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元來鶴崗買房定居 平均每月幫網友代購十幾套房
90後廣東小夥鄭前:我在鶴崗這一年,愛上這裡掙到錢
半月前,鄭前剛在鶴崗過完27歲生日
資料片
生活報記者周際娜
「這是我在鶴崗的第二個冬天,我真的太愛東北的冬天了……」11月19日,鶴崗大雪,廣東90後小夥鄭前(化名)在抖音上發了一條視頻,很快達到了幾十萬的播放量。
去年11月,從來沒見過雪的鄭前,裹著一件幾乎到腳踝的羽絨服,獨自一人從廣州千裡迢迢地來鶴崗定居。讓他沒想到的是,來鶴崗原本是「想靜靜」,結果反而比以前更忙了。一年來,他在當地拍短視頻、幫全國各地的網友代購房子,儼然成了民間認證的「鶴崗代言人」。
千裡迢迢,花4萬元來鶴崗買房
2019年,鶴崗因房子「白菜價」在網上爆紅,當時租住在廣州白雲區的鄭前,正在為一個月兩千多的房租而苦惱。
鄭前的老家在廣東湛江,大學畢業後在廈門、廣州等地做銷售工作,收入在當地不算高,「業績好的時候月薪六千多,差的時候四千多。」
跟很多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一樣,房租佔據了鄭前收入的很大比例。在廣州買房,對他來說更是一種奢望。工作之餘,他跟同學合夥開了個網店賣服裝,當時還沒開始盈利,他想專心經營,卻又不敢辭職,怕收入不穩定,負擔不起房租和日常開銷。
鶴崗因低房價爆紅的時候,鄭前恰好正盤算找個便宜的地方買房。於是當年11月,他從廣州飛往哈爾濱,此前沒怎麼沒出過廣東省的他怕冷,特意把長款羽絨服、棉褲和棉鞋帶上了飛機。
鶴崗留給鄭前的第一印象,比預想中要好。「來了之後,發現這裡就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沒那麼發達但也沒那麼落後,城市基本建設不錯,能逛街、有電影院和KFC,而且物價很低,除了沒有地鐵,生活上並沒有多大的差別。這邊生活節奏比較慢,跟我老家湛江差不多,公園裡的老年人很多。」那幾天,剛好趕上鶴崗下雪,沉迷於美麗雪景的鄭前,很快就買下了一套距市中心4公裡的毛坯房,61平方米兩室一廳價格4萬元,加上裝修等費用,他總共花了不到8萬元。
談不上「逃離」,只是一種選擇
在鶴崗安家後,鄭前徹底玩嗨了,每天逛街、拍視頻、打遊戲。他愛吃東北菜,對鐵鍋燉和鍋包肉情有獨鍾,而且很快適應了東北的氣候,「這邊雖然乾冷,但有暖氣,沒有南方的冬天那麼難熬」。
鄭前玩「潑水成冰」,在雪地裡打滾,還把南北方差異拍成了很多搞笑視頻,其中「南方人來東北買一棵白菜和一根排骨」的視頻,點讚量高達100多萬。他留意到,不少網友覺得鶴崗房價這麼低,一定很破舊,還詢問他當地是否能點外賣、收快遞。於是他經常上傳一些街景、商場、公園和當地美食,試圖改變人們對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作為一個外地人,鄭前說,他無意過分美化鶴崗,只想帶大家看看真實的鶴崗到底什麼樣。
在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之後,很多網友問鄭前,「為了幾萬塊一套的房子跑那麼遠值得嗎?」他拍視頻回應:「我沒想太多,就是想看看雪,想看看是不是還可以換一種人生,看看生活是不是還有自己選擇的權力。」
不必每月交房租,生活壓力相對小了很多,鄭前形容,「這簡直是一種解脫」。很自然的,他被廣大網友歸入了「逃離北上廣」的大軍,似乎還成了代表人物之一。不過在他看來,「逃離」這個詞有點兒太誇張了,鄭前對記者解釋道:「這只是一種選擇而已,不代表什麼,我只是不想以後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
鄭前說,他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私信:「鶴崗房價低,是真的嗎?」很多網友想託他在鶴崗買房,最初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後來隨著粉絲增長,平均每天有100多人向他諮詢買房的事兒,甚至連當地的開發商都主動找來,想跟他合作賣房子。從今年3月起,鄭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網店之餘「兼職」幫網友代購房子,順便賺點兒跑腿費。
拍小視頻,幫網友們代購「遠方的家」
