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使用讚美之詞,例如:"孩子你是最優秀的!""你是媽媽一生的驕傲!""我真替你感到自豪啊!"等等。
在這樣充滿讚美的環境下成長,孩子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呢?
他會完成任務、獲得成就時總要尋求外部認可和讚賞,不然就會失去動力,不想再做下去。還可能會變得過分自信,甚至驕傲自滿、目中無人,高估自己的實力。或者,他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新事物,常常為自己的退步、懶惰找藉口……
家長要學會用激勵的鼓勵來代替空洞的讚美,才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你是最棒的"不是蜜糖而是砒霜
讚美的作用只在一時鼓勵的作用是長期的,而讚美的作用只是一時,別把兩者弄混。——凱麗·巴雷特
鼓勵能使孩子關注自身的行為,從而繼續保持積極的心態和上進的行為,形成習慣之後會內化為孩子內在的品格,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而,讚美的作用是很短暫的,很多時候只是空洞的吹捧,聽到了也沒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更難以對未來有實質性的幫助。
讚美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孩子成績不錯,父母就會帶他逛商場,給他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能畫出一幅漂亮的畫,父母就迫不及待地向鄰居炫耀,稱"這是我見過最優美的畫作";無論是飯前洗了洗手,還是飯後幫父母洗了一次碗,父母都會熱情地讚美他:"做得好!""你真棒!""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在孩子取得成績時,父母給予讚美無可厚非,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寬鬆。哪怕是孩子比上一次考試多得了5分,家長也要給予溢美之詞,也不管這次進步的原因是不是真正在於孩子的努力,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試卷難度降低了、老師改分鬆了等等。
我們希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過度的讚美會使孩子不能真切地看待生活,只會助長孩子驕傲自滿的虛榮心。這就是阻礙了孩子成長和成功。
此外,讚美往往是家長在用自己的想法其替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去遵循我們的標準和規則,會使得他難以自我判斷,過分依賴他人,不能做出獨立的決定。
常常讚美孩子,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而錯誤的、過度的讚美往往是砒霜,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實踐篇:用鼓勵代替讚美
嘗試將讚美的話改成鼓勵的話
告訴孩子應該獨立,沒有讚美和鼓勵也要培養良好行為讚美不是萬能的,而且家長也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讚美和鼓勵,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獨立,沒有他人讚美和鼓勵的時候也要堅守初心、永不言棄,培養良好的行為。
要避免孩子對他人的鼓勵過於依賴,就要靈活運用鼓勵的方式。家長不僅要再孩子成功的時候鼓勵鼓勵,也要再失敗的時候給予鼓勵。
家長要鼓勵積極的行為而非孩子本身,要將重點放在你希望他繼續保持的良好行為上,孩子才能分清輕重。
指出積極行為的意義,促使孩子保持下去直接鼓勵孩子,難以讓他明白積極行為的意義。要使孩子無論是一路順風還是遇到挫折的時候都能保持積極良好的靈位,就要向他指出積極行為的意義。
不要說:"你是個好孩子",要嘗試說:"不用我們提醒,你每天都能疊被子,這就是自律的好行為啊!"家長利用這些機會來幫助孩子為以後更大的挑戰做好準備,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孩子成長。
鼓勵孩子的技巧指南:家長可以這樣做:
1)關注點放在孩子的美好品質上
將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努力、勤奮、堅持、勇敢等美好品質上。
比如孩子在體育比賽中獲得了勝利,與其讚美孩子說:"你是最棒的!",不如多多鼓勵孩子:"媽媽知道你堅持訓練了好多天,你運球的技術明顯進步了,贏得比賽是你努力的結果。"
2)強調孩子自身情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少強調家長自己,多強調孩子自身的情感,能更容易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當家長要鼓勵孩子的時候,少用"我真替你感到高興""爸爸感到很驕傲"等自我表達的話語,應該用"你肯定很自豪吧""你那時候肯定覺得很幸福"等讓孩子為自己高興驕傲的語句。
3)避免關注結果,重視過程
在組織鼓勵話語時,要注意避免只關注結果、忽視過程。要知道,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結果不是最重要的,也要珍視過程帶給孩子的收穫。具體做法是把結果與孩子促成這種結果的行為聯繫起來,讓孩子知道良好的做事方式會成就一個優秀的結果。
比如當孩子只在鋼琴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家長可以鼓勵他說:"你的加倍聯繫為你贏得了這次寶貴的比賽機會,而且你也取得了高名次。"
4)嘗試以問問題的方式代替直接表揚
直接表揚只關注了事情的結果,沒有給孩子機會描述過程和解釋成功的經驗。據此,家長可以問孩子:"你的作業常常得高分,你是如何做到的?"孩子會很樂意地告訴你原因,家長也能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
此外,向孩子問問題也是為了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比讓他傾聽你的意見和說教更有助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問孩子的感受:"你對自己測驗獲得全班第一名有什麼感受?"這樣,孩子不僅能體會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而且能夠認真思考自己的成績和學會勤奮謙虛。
疑慮解答:
Q:我總是不知道對孩子說什麼,該怎麼辦?
A:對孩子的鼓勵一開始會顯得有些彆扭,始終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表達對孩子的鼓勵之意。其實,要做到"完美鼓勵"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實踐,你的技巧才會更加純熟,對孩子的鼓勵會變得更加自然。
初學鼓勵的家長可以從鼓勵孩子的某一行為開始,或者及時地說一個"謝謝你""你真的很努力"也能激勵孩子獨立承擔責任、為實現目標而奮鬥。即使用鼓勵代替半數的表揚,孩子也會因此受益匪淺。
Q:如果我事事都鼓勵孩子,會不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努力奮鬥也沒關係?
A: 如果家長只在孩子表現良好、獲得成績的時候才鼓勵他、認可他,孩子難免會背負很大的壓力,容易感到氣餒。家長不是裁判,不能只在孩子完全達到期望的時候,才對孩子給予鼓勵,否則孩子會覺得永遠都得不到認同。
教育專家薇薇安·包霍特曾說:"這就好比是對品種優良的薔薇說:'你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我才會給你施肥。'"。
其實,哪怕孩子取得再微笑的進步都值得鼓勵,堅持鼓勵孩子能使孩子更加努力上進、更積極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