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海歸山城聚——「論戰」行業大勢

2020-12-22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

  12月6日,重慶長都假日酒店,2015第三屆中國汽車產業海歸人才座談會舉辦。來自跨國汽車公司、國內主要汽車集團、零部件企業及高校的20多位海歸專家,還就自主零部件企業發展、車企流程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等行業熱點展開頭腦風暴。

  且聽海歸專家們如何說——

  話題:提升自主零部件企業競爭力

  成都威特電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兼首席技術執行官朱元憲

  在經濟微增長、排放法規不斷加嚴背景下,零部件企業面臨巨大挑戰,技術、品牌、資本、人才等與國外均有很大差距。實際上,很多零部件企業的智能化設備都很先進,但這些設備並沒有很好利用起來。基於每家企業規模小且優勢領域不同,後續企業要形成合力,整合行業資源。

  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

  零部件企業要提升市場份額,一條路是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形成技術積累,並培養優秀的研發人才;另一條路是進行跨國併購,收購一家知名零部件企業以獲得其原始技術積累,此是一條捷徑。同時主機廠也應有所投入,引領零部件企業。

  沃爾沃中國研發公司總裁沈峰

  自主零部件企業競爭力較弱,反映了一個普遍問題,國內踏踏實實做研究的太少,背後付出的精力不夠。國內汽車業要升級最根本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好底層研究。網際網路企業在研究消費者需求方面確實做得較好,傳統車企也要重視客戶需求。

  AVL中國區總經理姜宏

  企業開發的產品要能夠滿足市場要求,並產生差異化,才會有競爭力。沒有產品差異化,企業永遠不會有自己專有的客戶群。新形勢下,零部件企業要創新就一定要適應當地環境和市場,立足專有客戶群。同時,政府法規上,對尾氣排放的限制一定要有一套統一、科學的方案。

  康明斯副總裁、中國區首席技術官彭立新

  提升關鍵核心零部件競爭力,企業要持續投入、聚焦,立足長遠戰略。政策法規方面則要重在執行,不能短期內頻繁出臺新的加嚴法規,這樣企業需付出很大成本去適應不同的技術路線。市場層面,則要改變以價格為主導的局面,注重培育重質量的規範市場。

  精進電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蔡蔚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瓶頸在於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未取得突破。而自主零部件企業落後的原因在於,企業自身過於浮躁,未踏實做產品;過去政府多通過整車廠補貼零部件企業,零部件企業實際拿到補貼較少。此外,在生產自動化方面,企業也需補課。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白傑

  汽車智能化還是要先把關鍵零部件認真做好。主機廠應主動扶持國內幾家零部件企業,而不是每家主機廠都發展自己的零部件企業。同時國家的相關排放法規不應過早導入,因為國內零部件企業還跟不上國際步伐,且因不了解國外的標準參數,更容易陷入被動。

  浙江銀輪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研究院院長劉浩

  零部件企業發展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外部資源和海歸人才,聚焦幾種產品。同時先嘗試打通國外客戶,再把產品線在國內展開。海歸人才方面,企業流程體系未建立起來前,要注重與海歸進行溝通。而海歸人才則要加強學習,以防止3~5年落後。

  話題:汽車企業流程體系建設

  一汽集團技術中心乘用車性能總監陳嘉全

  進入一汽,我發現一汽的人才素質和技術設備不低於任何一家企業,設備甚至較福特先進。我目前主要是幫助一汽理順產品開發體系,加強產品開發過程性能的控制,做到真正的產品正向開發,逐步與國際OEM開發體系接軌。

  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總工程師趙會

  長安近年取得一些成績的原因就是產品流程體系的建立。不依賴於人,體系細化到密密麻麻的子流程,並將流程延伸至前期的預研產品流程和後市場的管理。同時長安與零部件企業、供應商開展深入合作,並立足消費者需求用提升技術來引領消費者。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

  國內車企競爭力弱有很多原因,包括企業的管理水平。許多企業管理粗放,沒有建立起規範的流程體系,企業整體運轉效率低下。且流程不僅是工程師的事,而是整套產品的創造流程。所以企業要重視向管理要效率,向體系要保證。

  座談會現場

  以上話題外,海歸們還說——

  常州海科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廖越峰

  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國家政策和補貼支持還比較混亂,出現了一些投機企業。海科能取得一些成績,主要是「抄底」了一家英國公司的新能源技術積累,同時藉助國內市場迅速成長起來。而海歸人才發揮的最大作用即引領,能夠冒風險和擔起責任。

