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十五大好書 李洱《應物兄》領銜

2020-12-22 騰訊網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十五大好書」的評選,首先由我社各編輯部室從2018年出版的新書中提名得出候選書單,而後由九位專家、學者、媒體人組成的評委會對初選書目進行評選。2019年1月28日下午,經評委會兩輪投票,最終產生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十五大好書」。

除了專家評選出的「十五大好書」,我們還選出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年度好書·特別獎,這些書也是在2018年面世,讀者口碑非常好,市場表現也非常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值得特別推薦給各位讀者朋友。

評委名單如下:

李敬澤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評論家(評委會主任)

楊 平《中國圖書評論》總編輯

陸建德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原所長

黃喬生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

廖可斌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何向陽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

王 煒《中華讀書報》總編輯

劉 瓊《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十五大好書

(按得票數多少排序)

李洱《應物兄》

一部《應物兄》,李洱整整寫了十三年。

李洱借鑑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

本書各篇章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為標題,爾後或敘或議、或贊或諷,或歌或哭,從容自若地展開。各篇章之間又互相勾連,不斷被重新組合,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與意義。它植根於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

《應物兄》的出現,標誌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李洱啟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像,並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於是那麼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為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小說最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日月之行出於其中,星漢燦爛出於其裡。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本書中發現自己。

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新的文學建構方式,新的文學道德,由此誕生。

對於漢語長篇小說藝術而言,《應物兄》已經悄然挪動了中國當代文學地圖的坐標。

遲子建《候鳥的勇敢》

過了凜冽的寒冬,南下的候鳥就要北歸了。也不知什麼時候起,瓦城裡的人像候鳥一樣愛上了遷徙。冬天到南方避寒,夏天回到瓦城消暑。對於候鳥人來說,他們的世界總是春天的。能走的和不能走的,已然在瓦城人心中扯開了一道口子。

每到這時,金甕河候鳥自然保護區管護站的張黑臉便會回想起自己曾在一次扑打山火時路遇猛虎,幸得白鸛相護,躲過一劫。而管護站站長周鐵牙則會伺機逮上幾隻野鴨,帶回城裡,打點通路。

一場疑似禽流感的風波爆發,令候鳥成了正義的化身。在瓦城人看來候鳥怕冷又怕熱,是個十足的孬種。可如今,人們卻開始稱讚候鳥的勇敢。小城看似平靜安逸,卻是盤根錯節,暗流湧動,城外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保護區,與管護站遙遙相對的娘娘廟都未曾遠離俗世,動物和人類在各自的利益鏈中,浮沉煙雲……

《郝經集編年校箋(上下)》

張進德 田同旭 編年校箋

郝經(1223-1275)是蒙元時期著名的史學家、理學家、政治家、文學家,其在諸多領域都有重要建樹;其對蒙元的社會變革,有著重大的貢獻與深遠的影響。本書共收賦15篇、詩467題731首(其中輯佚詩及殘詞4首)、文216題214篇(其中輯佚1篇),匯集郝經今存全部詩文作品,進行編年、點校、箋證,附錄朝廷封贈、史傳碑銘、祭奠題詠、遺事輯佚、諸家評介、年譜、雜劇等資料。

張進德,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致力於元明清小說、戲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論文60餘篇,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田同旭,山西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以古代小說戲曲為主要研究方向,著有《沁水歷代文存》、《元雜劇通論》等。

約翰·班維爾《藍色吉他》

愛爾蘭國寶級作家、布克獎得主約翰·班維爾新作,豐富、華美、感人,每一頁都閃耀著令人驚嘆的、令人回味無窮的意象。

奧利弗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而私下裡,他還是一個從來沒被抓過現行的小偷。他偷竊不為錢財,只求刺激。他最惡劣的偷竊行徑,是從好朋友那裡偷了他的妻子。如今,他的繪畫生涯遇到瓶頸,已多日未曾拾起畫筆;不巧的是,他的秘密戀情也被人發現,他只得倉皇出逃,逃離他的情人、妻子和他的家。可最終,他不得不重新認識自己,踏上救贖之路……

