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裡四五個人一百多塊錢保證你吃好,但要遵守老闆奉銀龍(左二)的「規矩」
說到「三拖一」,重慶人沒有不曉得的,那是對火鍋另一種「親切」的說法,即葷菜3塊、素菜1塊!
這年頭,1塊錢還能吃火鍋?
在南岸彈子石大佛段老街悠長的小巷深處,奉銀龍的「三拖一」火鍋店,就像這條老街一樣,成了與世隔絕的存在。菜單上清一色的「3塊」和「1塊」,基本上還是25年前的價格,你就算甩開膀子「莽」起整,吃一頓也不過百把塊錢。
56歲的老闆奉銀龍用自己的江湖規矩,經營著「三拖一」的火鍋江湖。
「三拖一」的江湖規矩
「三拖一」火鍋,在大佛段老街鼎鼎有名。
從彈子石轉盤沿著狹窄而擁擠的大佛段正街步行,穿過朝天門大橋下的橋洞,再前行一段,就是奉銀龍的「三拖一」火鍋了。
下午5點,一如往常,「三拖一」準時開店營業。
4點半剛過,小雨中噼啪作響的彩條布雨棚下,已有幾撥食客等候在這裡了。排隊,對於只有4張桌子的「三拖一」火鍋店來說已是常態,小店只有老闆奉銀龍和妻子兩人,他們各自忙碌著,沒時間來招呼客人。
偶爾有初來乍到的,語出驚人打破小店的寧靜。
「老闆,排個號啥!」「排啥子排?沒打整乾淨莫要進來!」濃鬱的重慶言子兒從奉銀龍嘴裡蹦出來,擲地有聲,驚得一屋子人不敢作聲,反倒是在隔壁擺攤的大姐,溫和熱情地打著圓場:「妹兒,排起就可以了,下午4點多就可以來排隊了……」
奉銀龍的「衝」,也是出了名的。當然,也有不少人受不了老闆的脾氣,隊還沒有排攏,或者剛坐上桌子,就氣呼呼地走了。
△小店只有四張桌子,來晚了只能排隊慢慢等
但奉銀龍依舊我行我素,遵守著自己的江湖規矩:排隊不拿號、點菜不彎酸、酒水不自帶、人齊了開鍋、中午不營業、晚上12點攆客。來「三拖一」吃火鍋的,都曉得這些規矩……
「加人不加菜,那我還做啥子也?當觀世音嗎?」
「沒喊你,你就不要進來,霍不轉!霍不轉!」
「不要自帶酒水!」
「價錢不少!甩開膀子吃也就百把塊錢!」
「我給你們延長時間,哪個給我延長壽命?」
20平方的小店,三張圓桌和一張方桌沒有停歇地冒著火鍋的熱氣。但最火熱的是奉銀龍震耳欲聾、雷打不動的「規矩」,奉銀龍堅持著自己的規矩,這或許是「三拖一」火鍋帶給食客的,屬於那個年代的回憶吧!
價格穿越回25年前
奉銀龍的小店沒有店名,也沒有招牌。
殘破的門楣,老舊的桌椅,幾扇木門一合攏就算是門,一盞40瓦的節能燈負責照明。
熱情的網友給小店取了名字:「三拖一」、「火鍋一盞燈」,如今在網絡上大名鼎鼎。
「三拖一」實至名歸。
晚上9點,老街冷清而寂寥,唯獨「三拖一」火鍋燈火通明,住在大佛段的小陳,坐在店門口等了20多分鐘,終於等到靠門邊的大圓桌。
「想吃啥子,直接用水彩筆在菜單上畫,要幾份就寫幾。」老闆奉銀龍直截了當,沒有多餘的話。
小陳他們8個人,點了酒、飲料和葷素20幾道菜,算下來不過150元,這已經是「大客戶」了。對於這個價格,小陳並不吃驚,「整個重慶城,還能找到幾家』三拖一』嘛?這個價格,哪裡都吃不到!」
小陳說,他在大佛段住了4年,火鍋基本上就吃「三拖一」。「你看這個素菜,海白菜、豆芽……都是1塊錢,確實對得起這個價錢!」
△素菜幾乎都是1塊,最貴的是梅林
白底黑字的點菜單上,海白菜、血旺、豆芽、冬瓜、小蔥、洋芋……清一色都是1塊錢。3塊的葷菜如今小店裡只剩下7、8樣,有鮮鴨腸、三明治、帶魚等,最貴的梅林午餐肉是10塊錢一份。
△小店的規矩是加人不加菜,奉銀龍直接拿菜單算帳
吃完後,奉銀龍直接拿菜單算帳,算完帳直接拿帕子一抹,菜單上就啥都沒得了,還可以重複使用,連點菜單都省了。
「沒想找好大個錢」
夜深了,奉銀龍不再打算招待客人了,晚上12點攆客,是規矩。
忙碌了一晚上的奉銀龍終於可以稍微歇一口氣了,他一邊收拾桌子,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起來,但還是一貫的風格——惜字如金, 偶爾冒一兩句重慶言子兒,驚如炸雷。
△店裡沒請人幫忙,奉銀龍夫婦兩人自己打理
奉銀龍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他今年56歲,是土生土長的彈子石人,1992年在這裡開店,已經25年。這間20平方米左右的小火鍋店,是他家老房子的客廳改成的,只有4張桌子。店小,他和妻子沒請人幫忙,自己既是老闆、大廚、迎賓,也是丘二。
不少食客好奇於奉銀龍開的「三拖一」火鍋,到底賺不賺得到錢嘛?「空了吹!」奉銀龍儼然「老大」的模樣,店堂裡又是一陣鴉雀無聲。
在奉銀龍眼裡,開火鍋店,不過是下崗後餬口謀生的出路罷了。在這都裡開店25年了,來燙火鍋的,也大都是些老鄰居,早已經熟悉了奉銀龍的脾氣。
△在店裡,奉銀龍就是「老大」,說一不二
奉銀龍說,「我也沒打算找好大個錢,只想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只不過在不經意間,這個仿佛穿越了25年的「三拖一」火鍋,用自己堅守的規矩,讓食客們吃出了回憶。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顧曉娟 實習生 張庚蓉 攝影 楊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