  中國兵器集團首席技術專家、北奔重汽總經理助理李功賦

  中國不由自由地進入了汽車社會,但沒做好準備。不設計好汽車社會,以汽車為重要內容的中國製造將不可能持續發展。停車位數量與樓房建築面積的比例應有法規,城市要分散多中心,上下班時間要錯開,電動自行車要按機動車管理??????都是汽車社會要規範的內容。

  座談會總結髮言

  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董事長、《中國汽車報》社社長李慶文

  對海歸人才,車企和媒體都要給予更多尊重,有尊重才有生產力。媒體則要傳播海歸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和對「工業4.0」等行業熱點的認識。未來,海歸仍有諸多發展空間,如供給側改革,汽車產品會向中高端發展,海歸人才也能夠在中高端發揮作用。

  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明榮

  汽車「工業4.0」的核心是技術,關鍵是人才。從各位專家所談的問題分析,汽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是體制機制和環境。後續行業要提供更多的平臺,以集中探討中國車企的正規化、國際化之路。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汽車報官方微信號:zhongguoqichebao

相關焦點

  • 熱處理行業大咖齊聚山城 聚焦重慶汽車產業
    世鋁網訊 汽車製造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亦是熱處理技術裝備主要應用行業之一,推動具有先進技術優勢的新技術新裝備在汽車製造行業普及應用,對促進熱處理行業創新發展,提升生產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重慶汽車年產量達260萬輛,成為我國的汽車生產基地。
  • 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
    太原海歸俱樂部會長範銳報名成為社區志願者。受訪者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中新網太原3月18日電 題: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作者 楊傑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地湧現出一批批「抗疫先鋒」,而青年海歸是其中令人矚目的一股力量
  • 重慶宣布延期執行國六標準,山城汽車業有救了?
    近日,重慶市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文件」)的通知,根據文件精神,重慶市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顆粒物數量限值生產過渡期截至時間由2020年7月1日調整為2021年1月1日前,換句話說,國五標準的燃油車,在重慶可以一直賣到今年的
  •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等五大行業「最愛」海歸
    啟德教育與前程無憂、應屆生求職網14日在北京聯合發布的《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教育培訓、機械製造五大行業對海歸的需求量最大,而有無工作經驗、專業能力等成為左右海歸求職結果的重要因素。
  • 聚辰半導體亮相2020中國國際汽車電子高峰論壇
    11月25日,由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主辦的國際汽車電子高峰論壇在上海金茂大廈盛大舉行,聚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重磅亮相,與汽車電子行業的夥伴、客戶共同交流行業信息,探討行業發展前景。聚辰半導體目前擁有EEPROM、音圈馬達驅動晶片和智慧卡晶片三條主要產品線。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數據,2019年聚辰為全球排名第三、國內第一的EEPROM存儲器供應商,特別在智慧型手機攝像頭模組市場,聚辰四年蟬聯全球冠軍。
  • 英國海歸人數最多?2018海歸就業形勢全剖析
    從事哪些行業屬於當下熱門選擇?   英國留學生回國率最高 根據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藍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海歸回國的原因十分感性,情感需求是留學生回國的主要原因。海歸認為與家人、朋友團聚是他們選擇回國發展的首要原因,另外,對於家鄉美食的懷念也促成了他們畢業回國的想法。
  • 聚創金融順勢而出 汽車眾籌合作共贏
    許多金融企業和門戶像雨後春筍般的湧現出來,「眾籌」行業也成為了眾多投資者追捧的項目。聚創金融就是在當前網際網路經濟大潮的影響下出現的金融公司,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已經在業界具有了良好的口碑。公司實力雄厚 資金鍊充足
  • 教培行業真香!「海歸」就業想當老師的越來越多
    其中,有意願選擇教育/培訓/學術/科研/院校行業就業的「海歸」佔比達到9.67%,比上年增長了2.50個百分點。這是獵聘日前發布的《2020海歸留學生就業洞察報告》顯示的結果。其實,「海歸」選擇就業行業的冷熱,與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密切相關。
  • 創業大賽 海歸比拼硬實力!
    參賽選手正在2020(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中介紹公司產品。參賽選手正在2020(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中介紹公司產品。「咱們項目目前的行業標準化程度如何?有多少系統是面向企事業單位的定製系統?」「產品何時能夠實現量產?
  • 山城夜色,霧都巴渝,一場「火辣辣」的不期而遇
