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離婚證引發的保險拒賠糾紛:指定受益人有多重要?

2020-09-10 磐石君

大家好,我是磐石君,一個每天笑著幫保險公司擦眼淚的男子。

圖片源自網絡

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呈現出居高不下的態勢。婚姻風險逐漸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

而隨著國民保險意識的增強,夫妻間互相投保並互為受益人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磐石君見過有很多新人將受益人是對方的壽險保單作為婚禮上的愛情信物。但一旦婚姻走向破裂,相應的保險糾紛也隨之而來。退保的錢歸誰?萬一發生理賠,保險金的受益人又該如何認定?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煩惱或擔憂,相信磐石君的這個案例分析與解讀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引言案例


圖片源自網絡

2013年11月28日,李女士作為投保人,在中國人壽處為其丈夫楊先生投保了一份終身重疾險(含身故保額),其中的重疾和身故保額均為10萬元,交費期間為20年,每期保費3990元。該份保單的身故受益人是:李女士,身份為被保險人楊先生的配偶,且受益份額為100%。

之後,李女士夫婦的感情出現裂隙,最終於2014年12月18日登記離婚。

但這份保單的第二期交費日是2014年11月29日,李女士擔心失去了配偶身份後無法作為受益人,所以直至超出了保險合同的交費寬限期,仍未續交第二期保費,導致該保險合同效力中止。

2015年4月30日,李女士辦理了復效手續,並繳納了保費及復效利息總計4045.34元,原保險合同恢復效力。

不幸的事發生了,2015年6月17日,李女士的前夫楊先生因心肌梗死,在工作單位死亡。

而李女士擔心的事也跟著發生了。

當她向中國人壽申請理賠其前夫的身故保險金時,遭到拒賠,原因有二:

1.楊先生身故前已與李女士離婚且未復婚,因此李女士與楊先生在事故發生時身份關係發生變化,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應認定為未指定受益人,李女士無權以受益人身份向中國人壽主張保險金。

2.即使要賠,楊先生也是在保險合同復效之日起180天內因病身故的。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中國人壽只需無息退還所交保費

李女士與中國人壽協商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圖片源自網絡

爭議焦點

此糾紛案例的爭議焦點很明顯,主要就是中國人壽的拒賠理由是否成立:

1.李女士是否具有該保單的身故受益人資格;

2.假設李女士具有受益人資格,那麼中國人壽是否應該向李女士賠付10萬元身故保險金,而不是無息退還所交保費。

圖片源自網絡

爭議分析

追本溯源,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李女士的這份保單中相關條款是如何約定的:

利益條款第七條第四項 身故保險金

被保險人於年滿十八周歲的年生效對應日起身故,本公司按下列約定給付身故保險金:被保險人於本合同生效(或最後復效)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內因疾病身故,本合同終止,本公司按本合同所交保險費(不計利息)給付身故保險金。

很明顯,楊先生確實是在保險合同復效之日起的180天內(不足2個月)身故的,這一點在理論上已經觸發了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那麼,關鍵就看這一免責條款是否對李女士具有效力了。

圖片源自網絡

根據《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的第九條第一款規定:

保險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責任免除條款、免賠額、免賠率、比例賠付或者給付等免除或減輕保險公司責任的條款,可以認定為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

根據《保險法》的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

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並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

而在庭審中,中國人壽並未出具足夠的證據證明其已將「標題、免責條款均予以加黑的版本樣式的保險合同」交付給李女士,且無法證明其已對有關免除保險公司責任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後果向李女士作出了解釋說明。

因此,法院對中國人壽的第二點拒賠理由不予支持。

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重中之重是李女士究竟是否具有10萬元保險金的受益人資格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在保險合同中,投保人必須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人與人之間是無法隨隨便便構成保險關係的。因此,在分析李女士是否有受益人資格之前,先得明確該保險合同復效時,李女士對楊先生是否仍具有保險利益。

根據《保險法》第三十一條規定:
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一)本人;(二)配偶、子女、父母;(三)前項以外與投保人有撫養、贍養或者扶養關係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四)與投保人有勞動關係的勞動者。

除前款規定外,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視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訂立合同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合同無效。

這裡有很重要的一點:

只要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就可以視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

我們繼續回到案例中看具體的實際情況:

李女士是在2014年12月18日離婚的。2013年11月28日李女士為楊先生投保時,兩者仍是夫妻關係,因此當時李女士對楊先生是具有保險利益的。而在2015年4月30日該保險合同復效時,李女士雖已與楊先生離婚,但辦理復效的受理單證是經過被保險人楊先生籤字同意的,因此仍可視為李女士對楊先生具有保險利益,復效後的保險合同仍然合法有效。

圖片源自網絡

另根據《保險法》的第三十九條規定:

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

可見,楊先生身前在明知李女士已不是其配偶的情況下,仍同意其為他投保,並且未變更受益人,這行為本身就表明被保險人指定的受益人就是李女士本人

而中國人壽的抗辯理由是依據《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九條的相關規定:

(三) 受益人的約定包括姓名和身份關係,保險事故發生時身份關係發生變化的,認定為未指定受益人。

法院認為,本案不存在未指定受益人或者因身份變化而導致受益人不清的情形,故對中國人壽的抗辯不予採納

最終,二審法院終審維持一審判決,駁回中國人壽的上訴主張,判令其向李女士給付10萬元保險金。

圖片源自網絡

磐石君有話說

從上述案例的分析中,我們不難意識到,在保險合同中指定受益人是有多麼的重要

在保險理賠實務中,經常會碰到因為婚姻關係發生變化導致受益人主體跟著發生變化的情況。結合今天的案例,磐石君相信大家一定還有很多假設性的疑問,比如:

1.如果李女士的保單裡受益人寫的是「法定」,會如何?

2.如果楊先生離婚後又與他人結婚,有了新的合法妻子,會如何?

3.如果楊先生不同意李女士復效已中止效力的原保單,會如何?

圖片源自網絡

磐石君拋磚引玉,先來自問自答:

1.如果李女士的保單裡受益人寫的是「法定」,其他條件都不變,那麼當楊先生身故後,該保險金就作為楊先生的遺產,在抵償其身前債務後由其合法繼承人繼承。而此時的李女士已失去其配偶身份,因此無法作為繼承人領取或與其他繼承人分享這筆保險金

2.如果楊先生與他人再婚,那麼由於李女士對楊先生的身份關係發生了變化,即使保單上指名道姓地寫著她作為受益人,在法律上也會視為該保單未指定受益人。因此,這筆保險金仍會作為楊先生的遺產來處理但楊先生的新任妻子卻具有了領取或分享保險金的資格

當然,李女士也可以事先以投保人的身份向保險公司提出退保申請,只要證明當時的保費是其婚內個人財產,那麼就可以全額領取保險公司所退保費;但若無法證明保費是其婚內個人財產,那麼楊先生是有權要求分割這筆退下來的保費的。

3.如果楊先生不同意李女士復效已中止效力的原保單,那麼隨著時間流逝超過2年,原保單將徹底失效,且無法復效。那李女士完全可以申請退保,結果與上一個問題中的分析類似。

如果大家有其他問題或者對上述問題有其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者與磐石君私信交流。

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

我是磐石君,一個每天笑著幫保險公司擦眼淚的男子。

引言案例的案號:

1.(2019)吉0202民初463號

2.(2019)吉02民終1527號

相關焦點

  • 保險受益人到底該如何指定合適?
    最近有朋友問小編,我們在購買壽險時該怎樣指定受益人,寫父母、寫配偶、寫子女?還是直接就默認法定受益人呢?在這裡,小編給大家說下指定保單受益人的一些注意事項吧。第一、指定要明確購買保險時,一定要指定受益人(這裡的受益人一般是指身故受益人),切不可使用模糊的字眼,如「妻子」、「孩子」,而應該明確指出姓名和身份證號,以免日後引起糾紛。
  • 保險小百科:法定受益人與指定受益人的區別
    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是指接受保險合同利益的人。 具體有兩種情況: (1) 當投保人為自己投保時,受益人可能是投保人,即被保險人;也可能是第三者。
  • 指定受益人與法定受益人真的差別差很大,不懂容易吃虧!
    人身保險「受益人」在理賠的時候還是挺重要的,有一些關鍵細節如果沒處理好,甚至可能會引起家庭糾紛和分裂,不懂容易吃虧!受益人在人身保險裡其實算是一個比較關鍵的細節點,保單受益人有很多講究,今天惠姐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關於人身保險「受益人」那點事。1.保單法定受益人順序以及受益份額解析2.什麼情況保險金會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
  • 重視被保險人指定受益人的權利
    隨著社會對保險功能認識的提高,指定受益人不失為一種更為自主的財產權益安排。本文從一起司法判決出發,探討指定受益人在人身保險實踐中的價值和意義。典型案例甲與乙有婚生女丙,丙出生後,甲與乙離婚,丙隨乙生活。甲未再婚,丁系甲侄女婿。
  • 保險受益人是什麼,買保險為什麼一定要指定受益人?
    針對保險受益人這個概率,用戶需要明確下面幾點:(1)保險受益人有兩種,一種是指定受益人,另一種是法定受益人。(2)法定受益人就是《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一般情況下,在投保者沒有指定受益人的情況下,保險產品的受益人為法定受益人,在領取保險金時,符合條件的法定繼承人需要一起去辦理保險公司支付的理賠金,每一位法定受益人所獲得保險金額一致。
  • 保險受益人怎麼選?法定vs指定
    什麼是受益人保險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中,接受保險合同利益的人。不同的險種,保險理賠金的給付對象是不同的:通過上圖可以清晰地知道,不管是重疾險、醫療險還是意外險,只要是人還活著,保險理賠金最終都是給到被保險人本人。保險受益人分為兩類,一類是法定受益人;一類是指定受益人。
  • 保險指定受益人原來有這麼多的好處?第一條90%的人都不知道!
    很多人在投保的時候,不重視受益人的填寫。殊不知,這樣做會導致理賠效率變得很低,理賠糾紛的概率會增加,再加上我們沒有注意的一些小細節,在理賠的時候,會影響到理賠的進度,嚴重的話會引起家庭的破裂。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問,保險受益人指的是什麼?指定受益人會有哪些好處? 接下來小編就圍繞著這個話題和大家好好說一說。一、保險的受益人是什麼意思?
  • 保險受益人法定與指定區別原來這麼大
    為了使投保的過程更加簡便,多數一年以內的短期險,尤其是網銷產品,受益人也都是默認法定或者強制法定。對於以生存為給付條件的保險,例如醫療險、年金險等,受益人法定與指定沒有區別,通常都是被保險人本人領取保險金。但是,對於以身故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保險,保險受益人的法定與指定將會面臨不同的法律後果。如果被保險人身故且沒有指定受益人,那麼保險金將作為遺產處置。
  • 買保險必看: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的區別!
    夫婦生前購買過保險,意外身故保險金合計105.3萬元,指定受益人是他們唯一的兒子。銀行獲悉消息後,就一紙訴狀把孩子告上了法庭,希望能要回80萬的貸款。然而法院根據《保險法》規定,判銀行敗訴,這是保險受益權大於債權的一個典型案例。為什麼買保險一定要寫清楚受益人?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又有哪些區別呢?
  • 保險中受益人「法定」和 「指定」有什麼區別?90%的人都不知道!
    在填寫保單時,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選項,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很多人在填寫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寫?要知道只是一字之差,對於理賠來說損失可是非常大的,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說一說,保險中受益人「法定」和 「指定」有什麼區別?
  • 買保險指定受益人還是法定受益人?別讓後期理賠成噩夢
    有這樣一則新聞案例:一位繼父為女兒投保,愛女因病身故後,從未給過保險費的生父卻成了女兒身故金的受益人之一,並要參與10萬元保險金的分配,這場糾紛就是因為保單中受益人一欄的「法定」二字。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之間大了去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你「最好」指定保險受益人?保險金什麼情況下會變遺產?開講啦!