《保加利亞中短篇小說集》

餘志和 譯

收錄保加利亞最著名作家的四十一篇作品

保加利亞中短篇小說創作完整過程的真實記錄

《保加利亞中短篇小說集》收集了保加利亞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十八位經典作家的四十一篇作品,是對保加利亞中短篇小說創作完整過程的真實記錄。這些精心篩選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濃鬱的鄉土氣息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保加利亞人一百多年來不斷變幻的生活場景,以及他們的愛與恨、歡樂與憂愁……

徐懷中《牽風記》

投奔延安的青年學生汪可逾,路經「夜老虎團」駐地,因一曲古琴《高山流水》,與團長齊競相識,成為他部下的一名文化教員。汪可逾聰明靈動、冰清玉潔,齊競文武雙全、儒雅健談,在浪漫激越的戰地戀歌即將奏響之際,卻發生了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

騎兵通信員曹水兒高大威猛、勇敢果決,為齊競所看重,也頗受女性青睞。在漫天烽火中, 他卻時常自我失控,終於釀成了悲劇……

在晉冀魯豫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的戰火中,汪可逾、齊競、曹水兒等人的命運有著怎樣的演變?那匹靈性神奇、善解人意的老軍馬又該如何功德圓滿,死而無憾?

小說血色唯美,空靈奇崛。既有對戰爭、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有人與大自然神奇關係的表現,亦真亦幻,拓展了戰爭文學的創作空間。

《秋之白華:楊之華珍藏的瞿秋白》

該書收錄了楊之華生前保存的瞿秋白照片、手跡和大量書信、詩歌、文稿。其中,瞿秋白致楊之華的全部書信、瞿秋白與王劍虹往來的全部書信、楊之華懷念瞿秋白的詩歌、散文及部分在瞿秋白幫助下修改完成的小說創作,大多系首次完整面世。

瞿秋白之女瞿獨伊和外孫女李曉雲在梳理這部分材料的同時,為便於讀者閱讀,又在關鍵處對其進行了註解,使之更臻完善。這批文獻承載著瞿、楊的深愛與理想,填補了現代文學史、黨史和瞿秋白研究的空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封面借鑑魯迅為紀念瞿秋白編印的《海上述林》風貌,藍布絨面精裝,全書樸素典雅,集閱讀與收藏價值於一體。

程千帆《唐詩課》

《唐詩課》是著名文史學者程千帆先生11篇論述古典詩歌文章的合集,所論對象以唐詩為主。他的這些文章角度新穎,如研究唐詩中的地理、方位的虛與實問題,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的一與多,《春江花月夜》一詩的理解與接受問題,等等,審視辨析,別開生面,別有會心,既精彩,又有豐富的啟示性。

程千帆 (1913-2000),原名程會昌,晚號閒堂,湖南長沙人。程先生治學以古典文學為中心,兼及文獻、史學兩大領域,成績十分卓著,代表性著作有《古詩今選》、《古詩考索》、《文論十箋》、《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被開拓的詩世界》(與莫礪鋒、張宏生合著)、《程氏漢語文學通史》(與程章燦合著)、《校讎廣義》(與徐有富合著)、《史通箋記》等。

周大新《天黑得很慢》

該書是著名作家周大新的最新長篇小說。繼上一本《曲終人在》獲中國好書、中國出版政府獎之後,本書《天黑得很慢》仍舊採用擬紀實的手法,用講故事的方式,關注老齡社會的相關問題。有關愛與恨,病與死等等。小說用冷峻的筆法寫出了人在時間無情面前的絕望,同時又用溫情的筆法寫出了人用以抵禦時間的堅韌、溫暖和愛。

該書入選中國好書1月榜單;2018年1月文學好書榜;2018年第一期中版好書榜;出版商務周報3月推薦書單;獲得第一屆南丁文學獎和2018年度中版好書。

石一楓《借命而生》

《借命而生》從一樁1988年的盜竊案寫起,時間跨越30年,講述了一個直抵心靈的精彩故事。

兩個越獄的嫌犯,讓看守所管教杜湘東從此走上了追捕之路,也從此開啟了他不斷為自己「失職」尋求救贖的職業生涯。杜湘東的人生軌跡全然偏離了自己的理想和規劃,而追捕中他漸漸發現,兩個「傑出」嫌犯的背後也有著無法言說的隱情……隨著時間拉長,這場追逐滲透進幾個當事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了他們命運的底色。

