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李道政老師推薦的《痧脹玉衡》一書,此為節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原著,並不難懂。
《痧脹玉衡》,清·郭士遂(公元1644-1911年)。
「……以故為名醫者不道,及考諸醫書,古時未有論及,後人稍有青筋之說,仍略而不詳,因而求人之信者少,疑者益多。用藥之方,遂置之不論。」
「友人右陶郭君明理讀書,旁搜醫學,見近之患痧者日益眾,而治瘀者不聞,乃精心殫思,推原於小兒痧疹之理,兼求之古方,多有不言痧而見痧之意者,且驗之諸所救療,無或爽,因以自信。遂發願廣之天下後世,為百千萬人命之救,著有《玉衡》一書。」
這是《痧脹玉衡》一書中的原文,由此可見,「痧」之一症由來已久,但沒有人對此進行過細緻深入的研究,普通百姓對這一病症的認知也很少,更沒有專門的書籍對此進行記載,《玉衡》是我們中醫史上第一本對「痧」進行如此透徹的研究並記載詳細的書籍。《玉衡》一書中還記錄了許多的病例,真實可信,進一步證實了「痧」的存在及其治療方法的可靠性!
「痧之初發,必從外感。感於肌表,人不自知,則入於半表半裡,故胸中作悶,或作嘔吐,而腹痛生焉。」
「痧感於半表半裡,人不自知,則入於裡,故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痧毒衝心,則心胸大痛,痧毒攻腹,則盤腸吊痛。」
「痧中於裡,人不自知,則痧氣壅阻,惡毒逆攻心膂,立時發暈,即欲刮痧而痧不起;即欲放痧而扶之不起,必不得放,即扶起放之,而發暈之時,氣血不流,放之亦無紫黑毒血流出,即有些須,亦不能多,略見紫黑血點而已。此痧毒入深,大兇之兆。」
這是《玉衡》原文記載的痧的一般發病過程,通過這一段文字,我們可以清楚、準確的辨別是否是痧的症狀及病情輕重!
而對於痧的病因,作者在書中也做了記載。一如我們中醫的整體思想,痧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內傷及雜病。六淫中風、暑、寒、溼四邪容易誘發痧證;五臟六腑中的心、肝、脾、肺、腎、膽、大小腸及三焦更是與痧關係密切;甚至氣血津液的失常也會導致痧的產生!雖然痧的病因不一,導致的症狀繁多,但對於治療,《玉衡》的作者郭士遂憑藉前人零散的記載及自己的潛心研究、豐富的臨床實踐得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治之大略,有三法焉∶如痧在肌膚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此二者皆其痧之淺焉者也,雖重亦輕。……而痧脹之極,已難於刮放矣。」「則刮放之外又必用藥以濟之……」由此可見,痧的治療方法按照輕重緩急可用刮、放、藥這三種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結合使用,必能取得相當好的療效。
《痧脹玉衡》一書對痧的記載非常詳細,且附有許多案例,真實有效,對刮痧有興趣的朋友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痧脹玉衡》這本書,它會讓你像發現了寶藏一樣驚喜!它是我們祖國醫學的一座裡程碑,是獲取刮痧這塊瑰寶的鑰匙。據說我們已故國醫大師賀普仁先生去世的時候,床頭放的,就是這本《痧脹玉衡》,可見先生對此書的重視。
李道政虎符銅砭刮痧療愈班(道生03期)開課啦!!
10.21~23日讓我們相約如詩如畫的江南無錫,一起學習李道政先生的砭法技藝!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在線查看課程詳情及在線報名
【諮詢電話】: 13812079077(微信號) 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