    洪崖洞有2300多年的歷史,位於重慶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滄白路、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濱江地帶,集城市旅遊景觀、商務休閒景觀和城市人文景觀於一體, 以具有巴渝傳統建築特色的「吊床」風貌為主體,沿山大勢,沿河建設,解開紀念碑直達江濱,晚上的洪崖洞有最熟悉的一面, 燈一瞬間亮著,就像切金黃色的顏料一樣,像千與千尋的夢想一樣,分鐘跳到二維的空間裡,像燦爛的美麗一樣,每一幀都像精巧的油畫一樣
  • 用道德做大棒的論戰還是論戰嗎?
    【按】論戰或者說論爭應該有一些大家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則,如果沒有這些原則進行約束,那麼就會淪為「抹黑戰」。王小波的這篇文章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前所寫,今天看來,依然有其現實價值,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存在。對於當年的論爭各方誰對誰錯,我沒有什麼意見,但是對論戰的態度卻很有看法。眾所周知,邏輯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只要能爭出個對錯即可;可實際情況卻不是那樣,論戰的雙方都在努力證明對方是「資產階級」,持有「唯心主義」或「形上學」的思想方法。相形之下,自己是無產階級,持有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
  • 聚雙環戊二烯PDCPD這種汽車新材料,聽說最近很受追捧?
    「雙環戊二烯」豪華升級版:我叫「聚雙環戊二烯PDCPD」「雙環戊二烯」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合成聚雙環戊二烯PDCPD,本質上,聚雙環戊二烯PDCPD本質上為雙環戊二烯(DCPD)之均聚物或共聚物。聚雙環戊二烯呈三維網狀的交聯結構,是一種「環境友好」、且非常新型的工程塑料。
  • 海歸碩士回國後卻當了一名汽修工,引起網絡熱議,本人回應很淡定
    一則「95後海歸碩士回應做汽修工」的話題突然迅速登上某博熱搜,引起筆者注意。因為自己從小就對汽車行業充滿興趣,並且該份工作的工資待遇也並不差——做得好,年薪能有30萬。於是他就向這家汽車修理廠投遞了簡歷。
  • 海歸就業觀察: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
    七月三十一日,「才聚浦東 菁英築夢」留學生專場招聘會在上海張江科學城舉行。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考驗真才實學數字顯示,從2004年—2018年的15年間,中國留學回國人員年均增幅達24.2%,高於13.3%的出國留學人員年均增長率,顯示出較為明顯的人才回流態勢。
  • 2020年國內求職海歸增長三成 這三大行業受青睞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66.6%海歸疫情後更看好國內發展。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33.9%,增幅遠高於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
  • 五大品牌聚山城 挖掘汽車升級行業盈利點
    就拿汽車行業來說,年末都是汽車銷售的旺季,4S店、平行進口車商推出各種大禮包各種優惠吸引著消費者。在傳統汽車後市場,維修保養、美容養護紛紛打折讓利;而在汽車升級改裝市場,大家也沒閒著。12月21日,「贏」響力品牌中國行——汽車升級後市場盈利模式大解析行業沙龍,年末最後一站來到山城重慶,在重慶新光九洲酒店盛大舉行。
  • 中國將迎「史上最大海歸潮」海歸就業難在哪?
    2013年有27萬名留學生歸國,今年預計海歸人數比去年增長近50%,今年將迎來「史上最大海歸潮」。這意味著,2014年就業季預計將有超過30萬名海歸同國內727萬名應屆畢業生一起參與就業競爭,海歸就業變得比之前更加困難。除了越來越多的求職人數,造成海歸就業難的原因還有什麼?
  • 空調企業「論戰」 價值競爭勝過價格比拼
    原標題:空調企業「論戰」 價值競爭勝過價格比拼 消費者對空調產品的需求已經由「從無到有」轉向「從有到優」。企業只有提高產品質量,在智能、健康、節能等新功能上下足功夫,才能贏得用戶,開拓市場 前不久,國內兩家知名空調企業「互懟」,使空調行業再次成為炎炎夏日的焦點。
  • 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發布《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
    近日,知名職業諮詢機構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重磅發布最新《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針對留學生海歸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對留學人才求職的現狀與趨勢進行了極具意義的全面分析與解讀。同時伴隨著國內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攀升,崗位的增長速度卻遠低於求職人數的增長水平的現狀,留學生海歸的就業形勢也愈發嚴峻。此外,近年來很多熱門行業的重點企業呈現出縮減校招規模的趨勢,例如金融、地產等行業減招明顯。這樣內外部多重因素的疊加,形成了留學生海歸求職愈發艱難的客觀現實。
  • |《海歸人才就業報告》
    其中科技類、金融、房地產/建築、教育和機械製造行業的留學生需求最大。  20%的單位認為海歸職員在單位的晉升途徑更快捷,17.5%的單位認為海歸職員的工作崗位更核心,50%的國企表示會讓海歸員工進入核心崗位。外資企業的態度則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  相比之下,更傾向於招聘海歸的單位,如民營企業、海歸創業民營企業表示會為海歸志遠提供更為豐富的優惠待遇,起薪明顯高於國內本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