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手握五套房,有人年賺100萬…鶴崗青年的4種活法

2020-12-22 騰訊網

4個鶴崗青年的轉型求生之路,折射出鶴崗這座東北小城努力轉型的身影...

文|糾糾

攝影 | 謝匡時

來源|在人間living(ID:zairenjian11

···

2018年,薛寶鶴從供職了十八年的鶴崗電視臺離職,走出了體制,進入了電影行業。薛寶鶴希望未來能拍出自己的電影。

如果薛寶鶴要拍一部關於鶴崗的電影,他會怎麼來講述這個時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和故事?

2017年,薛寶鶴主演的電影《輕鬆+愉快》入圍第54屆臺灣金馬獎4項提名,薛寶鶴(右二)和主創團隊受邀出席金馬獎頒獎典禮。(受訪者供圖)

《輕鬆+愉快》在鶴崗取景拍攝,講述了一個虛構的荒誕故事。

在鶴崗,生活常比電影更「精彩」:薛寶鶴在體制內工作十八年未能拿到編制,工作之餘參演三部電影,其中一部獲得金馬獎;李傳富「手握五套房」,在廣場擺攤被城管驅趕;王野虓考研失敗退回家鄉,但通過「給水果做手術」走上央視《開講啦》舞臺;小阿妹從護士崗位離職後,通過小視頻年入百萬,成為鶴崗第一網紅。

鶴崗市中心的一處爛尾樓。

鶴崗位於黑龍江省北部,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煤炭被比作是工業的糧食。盛產煤炭的鶴崗,成為明星城市,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很貧窮時,鶴崗人已經過上了好日子。1991至2012年,鶴崗GDP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2004年全市總產值破百億,2009年破200億,2011年破300億。

快速的增長持續到2013年,當年全市GDP出現9.5%的負增長,而後數年迅速萎縮。一座因煤而興盛的城市,在享受了數十年的資源紅利後,因煤炭資源枯竭而極速衰落。

薛寶鶴走在鶴崗一處廢墟當中。電影《錘子鐮刀都休息》曾在此取景,當時這裡還是成片的老式居民樓,現在已經全部拆除。

鶴崗一處新建的高端小區,至今無人入住。

鶴崗北普陀寺,李傳富在寺裡參觀。他喜歡周末來這裡轉轉,有時候還帶著一家人來吃齋飯。

34歲的李傳富,是興安區紅旗鎮永新村農民。最近,李傳富突然成為了村裡的名人,多家媒體採訪他的「五套房」故事,鄰居稱他為「網紅」,網友也將這位農民想像成一位因拆遷一夜暴富的富翁。

事實是,即使有了5套房,李傳富還在為掙錢養家發愁。

李傳富小時候和家人的合影。

李傳富的父親是一名老挖煤工人,下了一輩子井。2001年,李傳富初中畢業,也成為了一名煤礦掘井工人。那時,16歲的李傳富生活富足,人生滿是希望,想著會在井下工作一輩子。

李傳富展示在鶴礦集團的養老保險登記表。

鶴崗經濟高速增長之時,李傳富正在井下揮灑汗水和青春。在經濟高速擴張那些年,他一月通常有6000元至8000元工資,有時還可以過萬元,當時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一年才2萬餘元。

2013年以來,李傳富人生出現大轉向,工資呈大幅下降,直到每月收入不足3000元。近年李傳富幫煤礦做些運輸工作,直到2018年徹底辭職,過去十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付諸東流,一切得重新學起。

李傳富在自家小餐館的廚房裡做飯。今年5月,房客退租之後,李傳富把其中一套房子改成了小餐館。

2011年鶴崗市政擴建,李傳富家300平米的老房子和宅基地被徵收。2018年李傳富分到麗景家園小區5套安置房,每套62平米。小區距離鶴崗主城區11公裡,均價1000元每平米,房子賣不出去,除了父母住一套,一家三口住一套,其餘三套,一套出租、一套開小超市、一套作餐館。