祝勇《故宮的古物之美》

《故宮的古物之美》是祝勇繼《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故宮美文」。在這本書中,祝勇選取了18件故宮藏品,以18篇散文講述一件件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連綴起一部故宮裡的藝術史,再現中華文明的營造之美。祝勇筆下的「古物」通過一個時代的物質載體,折射同時代的文化精神。這是對我們古老文明的驚訝與慨嘆,是一種由文化血統帶來的由衷自豪。

長江《天開海嶽》

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裡程碑項目,更是改革開放40年成果的有力見證。作家深入工程內部,從親身體驗和多方採訪出發,記錄了這座被國外同行列入「新世界七大奇蹟」工程的前世今生。作品上篇,總工程師林鳴等幾位主要建設者回顧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其中最大的壓力是「最終接頭」冒險精調,最大的考驗是能否堅持「半剛性」創新,最大的挑戰是首截沉管長達96小時的安裝,最大的困難是E15的兩次回拖三次重來……正是這個充滿懸念又高潮迭起的歷程,將人們的心與建設英雄緊密相連。在作品下篇,幾乎從不接受採訪的朱永靈局長帶來獨家講述,揭開粵港澳三地、甲方乙方、中外專家通力合作中不為人知的溫情、難題、委屈、喜悅……所有的汗水和心緒,讓港珠澳大橋這座「國之重器」更富人情味,吸引著更多的人走近它、了解它背後的點點滴滴。

王充閭《詩外文章:文學、歷史、哲學的對話》

這是一部創新型散文新作。作者依憑近五百首歷代哲理詩的古樹,綻放哲學智慧、人生感悟的時代新花。創作中,借鑑東坡居士的「八面受敵」法,每立一題義,都是從多重視角研索、深思,從而拓展了情趣盎然的藝術空間,做出準確而警闢的點撥。全書意蘊豐厚,格調清新,文情並茂,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

馮驥才《漩渦裡:1990-2013我的文化遺產保護史》

《漩渦裡》是馮驥才「記述人生五十年」《冰河》(無路可逃)、《凌汛》《激流中》這一系列非虛構、自傳體、心靈史式寫作中的最後一本。本書完整、真實而又細膩地記錄了馮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轉型」——從文學跳到文化遺產保護的心路歷程。這一轉變是為時代所逼迫,也是馮先生已與文化融為一體的命運使然。他從情感上、使命上,把保護民間文化、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天職。從一開始的自發行動,到後來的主動投入,馮驥才始終沒有離開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場,這種立場不僅是思想的立場,而且還帶著一份濃厚的情感,而一件件具體的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故事,體現出了他作為知識分子對文化的敏感與自覺,責任與擔當。

謝默斯·希尼《希尼自選集:消失的島嶼》

這部自選詩集涵蓋了謝默斯·希尼前半程的創作生涯。從第一本詩集開始,謝默斯·希尼的寫作就「成熟而確定」,正如奧斯汀·克拉克刊於《愛爾蘭時報》上的評論所言,貫穿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的創作:詩集《一個博物學家的死亡》《通向黑暗的門》《越冬》《北方》,還包括傑作《田間勞作》和《苦路島》,收尾篇目選自獲得英國惠特布萊德文學獎的詩集《山楂燈籠》。

自1990年首次出版以來,這部自選詩集便越發經典,謝默斯·希尼最珍視、被研究得最多的詩歌都包括在內,如《挖》《期中間斷》《圖倫男子》《傷亡者》,等等。這部詩集與後來的《消失的島嶼:希尼自選詩集1988-2013》(New Selected Poems 1988-2013)一道,完整呈現了謝默斯·希尼的詩歌生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年度好書·特別獎

