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上海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午餐時,從教室走到大廳飲水處,隨後昏倒。教師接學生報告後即到現場,因學生昏倒原因不明,撥打120急救電話,並通知家長。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14時宣告死亡。醫院診斷:「來院死亡,窒息可能」。據了解,在學生的食道內,發現了疑似肉丸的異物。
氣道異物梗阻是一種急症,如不及時治療,數分鐘內就可導致死亡。大家要學會氣道阻塞自救與互救知識,以贏得搶救時機。
有一種操作簡單但很管用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通過衝擊上腹部,突然增大腹內壓力,抬高膈肌,使呼吸道瞬間壓力加大,肺內空氣被迫排出,使阻塞氣管的異物上移並驅出。
也可用此方法自救:取站位姿勢,下巴抬起,使氣管變直,然後使腹部上端(腹部正中臍上5~8釐米左右,俗稱心窩部)靠在一張椅子的背部頂端或桌子的邊緣,或陽臺欄杆轉角,突然向上方猛施力,也會將阻塞氣管的食物衝出。
嬰兒救治法稍有不同。救護人將嬰兒身體騎跨在一側前臂上,同時用手掌將後頭頸部固定,頭部低於軀幹。用另一手固定嬰兒下頜角,並使嬰兒頭部輕度後仰。用兩手前臂將嬰兒固定,翻轉呈俯臥位。用手掌根叩擊嬰兒背部肩胛區4次。用兩手前臂將嬰兒固定,翻轉為仰臥位,快速衝擊性按壓嬰兒兩乳頭連線下一橫指處4次。檢查口腔,如異物咯出,即用手取出。
特別提示
氣道異物梗阻的現場急救及時,可有效避免長時間缺氧導致心肺驟停、腦癱及腦癱引起的一系列後遺症。在不少人原有的觀念中,一旦有人氣道梗阻應敲其背、揉其頸,這種做法不對。有異物吸進氣管後,對傷者自己而言需要衝擊的是腹部而不是喉部;救護人員不是拍其後背而是應該站在身後,用雙手從身後伸到傷者腹前,向上、向內衝擊腹部來幫助傷者排出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