「我喜歡燒菜,有個空房子,支兩張桌子,就是餐館了。」李傳富告訴記者。在這個餐館裡,洗米、洗菜、炒菜、洗碗、刷鍋,他一人包幹所有工作。

李傳富家的小超市。

李傳富坦言:「房子多也掙不了錢,沒啥用」。小區入住率極低,餐館、出租、小超市都難掙到錢。租出去的一套房子,租金一年2000元,交完暖氣和物業費後基本沒有剩餘。小超市一年利潤2萬餘元,僅夠維持生計。

李傳富和妻子在家中交流。

離開鶴崗去南方,是李傳富近來的想法。

「去南方工廠做流水線工人,一月怎麼也有4000元,業績好還能有5000元」,李傳富說。但不久後母親要做心臟手術,女兒剛入小學一年級,李傳富有些「脫不開身」。

李傳福下礦期間腿部受傷留下的疤痕。

李傳富回憶下井歲月,「我負責掘井,加深舊井,或者增建新井,早上進井,晚上出井,出井後除了眼睛,全身每一處都是黑色的。」

長年下井還給李傳富的身體帶來巨大的傷害,腰椎炎、關節炎這兩年一直困擾著他。「疼的時候根本沒辦法做事,只能貼止疼膏藥,但治標不治本,藥效一過,仍然疼。」

李傳富一樓超市的臨時臥室。

李傳富在小區修理廢棄的煤氣罐,打算把它重新設計成一個吊爐。

李傳富身後是鶴崗郊區的麗景家園小區,李傳富的五套房子都在這裡。這裡屬於棚改安置房,房價不足1000元一平米,入住率不超過五成,空房難以售賣和出租。

六月一日,凌晨四點,李傳富帶著妻子、女兒出門,「為了能在人民廣場搶一個好攤位賣飲料和水」。這天正值北普陀寺舉行廟會,許多市民會上山拜佛求平安,途經的人民廣場便成為了擺攤賣水的絕好之地。「順利的話,廟會當天能賣出200多元的水和飲料」,李傳富說。

鶴崗人民廣場,李傳富在廟會上擺地攤遇到城管執法。

本以為六一這天能賣出更多水,但由於當日有領導來視察,城管對周圍場地進行了嚴控,上午九點李傳富的攤位便被「清理」了。

李傳富把擺地攤的商品搬到車裡,準備回家。

「現在全家老小各項開銷也剛好能負擔,日子勉強能繼續過下去。」李傳富說。

鶴崗興安區,附近煤礦和選煤廠集中堆置矸石形成的矸石山。

對於礦區的一切,李傳富都無比熟悉,曾經無數個日夜他都在這片土地底下數十米掘井作業。李傳富望著自己曾經工作過的煤礦,感嘆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鶴崗興安區,礦區的鐵路把各個煤礦連在了一起,也把鶴崗的煤炭資源運往了佳木斯、哈爾濱和全國各地。

李傳富不是個案,自2011年始,煤炭價格急劇下降,煤礦企業經營慘澹。2015年,鶴崗核心企業龍煤礦業集團裁員10萬人,減員40%,大規模礦工失業,牽動整個城市的商業萎縮,鶴崗城市經濟也急速衰落。

如今,據黑龍江省統計局數據,2017年鶴崗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21370元,每月平均1780元,排在全省13個地級市最後一名,與十年前6000元相比,墜落感籠罩在每一個鶴崗家庭中。

鶴崗人民醫院,王野虓穿上白大褂準備上班。

王野虓是鶴崗人民醫院的一名外科主治醫生,1987年出生,父親是市教委公務員,母親是國企員工。2006年王野虓考上黑龍江省內的牡丹江醫學院,家人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繼續考碩士、博士,將來留在大醫院、大城市工作。但命運並沒有如他所願,2011年,研究生考試敗北後,王野虓退回鶴崗,在鶴崗紅十字會醫院做外科醫生。

