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兒子情感表達的重要意義

2020-12-25 搖籃網

教會兒子情感表達的重要意義

來源:http://www.yaolan.com      作者:佚名      日期:2005-12-21      關鍵字:情感 表達 男孩

鑑於情感表達的重要性,我專門為他設立了一章(第四章)。在這裡,我要特別告訴家長們,你們可以——而且也必須——在健康的情感表達方面起到表率最用。所有的家長們(包括單親)都能在表達內心感受方面充當表率。

我不認同什麼「情感表達基因」的說法,更不覺得有些人有它而有些人沒有。雖然「女孩比男孩更善於表達情感」這類關於性別的陳詞濫調一再被世俗觀念以及所謂的科研結論而強化,但是這並不能證明情感表達能力是天生的。相反,它恰恰是一種後天的性別差異。父母親(繼父母或者單身父母)都能以身作則地教會兒子表達情感,而且這是最好的方式。
儘管父母親都可以作為情感表達的榜樣,但是同性的影響還是最大的。雖然母親的表現能證明情感表達的必要性,但不足以幫助男孩打破「同流規則」。男孩需要看到打破「同流規則」的男性——父親或繼父——依然很有男人味,而且也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並沒有因為打破「規則」而受到排擠或懲罰)。同性打破「同流規則」的示範,讓男孩在自己有必要打破那些「規則」的時候也會去照葫蘆畫瓢。

下邊這個有趣的故事驗證了父親在幫助兒子表達內心感受方面的力量。羅伯特·賴克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美國勞工部長,作為政府內閣成員,他每天要工作14小時,所以他很少見到他的兒子。一天深夜,羅伯特結束了工作回到家裡,他的兒子薩姆要求爸爸第二天早晨叫醒他,羅伯特以今天睡得太晚為由拒絕了,但是薩姆不答應,於是賴克部長就問為什麼,薩姆說他僅僅是想知道父親還活著。這個說法對羅伯特來說,不啻于震耳欲聾的「起床鬧鐘」,在那之後不久,他辭去了勞工部長的職務。

賴克親口告訴了我這個故事,當然並不是讓家長們都去辭職,只是希望大家從中看到兒子怎樣向父親表達了自己的失落,父親又是怎樣傾聽和尊重兒子的表達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薩姆學會並遵循了一條新的原則:「感到失落並告訴父親自己需要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先不說薩姆怎樣學會了打破「同流規則」,重要的是賴克重視了兒子的情感表達。賴克為了「情感」原因(並非為了金錢、地位)而辭去一個重要的職位,也演示了打破「同流規則」沒什麼了不起的(仍然是一條真正的男子漢)。

如何避免兒子的情感消失

家長應記住以直接的方式來加強男孩健康的情感表達,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對男孩健康的情感表達視若不見或無動於衷,他就會從心裡認定表達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是不那麼光彩的事。在賴克的家裡,兒子的情感表達得到了直接的、正面的肯定。對大多數家長來說,不必非得辭職不可,但是一定要肯定兒子的情感需要,這種肯定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

肯定男孩的情感 直接肯定男孩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整個的文化氛圍會出於本書所提到的各種原因而不斷地否定男孩的情感。肯定的基礎做法就是傾聽男孩辨識並對你說出他的情感,然後你要回應:「能告訴我這些真是太好了。」這件事想起來的確非常簡單,你還可以加一些內容,比如:告訴他我們的文化環境主要在哪些地方忽視了男孩的心理感受,還可以表示出你對男孩的情感表達會招致懲罰和譏諷的事很清楚。這部分關於肯定的內容本質上是針對第二章羅列的「同流規則」來討論的,可能你在和兒子交流的時候會發現一些新的「同流規則」。大部分「規則」是帶有普遍性的(比如不允許男孩哭),但有些也會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說出你自己的故事 很多家長發現講講自己小時候的事有助於肯定男孩的情感,特別是做父親的這樣做時。切記在講述的時候不要力圖勾勒一個理想化的或完美的結局,男孩想知道其他男性是怎樣與情感困惑做鬥爭的,並且他需要懂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應對。這裡舉一個父親給迷惘的兒子講故事的例子:「我記得當時我想請萊切爾·帕克爾和我一起走走,但是她拒絕了我,這讓我窘迫極了,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這一幕,而且我之前還曾對她表白過「喜歡她」之類的話。」把這種故事講給兒子聽就是一種很好的肯定做法。