  • 保險拒賠丨交界性腫瘤拒賠糾紛,理賠時未必完全以保險合同為準
    2007年指定的,已經執行了13年,受限於醫學技術的發展,老版的重疾新規存在不少的漏洞和模糊不清之處,老版的重疾定義也將在2020年1月31日結束,2020年2月1日執行新的重疾定義,在新規中,將一些模稜兩可的定義做了限制,理賠糾紛將會減少。
  • 大鵬 柳巖電影《受益人》刷屏:有保險才有受益人,沒保險家人將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劇裡都提到了保險,疾病和貧窮的話題,究其原因就是它最真實的還原了我們在生活中的本來面目。徐崢《我不是藥神》告訴我們: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何為保險受益人所謂保險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這就是為何會出現"殺人騙保",天上掉一筆巨款,變態的人總會心動!它分生存受益人和身故受益人兩種。生存受益人不能指定,一般都是被保人(當被保險人是未成年人時,可以指定為其父母)。
  • 法定受益人or指定受益人,到底應該怎麼選?看完不糾結!
    很多朋友在買保險的時候對受益人這塊的內容填寫並不是很重視,等到出現理賠糾紛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受益人的填寫非常重要,這關係到理賠效率和能拿到多少理賠金。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受益人這塊的小知識。所謂的受益人,又稱「保險金受領人」,是指被保險人或投保人在保險合同中約定於保險事故發生時,享有保險賠償金請求權的人。通俗的說,保險受益人就是最終有權領取保險金的人。
  • 保險信託:未成年受益人的保護傘
    未成年受益人  權益保障存在問題  在生活中,存在這樣一類案例:夫妻兩人或一人投保了保險金額不低的死亡保險或兩全保險,並指定自己的未成年兒女為身故受益人,而後夫妻兩人發生意外死亡。當發生這種情況進行保險理賠時,鑑於我國《保險法》並未對該種情況作單獨規定,於是按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常常做這樣的處理:由於他們的兒女作為受益人尚未成年,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因此,應由其監護人來代領保險金。而此時未成年受益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為監護人的候選人常為監護權問題而引發糾紛。糾紛的背後就是對高額保險金的控制權,他們中的一方一旦獲得了監護權,也就間接獲得了對保險金的支配權和使用權。
  • 誠信缺失成保險合同糾紛多發重要原因
    原標題:近三年保險糾紛數量居高不下 新疆首份保險合同糾紛審判白皮書稱 誠信缺失成保險合同糾紛多發重要原因  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之為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如何減少保險合同糾紛,讓保險更「保險」,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話題。
  • 保險受益人可以是朋友嗎保險的受益人怎麼規定?
    關於保險受益人的規定,在保險史上有很多值得關注的案例。在國外,起初保險受益人是可以填寫朋友的名字的,但因為保險一般會涉及比較大的金額,也引發了很大的道德風險,後來法律規定受益人必須是被保險人的親屬,那麼在中國,保險受益人怎麼規定?保險受益人可以是朋友嗎?
  • 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一字之差,保險金的賠付卻天差地別
    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繳納了五險一金之外,為自己、父母或者孩子購買一份意外險、重大疾病險等商業保險。在購買保險時,人們往往比較關注保險責任、等待期、保障期等事項,但對保險受益人卻不太重視,甚至覺得保險受益人填不填、怎麼填意義不大。
  • 保險受益人怎麼填?電影《受益人》告訴我們關於受益人的一些事兒
    壽險、重疾險、意外險等包含身故責任的保險,需指定身故受益人。投保時,我們填寫的受益人稱為保險的指定受益人,被投保人身故後指定受益人能獲得賠償金。如果沒有指定受益人,則會默認為法定受益人。被投保人去世後,保險金會作為遺產由法定受益人繼承。購買人壽保險,受益人應由投保人或被投保人指定。
  • 商業保險中受益人名稱與受益人身份不一致如何處理?
    商業保險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防範手段,在目前物質生活越來越充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會為自己或家人購買商業保險,所以很多的時候,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並不是同一個人。後來小張的父母因為感情破裂,導致離婚,並各自重新組建了家庭,張大爺新配偶為王阿姨,這個時候,如果張大爺發生人身意外傷亡,且符合保險賠償條件,那麼受益人到底是張大爺的原配劉阿姨呢?還是是張大爺的現任配偶王阿姨呢?情形二、張大爺自己為自己購買了人身保險,同時把受益人指定為他配偶劉阿姨,且在購買保險時,保單中的受益人直接寫的是配偶兩字,並沒有明確配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