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瓠子的栽培技術以及對環境條件有什麼要求呢?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一、栽培技術
瓠子的性質大體上和黃瓜相似,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攝氏十八到三十二度。不過在幼苗時期它比黃瓜更不耐塞,所以雖然和黃瓜同時育苗,但上市日期則畢黃瓜要晚十天左右。老衣們都認為瓠子苗的性質最嬌弱,怕冷也怕潮,育苗時要求更周到的管理和較高的技術。在以後的管理中,其要求比黃瓜要高些。
瓠子的根群比較大,抗早能力較強,所以對土壤的適應能力較廣,除了適宜在榮園土中栽培外,在新開墾的荒地和砂土地上也能種植,生長良好。但因它的生長時問短,蔓葉柔嫩,結果多,為了能夠豐產和得到品質良好的果實,仍需供應土壤充足的水分和養分,空氣溼度則不宜太大,特別在高溫多混時,也容易發生霜黴病。
瓠子最適宜栽培在中性土城中,故土域性質不能過酸,地時多施草木灰對瓠子的生長和結果都有利。
由於瓠子必須在蔓葉肥壯時結果才好,所以肥料的種類,以鼠肥最重要。實踐証明,單獨使用人類尿就能獲得高產,但是鮮肥能增進瓜蔓的營養和加強抗病能力,所以適當搭配些卸素肥料,對瓠子的生長很有好處。
瓠子的生長時期和黃瓜一樣,同時定植,差不多同時拉秧,所以瓠子地的前後作物,可仿照黃瓜安排。
二、栽培技術
1.播種和青苗 瓠子在南方都行早熟栽培。育營的時期,利用溫床地從雨水後就可開始,土法育苗的則以驚盤為宜。其種催芽的方法可參照黃瓜。栽培瓠子一畝,需要種子一百二十至二百四十克,隨密植的程度而定。種子要催芽後播種,因瓠子的子葉較大,幼苗也大。在溫床中以三釐米的距離播利,經過十五天,兩片子葉充分展開時,用營養缽分苗,或以十五釐米見方的 距移植在另一個溫床裡。活棵後用快刀切土,使每一株幼苗都附有十五立方釐米的土塊。清明前後,本葉三枚時定植。
用土法育苗的,可參照黃瓜的育苗方法進行。瓠子的幼苗最嬌弱,用淺篩或別的竹器育苗時,竹器中的填充材料,最好是用等量的粗糠灰和黃牛糞混合。這種材料排水既好,又容易保持適宜的溼度,不會太幹或太渴,種子就不會爛根。育苗時將催過芽的種子,以二釐米的距離,幼根向下插入灰糞中,未生根的種子,則尖端向下插入灰糞中。清明前後,當子葉展開時定植。
在不產水稻的地區,用粗祿灰育苗有困難,可用小麥皮和老柳樹上腐爛的木屑育苗。瓠子的幼根怕醚,所以用這兩樣東西都要淘洗乾淨。小麥皮可填裝在竹器中,播種後用柳木屑覆蓋。我省淮北地區也多用這種方法。
2.基肥和定植 子的幼苗很柔,從苗床裡定植到榮畦上,如果碰到多雨的天氣,就不容易活棵,所以定植前要行短期的鍛煉。其方法,溫床育苗的,無論晝夜不宜覆蓋,井儘可能的不澆水,使幼苗飽受風吹日曬;土法育苗的,白天仍將竹器放在向陽溫暖的地方多曬太陽,到夜聞也不要把它搬進屋裡,而把它放在屋簷下使之稍受露水。這樣經過七天,幼苗的顏色由淡綠漸漸變成深綠,增進了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定植後就容易活棵。
瓠子的定植田多利用春白榮、春籮卜、芥菜等收穫後的菜雕,也可套種在小白菜、菠菜等唯中。整地時每畝施用堆肥、豬糞、人類尿等二千公斤,草木灰二百公斤作基肥,用局部溝施或穴施都可。架瓠子行距一米,株距三十三釐米,每畝二千株。地抓子行裡二米,株瓶三十三釐米,每宙一千株;或穴距二米見方,每穴四株,每畝六百六十株。取苗時要用兩個手指輕輕捏住兩片子葉,從灰糞中提出來,不可捏莖,因為狐子苗的幼莖很嫩,用手指一捏就會發軟倒伏,而致死亡,不死的也因捏去較毛,生長不旺。幼苗中凡是子葉顏色黃綠,幼根發褐而沒有根毛的,是排水不良而爛根所致,栽後不會活棵,可棄去不要,凡是幼根發自而根毛很多的才是好苗,栽後容易活棵。
定植的時間要選一個晴天的下午,最好是風小陽光強的天氣,栽後如果連遇到三個晴天,葉色變烏就能活棵。陰雨天或大風天移栽,死亡率高,應當避免。此外瓠子結果的好壞和授粉有極大的關係,為了使授粉完全,宜並列移栽數行,不要栽成單行。
3.支架和壓蔓 定植後行兩次中耕,第一次在活棵後新葉發生時,秸合中耕進行填土,填到溝或穴的一半。本葉七、八枚時,行第二次中耕,並將定植溝或定植穴填平,使幼苗生長牢固。
本葉十餘枚時,架狐子要設立支架,每株用二米長的竹竿一根,上端合擔紮成人字形。隨著生長將主蔓牽引上架。地狐子則往一個方向壓童,每五、六節壓一次,共壓三次,以後各節上都發生不定根,生長牢固不怕風吹,因此無需再壓。上架和壓蔓後,再中耕一次,並往根部培土,培高八、九釐米,以利基部各節上發生不定根,增加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