積累兩年臨床經驗後,2013年王野虓考入當地最好的鶴崗市人民醫院。如今,王野虓在鶴崗市人民醫院外科ICU科室,任主治醫師,每天管理監護近20個重症病人。

王野虓每天早晨7點出門,8點到ICU病房,看病歷、檢查病人、處理突發搶救。下午4:30下班,順道去幼兒園接孩子,遛娃,回家,結束一天。

王野虓正在做「手術」。他在快手上把自己叫做水果醫生,專門上傳一些給水果做手術的視頻,來給受眾科普醫學知識。

在網際網路、4G網絡、小視頻平臺普及後,物理空間障礙逐漸被技術打破,王野虓依託網際網路,從鶴崗走到全國觀眾面前。

給芒果割「闌尾」、從車釐子「腹腔取物」、給橙子做「切胃手術」,王野虓做了一系列給水果做手術的視頻,沒想到一下子火了。最高一個視頻播放量是430萬,大多數播放量都過百萬,點讚評論無數。

「最開始只是想給兒子做一些醫學科普,五顏六色的水果能夠吸引他的注意力,可以讓他從小對手術和醫學能多一點了解」,王野虓講他拍水果手術小視頻的初衷。

一隻鮮紅的火龍果,躺在手術臺上,蒙上白色紗布,王野虓戴著手套,拿著醫療器械,對紅龍果的「腹部」進行消毒、備皮、麻醉,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後,手術刀剖開「肚皮」,分娩出「嬰兒」……

這是王野虓正在利用火龍果模擬孕婦做剖腹產手術,每一步都按照醫學流程嚴格進行。

王野虓參加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節目錄製。(受訪者供圖)

「我從來沒見過把剖腹產手術講得這麼清楚的」、「原來闌尾是這樣被割掉的」、「請問我家人有膽結石,要不要手術」……這是粉絲在王野虓視頻下面的留言。由此,王野虓也受到主流媒體關注。

鶴崗天水湖公園,王野虓陪孩子玩耍。

現在,王野虓的兒子剛2歲半,妻子在家做全職太太,在鶴崗生活,經濟上不存在壓力,一切都很舒心。但對於自己的醫學理想而言,鶴崗的醫學技術滯後於大城市,是王野虓需要面對的客觀環境。網絡意外走紅,使王野虓的專業追求在大眾科普上得以施展,「能讓社會更多的人了解手術,能讓他們在面對手術時不再恐懼、理性判斷,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原因」,王野虓說。

鶴崗,小阿妹在創業孵化中心編輯小視頻。

小阿妹,90後,真名袁敏俠,是鶴崗資深小視頻博主,在網絡平臺上有300萬粉絲,鶴崗第一網紅,2018年年收入超過100萬。

小阿妹的第一份工作是醫院護士,但高壓的工作環境和2000元的工資,讓她難以忍受,2015年,小阿妹從醫院辭職。當時正值直播、小視頻興起,鬥魚、陌陌、快手、抖音各個平臺先後崛起,成為網際網路流量高地,霸佔了多數中國人的手機屏幕,也蘊藏著巨大的財富機會。喜歡演戲的小阿妹,和朋友一起,兩個人、一部手機、一臺電腦,視頻工作室就成立起來了。

小阿妹團隊正在進行日常短視頻的拍攝。

「開始流行玩骰子,我就拍玩骰子,後來平臺推正能量小視頻,我就拍各種感人溫馨的小視頻」,小阿妹說。持續的生產,讓小阿妹半年吸粉300萬,成為快手平臺一位中量級網紅,最高的一條播放量800萬。

小阿妹抓住機會迅速變現,2017年底至2018年9月,通過網絡直播、小視頻廣告,她的收入超過100萬,「有時候直播一小時掙3000多元,接一個小視頻廣告3萬,最高時一個月收入有20多萬」,小阿妹說。