做一名情感偵探 為了對男孩的情感做出肯定,有一種辦法就是做一名「情感偵探」。在兒子的行為背後尋找恐懼、憤怒、悲傷、心靈受到傷害等情感方面的蛛絲馬跡,這對任何年齡的男孩都適用。如果他看上去總像是要找茬的樣子,就應注意是不是有恐懼、受到傷害、或者是憤怒的存在;假如看上去很沮喪,也找找以上這些情感因素(沮喪往往由憤怒轉化而來)。當男孩提出某種要求的時候,比如,很委屈地訴說:「為什麼我16歲了還沒有手機?別人都有了!」面對這種訴求,也要在其背後尋找以上幾種情感。這種偵探工作有時會很辛苦,但是你會發現這樣的努力是很有價值的。

當進一步交流或是與兒子談論他的心理感受時,不論任何年歲的男孩,都要對他說「你的感受很重要」,以此來形容並肯定他的情感創痛。稍大些的男孩和男人可能會把自己的情感封閉起來,而類似「很重要」這樣的說法是讓他們的情感破繭而出的有效手段。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在第一時間防止他們把情感封閉起來,這可以通過把談論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引入家庭日常生活中來辦到。這應該是肯定男孩情感的最好方式了。

牢記男孩情感的重要性 能夠體驗並表達自己的全部情感——即使是寫下來——是很愜意的事,彭尼貝克在1977年做的調查研究證明了這一點,表明了情感表達與良好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的關係。這項研究有必要讓更多的有就醫需求的人所了解。談論心理感受不僅有利於心理健康,還有利於生理健康。當你試圖讓情感回到男孩的生活中時,要切記這一點。重視男孩的情感對全家都有好處。

怎樣教會男孩辨知心理感受

讓談論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項慣例,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幫助男孩弄清自己心理感受的手段。要使這種做法經常化。如果你還沒有這樣做,那現在就要趕緊去做。教會你的兒子辨知心理感受的最好的、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問他:「這件事你覺得怎麼樣?」這對所有男孩都適用,是一條普遍有效的良策。

鑑於許多家長和孩子們在家裡並沒有做到直接表達情感,所以先要把談論情感變成全家交流的一部分。要讓男孩看見父母親自己以及與孩子之間相互問出「這件事你覺得怎麼樣」,這是極其重要的,也正是把談論心理感受變成家庭規範的必要性所在。

對於幼小的男孩,需要家長先把一些形容心理感受的名詞告訴他們。有些比較大的男孩也需要這樣,因為他們受到的早期情感教育不足。把嬰幼兒的心理感受轉化成語言就是一種映照(見第三章)。進一步來說,因為語言接受(理解語義)比語言表達(講話和做手勢)發展得早,所以男孩可以在會說話以前就明白與自己的情感有關的信息。因此,早期的映照對男孩的情感智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等到晚些時候,在男孩順利地長到十幾歲的時候,那句「這件事你覺得怎麼樣」的問話會大大促進他們的情感能力。
好,兒子對我說出了他的心理感受……下一步怎麼辦?

在應診過程中,我總是很讚賞那些家長的勇氣,當他們的兒子把心理感受告訴他們時,他們問我該做什麼、說什麼。對很多家長來說,這種經歷讓他們感到手足無措。回應男孩的情感時,首要的原則是:家長必須以不讓兒子感到羞愧的方式做出回應。由於表露了情感而感到羞愧,會使他覺得非常孤立無援,而且這也是男孩情感發展中的最大威脅。在文化環境得不到改善之前,男孩幾乎在任何地方都會由於表達了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而受到羞辱。因此,把家庭打造成讓男孩說出心裡話的理想場所是極其重要的。下面說到的就是一些特別的應對方式,用來幫助你回應兒子的情感表達

普遍的(也是最好的)回應 當兒子告訴你對某事的心理感受時,你要仔細聽著,然後對他做出回應:「你說的對我很重要」,或「我理解你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受」。就這麼簡單。當然,如果不只是需要肯定,還涉及到了重要的具體問題,那你要隨後就去解決問題。

充分準備 如果對談論感受和傾聽別人的感受有點不耐煩,那你就要做一些基礎的準備。對做父親的人來說,這往往也是一件難辦的事,因為他們自己也沒什麼情感表達的實踐機會(他們也是一直秉持著「同流規則」步入社會的)。在這個意義上,其實做母親的也是在同樣的文化氛圍中走上社會的。雖然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情感表達實踐機會,但是有些女性對於談論和傾聽心理感受,也表現得不耐煩。