有了這份「兼職」之後,鄭前似乎比以前在廣州還忙。每天上午9點,他開始視頻直播帶領粉絲看房,順便拍些小視頻,偶爾拿著粉絲寄來的授權書,去不動產中心代辦房產證等手續。晚上回到家後,處理服裝網店的事情,深夜還要把白天拍攝的視頻素材剪輯好後,發布到短視頻平臺上……目前,鄭前的幾個短視頻平臺,粉絲加起來已經幾十萬人。另外,他開了兩個微信號,有6000多個微友,手機幾乎從早到晚響個不停,「有時候實在太累了,就歇歇,第二天再回。」
他平均每個月幫人代購十幾套房子,最多一天賣過6套房。這些購房者中,80後和90後幾乎各佔一半,還有一個00後。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江浙地區買房的人最多,廣東、四川也不少,甚至還有內蒙古和拉薩的。
鶴崗的高層均價兩千多,多層均價五六百一平,這對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而言幾乎是「白菜價」,大多數人會買3萬左右的,買完了先不裝修。雖然鶴崗房價漲得很慢,但鄭前發現,大家普遍比較佛系,「本身也不是奔著投資買的」。
大多數購房者的情況十分類似:都在大城市工作,收入很高手裡有點餘錢,但在當地買不起房,害怕老無所依,所以決定先在鶴崗買套房,心想著沒準以後能來住。鄭前告訴記者,不少人甚至從頭到尾只在視頻裡看過房子,沒來過鶴崗,由於房價很低,一般是通過支付寶轉帳,委託他驗房、辦手續之後,再讓他把房產證和鑰匙用順豐寄過去。
購房者中六成是年輕女性,三四萬元僅相當於她們在一線城市一兩個月的工資。今年8月,有個在北京工作的女生委託他買房和裝修,房子裝修得很漂亮。鄭前問對方:「你要過來住嗎?」女孩答道:「放年假的時候會去看看,沒準以後退休了無處可去會來常住」。
作為一個曾經的「廣漂」,鄭前其實挺能理解這種心情,很多年輕人選擇買一個「遠方的家」,其實是為了尋求一種踏實和慰藉,哪怕與之相隔千裡。
在小城市,定下大目標
在購房者中,也有少部分人,選擇在鶴崗定居。據鄭前觀察,他們的工作往往對地域要求不是很高,「通常是做自媒體的,有網絡主播、上網課的,還有微商和電競選手。他們普遍比較宅,也很獨立,喜歡安靜的生活,都是些挺有想法的人。」
不少網友問鄭前,到底值不值得在鶴崗定居,他的答案頗為中肯:「值不值得主要因人而異,取決於你對生活的追求是什麼,如果想要相對安逸的小城生活,鶴崗值得擁有,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如果想要追求大城市的豐富生活,那鶴崗肯定滿足不了你。」鄭前坦言,最初一個人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也曾感到孤單,好在他一直有事做,而且通過賣房交到了一些天南海北來鶴崗定居的朋友,大家偶爾一起出去聚個餐、聊聊天,還有人請他去家裡做客,教他做自媒體,慷慨地把電腦裡的資料全都給他看……
在鶴崗的這一年,鄭前投資的網店,漸漸步入正軌。來小城市,反而讓他定了個大目標,「以前只是希望能多點兒盈利,但是現在房子的問題解決了,我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都在努力學拍視頻和剪輯,一定要把網店做得更好。」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斷言鄭前「以後一定會後悔」,甚至比他的父母還操心他的婚戀問題,以及日後孩子上學咋辦。鄭前笑道:「對我來說,能找到我想做的事情就很開心了,沒必要跟別人一樣,不然我也不會來這。」鄭前說,父母很尊重他的選擇,也沒催婚,他想等自己更穩定了,換個更大的房子,把父母接來黑龍江旅遊。
關於未來,鄭前沒想太多。不過他想過,如果留在廣州,也許會加薪升職,日子越來越好,但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自由充實,「不管人在哪裡,過得幸福不幸福,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的事兒,我覺得只要抱著積極的態度去做自己想做的,那就夠了。」
記者手記:
今年的熱播網綜《脫口秀大會3》裡,從北京回鐵嶺老家工作的北大才女李雪琴,曾調侃「宇宙的盡頭是鐵嶺」,說自己只想要「鐵鍋燉大鵝」。鶴崗這座北方小城,也是類似的存在,多數年輕人已然離開,另外一小搓人在爭議中趕來。
而鄭前,正如他在微信籤名裡寫的,「只是一個在鶴崗生活的廣東仔」。其實,無所謂順流逆流。在成功欲過剩的時代,我們聽過太多勵志故事,總覺得成功是有統一標準的,然而,一個多元的社會,或許應該更「兼容」一些:既能肯定無數大城市尋夢者的雄心壯志,也能包容一個普通青年「想要鐵鍋燉大鵝」的選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