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微信中令人反感的社交行為,你「中槍」了幾條?

2020-12-15 半月談

連續發多條長語音

很多人都很反感連續收到長長的語音消息。

於是很多人認為,發送長語音的人,其實是為了自己的便利,在浪費對方的時間,也就是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有點自私。

突然的語音和視頻聊天請求

絲毫沒有準備的時候,語音或者視頻聊天的請求鈴聲突然響起,很多人都會被嚇一跳。

如果是不熟悉的人,上來就發視頻請求,更會讓人覺得是一種冒犯。

所以,每次發語音或者視頻請求之前,提前詢問對方是否方便接聽,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果真的有什麼急事,打電話要比語音聊天顯得正式。

聊天只問「在嗎?」

微信沒有顯示是否在線的功能,於是很多人喜歡在聊天的時候問一句「在嗎?」

這聽起來是一種禮貌的表現,就像問「你好」一樣。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微信聊天不像是面對面交流,很有可能你回復他之後,他過了很久才回覆你下半句,不知不覺增加了聊天的時間成本和理解成本。

只發一句「在嗎」,如果我很忙,以為你只是想閒聊,可能就不會回覆你;但如果你把想要說的事情一起說出來,我就能在有時間的時候,立馬回復給你有用的信息。

未經同意公開聊天截圖

本來兩個人聊天,心裡默認的都是第三人不可見;在群裡聊天,心裡默認的都是群外的人不可見。

可偏偏有的人,就在別人沒有同意的情況下,把聊天截圖發到了朋友圈。並且備註的真實姓名和頭像全都沒打碼,總會給人一種隱私被侵犯的感覺。

即便是不涉及私密信息的聊天內容,你想要公開,最好事先告知一下對方,經過對方同意再截圖。

朋友圈刷屏

你可能也體會過,打開朋友圈,映入眼帘的是幾十條廣告刷屏,莫名就會有一種煩躁的感覺。

畢竟朋友圈,相當於網絡上的「公共場合」。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刷「存在感」,實在是一種不合適的行為。

未經同意拉別人進群、發名片

未經同意拉別人進群,發名片、發廣告、要求點讚,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表現。別人會因你的「不經意舉動」產生厭煩,甚至會影響到你在別人心中的良好形象。

同樣讓人反感的,還有不經過當事人同意,就把私人微信推薦給了別人。也許轉發微信名片,對你只是「舉手之勞」,但是提前告訴微信的主人,經過主人同意再推薦,才符合社交的禮貌。

群發沒有意義信息

「清理微信,請勿回復」,相信這樣的微信清理信息,你肯定收到過不止一次。他想測試的是你有沒有刪除和拉黑他,但是對於他這樣的行為,簡直想直接刪除拉黑他。

至於那些群發廣告、求投票、求點讚,甚至轉發有謠言、詛咒信息的內容,更是讓人懷疑交錯了朋友。

對大多數人而言,群發的祝福都覺得不真誠。對群發的「騷擾」,容忍度自然更低。

大群裡聊天,不顧及別人感受

明明是很多人的群,兩個人卻聊了半天。別人插不上嘴,又被迫接收著一大串微信提醒,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如果聊天內容只涉及兩個人,還是選擇單獨私聊比較好。

群裡的表情包刷屏同樣讓人厭煩。打開群,蹦出來上百條新消息提醒,百分之八十是表情包,有用的信息反而被覆蓋,無形中增加了群聊成本。

表情和語氣詞的不恰當使用

社交語言也是在不斷更新換代。

比如以前,微笑的表情含義是禮貌、友好,現在卻變成了無語、無奈。以前,「呵呵」只是一個表示笑聲的象聲詞,現在卻有了嘲諷的含義。把微笑的表情換成其他可愛的表情,把「呵呵」換成「哈哈」,相信你會更受歡迎。

還有,如果現在,你還經常習慣使用「哦」「嗯」這樣一個「高冷」的單字來回復別人,建議你改成「哦哦」或者「嗯嗯」,雖然只是多了一個字,但是在別人看來,疊聲詞會更柔和一點。

