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小米一家20年風雨不改,以天府廣場全家福快照的形式記錄家庭變遷。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0日訊(記者 劉佩佩 梁鵬 攝影報導)在智慧型手機盛行的時代,成都卻有一家人,堅持每年在天府廣場拍一張全家福「快照」,這一拍,就是20年。
成都市民曾阿姨今年62歲,她收藏著這20張珍貴的照片。這些照片記錄著家裡每個人的成長和變化,也記錄著天府廣場的變化。曾阿姨的女兒小米說,每年在天府廣場拍一張全家福,已成為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
1999年到2019年 20張快照見證成長
「變化簡直太大了,女兒那會兒還是一個高中生。」4月10日下午,曾阿姨看著家裡收藏的快照感慨道。曾阿姨一家都是「老成都」,對天府廣場頗有感情。
「天府廣場在我們老成都心中的地位,就像天安門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一樣,是成都的一個地標,一說起成都,就想得起天府廣場。」1999年,曾阿姨和女兒在天府廣場拍了第一張快照。從此,一家人就再也沒有間斷過。「每年國慶期間,我們都會去拍一張合照,一堅持就是20年。」
曾阿姨對這20年來拍的每一張快照都充滿了回憶。「你看,這張是我女兒剛剛讀大學那年」、「這是我女兒結婚了」、「這是她懷孕那年」、「這是孫兒出生了」……
一家三口慢慢變成了一家五口,照片裡當年那個女高中生也就是女兒小米,如今已為人母,當年年輕的父母年歲漸長,也當上了外公外婆。
天府廣場看煙花 母女倆的共同記憶
20張快照記錄著曾阿姨一家人的變化,而在這些變化中,也有一些不變的記憶。對於天府廣場,曾阿姨和小米母女倆的共同記憶就是國慶節去看煙花。
據曾阿姨回憶,在她小的時候,國慶到天府廣場看煙花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吃了晚飯,就會到天府廣場等待放煙花,現場十分鬧熱。
而小米說自己小時候也會到天府廣場看煙花。「我和媽媽的第一張快照就是那年國慶看完煙花之後照的。」
轉眼間,20年過去了。快照裡的人在變化,天府廣場也在變化。
小米說,在她童年的記憶中,天府廣場就像一個街心花園,不像現在這麼寬敞,高樓大廈也很少。現在,新修的圖書館、博物館人氣暴漲,天府廣場有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同時,天府廣場周邊的變化也反應著一些時代現象,比如周邊大型商場的關閉,背後是網購對實體商鋪的衝擊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
照片珍貴不可複製 還會堅持拍下去
每年拍了新照片,曾阿姨就會把相框裡的舊照片換下來收好。「這些照片都只有一張,不可複製,非常珍貴。」
小米介紹,他們選擇拍快照也是因為覺得方便,自己用手機或者相機拍都還要去洗照片,拍快照當時就能拿到,回家就可以放到相框裡。「每年拍了新的照片,一家人就會坐在一起把往年的舊照片拿出來翻翻,充滿了回憶。」
「一家人一起堅持做一件事非常有意義。」小米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看著照片裡的父母一年年變老,心裡非常感慨。目前,父親身體不是很好,小米的心願是父母都能健健康康。「我們還會繼續堅持拍快照。」
這些快照,將成為不斷更迭的漫長歲月中,一家人不變的記憶。