就許多家長來說,面對兒子表露心跡卻顯得手足無措,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在我接待過的男性和女性家長中,他們都很願意探究兒子的心理感受,但對於怎樣做出回應心裡就沒什麼底了。我記得有一位父親非常急切地想幫助他那10歲大的情緒低落的兒子,這位父親就屬於勇氣十足的一個,他問我:「當孩子把心理感受告訴了我,我該怎麼辦?」

用你的情感來指導自己 應該花一點時間來考慮一下自己的情感需要。當你談論自己的正面的和負面的情感時,你可能不希望被打斷。你可能願意聽到別人肯定你所說的(如:「我理解你」或「挺不錯的」)。你絕不希望由於心理感受而招來羞辱。如果你能牢記這些,那當兒子在下一次對你談起他的心理感受時,我相信你將做出良好的回應。

家庭中要有神入的實踐 這一方面非常重要,以至於我用了整個第五章來闡述它。建議大家把第五章仔細地從頭讀到尾,相信互相之間的神入就會在你的家裡實現。

在家裡實踐健康的情感表達 憤怒和恐懼是最難控制的兩種情感。如果家長控制不住憤怒並把它流露在言行上,這種舉動會對家庭氣氛造成極大的破壞。但是如果在家裡有很好的神入實踐,就不會讓憤怒失去控制。神入是針對攻擊行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以及「同流規則」的一劑靈丹妙藥。

為了在家裡實現健康的憤怒表達,應該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發怒方式。靜態攻擊(與人慪氣)、口頭髮作(吼叫、哭喊)、暴力行為(打、踢、砸、摔),你屬於哪一種呢?你是怎麼形成這種發怒方式的?了解自己的表達憤怒的方式非常重要,因為與之伴隨的一系列行為示範並教會了兒子怎樣表達自己的憤怒。

所以,如果你還沒學會控制自己的憤怒,那現在就必須要學了。找準讓你發怒的動機(這東西讓你爆發),直面在這個動機後面一定藏著的恐懼感,然後用大人的方式解決它,而不是像兩歲孩子那樣對待它。你想控制自己的脾氣,解決你的發怒情緒的一種方式就是大方地把它說出來(這也是最好的示範)。你可以說:「別理我,我煩著呢。我要自己安靜一會兒。」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憤怒表達的演示。最後,你要考慮一下,當兒子發怒時,你是不是會怕他?如果回答是的話,那原因是什麼呢?是不是兒子的發怒讓你想起了什麼人?如果你害怕他發怒,那你必須「好好地找找原因」。如果你怕他,那你怎麼給他當家長呢?

當然,在家裡開展健康的情感表達也包括正面的情感。在我的社區裡有一個很和諧的家庭,他們有兩個十幾歲的兒子,做父母的在情感方面很支持兒子(就像是支持他們的功課和鍛鍊身體一樣),順理成章地,他們的兒子也都很討人喜歡、很優秀、很懂禮貌。雖然這個家庭也會像別的家庭一樣,有稱心如意也有不太順利的時候,,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之間會心的微笑和開懷大笑,我經常看見父親和兒子開著玩笑、顯現出十分愜意的樣子。我給大家講這個故事,目的在於強調要找到並表達諸如自豪感、成就感、勝利的喜悅等情感。即使僅僅是互相開個玩笑,對處理好負面情感的表達也是相當重要的。

