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個比較常見的問題
而蘇州科技城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李永富說
他見到的家長有兩種
有的媽媽特別緊張
發現寶寶皮膚黃了就想去住院光療
有的呢則認為黃疸是正常的
回家曬曬太陽、多喝點糖水就沒事了
全然不當回事,結果耽誤了病情
這不,最近新生兒科來了幾個黃疸寶寶
都是因為家裡人不太重視
導致情況有丟丟嚴重
案例一
出生36天的虎寶寶,生後第4天發現皮膚輕度黃染,隨日齡增加,皮膚黃染逐漸加重,波及四肢,但是家人一直沒當回事,總覺得過段時間就好了,可誰知到現在黃疸還沒退,於是帶來新生兒科就診,經皮測膽紅素18-22mg/dl(正常應該在12.9mg/dl以下),擬「高膽紅素血症」收治入院。入院查肝功能示總膽紅素明顯高於正常,直接膽紅素尚正常,其餘各項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考慮黃疸持續時間長與未及時治療有關。經光療及口服益生菌等治療,總膽紅素較前明顯下降,治癒出院。
案例二
出生才7天的鄒寶寶,因「發現皮膚黃染4天」入院。其實在他出生頭三天,醫護人員就發現他全身皮膚黃染,出生未滿72小時經皮測膽紅素值約14mg/dl(正常應該在12.9mg/dl以下),於是建議光療退黃或口服藥物治療,均被家長拒絕,出院後在家中自行日光浴。結果非但沒退黃,反而較前加重,於是來院就診,經皮測膽紅素值約25mg/dl,擬「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收治入院。入院後查肝功能示總膽紅素明顯高於正常,餘檢查未見明顯異常,達換血標準,多次與家屬溝通換血治療,家長均籤字拒絕換血。給予藍光照射退黃,白蛋白結合游離膽紅素,口服茵梔黃、雙歧桿菌輔助退黃疸,維生素B2補充核黃素。經治療後鄒寶寶的皮膚黃染較前明顯減輕,治癒出院。
案例三
31天的小於寶寶出生時無特殊,生後餵養順利。生後第3天發現皮膚輕度黃染,漸加重,經皮測膽紅素15.0mg/dl左右,建議住院治療,家屬拒絕,隨其母出院。出院後自行予日光浴,黃疸至今未消退,於是家人帶他來門診,經皮測膽紅素15.7mg/dl,入院查肝功能示總膽紅素明顯高於正常,且直接膽紅素高於正常2倍,提示膽汁淤積,肝膽胰脾彩超未見明顯異常,其餘各項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經光療及口服茵梔黃口服液等治療,總膽紅素及直接膽紅素均較前明顯下降,好轉出院。
其實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太小
不捨得給寶寶吃藥
有黃疸也認為只要曬曬太陽就好了
但其實不是所有黃疸都能靠曬太陽解決問題
所以,為了幫助寶爸寶媽
對黃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今天就來掰扯掰扯新生兒黃疸
01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問題,往往是新生兒延遲出院或再入院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黃疸,其中約1/3為病理性的。新生兒由於血液中的紅細胞過多,壽命短,易被破壞,紅細胞中的主要成分膽紅素釋放進入血液,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此外,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清除膽紅素的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生後一段時間出現皮膚黃染現象。醫學上把未滿月(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02
哪些寶寶容易發生黃疸?
大多數新生兒在出生後最初幾周均會出現黃疸。更容易發生黃疸的寶寶有:早產兒、出生體重低的新生兒、早期母乳餵養不足的新生兒、母親為O型血的新生兒、母親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新生兒、羊水汙染、胎膜早破、出生時有窒息的新生兒等等。存在這些高危因素的寶寶就要更加注意了。
03
寶寶發生黃疸的表現有哪些呢?
一般來說,黃疸明顯的寶寶,爸爸媽媽在光線明亮的情況下就可以看到寶寶面部皮膚以及眼睛鞏膜黃染,還有胸前以及腹部皮膚均出現黃染,嚴重的四肢都出現黃染。有的小孩發生體重不增長、喜歡睡覺、不吃奶、吐奶等等,就更要注意了。
04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複雜多樣。一般包括:
(1)新生兒溶血病(ABO溶血或Rh溶血);
(2)紅細胞異常的,如:紅細胞增多症、紅細胞膜異常的;
(3)頭顱或者其他臟器出血的,如頭皮血腫、顱內出血等;
(4)出生時有新生兒窒息的,就是出生評分<7分的;
(5)有新生兒感染的,如:肺炎、臍炎、皮膚感染以及全身感染等;
(6)腸道重吸收膽紅素增加,如先天性幽門肥厚、巨結腸、餵養不足或沒有延遲開奶的;
(7)新生兒肝炎;
(8)膽管阻塞閉鎖;
(9)母乳性黃疸。
05
什麼是生理性黃疸?
一般情況下,足月兒生後2-3天開始出現皮膚黃染,4-5天達高峰,然後開始逐漸消退,2周基本消退,早產兒3-4周內消退。黃疸僅局限於面頸、鞏膜、軀幹部、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血中總膽紅素,足月兒不超過12.9mg/dl(221umol/l),早產兒不超過15mg/dl(256umol/l),這屬於生理性黃疸,可能有輕微食欲不振,無其他臨床症狀,一般不需特別處理。
06
什麼是病理性黃疸?