相關焦點

  • 薦讀|那些微信中令人反感的社交行為,你中槍了嗎?
    微信沒有顯示是否在線的功能,於是很多人喜歡在聊天的時候問一句「在嗎?」這聽起來是一種禮貌的表現,就像問「你好」一樣。但實際情況卻是,微信聊天不像是面對面交流,很有可能你回復他之後,他過了很久才回覆你下半句,不知不覺增加了聊天的時間成本和理解成本。
  • 「最反感的微信好友」上熱搜,這幾種行為最令人反感,千萬別中槍!
    網友盤點出這幾類令人反感的社交方式連續發多條長語音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刷「存在感」,實在是一種不合適的行為。和很多微友的關係基本上都是止於微商。當然,到年底,你如果能夠把這一年的廣告費、攤位費交了,那我也會選擇原諒你的。
  • 微信上讓人反感的5種行為,敢不敢看看你是否也犯過
    微信這個APP我們幾乎沒有一天不在用的,作為一個我們日常使用最為頻繁的社交軟體之一,在微信上的行為關乎著我們給人的印象,敢不敢看看以下最讓人反感的5種行為,你是否也犯過?◆◆髮長語音◆◆明明文字可以一目了然,必要時還可以重新翻回去看,可偏偏有的人就喜歡發語音,一發還連續好幾條,每條都還很長。
  • 網絡成癮9條診斷標準,你有幾條中槍了?
    【網絡成癮9條診斷標準,你有幾條中槍了?】近日,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癮門診的專家,介紹了網絡成癮的自我判斷標準 ,看看你離網癮還有幾步?(記者 石小宏)(川川提醒,王者LOL吃雞2077雖然好玩,但也要適度哦) ①對玩遊戲的渴求(玩遊戲的行為、回想玩遊戲和期待玩遊戲支配了個體的日常生活); ②不能玩遊戲時出現戒斷症狀(表現為易怒、焦慮、悲傷); ③耐受症狀(需要玩的時間越來越長); ④無法控制要玩遊戲的意圖; ⑤因遊戲而對其他愛好喪失興趣
  • 如何處理兒童在社交中令人難堪的行為問題?
    自閉症兒童在社會交往能力存在著質的障礙,不僅表現在對社交缺乏興趣,也表現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做出讓人不適應甚至令人難堪的行為;比如,用手拍打的行為方式,或者是用刻板重複、不應景的語言與人交流。他們不會根據社交的情景和場合來調節自己的行為,以至在當眾下說出令人難堪的話,做出令人難堪的事情來,使父母和別人感到尷尬,也影響了自己本身的社交發展。針對自閉症兒童不能約束、長時間、經常地提供令人想發笑而又滑稽的社交故事,應該選取制止並教育的原則進行糾正。
  • 為什麼你把天聊死了?微信社交有雷區 留心別當"話題終結者"
    半島記者 劉丹陽  如今,微信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個人微信上的一系列言語和行為,會直接影響他人對你的判斷。就像生活中有一些約定俗成的交往禮儀,新興的「微信社交禮儀」似乎也在逐漸形成,常年「混跡」網絡的人都深諳此道,因為,稍有不慎,輕則成為話題終結者,把天「聊死」,重則激怒領導,甚至還可能被開除。微信社交,真的有這麼多雷區嗎?
  • 日常迷惑行為,你躺著中了幾槍?
    「迷惑行為」原本出自日語,指那些會給人帶來麻煩的行為(比如地鐵上橫躺著睡覺/圖書館裡大聲喧譁)。在一些中文網絡社區,也有人把迷惑行為理解為指那些很迷的事。因此,網絡上流行的「迷惑行為大賞」,又多增添了「奇葩、搞笑」的意味在裡面。
  • 社交恐懼症的10大症狀,膝蓋中槍的請舉手
    核心提示: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都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緊張和害怕。並且,擔心自己的行為和表現,會引起難堪和羞憤。據說在現實生活中,10個人裡面可能有8個人患有此病症。
  • 女生發什麼樣的朋友圈男生最反感?你中了幾條
    前兩天在某平臺上看到了一個故事有人給一個男的介紹女孩,那個女孩長得挺好看的,條件也不錯,但是那個男的連見都沒見,就把女孩給拒了原因很簡單:我加了她的微信,然後看了她的朋友圈,原本想了解她一下,結果我驚奇的發現
  • 關於社交恐懼症的十個表現,你中了幾條?
    當代很多年輕人都習慣於把真實的自己放在網絡世界中,而在現實社交中卻表現得畏手畏腳,含蓄內斂。社恐是把大傘,擋風、擋雨、擋無謂的客套和寒暄。生長在這個時代的青少年,多少都會有點社交恐懼症,有時候過於泛濫的社交真的讓人厭煩。
  • 職場中,比較容易引起領導反感的幾種行為?你佔了幾條?
    公司來了一位新職員,資歷不錯,卻老是與同事,與領導鬧矛盾,誰都受不了他的行為習慣、作風。出於一些原因,不久就辭職了。很可惜,有實力的人也需要一定的機遇才行,但是另一方面來講,如果不能做到與同事關係融洽,得到領導真正的認可,他也是缺少了一門很重要的功課。那麼究竟員工的哪一些行為特別容易引起領導的反感呢?身為員工又該如何去避免呢?
  • 微信讀書,在安靜和喧囂中回歸深度社交
    用習慣的產品正在變得愈加複雜,新興產品又以各種方式想要改變你的習慣,手機上不斷被push各種信息和選擇。有時候很想靜下心去思考些什麼,無奈刷朋友圈的習慣佔據著雙手,然而朋友圈中的攝影大賽、真假傳言充斥屏幕,信息爆炸。其實一直很想摒棄浮躁,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去整理自己碎片化的精神世界,更想看看我的社交圈在美食美景和段子背後,又究竟是什麼樣子?