相關焦點

  • 李洱《應物兄》與晚近三十年的文學、思想和文化問題
    《應 物兄》,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1042頁。 【6】【16】 商偉:《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嚴蓓雯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年版,第6~7、7~8頁。 【7】【8】 李洱:《自畫像二》,《集體作業:實驗文學的理論與實踐》,李敬澤等著,中國 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年版,第81、75頁。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與「最美的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與「最美的書」的評選,首先由我社各編輯部室從2020年出版的新書中提名得出參選書單,而後由九位專家、學者、媒體人組成的評委會對初選書目進行評選。2020年12月15日下午,經評委會投票,最終產生了「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及「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最美的書」。
  • 2020上海書展,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磅書單
    200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叢書,2001年改版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之後又歷經4此改版及修訂,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和熱烈歡迎。在總結其出版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又邀請專家名師,深入研讀統編教材和義務教育、高中兩套新課程標準,推出了這套「統編《語文》推薦閱讀叢書」。
  • 「口力勞動者」的嘈嘈切切——評《應物兄》中的人物聲音及其他
    李洱【開篇語】2019年8月16日,作家李洱的長篇小說《應物兄》成為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五部獲獎作品之一。《應物兄》首發於2018年《收穫》長篇專號秋卷和冬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18年12月出版。這是一部包羅萬象、百科全書式的小說,展現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的生活經歷、精神軌跡,持續引發著文學評論家的討論。文 | 李彥姝《應物兄》的龐大體量以及氤氳氣質,從一些批評文章的題目中可略知一二。閻晶明用「塔樓小說」比喻《應物兄》結構之錯綜及故事情節之「不通透」。
  • 《澗溪春曉》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
    12月15日,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與「最美的書」的評選出爐,《晚熟的人》《錢鍾書選唐詩》《煙火漫捲》《藝術家們》《澗溪春曉》等20部作品入選「20大好書」。
  • 性話語泛濫、人際犯難和插科打諢:《應物兄》與「中國式學院小說」
    撰文 | 董子琪編輯 | 黃月李洱的長篇新作《應物兄》在2018年年底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說以濟州大學儒學院籌備建立的過程為線索,講述了中國大學乃至知識界的眾生百態。一經問世,《應物兄》迅速斬獲了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長篇第一名以及《揚子江評論》2018年度文學排行榜長篇第一名。
  • 第十屆茅獎作品《應物兄》:從日常生活的層面真正進入當代史
    相比於寫給歷史的《花腔》,《應物兄》的寫作居然歷時十三年之久,這一來可見李洱不為世移的定力,在當下文壇整體浮躁的大背景下,他的精細和耐心真是一股難得的清流;二來也足見,強攻現實比強攻歷史艱難得多——大約十年前,在與梁鴻的對談中,李洱對其時已著手創作的新長篇何時完結不置可否,無法順利推進的原因是,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貼著個人經驗,切實地「從日常生活的層面真正進入當代史」。
  • 帶著20本好書向2018道個別,對2019問聲好!
    帶著20本好書向2018年道個別,對2019年問聲好,沒有比這個主意更美好的了。用閱讀來給自己這一年的精神生活進行盤點,沒有比這個姿態更端莊的了。藝綻君的這份書單裡,都是2018年出版的,這些書您讀過幾本?或許又有哪些您心目中的好書要推薦?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2018年好書榜,趕快跟隨我們的這個榜單,也自己「趕製」一個吧。
  • 浙江書展上的100本好書推薦全名單在這裡
    本屆書展通過大數據平臺,以全國3000餘家書店暢銷圖書為基礎發布「浙江書展百種好書推薦」,百種好書涵蓋人文社科、文學藝術、少兒、科技等領域。百種好書,將在全省101個分會場(書店)進行主題陳列以及展銷。今天,我們整理了這一官方認定的百本好書名單,如果這個周末逛書展,不妨照著它來買。
  • 2018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發布,這些小說入榜…
    &nbsp&nbsp&nbsp&nbsp交匯點訊 12月23日,由中國小說學會主辦、興化市委宣傳部承辦的2018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在「中國小說之鄉」興化揭曉:徐懷中的《牽風記》、李洱的《應物兄》、劉醒龍的《黃岡秘卷》、賈平凹的《山本》、劉亮程的《捎話》與陳河的《外蘇河之戰》共6部作品入選長篇小說榜;遲子建的《候鳥的勇敢》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馬士琦:我和陝西人民出版社的緣情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舉辦「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有獎徵稿活動。來稿請發送至sxrmcbs70@126.com。我和陝西人民出版社的緣情文/馬士琦陝西人民出版社,老陝人親切地簡稱之為「陝人社」。