小阿妹和團隊在工作室剪輯短視頻。

有了實實在在的掙錢效果,當地十多位年輕人找小阿妹拜師學藝,一時間,小阿妹的團隊迅速壯大,她教這些學員拍攝、扮演、剪輯、發布技巧。作為回報,小阿妹從每位學員的小視頻和直播收益中抽成20%。

小阿妹講述拍攝中遇到的困難,不禁流淚。

小阿妹的網紅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2018年11月開始,正能量小視頻突然不再受到歡迎,沒有流量就沒有收益,300萬粉絲的大號突然變得一文不值。

有段時間,持續的深夜直播,讓小阿妹的嗓子一直處於發炎狀態,醫生告訴她會有失聲的危險,必須做手術。「我拒絕了手術,但我覺得應該休息一段時間,過去一年我真的太累了,冬天、深夜一直在拍攝……」回想起旁人難以想像的辛苦,小阿妹突然哭泣。

小阿妹和團隊在工作室剪輯短視頻。

在家休整了半年,小阿妹的嗓子逐漸恢復。2019年3月,她重新註冊了一個帳號,開始推生活類的搞笑小段子。新帳號如今粉絲4.9萬,還未能給她帶來收益,但小阿妹說要有耐心,自己在等待下一個風口。

薛寶鶴,38歲,出身在工人家庭,父母曾是鶴崗汽車公司職工。中專畢業後,他做過很多工作:廣場拍照,工地搬磚,網吧、鋼床廠、書店、礦泉水廠、餐館的工作全都幹過。2001年,鶴崗市電視臺廣告中心面向社會招聘,薛寶鶴投入1萬元自費學習剪輯後,抓住了這次工作機會。

這份工作薛寶鶴一幹十八年,並一步步成為電視臺的核心員工,但一道無形之牆一直橫在薛寶鶴面前,沒有編制,他就無法獲得向上晉升的資格,更意味著同工不同酬的福利待遇。獲得編制,真正進入體制內,一直是薛寶鶴這些年最強烈的需求。

薛寶鶴走進一處廢棄的房子。這裡曾是電影《錘子鐮刀都休息》的取景地之一,當時這裡還是成片的老式居民樓,現在已經全部拆除。

2006年,當時擁有鶴崗唯一專業剪輯設備的薛寶鶴,結識了電影導演耿軍。後來薛寶鶴在工作之餘參演了四部電影,其中《錘子鐮刀都休息》獲得了金馬獎,《輕鬆+愉快》入圍金馬獎4項提名,還獲得美國聖丹斯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一次聽到電影獲金馬獎時,我根本不知道金馬獎是個什麼東西。」

這樣割裂的生活持續了很久,「電視臺工作十八年,我在講話、寫作時,會不由自主就冒出大段的官方語言。但另一方面,我又從事非常個性化的工作——演獨立電影,這種衝突一直在我身體內互相博弈。」

為了拿到編制,薛寶鶴讀了大專,沒想到自己又得了糖尿病。按照現有《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條例的有關規定,糖尿病徹底斷送了他的編制之路。

薛寶鶴指著市中心區的一處爛尾樓。他在耿軍導演的《東北虎》裡面擔任製片工作,這裡是拍攝場地之一。

2018年,獲得編制無望的薛寶鶴正式從鶴崗電視臺離職,走出體制,成為一名籤約演員。

鶴崗市中心的一處爛尾樓,幾位市民在樓房裡面打麻將。

薛寶鶴有豐富的人生體驗、細膩的演技和被同行認可的電影作品,但他坦言自己仍然是個初學者,而且鶴崗離電影中心太遠。「在鶴崗,成為一名電影演員,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剛開始朋友聽到我在演電影,都以為我是個神經病」。

薛寶鶴在他的公務員培訓學校和學生講授公務員面試技巧。

「在鶴崗,體制內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年輕人只要有機會進體制絕不去民營企業。」薛寶鶴的編制夢雖然破碎了,但是多年體制內的工作經驗,給了他另一個機會。在鶴崗經濟持續萎縮背景下,沒有好的民企,做生意也掙不到錢,考公務員進入體制內成為鶴崗年輕人的首要選擇。薛寶鶴拉著朋友成立了公務員培訓學校。他直言這是一門好生意,「學費都是預付,不用為現金流擔心,而且未來的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

