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發自上海
統一招生、學分互認、畢業互通……8月6日上午,上海西郊,青浦區朱家角鎮,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當地,一場規模不大的通氣會吸引了幾十家媒體到場。
為什麼這麼扯眼球?
原因在於,會議的主題涉及到一個關注度極高的話題:長三角地區教育資源共享。
通氣會通報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平臺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有關情況,推動長三角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
「這是全國跨省域職業教育一體化的嘗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陳建忠介紹,今年職教一體化工作將重點聚焦「三統一」,即到年底實現示範區內職業院校招生錄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標準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平臺的統一。
具體來說,示範區兩區一縣(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將如何實現招生、教學、學籍三統一?
首先,示範區將打破傳統行政區劃壁壘,實現區域內7所中職學校(青浦3所、吳江2所、嘉善2所)統一招生宣傳、統一錄取手續;示範區內高職院校將根據政策對區域內高中階段教育開放招生。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發展組組長曹雪娟談到,要做到招生錄取的統一,在不打破行政隸屬的前提下,要打破行政邊界,兩省一市分別給予示範區內跨區域中職招生以及中高職貫通的一些名額,具體落實到示範區內七所中等職業學校以及另一些中高職貫通的高等職業學校。「招生時,兩區一縣要各自拿出來特定的一些名額給另外兩個區域。」曹雪娟說。
其次,統一教學標準。「示範區內統一執行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共同選用合適的國規教材,共同開展公共基礎課教學研究;統一制定並執行專業技能、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標準,聯合開發區域特色教材。」陳建忠介紹,示範區內將實現學分互認,中職學生可跨校選課,在不同學校的學習成果可互通互認。
最後,統一學籍管理。《方案》中提到,建立統一示範區內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平臺即採用「籍隨人走,學分互認,畢業互通」的一體化管理模式,三地學生學籍隨學生進入就讀的學校,並由該校對學籍進行跟蹤管理,在讀期間學籍管理依據當地學籍政策執行。
「簡單地說,學生如果錄取到青浦區,那他就是上海學生的學籍,如果他錄取到吳江區,那他就是江蘇學生的學籍。」曹雪娟解讀道。
客觀來講,無論是從涵蓋的區域,還是領域的分布,都是非常小的。先說區域,他僅限於示範區內三個縣區,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和江蘇吳江,相對於長三角三省一市35萬平凡公裡,幾十個市,數百個縣區,這個區域確實太小;
其次,再說領域,這次共享的教育領域僅限於職業教育的3+2,也就是職業中專加大專,不包括本科,就更談不上普通高校和義務教育了,非常小,形象說,只開了一個很小「門縫」。
但小切口進入,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由點到面,也正是示範區推進工作的一種策略。
不是嗎?更遠的目標已經展開。
陳建忠表示,2022年6月前,示範區計劃建立示範區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職業教育教師信息服務、職業院校學生升學就業的統一平臺,探索跨省職業教育「中高貫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遠期目標是在未來3至5年內,示範區計劃打破兩區一縣資源壁壘,建立示範區內產教融合統一平臺。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各指定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與示範區開展合作辦學。」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