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孩子,都喜歡鬧騰,還有著巨大的破壞力。只要是經過孩子手的東西,無一能完整的倖存下來,比如說在洗手的時候會把牙刷牙膏扔進水池裡,將家裡的麵粉雞蛋灑了一地,將父母辛辛苦苦種的花連根拔起,每每發生這種事情,大多父母都會勃然大怒。這種破壞亡的模式,同時讓許多父母都為之頭疼,因為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突然之間變得如此有破壞力,同時也很擔心,孩子的這種情況到底是好是壞,會不會給孩子未來的成長帶來一些不好的作用。
萌娃悄悄在廚房做「水煮魚」火了
最近微博上就有這麼一個熊孩子,在家裡大搞破壞父母也是毫無辦法,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天,孩子一如反常的安靜,就在這時,父母預料到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於是跑進了廚房,只見孩子傻傻的對著自己笑,鍋裡卻是一條活生生的大魚,孩子站在板凳上,將魚放在鍋裡,並且放了許多調料,看樣子好像是在做飯,爸爸看到這也是氣的無話可說。
網友熱議
網友們紛紛評論:
A:事出反常必有妖,孩子靜悄悄,一定要當心。
B:孩子可能是擔心爸爸媽媽餓了,哈哈。
C:小孩子太鬧騰,就是這樣。
孩子為什麼會搞破壞?
有些父母通過打罵的方式來壓制」熊孩子「,他們誤以為孩子的行為是故意而為之。父母要有耐心的去發現,去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不能輕易的以打罵的行為來應對孩子的破壞,一般孩子的破壞有以下幾種心理類型:
1、好奇心
其實,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慢慢的開始接觸身邊一些新鮮的事物,當孩子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工具時,他會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會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等方法來鑽研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樣的。
2、好心辦壞事
當然還有的孩子並不是真正的想要破壞,而是好心辦壞事,3到6歲的孩子在動作協調和認知能力以及生活經驗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但是孩子們也會心疼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想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減輕一些負擔,但是往往卻幫倒忙。
面對搞破壞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對於孩子破壞行為,首先家長要教會孩子使用物品的正常方法,當教會了孩子使用物品的正常方法,孩子就會減少破壞物品的機率,同時,許多孩子都有拆東西的欲望,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能夠拼插組合的玩具,既開發了孩子的思維,也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搞破壞有時候不是一件壞事,這體現了孩子身體機能的成長,但是只有家長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才能讓孩子用正確的方式鍛鍊動手能力,才能讓孩子更聰明。此外,孩子的身體發育還離不開充足的營養,平時家長可以每天給孩子喝牛奶,在孩子生長發育階段,如果經常的喝一些牛奶,對於身體發育以及大腦的發育都是很有益處的,我就每天都給我兒子喝布瑞弗尼4段兒童配方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質,還特別添加了DHA、ARA、膽鹼、葉黃素等營養成分,有助於促進孩子智力和視力的發育,還不添加蔗糖,呵護孩子牙齒健康。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搞破壞」的本質是好奇心在主導;父母只要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孩子這份折騰的熱情完全可以轉化為學習知識、培養動手能力與科學素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