今年薛寶鶴入選了慄憲庭電影學校的獨立電影製作短期班,在忙完公務員培訓的課程後,薛寶鶴將到北京參加為期一月的課程,他希望自己能在電影行業有更深入的發展,未來拍出自己的電影。

鶴崗沒有電影產業基礎,去北京發展的想法已在薛寶鶴內心無數次被喚起。然而日漸年老的父母、本地已經成熟的社交圈、肥沃的公務員教育培訓業務等等,都拖曳著薛寶鶴離開的步伐。

在2019年鶴崗市市長王秋實向人大會提交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一文中,「轉型」一詞出現高達21次,2019年被認為是「鶴崗加快城市轉型的發力之年」。

在鶴崗,生活在這裡的年輕人和這座城市都在探尋著前路。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相關焦點

  • 房子白菜價的鶴崗又火了,5萬買套房,四五線城市如今正迎來重生
    這個人口大約100萬的五線城市,遍地都是房子,一度被人們當作是房地產泡沫崩盤的樣本。 實際上,鶴崗的房子從來就沒有過泡沫。如今,鶴崗在網上又火了,在一個流浪者的貼吧裡面,有人直播了自己花5萬元買房的過程。如今的鶴崗,正在吸引著大量買不起房子的人前往買房。 這些人包括搞直播的、設計師等等職業的人,而且很多人都是其他省市的。
  • 小夥給手機貼膜3年賺2套房 最多1個月掙3萬
    原標題:小夥給手機貼膜3年賺2套房 最多1個月掙3萬   原標題:武漢小夥給手機貼膜3年賺2套房最多1個月掙3萬   說起在路邊貼手機膜,不少人覺得這算不上「生意」。而不少幹這行的也總覺得掙不到錢。但是,來武漢不到五年的安陸小夥子趙周橋,卻把這種不算生意的生意,做得有滋有味,三年掙了兩套房子。
  • 只住過幾天,27歲男青年3萬鶴崗買房2.2萬賣出
    訂下前往鶴崗的票後,許康在百度貼吧「鶴崗吧」開了帖子,興致勃勃地一路更新在鶴崗的見聞。付了訂金後,他寫了首打油詩:「3萬買套房,有本心不慌。出門千裡外,逍遙作仙人。」有人問他為什麼跑那麼遠買房,他回答得直白——「因為窮,錢不夠」。他買不起拉薩的房,也買不起老家洪湖的房。在他看來,鶴崗是個不錯的城市:有藍天白雲,街道挺安靜,除了太冷沒什麼不好。
  • 此前有人38套房虧470萬
    然而,現在別說漲價了,就是掛出5年前買入的原價,也沒啥人來買,不少二手房價格已經到了5000元/㎡,跟惠州市區的價格都差很多,放眼整個大灣區,更是白菜價了,但是甚少能有人接盤,
  • 定居鶴崗的廣東「90後小夥兒」,意外走紅後兼職賣房,月銷10餘套
    鄭前是在2019年11月底來到鶴崗,目的很簡單——降低生活成本。鶴崗的低房價是觸動他從溫暖的廣東來到三千多公裡外寒冷的東北的主要原因。2019年初,鶴崗因房子「白菜價」一夜爆紅,這讓租住在廣州白雲區、每月要支付2000元房租的鄭前看到另一種生活的可能。鄭前在大學就讀銷售相關專業,大學畢業後在東莞、廈門、廣州等多地短暫工作過。
  • 直播答題20分鐘賺4萬?據說刷信用卡還可以賺到21套房!
    普通用戶真能賺到錢嗎?各大平臺的「燒錢大戰」又能持續多久?百萬獎金看起來十分誘人,但問題是,真能憑此賺到「大錢」嗎?1月6日晚上11點30分,西瓜視頻《百萬英雄》首個百萬場,在線人數超過100萬,但僅有23人通關,每人分得4萬多元,獲獎率約4.3萬分之一。選幾個題目看一下:「《漢謨拉比法典》頒布的時間與下面的哪個歷史事件在時間上最接近?」「『西瓜視頻』四個字一共有多少筆畫?」