  •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這幾條你都中了麼?
    社交恐懼實際上指的是怕人,主要表現為害怕在別人面前出醜,只要是容易讓自己緊張的場合,就會儘量的選擇迴避。那麼接下來你就講幾個關於社交恐懼的特徵,看你佔了幾條。第二個,不太容易相信別人會真正的喜歡你,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害怕別人一旦發現自己的缺點就會瞧不起自己的。
  • 朋友圈打卡違反微信規定 多款英語學習類軟體中槍
    (原標題: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行為違規,薄荷閱讀等多款英語學習軟體中槍)5月13日,微信安全中心在其公眾號上對外發布《關於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流利閱讀、薄荷閱讀,火箭單詞等公眾號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行為違規。
  • 哪些行為表明你在消磨時間浪費生命,下列你中了幾條
    花太多時間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上,漫無目的地瀏覽社交媒體沉迷於觀看抖音,B站,愛奇藝等各類娛樂視頻平臺每個周末睡到中午,晚上沉迷娛樂熬到很晚起床後一直使用手機,變得十分懶惰,幹啥都提不起精神花大把的時間看別人的生活,如直播,微博,朋友圈一有空就閱讀八卦新聞,名人傳聞,網上的各種炒作等等經常八卦,沒事喜歡打聽別人的事每天重複差不多的生活,自己的各項技能、個人能力卻沒有明顯提升你上不希望這一天結束,因為對於明天你沒有任何計劃你內心感到內疚,因為你自己也感覺到沒有把自己的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 職場上的什麼行為可以算做曖昧?我說幾條,看你中槍了沒?
    那麼,如何區分哪些職場行為超出了同事的正常交往範圍而屬於曖昧的表現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過分關心對方的工作狀態。這是典型的工作分心的表現,就像你在問題中說到的,總是詢問「你在幹嘛?」、「忙什麼呢?」
  • 考研教室有哪些令人反感行為?前面坐個屁哥,真的受不了
    考研教室有哪些令人反感行為?前面坐個屁哥,真的受不了考生準備考研的時候,喜歡佔領考研教室。通常一個考研教室,很多都是固定的人在學習,長時間下去就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人的動作嚴重影響到了他人。雖然有些行為自己感覺沒有關係,但是在他人看來,心裏面已經畫了無數個小圈圈詛咒你了。
  • 令人反感的3種人,在人際關係中不要過多接近,對你不利
    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人,也就是會令你產生反感情緒的人,要果斷的遠離。因為跟這種人交往,會讓你時不時的受到情緒上的糾結和不穩定,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對你作出讓你無法接受的事情,所以在人際關係上才要遠離這些對你反感的人。這是讓你在人際關係上不被幹擾,可以輕鬆愉快實現交往目的的重要條件,畢竟結交一個不對的人,會讓你吃盡苦頭。
  • 不管男女,在朋友圈經常這樣評論別人的,都會令人反感
    好吧,以前是刷空間,現在變成朋友圈了,其實社交軟體在發展,人也在進步。可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社交圈,我們也應該要有所忌諱,而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在朋友圈裡,最好不要這樣評論別人,否則會令人很反感的。這樣的話人家本來好好的心情瞬間就會沒了,其實你大可以不必評論,而不是這樣的潑冷水。大學時期也有一個女生還愛潑別人的冷水。實習的時候我們在同一個地方,然後科長讓我每隔兩天就給辦公室的話澆水。結果被她看見後,她冷冷地嘲諷了一句:「讓你澆水,等下把花草澆死了看你怎麼辦?」我覺得特別的無語。
  • 解讀心理學:社交恐懼症的8大特徵,看看自己中了幾條
    #社交,在當代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誰也沒法逃避社交。在社交中如魚得水的人,總是成為生活、工作,甚至是情場中的佼佼者。可是,社交恐懼症阻礙了我們的發展,讓我們的社交能力顯得拙劣。社交恐懼症的形成,與我們童年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這個世界各憑本事,我們絕不能因為社交恐懼,就讓自己成為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