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兒子情感表達的重要意義
來源:http://www.yaolan.com 作者:佚名 日期:2005-12-21 關鍵字:情感 表達 男孩
鑑於情感表達的重要性,我專門為他設立了一章(第四章)。在這裡,我要特別告訴家長們,你們可以——而且也必須——在健康的情感表達方面起到表率最用。所有的家長們(包括單親)都能在表達內心感受方面充當表率。
我不認同什麼「情感表達基因」的說法,更不覺得有些人有它而有些人沒有。雖然「女孩比男孩更善於表達情感」這類關於性別的陳詞濫調一再被世俗觀念以及所謂的科研結論而強化,但是這並不能證明情感表達能力是天生的。相反,它恰恰是一種後天的性別差異。父母親(繼父母或者單身父母)都能以身作則地教會兒子表達情感,而且這是最好的方式。
儘管父母親都可以作為情感表達的榜樣,但是同性的影響還是最大的。雖然母親的表現能證明情感表達的必要性,但不足以幫助男孩打破「同流規則」。男孩需要看到打破「同流規則」的男性——父親或繼父——依然很有男人味,而且也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並沒有因為打破「規則」而受到排擠或懲罰)。同性打破「同流規則」的示範,讓男孩在自己有必要打破那些「規則」的時候也會去照葫蘆畫瓢。
下邊這個有趣的故事驗證了父親在幫助兒子表達內心感受方面的力量。羅伯特·賴克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美國勞工部長,作為政府內閣成員,他每天要工作14小時,所以他很少見到他的兒子。一天深夜,羅伯特結束了工作回到家裡,他的兒子薩姆要求爸爸第二天早晨叫醒他,羅伯特以今天睡得太晚為由拒絕了,但是薩姆不答應,於是賴克部長就問為什麼,薩姆說他僅僅是想知道父親還活著。這個說法對羅伯特來說,不啻于震耳欲聾的「起床鬧鐘」,在那之後不久,他辭去了勞工部長的職務。
賴克親口告訴了我這個故事,當然並不是讓家長們都去辭職,只是希望大家從中看到兒子怎樣向父親表達了自己的失落,父親又是怎樣傾聽和尊重兒子的表達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薩姆學會並遵循了一條新的原則:「感到失落並告訴父親自己需要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先不說薩姆怎樣學會了打破「同流規則」,重要的是賴克重視了兒子的情感表達。賴克為了「情感」原因(並非為了金錢、地位)而辭去一個重要的職位,也演示了打破「同流規則」沒什麼了不起的(仍然是一條真正的男子漢)。
如何避免兒子的情感消失
家長應記住以直接的方式來加強男孩健康的情感表達,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對男孩健康的情感表達視若不見或無動於衷,他就會從心裡認定表達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是不那麼光彩的事。在賴克的家裡,兒子的情感表達得到了直接的、正面的肯定。對大多數家長來說,不必非得辭職不可,但是一定要肯定兒子的情感需要,這種肯定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
肯定男孩的情感 直接肯定男孩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整個的文化氛圍會出於本書所提到的各種原因而不斷地否定男孩的情感。肯定的基礎做法就是傾聽男孩辨識並對你說出他的情感,然後你要回應:「能告訴我這些真是太好了。」這件事想起來的確非常簡單,你還可以加一些內容,比如:告訴他我們的文化環境主要在哪些地方忽視了男孩的心理感受,還可以表示出你對男孩的情感表達會招致懲罰和譏諷的事很清楚。這部分關於肯定的內容本質上是針對第二章羅列的「同流規則」來討論的,可能你在和兒子交流的時候會發現一些新的「同流規則」。