  • 賣了一套房,賺了400萬,家裡人卻要求分大姐100萬
    在如今這個房價飛漲的社會上,如果你在20年前在城市中買了一套房,那現在的你便是百萬富翁。對於如今還在為了買房而苦苦奮鬥的人來說,這個事實真的有點殘酷。深圳一位王先生爆料,他2000年在深圳福田買了一套房子,當時錢不夠,找了大姐借了10萬塊,到2003年的時候就把錢還給大姐了,當時只還了本金沒有還利息。
  • 七月你好:2020年下半場,不如換種活法
    當晚風都透著股暑氣,當街頭巷尾的孩子們手裡拿著冰棍、冰鎮西瓜和酸梅汁走過,當梔子花香濃鬱、向日葵怒放,或許你就會恍然發覺,原來時間的步履如此匆匆,一轉身,2020年的上半年已然過去,七月的盛夏,已經到來。
  • 留在鶴崗的年輕人-虎嗅網
    網絡上,鶴崗房價「三百每平方」、「五萬一套房」的消息鋪天蓋地,她不斷收到外地朋友的詢問:房子真的那麼便宜嗎?和去菜市場買菜一樣的道理,朱儷安說,有錢買豬裡脊,沒錢就買豬下水。朱儷安的同學在鶴崗做了3年房產,近半年,她經常接到外地打來的諮詢電話。不過,沒幾個真的過來買,因為他們發現,房價沒有網傳的那麼便宜。
  • 外地人鶴崗買房弄懵本地人:上午看完房 下午就入住
    可因為這種特殊,這個城市又庇護了一群找尋歸宿的外鄉人,帶著不同的理由和相似的憧憬,跨越千裡買房,他們將在異鄉度過第一個春節,在5萬元買套房背後,感受鶴崗的失意和詩意。來這裡買房的人一共分六種?這些四處流浪的人們,有的雙親故去,與家裡徹底斷了聯繫,有的欠債跑路,浪跡四方,經常有人發一些在橋洞和水泥管子裡過夜的照片。「房啊房,沒有寶蓋頭,哪來的家?」這些居無定所的人敬佩李海,三五萬一套的房子,給了他們希望。於是,絡繹不絕的「朝聖者」來到鶴崗。
  • 買1套房約等於賺100萬!「萬人搖」與「零登記盤」共存
    置業顧問告訴記者,樓盤在今年4月初首開,沙盤上不少樓棟已經掛上了售罄的彩條。2020年9月份,萬科未來天空之城加推二期,被限制為「僅無房家庭可搖的紅盤」。置業顧問介紹說,未來天空之城三期加推1014套,最快12月底就會推出,但是依然只有「無房戶」才有資格搖號。杭州萬科未來天空之城置業顧問:除了正常限購以外還要搖號,像紅盤指的是無房家庭跟引進人才才能搖號。有房或者單身未滿30歲的人都沒辦法,連報名的機會、搖號的資格都沒有。
  • 有人買14套房,有人買17套,然而價格掉了,商住公寓值得投資嗎?
    我先說的是,中房報《北漂剛需搶走燕郊低價商住公寓:有人一口氣買17套》一文稱,12月5日燕郊某售樓處場面「誇張」,售樓處擠滿前來看房的人,銷售人員連坐的地方都沒有,所有單子都是站著籤完。這種火爆的購房場景在今年以來受雙重影響的燕郊,十分罕見。12月6日,截至傍晚7點成交近50套,有人甚至一口氣買了17套。
  • 有人買14套房,有人買17套,然而房價降了,誰還敢這麼炒房?
    我先說的是,中房報《北漂剛需搶走燕郊低價商住公寓:有人一口氣買17套》一文稱,12月5日燕郊某售樓處場面「誇張」,售樓處擠滿前來看房的人,銷售人員連坐的地方都沒有,所有單子都是站著籤完。這種火爆的購房場景在今年以來受雙重影響的燕郊,十分罕見。12月6日,截至傍晚7點成交近50套,有人甚至一口氣買了17套。
  • 北起黑龍江鶴崗,南至遼寧大連旅順口,201國道還經過哪些城市?
    最近有一則新聞受到很多人的關注,有人在黑龍江省鶴崗市花5萬元買了一套房子。在現今高房價背景下,5萬元買一套房簡直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存在。也有人說:東北經濟不是特別景氣,物價偏低,所以才可以用5萬元買套房子。不管怎麼說,原來不是很知名的鶴崗市賺足了知名度。