本文由北京高普書刊音像發行中心提供,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孫一萍:情感表達——情感史的主要研究面向
    情感史研究的目的,就是解讀情感背後的歷史意義。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歷史學家如何才能了解過去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以語言等方式表達的情感,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實的?如果我們根本無法了解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那麼情感史研究又從何說起?這是每個情感史研究者必須首先面對的問題,即表達——體驗問題。也就是說,情感體驗與情感表達之間存在巨大差別,人們表達的情感未必是他內心感受到的真情實感。
  • 這是個悲傷,又極具教育意義的故事:病危母親教會兒子堅強
    媽媽很痛苦地看著兒子,她著手為這個兒子做了許多準備,例如教會他如何獨立生活,讓他能正常參與工作,還修復了與姐姐的間隙,但是她卻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小仁,還不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死亡」的意義
  • 利用"情感引導",教會孩子情感表達
    正如年幼的孩子餓了會哭,尿了會哭,困了會哭一樣,他們並不懂得如何去很好的表達情緒,只知道用哭引起父母的注意,然後讓父母自己去感受他們的情緒。只是孩子的這種哭鬧行為在他人看來是非常不聽話的表現,所以會對孩子有一些負面評價,最終受委屈的還是孩子。
  • 觀察類真人秀:社會價值的情感表達
    觀察類真人秀:社會價值的情感表達 原標題: 「兒子」的角色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展現自身的想法、思考、行為;「母親」角色作為觀察員,在演播室的情境中觀看「兒子」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行為,並在適當的切入點打斷視頻播放,嵌入點評或討論;有時屏幕上還會出現「兒子」的生活視頻與「母親」的觀看點評在同一畫面中的情況,這意味著節目在保持傳統家庭層級和關係網絡的對話模式之外,正在促成一種平等交流的狀態。
  • 做好情感引導五部曲,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情感引導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 讓孩子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的辦法。 孩子哭鬧、吵嚷、冷暴力對待你,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會。 情感引導是在孩子表現出情緒的時候準確地教會他這種情緒叫作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 教會是你的家庭
    承認我們的弟兄姊妹關係,並不是一種頭腦體操,而是一個深刻的真理,這真理應該激起深厚的情感,並以具體的表達方式滿溢出來。因為這些人是家人,所以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約翰福音3:15),我們了解他們的興趣。我們要以成百上千種方式尋求表達這個信息:你們是我的弟兄姊妹,我愛你們。在整本新約聖經中,神命令我們在地方教會中要互相關懷、彼此勸勉。特別是新約書信,告訴我們很多成為弟兄姊妹的意義所在,並教導我們「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提摩太前書3:15)。
  • 情感的普遍表達!
    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天,我們都會花費大量時間來見證他人的情感,解釋這些信號可能意味著什麼,確定如何應對和應對我們自己複雜的情感體驗。心理與研究的情感情緒也是心理學中的重要話題,研究人員投入了大量精力來理解情緒的目的以及關於情緒發生的方式和原因的理論。研究人員還從情感的實際表達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 5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教會孩子表達愛!每一部都值得細細品味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教會孩子感受和表達愛意是非常重要,只有學會感受愛,孩子才能慢慢成長為一個溫暖的人。培養孩子感受愛意的能力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言傳身教,也可以通過給孩子看一些溫暖的、感人的、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來培養孩子對於這個世界以及情感的認知能力。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如何訓練孩子的情感認知與表達?
    1、孩子說「我要殺了我自己」當託尼.阿特伍德博士給孩子講解了「情感溫度計」的概念,情感溫度計總共有1-10個刻度,博士要求孩子從中選一個刻度來表達自己說「我要殺了我自己」的心情時,孩子選擇了第2個刻度。
  • 榜樣示範,是引導人們健康表達情感體驗的楷模和學標
    榜樣示範是引導人們健康表達情感體驗的楷模和學標。我們認為,家長和教師對於學生的情感發展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無論想不想承擔,無論自覺不自覺承擔,都擔負著天然而固有的責任。要用行動告訴學生,遇到類似情況,作為具有高級情感的人,必須理性、公正地對類似情況作出正確回應和健康反應。另外,也必須認識到,作為教師和家長,克制自己的情緒是必要的、需要的,如果自己在學生面前失去控制,錯亂地大發脾氣,就無法教會學生正確地解決內心的情緒。但還要進一步認識到,對學生表現出成人的真實的情緒也是極其重要的。
