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訊 /
生物谷BIOON/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趨於平緩,但國外疫情卻在迅速蔓延。根據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
大數據報告》,截止2020年03月30日15時,全球累計確診已超過72萬例,國外累計確診超過64萬例、死亡超過3萬例。
其中,美國累計確診143722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疫情形勢十分危急。本周六(3月28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發布一份緊急使用授權(EUA),將氯喹和羥氯喹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
在一份聲明中,FDA表示允許將捐贈給戰略國家儲備(SNS)的硫酸羥氯喹和磷酸氯喹產品分發並用於某些COVID-19住院患者。這些藥物將由SNS分發到各州,供醫生酌情處方用於治療COVID-19青少年和成人患者。
FDA已經允許紐約州在重症患者中對氯喹和羥氯喹藥物進行測試,一些醫院也已將這些藥物添加到其治療方案中。
鑑於美國新冠疫情的空前大流行,川普政府已經在加速推動新療法的測試,而不是等待常規的臨床方案。根據blabba.net的報導,川普最近與FDA進行了密切溝通,但對FDA的步伐感到很失望!
FDA的此次緊急授權這一舉措得到了白宮支持,這是川普政府應對新冠疫情努力的一部分,目的是加快將這些抗瘧疾藥物用於COVID-19的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最近,世界衛生組織(WHO)啟動了一項臨床試驗,測試4種在對抗COVID-19方面最有希望的藥物,其中就包括
氯喹和羥氯喹,另外2種藥物是
瑞德西韋(remdesvir)和HIV藥物洛匹那韋/利託那韋(lopinavir/ritonavir,克力芝)。WHO表示,啟動
臨床試驗,將為抗擊COVID-19提供重要數據。目前,軼事證據(anecdotal evidence)表明,這4種藥物對治療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
氯喹:療效初顯,獲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收錄
磷酸氯喹(也稱氯喹)是一款抗瘧老藥,已經在臨床上使用了70多年。既往研究表明,該藥不僅僅有抗瘧的作用,還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以及很好的免疫調節作用。
自新冠疫情發生後,基於中國多個課題組的體外研究結果以及科技部牽頭的多家臨床機構所開展的初步臨床結果,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可以明確,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療效。因此,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開始,磷酸氯喹被納入抗病毒治療方案。之後,由於磷酸氯喹超劑量安全性問題(成人致死劑量2-4g,急性致死),該藥用法用量進行了調整。
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磷酸氯喹已經成為新冠臨床救治用藥,迄今為止尚未發現明顯
不良反應。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從輕型、普通型向重型轉化的阻斷,重點推動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和中醫藥的臨床應用;針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點推動恢復期血漿、託珠單抗、
幹細胞和人工肝的臨床應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的進展。
羥氯喹:安全性更佳,治療新冠肺炎潛力待進一步驗證
硫酸羥氯喹(也稱羥氯喹)是磷酸氯喹的衍生物,兩者結構相近,作用機理非常相似,但在臨床使用的安全性、耐受性等方面,羥氯喹與氯喹相比有明顯提升。
根據《科創板日報》報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與氯喹相比,羥氯喹的藥效會稍弱一些,大概就是前者的80%;但在安全性和副作用上,羥氯喹會更甚一籌。」
藥效不錯、安全性更佳,那麼羥氯喹是否也能在抗擊新冠疫情中露一手呢?答案是肯定的。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已有多個研究團隊進行了羥氯喹體外抗新冠病毒活性的研究,並且證實羥氯喹在細胞層面有較強的抗新冠病毒活性。目前,國內有多家醫院相繼啟動了羥氯喹治療新冠病毒費用的臨床研究。同時,鑑於羥氯喹在一項已入組184例病人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中,顯示出治療新冠的潛力,因此已被納入《上海市「2019新冠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簡稱「上海方案」),並位列「上海方案」中的治療性藥物首位。(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