  • 鶴崗房價暴跌一平米多少錢?2019鶴崗房價為什麼這麼低
    最近鶴崗房價暴跌相信不少網友都知道,根據最新消息傳出鶴崗房價一平350如何白菜價,這個價格實在令市民驚呆了,畢竟350一平是二十年前才會出現的價錢,現在竟然發生在鶴崗這個地方。那麼究竟是什麼情況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有人花7萬,有人在家還賺了
    2019-02-15 00:09 | 溫州都市報發紅包、買年貨、出門旅遊……過完年,最發自靈魂的拷問當屬——這個春節你花了多少錢?網上有人感嘆,一年辛苦賺來的錢,抵不上春節花銷。據商務部網站消息,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5%。這個春節,你的錢去哪兒了?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市民,他們中有人花費數萬元,有人花費幾千元,甚至還有人幾乎沒花錢反倒躺著有錢進帳。
  • 多地樓市迎開盤潮:買1套房≈賺100萬 「萬人搖」與零登記盤共存
    多地樓市迎開盤潮:買1套房≈賺100萬 「萬人搖」與零登記盤共存 買1套房≈賺100萬!「萬人搖」與「零登記盤」共存,咋回事?經歷過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臨近年底,多地樓市迎來開盤潮。在南京、杭州等地,也不乏有「千人搖」的紅盤出現,難道樓市又火了嗎? 多地樓市迎開盤潮!買1套房≈賺100萬!
  • 一個年輕人去鶴崗買了3萬元的房子,幾個月後2.2萬元賣了
    這是2019年11月,賣家在外地,他為此等了幾天,等對方回來辦理過戶。許康和他的房產證。受訪人供圖「房子小點沒事,有房本就有家了。」辦完手續那天,他舉著鮮紅的房產證自拍。能在地級市有套房,哪怕跑5000多公裡,他都覺得值了。
  • 鶴崗買房背後,是23萬人聚集的流浪吧
    從鶴崗房價崩盤開始,到鶴崗買房就成了個笑話。但就在前幾天,一篇名為《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買了套房》的文章火了。房不貴,卻很實在,77平米,帶裝修包家電,距離市中心10公裡。而鶴崗買房的那位老哥,四年前就成為了流浪吧的一員。這次直播鶴崗買房卻石破天驚,引來了1萬多跟帖。
  • 3萬鶴崗買房2.2萬賣出,這不僅是一個失敗者的故事
    自從去年《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買了套房》成為網絡爆文,江湖上就流傳起去鶴崗買房的傳說。去年11月,許康在新聞報導中看到了房價窪地黑龍江鶴崗,於是耗時3天、跨越4000多公裡來到鶴崗,用積蓄+網貸共3萬元買到一套房,和網文主人公同一個小區。買到房之後,由於兩地的「工資差」,他回到拉薩的餐廳打工。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令他失去了收入,「身無分文、尚有網貸」的許康無奈賣掉了自己在鶴崗的房子,最終成交價為2.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