大部分「規則」是帶有普遍性的(比如不允許男孩哭),但有些也會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說出你自己的故事 很多家長發現講講自己小時候的事有助於肯定男孩的情感,特別是做父親的這樣做時。切記在講述的時候不要力圖勾勒一個理想化的或完美的結局,男孩想知道其他男性是怎樣與情感困惑做鬥爭的,並且他需要懂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應對。這裡舉一個父親給迷惘的兒子講故事的例子:「我記得當時我想請萊切爾·帕克爾和我一起走走,但是她拒絕了我,這讓我窘迫極了,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這一幕,而且我之前還曾對她表白過「喜歡她」之類的話。」把這種故事講給兒子聽就是一種很好的肯定做法。
做一名情感偵探 為了對男孩的情感做出肯定,有一種辦法就是做一名「情感偵探」。在兒子的行為背後尋找恐懼、憤怒、悲傷、心靈受到傷害等情感方面的蛛絲馬跡,這對任何年齡的男孩都適用。如果他看上去總像是要找茬的樣子,就應注意是不是有恐懼、受到傷害、或者是憤怒的存在;假如看上去很沮喪,也找找以上這些情感因素(沮喪往往由憤怒轉化而來)。當男孩提出某種要求的時候,比如,很委屈地訴說:「為什麼我16歲了還沒有手機?別人都有了!」面對這種訴求,也要在其背後尋找以上幾種情感。這種偵探工作有時會很辛苦,但是你會發現這樣的努力是很有價值的。
當進一步交流或是與兒子談論他的心理感受時,不論任何年歲的男孩,都要對他說「你的感受很重要」,以此來形容並肯定他的情感創痛。稍大些的男孩和男人可能會把自己的情感封閉起來,而類似「很重要」這樣的說法是讓他們的情感破繭而出的有效手段。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在第一時間防止他們把情感封閉起來,這可以通過把談論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引入家庭日常生活中來辦到。這應該是肯定男孩情感的最好方式了。
牢記男孩情感的重要性 能夠體驗並表達自己的全部情感——即使是寫下來——是很愜意的事,彭尼貝克在1977年做的調查研究證明了這一點,表明了情感表達與良好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的關係。這項研究有必要讓更多的有就醫需求的人所了解。談論心理感受不僅有利於心理健康,還有利於生理健康。當你試圖讓情感回到男孩的生活中時,要切記這一點。重視男孩的情感對全家都有好處。
怎樣教會男孩辨知心理感受
讓談論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項慣例,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幫助男孩弄清自己心理感受的手段。要使這種做法經常化。如果你還沒有這樣做,那現在就要趕緊去做。教會你的兒子辨知心理感受的最好的、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問他:「這件事你覺得怎麼樣?」這對所有男孩都適用,是一條普遍有效的良策。
鑑於許多家長和孩子們在家裡並沒有做到直接表達情感,所以先要把談論情感變成全家交流的一部分。要讓男孩看見父母親自己以及與孩子之間相互問出「這件事你覺得怎麼樣」,這是極其重要的,也正是把談論心理感受變成家庭規範的必要性所在。
對於幼小的男孩,需要家長先把一些形容心理感受的名詞告訴他們。有些比較大的男孩也需要這樣,因為他們受到的早期情感教育不足。把嬰幼兒的心理感受轉化成語言就是一種映照(見第三章)。進一步來說,因為語言接受(理解語義)比語言表達(講話和做手勢)發展得早,所以男孩可以在會說話以前就明白與自己的情感有關的信息。因此,早期的映照對男孩的情感智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等到晚些時候,在男孩順利地長到十幾歲的時候,那句「這件事你覺得怎麼樣」的問話會大大促進他們的情感能力。
好,兒子對我說出了他的心理感受……下一步怎麼辦?
