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重慶長都假日酒店,2015第三屆中國汽車產業海歸人才座談會舉辦。來自跨國汽車公司、國內主要汽車集團、零部件企業及高校的20多位海歸專家,還就自主零部件企業發展、車企流程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等行業熱點展開頭腦風暴。
且聽海歸專家們如何說——
話題:提升自主零部件企業競爭力
成都威特電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兼首席技術執行官朱元憲
在經濟微增長、排放法規不斷加嚴背景下,零部件企業面臨巨大挑戰,技術、品牌、資本、人才等與國外均有很大差距。實際上,很多零部件企業的智能化設備都很先進,但這些設備並沒有很好利用起來。基於每家企業規模小且優勢領域不同,後續企業要形成合力,整合行業資源。
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
零部件企業要提升市場份額,一條路是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形成技術積累,並培養優秀的研發人才;另一條路是進行跨國併購,收購一家知名零部件企業以獲得其原始技術積累,此是一條捷徑。同時主機廠也應有所投入,引領零部件企業。
沃爾沃中國研發公司總裁沈峰
自主零部件企業競爭力較弱,反映了一個普遍問題,國內踏踏實實做研究的太少,背後付出的精力不夠。國內汽車業要升級最根本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好底層研究。網際網路企業在研究消費者需求方面確實做得較好,傳統車企也要重視客戶需求。
AVL中國區總經理姜宏
企業開發的產品要能夠滿足市場要求,並產生差異化,才會有競爭力。沒有產品差異化,企業永遠不會有自己專有的客戶群。新形勢下,零部件企業要創新就一定要適應當地環境和市場,立足專有客戶群。同時,政府法規上,對尾氣排放的限制一定要有一套統一、科學的方案。
康明斯副總裁、中國區首席技術官彭立新
提升關鍵核心零部件競爭力,企業要持續投入、聚焦,立足長遠戰略。政策法規方面則要重在執行,不能短期內頻繁出臺新的加嚴法規,這樣企業需付出很大成本去適應不同的技術路線。市場層面,則要改變以價格為主導的局面,注重培育重質量的規範市場。
精進電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蔡蔚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瓶頸在於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未取得突破。而自主零部件企業落後的原因在於,企業自身過於浮躁,未踏實做產品;過去政府多通過整車廠補貼零部件企業,零部件企業實際拿到補貼較少。此外,在生產自動化方面,企業也需補課。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白傑
汽車智能化還是要先把關鍵零部件認真做好。主機廠應主動扶持國內幾家零部件企業,而不是每家主機廠都發展自己的零部件企業。同時國家的相關排放法規不應過早導入,因為國內零部件企業還跟不上國際步伐,且因不了解國外的標準參數,更容易陷入被動。
浙江銀輪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研究院院長劉浩
零部件企業發展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外部資源和海歸人才,聚焦幾種產品。同時先嘗試打通國外客戶,再把產品線在國內展開。海歸人才方面,企業流程體系未建立起來前,要注重與海歸進行溝通。而海歸人才則要加強學習,以防止3~5年落後。
話題:汽車企業流程體系建設
一汽集團技術中心乘用車性能總監陳嘉全
進入一汽,我發現一汽的人才素質和技術設備不低於任何一家企業,設備甚至較福特先進。我目前主要是幫助一汽理順產品開發體系,加強產品開發過程性能的控制,做到真正的產品正向開發,逐步與國際OEM開發體系接軌。
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總工程師趙會
長安近年取得一些成績的原因就是產品流程體系的建立。不依賴於人,體系細化到密密麻麻的子流程,並將流程延伸至前期的預研產品流程和後市場的管理。同時長安與零部件企業、供應商開展深入合作,並立足消費者需求用提升技術來引領消費者。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
國內車企競爭力弱有很多原因,包括企業的管理水平。許多企業管理粗放,沒有建立起規範的流程體系,企業整體運轉效率低下。且流程不僅是工程師的事,而是整套產品的創造流程。所以企業要重視向管理要效率,向體系要保證。
座談會現場
以上話題外,海歸們還說——
常州海科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廖越峰
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國家政策和補貼支持還比較混亂,出現了一些投機企業。海科能取得一些成績,主要是「抄底」了一家英國公司的新能源技術積累,同時藉助國內市場迅速成長起來。而海歸人才發揮的最大作用即引領,能夠冒風險和擔起責任。
中國兵器集團首席技術專家、北奔重汽總經理助理李功賦
中國不由自由地進入了汽車社會,但沒做好準備。不設計好汽車社會,以汽車為重要內容的中國製造將不可能持續發展。停車位數量與樓房建築面積的比例應有法規,城市要分散多中心,上下班時間要錯開,電動自行車要按機動車管理??????都是汽車社會要規範的內容。
座談會總結髮言
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董事長、《中國汽車報》社社長李慶文
對海歸人才,車企和媒體都要給予更多尊重,有尊重才有生產力。媒體則要傳播海歸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和對「工業4.0」等行業熱點的認識。未來,海歸仍有諸多發展空間,如供給側改革,汽車產品會向中高端發展,海歸人才也能夠在中高端發揮作用。
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明榮
汽車「工業4.0」的核心是技術,關鍵是人才。從各位專家所談的問題分析,汽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是體制機制和環境。後續行業要提供更多的平臺,以集中探討中國車企的正規化、國際化之路。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汽車報官方微信號:zhongguoqiche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