有個老班長經常給戰友理髮,他很佩服這位班長的為人與手藝,雖然當時一個月只有6塊錢生活津貼,還是狠下心來買了全套的理髮工具跟老班長學會了手藝,之後就開始為戰友義務理髮。
  • 一塊小小的黑板報,一座社區與居民溝通的橋梁
    那次,我第一次在這裡見到了院落的黑板報,於是拍下了這張照片,時間定格在2018年11月7日……▲「金色陽光」宣傳欄說實話,在很多社區及院落,黑板報早已被人們淘汰了,一說就是線上交流互動,社區還有漂亮的公示欄呢……長慶路社區黨委書記鍾燕告訴我,「金色陽光」的居民之所以從2009年就開始運用和保留這塊小小的黑板報,當初的動機是:院落裡的各種公示欄
  • 一方幕布為農民送去精神食糧
    郭建華是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的經理,1976年,成為當時開封縣電影公司的一名農村放映員,至今已經為鄉親們放了44年電影。  「送米送面,不如送科教片」,當地不少鄉親通過看科技電影學會了一門致富技術。
  • 溫馨園裡的「老黨員突擊隊」
    1月29日晚上,張德祥(右二)和「老黨員突擊隊」隊員們一起在小區門前給進入人員測體溫,並認真登記。記者 賈 恆攝「同志,請站住,測下體溫!」1月29日16時許,在石家莊市橋西區匯通街道東平社區勝利小區溫馨園,社區老黨員張德祥冒著寒氣忙活著給進入小區的人員測體溫。72歲的張德祥,是一名退役軍人,有著50年的黨齡。退休後,多次被社區評為優秀黨員志願者。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纓,自發成立了由12名老黨員組成的黨員突擊隊,擔負溫馨園的體溫測量、樓道清掃、小區消殺等疫情防控任務。
  • 黃以孟:社區裡的「黑板報總編」
    從抗美援朝的戰場辦到小區的宣傳欄,這是一份70年的堅守。「辦報人」名叫黃以孟,福建師範大學離休老黨員。當年19歲的宣傳兵,如今已經頭髮花白,89歲的他仍在發揮餘熱,做著居民的「黑板報總編」。  煙盒紙上的「入黨記」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近日,在師大社區老人活動中心,黃以孟再次唱響《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鏗鏘有力。
  • 出黑板報的漫畫家吳濟良:很享受在社區「畫出了名」
    退休後,他開始給社區裡畫黑板報,宣傳交通安全,防電信詐騙……  「即使不署名,人家看著畫也會說,『畫得這麼好,肯定是吳老師畫的』。」吳濟良說,「這就夠了,在讀者中有這麼好的口碑,你還想要什麼?」  他說,很享受自己在社區裡「畫出了名」。
  • 一塊黑板、一盒粉筆、一把尺,11年他堅持為居民做這件事
    一塊黑板、一盒粉筆、一把尺子,不知不覺間,家住丹東的程漠斌已為小區義務畫了11年的黑板報。板報的內容根據時節和生活實時更新,從停水停電等實用信息到身邊的正能量故事都是他的創作題材。程漠斌說,2008年他剛搬到新村社區不久,在奧運會前期,居委會工作人員得知他會辦黑板報,找到他求助:馬上要開奧運會了,大家都非常關注,我們想利用小區的黑板報給大夥傳遞信息,可不可以請你幫忙?程漠斌當即就答應了,「我當時就覺得自己是一個黨員,為大夥做這點事是應該的。」從這個時候開始,他便把這份義務勞動承擔了下來。
  • 宿遷市領導「七一」前夕走訪慰問老黨員
    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宿遷市委書記魏國強,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天琦及其他市領導分赴全市各地慰問建國前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給他們送去黨的親切關懷,並送上慰問金。  6月28日下午,市委書記魏國強來到宿城區古城街道,親切看望慰問了部分建國前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為他們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帶去黨的關懷和溫暖。
  • 志願故事:河北區老年志願者堅持11年 為居民義務換紗窗
    隨著小喇叭裡熟悉的聲音響起來,手持舊紗窗的居民三三兩兩地從樓內走出來。在天津市河北區月牙河街靈江裡小區的空地上,換紗窗小分隊的志願者又忙碌起來,至今他們已為居民服務11年了。  2009年夏天,丹江裡社區居民董洪澤和李維生給自家換紗窗時,看著鄰居家的紗窗也需要更換,他們就捎帶腳幫忙。
  • 廉江和寮慰問老黨員
    7月8日,廉江市和寮鎮蕉林村老黨員陳錫福緊緊握著鎮領導的手,連聲道謝。「七一」前後,和寮鎮委領導班子開展慰問活動,走訪慰問奮戰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困難黨員、老黨員等,向他們送去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
  • 【暖新聞·江西2018】七旬老黨員辦黑板報宣傳正能量
    自1989年以來,他自費訂閱報刊雜誌,自編自排辦黑板報,宣傳社會義思想和農業科技知識等,到現在,共編寫黑板報2180期,30年來在偏遠山區的一塊約3平方米的黑板上寫滿著一名老黨員對黨的忠心。忠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雙坑村四周群山環繞,一條彎曲盤旋的山村公路連接著外面。
  • 【黨建引領】兩老黨員守護小區安全,居民齊點讚——深夜準時鎖上...
    【黨建引領】兩老黨員守護小區安全,居民齊點讚——深夜準時鎖上小區門,一堅持就是兩年多 2020-12-15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同時,各級宣傳文化部門自覺宣傳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的功能,用文化浸潤出更美的中國色彩。但也要看到,在我國文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文化發展與權益享有不平衡、文化硬體與軟體建設不匹配、文化產品質量與數量不相稱、文化對外傳播仍有「語言」隔閡等問題。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