  • 淺談:聲樂藝術中情感意義與價值
    二、情感在聲樂藝術中的意義和價值(一)有利於提高表演者聲樂藝術表演的水平表演者通過很多的肢體語言以及面部表情,聲音傳達等很多方式來演繹聲樂,以達到向觀眾準確傳達聲樂信息的目的。所以,如果表演者能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並注入自己的情感理解進行生動而形象的表達出來的話,觀眾能夠更加領悟作品的情感所在。這樣來說,便是極大的還原了作品的思想,傳達了作者的感情,提高了表演藝術的質量。因此,表演者的用心感悟作品,用情感和靈魂去演唱,不僅能夠令觀眾更加的震撼和感動,更重要的是在無形中也感動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水平。
  • 紀錄片解說詞撰寫與情感表達
    解說詞,就是口語表達說明的詞,也可以說是「語言口頭文學」。用文字以口語表達的方式對事物、事件或人物進行描述。在紀錄片中結合畫面來渲染受眾情緒與幫助受眾理解,加強受眾的認知和感受,與畫面相輔相成。對於解說詞的作用,總結為六點:解釋說明、升華提煉、補充強化、烘託意境、抒情表意、銜接串聯。
  • 不露聲色的情感表達
    聆聽不同的版本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版本,是不同演繹家心中的巴赫。反映了不同的理解的面。巴赫的音樂,譜子要看原版,以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來說,現今存在四份手稿,比較完全和出名的是巴赫版本和他第二任妻子。他們的手稿,從拍子上就跟今天完全不同,就導致演奏風格完全不同,所以想要知道你聽的音樂與原版遠不遠,還是要看原版手稿。今天的現代版手稿加了太多東西。
  • 教會中早晚禱的意義
    這學期,在學習《禮儀年日課》這門課後,感覺到如果了解到早晚禱的意義,也許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實踐這一本分。所以,本文就根據所學的,來談談早晚禱的意義。一、日課的意義日課是教會在基督的帶領下,施行司祭職的表現,「來不斷地讚美上主,並為全人類的得救而轉禱」(SC 83),也是「新娘對新郎傾訴的心聲」(SC 84),即教會向基督的祈禱
  • 會表達是父母教會孩子人生中重要的技能之一
    我學習並關注育兒知識,是為了使我在生活中能夠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表達,因為我之前就是一個特別喜歡用自己的主觀來評價孩子或事情的。有句話:家長的語言滋養著孩子成長!可見家長怎麼說,說什麼,對孩子的影響力非常大!昨晚,我又重聽了一遍《父母訓練營》第二講:讚賞。
  • 狄鶯和兒子親吻、擁眠,跨性別的親情該如何表達?方式很重要
    前陣子小張出差又走了半個多月,回家這天正趕上孩子休息,和兒子親近了一天,晚上快睡覺的時候,小張又要給兒子洗澡,卻被兒子「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小張很驚訝,就問兒子原因,兒子則一本正經的回道,「爸爸說了,我已經長大了,要注意男女有別,上廁所、洗澡、睡覺、換衣服都要注意,我是男生,媽媽是女生,這樣不行。」
  • 《我最愛的女人們》:超越愛情的更多情感表達
    也許很多觀眾未曾想到,從聚光燈前走進婚姻生活的「女神」鍾麗緹會小心翼翼地考慮婆婆的感受,威武霸氣的「娘娘」蔡少芬會在婆婆面前撒嬌賣萌,「硬漢」楊爍對家務活也是樣樣精通,「潮男」袁成傑面對「媽媽和妻子掉水裡救誰」的靈魂拷問時則獨闢蹊徑,認為妻子選擇嫁給自己就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媽媽會由爸爸來保護,為觀眾提供了一道「送命題」的新解法。
  • 情趣教育:一種有意義的情感教育探索
    為幫助與會者了解大邑縣北街小學情趣教育開展的相關情況,特刊發朱小蔓教授與鍾曉琳博士的文章《情趣教育:一種有意義的情感教育探索》。       四川省大邑縣北街小學經過三任校長的接力, 逐漸孕育、 提出並發展起來的情趣教育, 可以認為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一種有意義的情感教育探索,在國內逐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書籍封面的情感表達!
    其中最為重要的封面設計,封面設計作為書籍裝幀設計的門面,是前奏、是一本書給讀者的第一印象。那麼在書籍裝幀設計中,情感的指引如果表現在封面設計中?第一時間便掌控了讀者的內心?好的封面設計總是給人很多的感悟和遐想,通過一張簡單的封面,觀其上面的圖形、文字、色彩,就可以大致了解該書所要表達的內容。
  • 孩子撒潑耍賴家長「委曲求全」其實大錯特錯,表達自己情緒更重要
    因為,為人父母,首先要學會接納、尊重、表達自己的情緒。今天,我們就基於生活中的棘手的場景,從兩個方面來解釋清楚,為什麼父母要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保護自己的感受能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嗎?可是一到家裡,兒子卻說想喝湯。這時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辦呢? 她對兒子說:今天不做湯,我很累,我想有人來幫我,你可以削土豆皮嗎? 本來作者為自己拒絕兒子而感到愧疚,但是兒子居然問媽媽,需要幾個土豆?到了第二天晚上,兒子走進廚房問媽媽,你今晚心情好嗎?你介意做湯嗎?作者聽後非常感動,非常高興地去做湯了,一家人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