在應診過程中,我總是很讚賞那些家長的勇氣,當他們的兒子把心理感受告訴他們時,他們問我該做什麼、說什麼。對很多家長來說,這種經歷讓他們感到手足無措。回應男孩的情感時,首要的原則是:家長必須以不讓兒子感到羞愧的方式做出回應。由於表露了情感而感到羞愧,會使他覺得非常孤立無援,而且這也是男孩情感發展中的最大威脅。在文化環境得不到改善之前,男孩幾乎在任何地方都會由於表達了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而受到羞辱。因此,把家庭打造成讓男孩說出心裡話的理想場所是極其重要的。下面說到的就是一些特別的應對方式,用來幫助你回應兒子的情感表達
普遍的(也是最好的)回應 當兒子告訴你對某事的心理感受時,你要仔細聽著,然後對他做出回應:「你說的對我很重要」,或「我理解你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受」。就這麼簡單。當然,如果不只是需要肯定,還涉及到了重要的具體問題,那你要隨後就去解決問題。
充分準備 如果對談論感受和傾聽別人的感受有點不耐煩,那你就要做一些基礎的準備。對做父親的人來說,這往往也是一件難辦的事,因為他們自己也沒什麼情感表達的實踐機會(他們也是一直秉持著「同流規則」步入社會的)。在這個意義上,其實做母親的也是在同樣的文化氛圍中走上社會的。雖然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情感表達實踐機會,但是有些女性對於談論和傾聽心理感受,也表現得不耐煩。
就許多家長來說,面對兒子表露心跡卻顯得手足無措,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在我接待過的男性和女性家長中,他們都很願意探究兒子的心理感受,但對於怎樣做出回應心裡就沒什麼底了。我記得有一位父親非常急切地想幫助他那10歲大的情緒低落的兒子,這位父親就屬於勇氣十足的一個,他問我:「當孩子把心理感受告訴了我,我該怎麼辦?」
用你的情感來指導自己 應該花一點時間來考慮一下自己的情感需要。當你談論自己的正面的和負面的情感時,你可能不希望被打斷。你可能願意聽到別人肯定你所說的(如:「我理解你」或「挺不錯的」)。你絕不希望由於心理感受而招來羞辱。如果你能牢記這些,那當兒子在下一次對你談起他的心理感受時,我相信你將做出良好的回應。
家庭中要有神入的實踐 這一方面非常重要,以至於我用了整個第五章來闡述它。建議大家把第五章仔細地從頭讀到尾,相信互相之間的神入就會在你的家裡實現。
在家裡實踐健康的情感表達 憤怒和恐懼是最難控制的兩種情感。如果家長控制不住憤怒並把它流露在言行上,這種舉動會對家庭氣氛造成極大的破壞。但是如果在家裡有很好的神入實踐,就不會讓憤怒失去控制。神入是針對攻擊行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以及「同流規則」的一劑靈丹妙藥。
為了在家裡實現健康的憤怒表達,應該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發怒方式。靜態攻擊(與人慪氣)、口頭髮作(吼叫、哭喊)、暴力行為(打、踢、砸、摔),你屬於哪一種呢?你是怎麼形成這種發怒方式的?了解自己的表達憤怒的方式非常重要,因為與之伴隨的一系列行為示範並教會了兒子怎樣表達自己的憤怒。
所以,如果你還沒學會控制自己的憤怒,那現在就必須要學了。找準讓你發怒的動機(這東西讓你爆發),直面在這個動機後面一定藏著的恐懼感,然後用大人的方式解決它,而不是像兩歲孩子那樣對待它。你想控制自己的脾氣,解決你的發怒情緒的一種方式就是大方地把它說出來(這也是最好的示範)。你可以說:「別理我,我煩著呢。我要自己安靜一會兒。」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憤怒表達的演示。最後,你要考慮一下,當兒子發怒時,你是不是會怕他?如果回答是的話,那原因是什麼呢?是不是兒子的發怒讓你想起了什麼人?如果你害怕他發怒,那你必須「好好地找找原因」。如果你怕他,那你怎麼給他當家長呢?
當然,在家裡開展健康的情感表達也包括正面的情感。在我的社區裡有一個很和諧的家庭,他們有兩個十幾歲的兒子,做父母的在情感方面很支持兒子(就像是支持他們的功課和鍛鍊身體一樣),順理成章地,他們的兒子也都很討人喜歡、很優秀、很懂禮貌。雖然這個家庭也會像別的家庭一樣,有稱心如意也有不太順利的時候,,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之間會心的微笑和開懷大笑,我經常看見父親和兒子開著玩笑、顯現出十分愜意的樣子。我給大家講這個故事,目的在於強調要找到並表達諸如自豪感、成就感、勝利的喜悅等情感。即使僅僅是互相開個玩笑,對處理好負面情感的表達也是相當重要的。
本文由北京高普書刊音像發行中心提供,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