若黃疸出現的早,尤其是出生24小時內就出現皮膚黃染就更要注意了;超過正常範圍的;短時間內升高過快;足月兒2周大,早產兒4周還未褪盡;或褪了又出現;黃疸到達小腿、甚至腳背部腳底等;有其中一項都屬於異常的黃疸,為病理性的,臨床上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都需要及時治療。
07
新生兒黃疸的監測方法有哪些?
寶寶皮膚黃染,有的輕有的重,那是通過什麼來判斷的呢?臨床上主要有兩種方法:
(1)經皮黃疸檢測儀:經皮黃疸檢測儀無創傷且操作簡單,不受患兒胎齡、日齡限制、體重等限制,在臨床上最為常用,很多無症狀的新生兒黃疸也是首先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的,但由於其數值不夠精確,有時可因為寶寶皮膚顏色等因素出現較大的偏差,故不能代替血膽紅素檢查。
(2)血清膽紅素測定:是臨床上診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及評估其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包括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
除了檢測黃疸,我們還要檢查引起黃疸的原因的相關檢查,如:血常規、溶血三項來檢查有沒有新生兒溶血病,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來檢查有沒有感染性黃疸,轉氨酶、免疫八項、TORCH等來初步判斷有沒有宮內感染、病毒感染等等。
08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如不積極治療,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對大腦細胞造成損傷,這種情況稱為急性膽紅素腦病。急性膽紅素腦病主要表現有:嗜睡、吸吮無力、四肢肌張力增高或減低、發熱或體溫不升、哭聲尖銳等等。如仍未進行治療,將進一步造成神經系統永久性傷害,臨床上叫膽紅素腦病。此病死亡率高,存活者75-90%遺留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如出現手足徐動症、眼球運動不協調、耳聾、牙釉質呈綠色或棕褐色、智力低下、腦癱等一系列表現。這將影響小孩終身的幸福,也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故不可掉以輕心。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此為新生兒黃疸也可因為感染、腸道異常、血型不合等等原因引起,都應該進行相關的治療。
09
新生兒黃疸怎麼治療?
生理性輕度的黃疸不需特別處理,可口服茵梔黃口服液,益生菌等,幫助退黃即可。中重度的黃疸必須進行積極退黃治療;如藍光照射,糾正代謝性酸中毒,肝酶誘導劑,靜脈注射白蛋白等;如是溶血性黃疸引起可使用丙種球蛋白,甚至換血等治療。藍光治療是通過藍光的照射,使皮膚的膽紅素轉變成水溶性的物質,通過膽汁、尿液排出體外而退黃的一種治療法。因費用低,效果好,基本沒什麼大的副作用,故為目前治療新生兒黃疸最主要的方法。通常經過5-7天的治療(具體療程有個體差異),患兒一般情況良好,黃疸明顯消退,無反彈,皮測膽紅素10mg/dl以下,抽血查肝功能,總膽紅素低於170umol/l,即可出院。若新生兒沒出現嗜睡、驚叫,吸吮無力、胃納差、雙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膽紅素腦病的表現,又經過積極的退黃治療,通常不會引起腦部等各器官的損害,家長無需太多擔心。
今年7月,該院新生兒科開設了
黃疸日間光療病房
新生兒日間光療病房開設6張床位。主要收治達到光療指徵的沒有合併感染、低血糖、電解質紊亂、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神經系統異常等疾病,輕中度新生兒黃疸患兒。治療前後採用微量血方法檢測血常規、膽紅素等常規必須檢測項目,患兒痛苦小,採血方便,所需時間短,費用低廉。
寶寶在接受治療的時候
家長還能在旁陪同
而且治療完當天就能回家
無需住院
家屬可提前一日預約,電話:0512-69588652。次日上午入院,進行光療後下午或次日上午複查正常後即可出院。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一般是家屬無陪;如確有陪護需要,陪護家屬需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並且近14天內沒有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冶遊史或相應人員接觸等情況,陪護家屬以及家庭無發熱和呼吸道症狀等疾病情況。住院期間全程生命體徵監護保障醫療安全,醫護人員密切巡視,陪護家屬可以在醫護指導下進行哺乳。
寶寶黃疸這件事情可大可小
家長雖不用過度緊張但也不能忽視
如果吃不準寶寶黃疸程度
可以及時去醫院進行測量
切莫疏忽大意造成嚴重後果!
李永富
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副主任醫師
醫療特長:熟練掌握各種新生兒科/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疑難症患兒的救治。尤其擅長對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腦損傷、極低/超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綜合救治、新生兒危重症黃疸、新生兒重症感染等疑難危重疾病的診斷治療。
學術兼職: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專業協同委員會委員、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新生兒醫療分會理事、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罕見病分會圍產專委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新生兒醫師分會委員、蘇州市醫學會圍產分會委員、蘇州市醫學會兒科分會青年委員、蘇州市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委員、《中國當代兒科雜誌》通訊編委、《臨床與病理雜誌》中青年編委、南京醫科大學兒科學講師、江西省醫療專家庫成員。
王冬燕
主任醫師
醫療特長:熟悉並掌握兒科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新生兒等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斷及治療,掌握並熟悉兒科常見急重症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各種休克、消化道出血等的搶救流程及緊急措施。對兒童矮小、性早熟等診斷治療較為熟練。
學術兼職:遼寧省盤錦市醫學會兒科學會委員及圍產醫學分科學會委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