  • 世界讀書日 「人民好書雲書展」開啟「書事」新體驗
    「悠悠萬事,閱讀為大。」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人民網文娛部聯合中國出版集團舉辦春風十裡·書香如你「雲端」讀書沙龍,邀請單霽翔、朱永新、曹文軒、蒙曼、李洱、郎朗等多位文藝名家「線上」暢談讀書心得,帶網友「雲」遊網紅書店和知名出版社,「人民好書雲書展」平臺也在當日同步上線。
  • 網絡時代,「文學青年」是一個貶義詞嗎?
    「文學青年」,曾是李少紅身上的一個標籤,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人的故事。在字節跳動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書房計劃」的發布會上,導演李少紅、作家李洱、作家郝景芳,和主持人駱新作為嘉賓出席,他們一起聊了聊有關文學與創作的話題,也從創作者的視角關照著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
  • 2021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新書推介會書目
    1月13日14:00,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一刻talks承辦的「 2021與好書相遇——人民文學出版社新年新書大放送」直播活動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屬於2021的文化盛宴!李洱 《花腔》《花腔》是李洱的長篇小說處女作,2002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它以尋找主人公葛任為基本線索,以破解葛任的生死之謎為結構核心,描寫了葛任短短一生的生活境遇、政治追求及愛情經歷,講述了個人在歷史動蕩中的命運。書中眾多的人物性情不同、身份各異,以不同的腔調來敘述這樁歷史謎案,顯得意味深長。
  • 李洱對話瑪麗昂•波施曼 談敘事方式互當「學生」
    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 (記者 張中江) 中、德兩國作家李洱、瑪麗昂•波施曼,1日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就彼此作品的敘事方式、內容等展開對話。  這場對話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德國柏林文學之家(LCB)共同主辦。兩位作家就彼此作品的敘事方式、敘事內容、文字風格、男女作家的視角差異、都市與鄉村題材等話題展開對談。
  • 一屏觀萬卷,雲上滿書香 「人民好書雲書展」平臺上線
    人民好書雲書展平臺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郭冠華) 一屏觀萬卷,雲上滿書香!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閱讀需求,人民網文娛部推出「人民好書雲書展」平臺。該平臺集最新書訊、出版社書籍展示、人民好書榜、人民好書讀書沙龍、優質書評和用戶評分等資訊和互動功能於一體,功能便捷、界面清新,並同時適配網頁端和移動端。 「人民好書雲書展」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閱讀」優勢,為網友提供一個以精選優質資源為基礎、隨時隨地可閱讀的平臺,包含「新書推薦」「熱書一覽」「出版社專區」等欄目版塊。
  • 「有聲精品訪談錄」人民文學出版社:用聲音賦予經典文學新質感
    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評選工作正在進行中。評選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將獨家呈現「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訪談錄」,對話本次參選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主創團隊,共話有聲出版行業未來。本期訪談嘉賓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數字出版與科技部主任趙晨。
  • 「有聲精品訪談錄」人民文學出版社:用聲音賦予經典文學新質感
    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評選工作正在進行中。評選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將獨家呈現「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訪談錄」,對話本次參選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主創團隊,共話有聲出版行業未來。本期訪談嘉賓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數字出版與科技部主任趙晨。
  • 好書推薦 |《萬曆十五年》
    在《萬曆十五年》出版之後,「中國歷史學界的精神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人的歷史閱讀翻開了新的篇章。不誇張地說,在《萬曆十五年》之後,中國大陸進入了一個歷史書寫作和閱讀的黃仁宇時代。內容推薦     《萬曆十五年》是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會黃先生數十年人生經驗與治學體會於一體,首次以「大歷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癥結,觀察現代中國之來路,發人深思。
  • 2018年度「中國好書」揭曉
    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專家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好書」日前揭曉,共有32種圖書入選。其中,年度榮譽圖書兩種,主題出版類4種,人文社會類9種,文學藝術類9種(含網絡文學3種),少兒類4種,科普生活類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